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文字实录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课例研磨:课堂实录篇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课例研磨:课堂实录篇之教学设计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湖北省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解龙林【训练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了解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把事情写清楚并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锤炼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屏显一:出示学生病文,学生朗读。

二、知识讲练:掌握写作要求(一)探究第一个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学生分析病文,综合学生发言,结论:这段文字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总结: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归纳小结:交代要素详写经过屏显二:实践训练一:交代清楚事情屏显三:出示学生病文学生写作,交流,老师点评。

(从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环境描写等角度)第二个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过渡:分析“实践训练一”后学生作品,指出:文字还没有写出真情实感。

讲解:结合《秋天的怀念》简介,指出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选材真实,融入情感。

实践训练二:写出感情学生写作:添一些语言描写,添一添人物说话时的的语气或者动作、神态方面的描写,添一添第一人称“我”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老师点评。

第三个要求:注意锤炼语言过渡:材料真实,感情真挚,还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还有第三个要求:注意锤炼语言。

回顾《秋天的怀念》,想一想这些句子是怎样表达感情并感染读者的。

屏显四:学生交流,老师小结方法:选词贴切,表意动人。

实践训练三:学生修改语言学生阅读《学习材料》,合作小组讨论,写作,交流,老师适时点评。

(二)总结结合板书:把事情写清楚;写出真情实感;注意锤炼语言。

这些都是记事的要求。

如果我们能达到这三个要求,我们就学会了记事。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教案模板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教案模板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教案模板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教案模板第【2】篇〗七年级语文教案:《学会记事》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教学目标1. 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2. 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

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难点: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

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快乐。

3. 教学用具4. 标签1.导入:各位同学,你们都过得快乐吗快乐的,请举手!(请某位同学开始统计人数)不快乐的举手!不知道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举手!(请统计者念出数据)可见,快乐和不快乐的都占极少数,大部分同学都不能肯定自己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今天,我们就围绕“快乐”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和写作。

(板书:快乐)2.现在,就请几个觉得快乐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别忘了把快乐的原因讲清楚。

请大家在听的时候想象一下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和滋味。

3.各位同学现在是不是都很想把自己经历过或耳闻目睹的难忘一乐讲给大家听呢那么,为了你的描述更精彩更有条理,还请大家耐住性子,把它们用文字或者简笔画表现出来吧。

请大家尽可能描写出快乐的个性化表现形式。

写画好后,可别藏着,一定要让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快乐。

4.分享了几个同学的难忘的快乐之后,有的同学一定很想弄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快乐或不快乐吧那么就请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在本子上写一写。

然后分析一下这个原因对你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有什么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你愿意继续享有这种快乐呢还是陷在这种不快乐中不愿自拔最后说说你的打算。

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板书:快乐5.我们了解了几位同学的心情,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快乐,关注了某些同学的苦恼。

我们也就更能明白,我们同龄同学之间可以有许多的共鸣,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悟。

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教学实录

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教学实录

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教学实录前言:假期里看到学生写了一篇《暑假事》,发现问题很多:第一絮絮叨叨,没有故事,第二天真幼稚,故事无义,第三,平铺直叙,故事寡淡。

初一的孩子首先要有的写,但初二的孩子慢慢要学会写,最后走向写得好。

趁着暑假契机,利用网路平台,在鹿老师的写作阅读聊天室开始了一节习作复习课,从写事开始。

这节课的设计不是初始课,可以当成复习课来上。

暑假里的那些事——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记叙要素交代清楚,让文章更加具体完整。

2. 记叙要素艺术展现,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一、聊聊暑假,引出话题师:暑假过半,不知道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如何?请你用一个字形容你的暑假生活?生:乱。

生:急。

生:躁。

生:失。

生:狂。

师:看来大家的暑假过得都比较辛苦,比惨来说,我比你们更苦。

每天接送娃娃,还要做饭,娃娃的身体还不好,每天去医院做资料,还要备课,参加各种培训,各个团队的活动都有作业,动则三四千字,目前我还有四个课例没写。

但觉得暑假里的那些事有苦也有甜,也并没有那么糟糕,今天我们就从暑假生活里的那些事复习一种写作方法——学会记事,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哦。

(设计意图:聊天开课,拉近距离,故事开启,课题引入)二、聚焦生活,晒晒图文师:生活虽苦,但我还是苦中作乐,旅行是最好的放松。

猜猜我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照片生:旅行快乐。

网红公路。

美妙。

师:其实这真实一件尴尬的事情,我给这幅照片取名《尬》,配画外音为:八一建军节这天,我带着笑宝和妹妹及外甥女首次独立开车去溧阳天目湖游玩,因为不熟悉路况而不小心闯红灯。

