桂绿1号茶树良种快速成园新技术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广西自主品牌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桂绿1号”介绍

广西自主品牌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桂绿1号”介绍

广西自主品牌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桂绿1号”介绍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广西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有机茶(绿色食品)生产的兴起,一些抗病虫、适应性强的品种受到了重视,品种决定了茶树发芽期、适制性、品质特点和抗性等特性;发展茶叶生产,茶产品上市早、有特色、品质优、价格优,才具备抢占市场的条件,因此,要做强做大广西茶叶产业,必须从“源头”抓起――采用优良品种。

正如自治区农业厅麦楚均副巡视员在2007年8月8日,在广西武鸣纳天山庄召开的“广西自主品牌知识产权茶树良种推介座谈会”上指出的,品种更新换代是摆在广西茶叶人面前的一大问题。

“桂绿1号”茶树品种是广西桂林茶科所的科技人员从浙江黄叶有性系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从1983年开始,到2003年8月评为国家级绿茶优良新品种,历经了19年的时间育成。

现已在广西的乐业、平南、武鸣、桂平、鹿寨等茶区推广种植已超过1000亩。

在这次“广西自主品牌知识产权茶树良种推介座谈会”上,“桂绿1号”作为广西自己选育出来的、到目前为止是广西茶中有史以来唯一一个通过国家级良种鉴定的茶树品种,以它在广西各地茶区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

一是早上市,早收入。

茶树是一年中最早有收益的农作物,但早、晚生品种差异很大。

农谚云:“茶叶是个时鲜草,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意即采摘越早,价值越高。

“桂绿1号”发芽特早,在桂林地区元宵节前即可开采上市,在桂中、桂南则更早。

在国内目前的茶树优良品种中,是开采期最早的品种。

生产出的早春名优绿茶,比中、晚生品种采制同等级绿茶价格要高出1~2倍,如武鸣纳天茶场,种植了120亩的桂绿1号,仅一个多月的春茶,产值就达40多万元。

可见品种的早生特性具有明显的商品和经济优势。

二是产量高,多收入。

在市场经济驱动下,生产者十分注重品种的产量性状,既便同样投入于优质的品种,高产的品种则收入可增加几倍。

“桂绿1号”品种适应性强,易于种植,成园快,种植第二年投产,第三年进入丰产期,该品种育芽能力极强,呈立体发芽,产量高,在1996~2001年全国第二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超过对照福鼎大白茶(国家级良种)104.4%,产量排名第一。

两个引进茶树新品种在灵山县的区域试验表现

两个引进茶树新品种在灵山县的区域试验表现

两个引进茶树新品种在灵山县的区域试验表现作者:秦兴华何松榆陈国帅陆家明罗红卫陈艳艳陈春帆卢荣清农臻欢邓慧群覃秀菊叶蓓黄川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5期摘要为评价2个引进茶树新品种在灵山县的综合表现,以福云六号为对照,对引进品种的定植成活率、树高树幅、物候期、病虫害抗性、产量及制茶品质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2个引进品种的定植成活率高,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均达到98%以上;桂红2号树高低于对照,中茶108与对照相当,3个品种树幅间差异不显著;中茶108物候期早于对照2~16 d,桂红2号则晚于对照16~40 d;3个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相当,中茶108对炭疽病的抗性显著优于对照,桂红2号则反之;桂红2号制茶花果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带花香,综合品质表现最优,中茶108制茶品质也优于对照。

桂红2号和中茶108在灵山县的综合表现较好,是丰富当地名优茶树品种结构和产品门类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茶树;区域试验;物候期;广西灵山县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9.016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茶叶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茶叶内外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这就需要不断挖掘茶树新品种,以开发出多元化的特色产品。

在茶叶产业发展方面,茶树新品种的引进,不仅能够改善当地茶树品种结构,也能丰富产品门类,从而为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

然而茶树新品种的引进,不仅需要考虑品种的特性需求,其在引进环境下的适应性、病虫害抗性、产量及制茶品质更是决定性因素[3]。

广西灵山县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特别适合茶树生长,且茶叶种植生产历史悠久。

据相关文献记载,500多年前灵山县就有茶叶的相关记录。

广西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西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西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廖贤军;郭春雨;韦静峰;吴永华【摘要】茶产业在广西历史悠久,为提高茶产业效益、提高茶树品种质量,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文章对广西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良种选育、茶树育种方法以及茶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广西茶树育种发展趋势及提出了广西茶树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14(029)006【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茶树;种质;育种【作者】廖贤军;郭春雨;韦静峰;吴永华【作者单位】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桂林市541004;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桂林市541004;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桂林市541004;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桂林市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广西是我国茶树原产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优越的生态环境与地理气候使广西茶叶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在全国独树一帜,历史上曾出现多个闻名遐迩的贡茶名茶。

至2013年,全区茶树种植扩大到60多个县市,种植面积达72166.67hm2,产量48825t,产值达24.41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广西老、少、边、穷地区部分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发展新亮点。

优良茶树品种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茶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

因此,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茶树良种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种质资源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保存在各茶树种质资源圃的各类资源已达3300多份,广西现有各类茶树种质资源600多份,共有地方品种、野生种、育成品种、选育品种及品系已达200多个以上,其中有许多优异和特异的资源[2],为广西茶树育种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种质资源条件。

1.1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调查据调查统计,广西有地方优良茶树种质资源70多份,很多是历史悠久的名茶品种,如临桂大叶茶、凌云白毫茶、贺州开山白毛茶、昭平象棋茶、资源云雾茶、龙胜龙脊茶、苍梧六堡茶、金秀瑶山茶和白牛茶、钟山雷电茶、横县南山白毛茶、灵山陆屋茶、三江牙己茶、武宣金龙茶等,罕见资源5个,在凌云县沙里乡浪伏村还发现了千年古茶树。

茶树良种与茶树高产优质_穆瑞禄

茶树良种与茶树高产优质_穆瑞禄

量 较高 , 红 、 绿茶兼制 ; 绿茶适制烘 青 、 炒 青和针形类 名优
茶 , 其品质特征 : 条 索细 紧显 毫 , 香味鲜浓 。 适 宜烘青 、 炒
青 和针 形类 名优茶 区推广 。
显 露 , 香 味 高 浓 , 也 适 制高 级 炒青 , 外 形 紧 结 尚绿 润 , 显 毫 , 香 高 持 久 , 味 浓鲜 爽 , 品质 也 优 于 福 鼎 大 白茶 ,
产干茶 367 kg , 杭 州市茶 科所 小 区品 比试 验 1 2 龄 常规茶 园 产量 比对照 种福 鼎大 白茶 增产 56 . 2 6% 。 上 述事 实告 诉 我 们 , 因地制 宜地 推广适 应本 地生 态条件 的茶 树 良种是提 高
茶叶 产量的 重要 保证 。 二 、 种植 良种对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作 用 茶 树 良种 的 另 一重 要 标 志是 优 质 性 。 茶 树 良种 在 优 越 的 自然 条件 、 良好 的栽培 管理 和制 茶工 艺条件 下 , 其品 质 和经 济效 益 往 往 比 当地 一 般 品种 要 好 。 杭 州市 茶 科 所 选育 的 劲峰 , 发芽 特 早 , 比福 鼎 大 白茶早 3一 5 天 , 芽 叶肥
宜 的 色泽 , 独 特 的 香 气 , 鲜 爽 、 醇 香 、 甘 甜 的 滋
味, 以便 适 应 较 广 大 的 消 费 者 群体 的需 求 。 七 是
选 择 的 茶 树 良 种 在 当地 种 植 、 加 工 、 保 鲜 、 贮 藏 、 营销 等 技 术 、 管 理 能 力 、 策划 能力 、 推 销 能 力 等 是否 具 有 优 势 。 八是 选择 的茶 树 良 种 生 产 的
滋味醇厚 回甘 , 有独 特香 味 , 俗 称 “ 观音韵 ” , 为乌

桂绿1号等4个茶树良种在灵山县的引种对比试验

桂绿1号等4个茶树良种在灵山县的引种对比试验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4期灵山县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所辖,气候温暖,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非常适宜茶叶生长,是我国茶叶生产重点县,茶叶生长期、采摘期长,产量高。