聪明的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句子里的奥秘?生:有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师:很好,再具体一点。

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生:这里有选材的方向。

师:你是个会写作的孩子,眼光很好。

学会记事的两个基本要点:方向明——定内容,定主题。

要素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请同学们自选一张照片,给照片命名,也像老师那样给你的图片配上画外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3)如何合理安排记叙顺序,使文章结构清晰。
-学生在写作时,记叙顺序混乱,导致文章读起来不顺畅。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顺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手法,并根据作文主题和内容合理运用。
(4)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表达效果。
-学生在写作时,修辞手法运用不熟练,影响作文的质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事件的取舍,容易写成流水账。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筛选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围绕主题进行记叙。
(2)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忽略细节描写,导致作文平淡无味。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学会用具体、细腻的笔触描绘场景、人物、情感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一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的作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写作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品味文本语言,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3.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4.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个性化表达,增强自信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会记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写作技巧:学会围绕中心事件进行记叙,抓住事件的关键环节,合理安排材料;2.写作实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一次难忘的活动的作文;3.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提高记事写作能力;4.课文借鉴:学习本单元课文中记事的方法和技巧,如《爬山虎的脚》、《看云识天气》等。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学会记事课件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学会记事课件

学习任务三
(2)融入细节描写。 “我”的手究竟如何了?校服破成什么样子了?摔跤后身边 是否有他人陪伴?他人的反应如何?家人见到“我”受伤后, 表情、动作如何?选择合适的细节,展开叙事。 (3)抒发真情实感。 “我”摔跤后的疼痛、懊悔、日后的成长是真情;家人对 “我”的呵护、关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也是真情。 (4)举一反三。
学习任务二
(2)抓住能够打动人心的细节来写,要想抒真情,就必须捕捉 动情点。 如《秋天的怀念》中,“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这一细节,可见母亲强忍着内心 的悲伤,无需言语,无需动作,一个细节足以展现出母亲对儿 子的呵护与关爱。
学习任务三
1.教材写作实践一(详见教材P39): 关键词:添枝加叶、充实、生动。 思路点拨:从“我”的角度丰富内容,详细叙事;从家人的 角度丰富内容,融入情感。 2.教材写作实践二(详见教材P40): 关键词:那一次、真。 思路点拨:半命题作文,先要确定写作内容。具体叙述“那 一次”是什么事,要截取画面,抓住瞬间,发掘细节。从 “真”来展现受到的强烈冲击是刻骨铭心的,要抒发真情, 把握情感变化。
情境导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叙述文的材料是客观 的事物,写作的目的在于传述。”在记叙文写作中,叙 述好一件简单的事是一项基本功,记事能力是最基本 的写作能力,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
学习任务一
笔下有路,思路清晰。 结合名家作品,厘清作者思路,以莫怀戚的《散步》为例, 回答问题:
1.填写下面的表格,思考作者是怎样叙述“散步”这件小 事的。
学习任务一
起因 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
结局
学习任务一
起因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出现矛盾 出现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师:(师范读课题)让我们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读课题。

(学生再读)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幻灯片出示空白表格)生:我发现了一个表格。

师:是的,这是一份空白表格。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和大家不断去充实它,丰富它,建构它。

要想把表格填好,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好。

现在就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会儿,老师要请你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

(学生读)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人,你们读懂这个故事了吗?生:课文写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暴躁,母亲时时鼓励他,最后母亲去世了。

生:最后作者记住了母亲说的话,他很快乐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师:你把“快乐”改成“乐观”就更好了。

在他的发言中,关注到了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呢?生:母亲和“我”。

师:对了,就是文中的母亲和“我”。

(出示课件表格中的部分文字)母亲“我”师:课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生:三次。

(出示课件表格中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师:母亲提了几次?看成没有?生:母亲提了两次,都没看成。

最后一次是妹妹推着哥哥到北海看菊花。

点评:这是一篇散文,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能通过填写表格理出两个人物、三次写到“看菊花”的线索是很准确、也是很巧妙的,有利于学生形成把握整体的阅读能力。

另一方面从阅读过程看,阅读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螺旋式推进的过程。

所以这一步是指导学生阅读不能绕过的。

这个环节教师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安排的,假如再点明,阅读还要从表达的角度理出文章思路,那就更好了。