但长期以来,灵山大面积引进种植福云6号,与同样种植福云6号为主的三江、昭平、金秀等产茶大县品种雷同,产品同质化严重,产量“多而不优”的状况长期困扰着灵山的茶产业。

为了改变灵山茶产品比较单一的现状,通过引进茶树优新品种进行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示范园设在灵山县三海街道旺圩村,试验地为新开垦茶园,采用旋耕机进行全垦,地势平坦,土壤肥力水平一致,排灌方便。

1.2试验材料桂绿1号,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编号国品鉴茶2004001,适制绿茶、红茶;乌牛早(嘉茗1号),浙江省茶树良种,编号浙品认字第079号,适制绿茶;龙井长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编号GS13008-1994,适制绿茶;金观音(茗科1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编号国审茶2002017,适制绿茶、乌龙茶;福云6号,当地主栽品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编号GS13033-1987,适制绿茶、红茶、白茶[1]。

1.3试验设计2013年春季引进种植,共设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福云6号作对照(CK )。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面积667m 2,试验面积共3335m 2。

在土壤、肥料、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对物候期、产量、抗性及制茶品质进行对比,以期筛选出适宜灵山县推广种植的优新茶树品种。

2结果与分析2.1物候期由表1可知,按照大宗早春名优茶鲜叶要求,以采摘一芽一叶鲜叶为标准期,桂绿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发芽期均较CK 早,其中乌牛早和桂绿1号发芽特早,均比CK 早8d ,龙井长叶新梢生育期较CK 早2d ;金观音发芽晚,不具有早春茶优势。

科技成果——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1号、尧山秀绿选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技成果——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1号、尧山秀绿选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技成果——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1号、尧山秀绿选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适用行业农业-茶叶技术开发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成果简介选育桂绿1号、尧山秀绿2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特早生、优质、高产、高抗、适制性广,比江浙茶区提早一个月开采,有利于抢占早春茶市场,降低市场风险,适合大面积推广,并可加工多种茶类以适应市场不同消费,对促进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有积极作用。

品种特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创建了茶树长侧枝扦插繁育技术,有效解决了国内短穗扦插成活率、出圃率低,出圃时间长,管理成本高的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育苗成活率、出圃率,提早4-6个月出圃,成本降低50%。

制定地方标准《茶树长侧枝扦插繁育技术规程》1项。

创建了山地茶园“深种低覆盖凹型”种植技术和“低位压枝”高效栽培技术,有效解决山地茶园保水保肥性能差的瓶颈问题,显著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快速成园,提早1-2年投产。

制定地方标准1项,获市级重要技术标准奖。

创建了多茶类产品的加工技术,有效解决机械化采摘茶园原料不一致造成的产品品质下降、中小叶种揉捻碎茶率高的技术难题,拓宽了制茶种类并显著提高产品品质,在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中获金奖、银奖、特等奖33项。

制定地方标准1项,获自治区、市级重要技术标准奖2项。

技术效果通过项目的实施,已推广种植新品种的面积达5.8万亩,未来还有大面积的发展。

茶叶为常绿植物,随着树体的增大,根系插得越深,固土作用越强,加上茶篷面的大幅度遮挡,可以有效遏制山区的水土流失。

同时,大面积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及负氧离子,提高环境质量。

另外,茶叶生产过程都采用生态、绿色的栽培管理技术,加工过程无污水排放,多采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因此生态效益和环保效果良好。

应用情况项目结合广西贫困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大行动,在广西桂林茶科所、龙胜、临桂、阳朔、凌云、乐业、鹿寨、金秀、贺州平桂区等建立了试验示范茶园12个,共计面积4524亩。

桂绿1号茶树品种研制乌龙茶技术研究

桂绿1号茶树品种研制乌龙茶技术研究
种 植技术研 究———一
ZHONGZHII JSHUYANJ U I

桂 绿 1号茶树 品种研 制乌龙 茶技 术研 究
覃 秀 菊 邱 勇娟 罗小梅 邓 慧群 陈 佳
( 广西桂 林茶 叶科 学研 究 所, 广西 桂 林 5 10 ) 4 04
【 摘要 】 绿 1号 于 2 0 桂 0 4年 通 过 全 国茶 树 品 种 鉴 定委 员会 评 审评 为 全 国绿 茶 良种 , 近年 来 , 过 反 复 多次 用 于 通
第 0转 , 三次 摇 8 第 0转 。 12天 将 顶 芽采 掉 一芽 一 叶 , 后 采 转 , 二次 摇 5 - 然
4 杀 青 :采 用 液 化 气 杀 青 机 杀 . 水率 约 2 %, 5 以手 握 叶片 成 团 , 梗 折
不 断 为度 。
约 6 0多 h 。 该 品 种 属 中 叶 型 , 0 m2 节 摘 第 2 3叶 ; 理 二 : 摘 大 开 面第 - 处 采
【 键词】 绿 1号; 研 制 : 鸟龙 荼: 品质 关 桂 【 图分 类 号] 5 1 1 中 ¥7 . 桂 绿 1 茶树 品种 于 19 — 0 1 号 9 6 2 0 年参 加 全 国第 二 轮 茶 树 品 种 区域 试
证 书 , 目前 在 区内外 示 范推 广 种植
【 献 标识 码 】 文 A ( ) 验设 计 与 方法 二 试
Hale Waihona Puke ( ) 一 品质 比较 ( 表 - ) 见 1
滋昧 (0 ・ 3 %) 评 语 分数 叶 底 ( % 1 o 评语 分散
总 分
桂绿 】 大开面 号 桂绿 1 中开面 号 桂绿 1 号小 开面 桂 绿 l 小开 面打 瑾采 23 号 - 叶 黄且 大开 面 黄且 中开 面 黄旦 小开面

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1号”茶园栽培关键技术

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1号”茶园栽培关键技术

1 “ 桂绿 1 号"简介
“ 桂绿 1号 ”茶树 良种是广西桂林 茶叶科学研 究所于 1 9 8 6  ̄2 0 0 4年从浙江黄 叶早有性群体 中采用单株选育 法育 成 ,1 9 9 4年评为 国家级优质资源,2 0 0 2年 1 2月通过区级鉴 定 ,2 0 0 3年 6月获得广西农作物品种 登记证书 ,2 0 0 4年 6 月获得 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 2 0 0 5 年 6月获广西科技成 果登记证书 , 2 0 0 5年 9月获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 目,2 0 0 6年 以来列为广西农作物主推品种 。该 品种 的主要特 点有 :( 1 )发芽特早 ,在桂林 2月中旬开采,产 品上市早 ,
2 茶 园的肥 培管理
由பைடு நூலகம் “ 桂绿 1 号” 属特早芽种 ,在南方 2月份 即可 开采 , 因此春茶结束时期也比别的品种 早。第一次施肥在春茶结束 时( 约 4月 中旬 ) 进 行 。1 ~2年 幼 龄 茶 园每 亩 施 复 合 肥 2 0 ~
3 O +硫 酸 铵 1 0 k g , 3 ~4龄 茶 园 每 亩 施 4 0  ̄5 0 k g 复合肥 +
3 茶 园病虫无公害 防治
3 . 1 主 要害 虫
2 0 硫 酸铵 ,5龄以上 茶园每亩施 5 0 1 0 0 k g 复合肥 +5 O 硫酸铵 。第二次约在 7月上旬 ( 高温来 临前 ) ,施肥量与第一 次相 同。第三次是在秋季结束时约 1 0月中下旬,重施基肥, 幼龄茶 园每亩施有机肥 l 0 0 ~1 5 0 k g +复合肥 2 5 ,成龄茶 园每亩施有机肥 2 0 0  ̄3 0 0 k g +复合肥 5 0 。 开2 0锄深 的沟 施 下,每次施肥 的位置必须是在树冠垂直 的下方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l67
f 9 0 0* f 3. 33 |
18.扣k 23 4
12 7 2. { 1 10 3. }
l0 9 1.
7 6 5. O7 5. 07 5. 07
7 6
10 4 7 4 9. 93 9. 93
10 4
LD S 值
方 差分析 结 果不显 著
桂 绿 l号是广西桂林 茶叶科学研 究所 自主 知识产权 品 种,于 2 0 0 4年获 国家级 品种鉴定证书 。为探索其快速成园、
快速投 产的配套措施,特 设计 本试验 。
1 试验材料 、试验方法及调查内容 、方法
11 试验材料 . 桂绿 1 号、安吉 白茶。 12 试验设计方法 . ( )试验在桂绿 1 1 号和安 吉白茶 ( K c )1足龄茶园中进
( )桂绿 1 2 号压枝处理 比不压枝平均 树高高 8 7 m . c ,但 差异不显著 ,安吉 白茶压枝与不压枝平均树高相等 ,不存在
差异 。桂绿 1号压 枝比安吉 白茶压枝的平均树高 高 2 . ,存 53 在极显著差异 。
( )桂绿 1号压枝处理的平均树幅 比不压枝 的宽 5 . 3 2 7 m 达 到极显著水平;安吉 白茶压枝处理 比不压枝 的平均 树 c,
的作用。