师:请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语。

(师板书:瘫痪、憔悴)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读到这两个词,你又想到了课文中的谁和谁?生:母亲和“我”。

师:就是这母子俩。

这两个词的四个字,还是本课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师指导识字。

)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21岁的小伙子呀,双腿忽然瘫痪了,生活何其艰难啊!对这样一个年轻人而言,这是一场人生的——生:灾难啊!师: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课文中有一个词,一起说出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会记事_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会记事_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学会记事”的课程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节课让我意识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必须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成功的。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记叙文的学习状态。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导入方式,如播放相关视频、讲述有趣的生活片段等,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记事方法和表达技巧,使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作者的情感与观点;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有序、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3.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通过分析案例,学生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困难,今后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缺乏自信。为此,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作文符合语法规范。
举例: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正确使用标点,避免出现错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分钟)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课件(2024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课件(2024秋)

小青年脸色大变,骂了那个小孩几句,一溜烟跑了。 周围的人也散了,可那个小男孩仍然在那里等着、 问着……(用两个自然段详细地写了小青年假装认 领、企图骗钱的场景,分两个回合具体描写了小青 年和小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小青年的卑鄙 丑恶和小孩的纯真美好。其中,通过“手背在身 后”“露出一副怀疑的表情,水灵灵的大眼睛眨了 又眨”等动作细节,表现了小男孩的聪颖。)
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注意详略得当。
写出感情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 貌和心理活动以及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情感。
❀范文引路
那一次,我真生气
蔚蓝纯净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风推着洁白 的云朵缓缓地行走。窗外的花坛里开着五彩缤纷的花 朵,不必说大红的鸡冠花,翠绿的麦冬;也不必说坚 强的秋菊,顽强的万年青。单是那像戴着花帽子的月 季,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开篇的景物描写,烘托 “我”愉悦的心情,为后文“我”走出家门做铺垫, 且与后文“生气”形成突转,情节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段只写散步过程 的其乐融融,读来单调平淡。相反,原文 把解决分歧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扣人心 弦,更能突出中年人的责任意识与家人之 间的和谐之乐。
对照表格内容,看看课文《散步》写了哪几次波折。
时间 初春
地点 田野
人物 “我”、母亲、妻子、儿子
起因 母亲身体不好,“我”劝母亲多走走,于是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用“在______(时间、地点)发生了一件令我 ______的事情,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表达。
运用如下方法选定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素材。 广泛搜集素材→分类列清单→筛选定材料
笔下有“序”——写作有顺序
根据下列表格中关于课文《散步》的 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散步”一事讲 清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文字实录师:上课!生(齐):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生(齐):谢谢!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个视频,好不好?生(齐):好!一、欣赏视频,速记细节1、导入语师:腾讯QQ在12周年庆时,推出了一个温情广告《腾讯十二年相伴》,特别精彩,里面有丰富生动的母爱细节,我们来一个“寻找细节竞赛”,请同学们用心看,动笔记,看谁发现的细节准确、完整。

可以只记关键词。

(播放视频)2、交流细节师:同学们,视频看完了,我们一起交流自己找到的细节,说先说?好,请你第一个说。

(教师胳膊伸直,手心向上做“请”的姿势)生1:妈妈的QQ好友栏中只有一人——她的儿子“小龙”。

大家都在吃团圆饭,只有妈妈想和儿子聊天,并且让爸爸把饺子端到屏幕前让儿子看。

师:妈妈的好友栏中只有一人——儿子“小龙”,这份母爱多深哪。

记的还有吗?生1:没有了。

师:还有谁说?好,请你说。

(教师胳膊伸直,手心向上做“请”的姿势)生2:儿子临走时,妈妈想摸一下儿子,可儿子挡开了,妈妈很失落。

妈妈打字时需要查字典,打完字就胳膊疼。

师:妈妈太想儿子了,为了跟儿子QQ联系,妈妈边查字典边打字。

还有谁补充?(教师做“请”的姿势)生3:妈妈几次找不到要看的台,想找儿子帮忙,可儿子却很不耐烦。

妈妈为了儿子学会拼音,在儿子生日那天,能够轻松打出“儿子,生日快乐!”师:因为思念儿子,因为要与儿子联系,妈妈自己学会了汉语拼音。

哦,你还想补充,请。

(教师做“请”的姿势)生4:妈妈把为儿子缝补的衣物,送进儿子房间,儿子以为她是在监督自己是否在学习,非常生气。

师:妈妈好心送衣服过来,这里是浓浓的母爱,却引起了儿子的误会和反感。

唉!师小结:父母之爱就在我们身边的细节中,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感受、体悟。

屏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屏显:我们并不是缺少父爱母爱,而是缺少发现爱之细节的眼睛。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我们并不是缺少父爱母爱,而是缺少发现爱之细节的眼睛。