1 7. 9
省茶园锄草 费用的效 果。
【 中图分类号】¥ 7 . 5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11 O 10— 16 0 o8 15 ( 1)7 0 9 — 2 2 把 足够 长的茶树枝梢压下来并 固定在铁丝下,同样在 茶小行
中也固定一根高约 lc O m的铁 丝, 并用手把铁丝两边剩余的不 够长的枝条 交叉压在铁丝下面并固定 。 () 3 桂绿 1号压枝与不压枝作对照 , 安吉 白茶压枝与不

幅 宽 2 . c ,达到显著水平 ,桂绿 1 53m 号压枝 比安吉 白茶压枝
的树幅 宽 4 . ,达到极显著水平 。 O7
般1 ~3年 生幼 龄茶园从 3 0月份杂草旺盛生长季节 , ~1 每
( )桂绿 1号压枝处理 比不压枝平均生物重量 重 9 0 4 0 克 , 在显著差异 ,安吉 白茶压枝 比不压枝重 3 . 存 3 3克,差 异
LD .5 =.2 S O0 9 6 LD . 11. 7 S O 0=4 5
LD .5= .8 S O0 21 2 9 LD . =2 2 1 S O 01 3 . 5
LD .5 = 12 SO0 81 . LD . 112 . SO 0= 289
【 收稿 日期 】2 1 0 — 3 0 卜 4 1
不显著 ,桂绿 1号压 枝处理的平均生物重量 比安 吉白茶压 枝 处理重 18 . ,存在极显 著差 异。 2 3 4克
月都需锄 草一次 ,每亩茶 园每年 的锄 草费用 约需 6 0 0 0  ̄8 0
元 左右。因此认为 ,茶 园在种植 当年 不进 行定型修剪,待第
二 年春 季芽梢萌动前使用低位压枝技术 ,可起 到增 收、节支
法是 :沿着茶行两边在离茶树根部约 2 c 0m处各拉一根铁丝 ,
并用木桩固定在离地面约 1~ 1c 0 5m高的地方 , 然后用手轻轻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试 验结 果及方差分析 汇总 .
\ 目 头度个3 ) \ 项 密 (32 芽 /c m
处理 \\ \
xt
树 () 高c m
【 通讯作者 】覃 秀菊 , ,广西桂林 茶叶科 学研 究所推 广员,研 究方 向为茶叶新品种快速选育与 良种快繁技 术研 究。 女

1 6. 9

22 结果分析 .
3 试验小结
() 1 桂绿 1 号压枝 处理 比不压枝 处理的平均芽头密度大 但 差异不 明显 ;平均树高 比不压枝 的高但 差异也不明显;平 均树幅宽并达到极显著水平 ;平 均生物重量重并达到显著水 平,证明桂绿 1 号压枝 处理 比不压枝处理封行快、成园快 、
() 1 发芽密度区组 间及处理 间均不存在 显著差异 , 桂绿
1号压枝 的发芽密度 比不压 枝 c K的多 1 . , 13个 相当于 C K的 127 2 . %,安吉 白茶压枝 的比不压 枝 C K的多 l ,相当于 3个 c K的 1 1 O 3 . %,桂绿 1号压枝 比安吉 白茶压枝 C K的多 6个 , 相 当于 c K的 10 9 1 . %,说 明桂绿 1 号压枝处 理芽头最多,其
处理 ,其 中平均树幅 的差异达到 显著 水平 。
综上所述 ,桂绿 1号和 安吉 白茶 压枝的效果均优于不压 枝, 可提前 2 ~3年投产 , 而桂绿 1 的压 枝效果显著优 于安 号 吉 白茶,充分体现 了采取低位压枝不但可 以让桂绿 1号快速 成园、丰产 、产 出快 、效益好 ,而且可 以节省 茶园锄草 费用 ,
【 摘

要 】茶树在平地种植标准 多为双行双株 ,大行距为 1 m,小行距为 0 3 ,从种植到投产至少要 经历 3周年 时间, . 5 . m 3
般 满 3周年后 只能封 小行 ,4~5 才能全部封行 。通过低位压枝手段 试验 ,桂绿 1 年 号茶树 良种得 到快速成 园、快速投产、节
【 关键词 】桂绿 1 ;低位压枝 ;快速成 园 号
桂绿 l 号压 枝
4. 97 6 1 4 2 5 5 5 5
6 1
6 . 73 l L3 } 1 3 f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73 87 . } O |
2 .扣 53 k
f 5 .桕 27 k } 2 . 53 |
4 . 07
l1. 26 7 2 1. l67 80 0 8 33 3 . 8 33 3 .
21 0 1年第 7期 ( 总第 1 3期 ) 4
大 众 科 技
DA ZHONG KEJI
No. 20 1 7, 1
( muai l N .4 ) Cu lt ey o1 3 v
桂绿 1 号茶树 良种 快速成 园新技术试验研 究
邱勇娟 ,覃秀菊,赖兆荣
( 广西桂 林茶 叶科 学研 究所 ,广 西 桂林 510 ) 404
( )待春茶结束,枝梢成熟时进 行第一次定型修剪 ,在 3
行 (0 0 4月份 定植 ) 21年 ,当年不修剪 。每处理设三次重复 ,
每重复 1 0米茶行 。
离地面 3  ̄4 c 5 0 m处进行修剪 , 对各重复茶行剪下 的枝梢进行
生物重量调查统计。
( )2 1 年在春 芽萌动前 1 2 01 O天进行低位压枝 ,具体方
产量高。压枝处理平均树幅达 10 m 4 c ,按大行距 10 m算 , 5c 桂绿 1 号压枝处理可 以在种植第 二年 即可 封大行, 并可投产 。
() 2 安吉 白茶压枝 与不压枝处理相 比,除 了树高没区别 外,平均芽头密度 、平均树 幅、平均 生物 重量均高 不压枝
次分别为安 吉白茶压 枝、 绿 1号不压枝 、 桂 安吉 白茶不压枝 。
【 金项 目】桂林 市科技计 划项 目:“ 基 桂绿 1 国家级茶树 良种快繁新技 术与高效种植 示范”( 00 13 号 2 10 1 ~2)
【 作者简介 】邱 勇娟 (98 ,女 ,广西桂 林茶叶科 学研 究所农 艺师,研 究方向为茶树新品种选育及 良 苗木快繁技 术研 17一) 种
究 与推 广 。


树 () 幅c m
x t
生重 (l 茶 ) 物量克O 行 /米
与 C 差 K之
x t
与 C 差 相 当 于 C K之 K
与C K之差
与C K之差
桂绿 1号不压 枝 (K c) 桂绿 1 号压 枝 安 吉 白茶不压 枝 (K C. 安 吉 白茶压 枝 安 吉 白茶压枝 (K c)
压枝作对照,桂绿 1号压枝与安吉 白茶压枝作对照。
13 调查 内容及方法 . () 1 春茶期间调查发芽密度 , 每重复随机取 3个 3 c  ̄ 3m, 分别调查其每 3 I 的发芽个数 。 3 cl I 2
() 2 待枝梢长成驻芽时进行树高及树 幅调查 , 每重复随 机测量 3个树高、树幅数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