师:知道这是谁说的吗?屏显:------府河镇中心学校周智勇生(笑):府河镇中心学校周智勇(周老师)。

过渡语:师:对,这是我说的。

父母是很爱我们的,我们为什么没感受到?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父爱母爱的眼睛,是我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节作文课《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用心发现父爱母爱。

二.寻找亲情,你说我说师:同学们,父母之爱体现在哪里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哪些细节看出父母是爱我们的呢?请以“爱(父爱、母爱)在中”为话头说话。

同学们先准备一下。

准备好后小组内交流。

生准备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师:同学们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进入全班交流环节。

谁先说?好,请你先说。

(教师做“请”的姿势)生5:爱在鱼头中在我记事时,家中很穷,一个月很难吃上鱼肉,每次吃鱼,妈妈都会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鱼刺,放在我碗里,当我吵着要吃鱼头时,妈妈总会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那时,我天真的认为鱼头很美味,一次妈妈不在家,我趁爸爸盛饭之际,偷偷地尝了尝鱼头,好难吃了,我一下子吐了出来。

我明白了妈妈对我的爱。

师:鱼头好吃还是鱼肚子上的肉好吃?生:鱼肚子好吃。

师:妈妈把鱼肚子的肉专门留给你吃,并一根一根的挑去大刺,怕把你卡住,这都是爱你的表现。

生6:小的时候,我生病了,医生给我开了药,可药是药丸,我又吞不下,妈妈就给我磨碎,用开水冲给我喝。

药水很烫,又很苦,我总是哭,不愿意喝。

妈妈会一勺舀一点,慢慢吹,吹成温热喂我喝。

每次喝药,妈妈都要反反复复吹好多次,中途还会停下来,晃晃胳膊。

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妈妈胳膊痛。

师:妈妈把开水冲的药水一点一点吹成温热,然后喂给我们喝,这是我们共同的母爱记忆。

生7:六岁那年,我学骑自行车。

父亲站在我旁边,没有一句指导。

我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可父亲眼中的冷漠,让我感到冷酷与无情。

终于,父亲转着身迈着大步走了,我很不服气,又坚强的爬起来跨上车,吃力地往前蹬,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

“哼,即使你不帮我,我也能学会!”我气愤地自言自语。

猛回头一看,我看到拐角处有一个身影在晃动,一细看,是父亲,那个眼神充满疼爱与欣喜,瞬间把我的心房都温暖了。

师:父亲的狠心,是为了让你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为了让你能早点独立,不是真正的心狠,我相信你一定读懂了这一点。

生8:读四年级的一个星期六,晚上快十二点,我发烧哭喊,妈妈被惊醒了,一量体温,39.8度。

当时是冬天,爸爸在外打工,妈妈一个人带我,那么晚了,妈妈一个女人不好叫别人帮忙。

妈妈就用棉衣裹着我,把握绑在自行车上,冒着寒风推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医院。

在医院里妈妈一直陪着我打点滴,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回到家里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咳嗽,因为晚上推我出汗又受风寒,妈妈感冒了。

师:为了我们的健康,妈妈心甘情愿自己病倒。

这是因为一个字:爱。

生9:我的爸爸是一名建筑工人。

他没有文化,只能凭力气挣钱。

所以他特别希望我能多学习点文化知识,将来有出息。

可是我的成绩却总是不尽人意。

爸爸也没太责备我。

那一次,爸爸过生日,喝酒喝多了,竟然哭了起来。

说自己没有能耐让我到好一点的学校学习等等。

我被爸爸的眼泪感动了。

原来爸爸那么爱我,不仅不怨我学习不出色,反而恨自己没有给我创造一个好环境。

我也哭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我要让你为我感到骄傲!(说到最后,廖保成同学哭了)师:好,平复一下,别哭。

(老师拍拍学生的肩)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理解了爸爸对你的爱。

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好,请坐下。

我们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廖保成同学。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10:每天早上爸爸妈妈很早就起床,而我还在熟睡,所以他们打扫卫生做饭都是轻手轻脚的,小心翼翼的生怕吵醒我。

每当我起床,听到的是窗外那一份悄无声息,而爸爸妈妈却迅速端上冒着热气的早餐,我的心里暖暖的。

师:爱在无声中。

生11:妈妈确实有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唠叨之歌”。

清晨,她总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小懒虫,快起来,太阳都晒在屁股上了。

”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梦给搅了。

吃早饭时,她又开始唠叨了:“多吃点,饿坏了怎么办?慢点吃,别噎着了……”刚想去上学,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着凉了怎么办?”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她的唠叨了,谁知她又在喊:“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这些我都背出来了。

晚饭时,妈妈又唱了:“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早点……”(黄爽同学有点咳嗽)师:妈妈的唠叨是爱你的表现。

你今天是不是有点感冒?生11:是。

师:你是不是没记住妈妈的唠叨呢?妈妈的唠叨虽然很烦,但是很有用哦。

好,请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感受吗?生:有。

师:我的妈妈也是这样,我读书的时候,妈妈总是说“你多穿点衣服呀”“作业做好了吗”“下雨要带伞哪”,哎呀,好烦哪好烦哪,现在,我们都懂了,唠叨里面是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

生12:读幼儿园时,一天父亲来接我回家,半路上下雨了,我和爸爸只有一把伞,爸爸一把搂住我,把伞微微向我那边倾斜了点,雨滴打湿了他的一半肩。

“爸爸你为什么不打伞呀?”爸爸笑着说:“没事,雨不大!”谁都知道爸爸已经被淋得狼狈不堪,他就像刚从水里爬出来一样,成了落汤鸡。

师:为了你不被淋湿,爸爸把伞几乎都打在你的头上,自己却淋成了落汤鸡。

这是我们做儿女的共同的回忆。

生13:我从小爱上火,妈妈总是熬绿豆粥喝。

妈妈一颗一颗挑选那种最长最大、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绿豆,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颗,妈妈会将它们重新放进去,重新挑选。

熬粥的米,也是这样一颗一颗挑。

妈妈把那些绿豆喝米们洗得纯粹而又洁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

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三个小时。

妈妈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也变温了。

那次我病了,妈妈微笑着用汤匙喂给我吃,可是我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妈妈。

妈妈并不生气,微笑着央求我喝药。

师:为了做绿豆汤你喝,你的妈妈一颗一颗地挑绿豆,一颗一颗地挑大米,耐心地用柴火熬粥你喝,一熬就是两三个小时,做到这一点多难哪,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师:我点一个同学说,朱思洁,你说说。

生14:我学了几年的电子琴,今年要参加电子琴表演,妈妈帮我去明天表演的入场证,而妈妈却把它弄丢了,我愤怒地冲了出去摔门而走。

我一遍抹眼泪一遍往前跑。

忽然,一颗石子绊倒了我,鲜血缓缓流了出来。

夜幕降临,妈妈找到了我,妈妈的头发凌乱不堪,衣服也很乱,手中拿着我的入场证……(学生说不下去了)师:这让你很感动。

在你向妈妈发了脾气之后,妈妈还是风尘仆仆为你送来了入场券,这是爱的驱使。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说了许多父爱母爱的细节,让老师很是感动。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父爱母爱在哪些细节里呢?生回答,总结如下: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条短信一个眼神、回眸、背影一碗面、一碗汤、一锅粥……过渡语:师:父爱母爱不是那么惊天动地,它就在细小的动作里,温柔的话语中,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三、跟着课文学写作跟着课文学写作一屏显《秋天的怀念》片断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屏显干瘪文: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心情很不好。

母亲进来了,说要和我去看菊花。

我说什么时候。

她说明天。

我答应了。

她高兴极了,连忙要去准备。

师:同学们,《秋天的怀念》我们刚刚学过,对比一下这两段文字,原文用了些什么写作技巧?生15:左边的原文多了一些描写,神态,动作,语言,还有环境描写。

师:为什么要筛选写这些内容?生15:这些神态、动作、语言都体现了妈妈对史铁生深深的爱。

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会记事的写作技巧一。

屏显:设置场景人物表演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这八个字。

罗宜凡,你说说。

生16:我们在记事时,可以先设置一个场景,然后写下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还可以运用修辞。

屏显:设置场景人物表演环境+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修辞师:同学们,我们来一个现场表演,好吗?生(齐):好!师:选择恰当细节,用表演的形式把下面文字中的“爱”形象化。

原文:进了门,爸爸妈妈正在包饺子。

看我们进来,脸色满是高兴。

①学生准备,组内相互交流。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