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10月考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新 版

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 ΔH=+40.5 kJ·mol-1,活化能E a=90.4 kJ·mol-1。
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A. B.C. D.【答案】A【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ΔH的数值小于Ea的一半,合理的图像为A,答案选A。
2.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 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b、c、d、e中,c最稳定B. b→a+c反应的活化能为20kJ·mol-1C. 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 △H=+116kJ·mol-1D. 一定温度下,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有a、b、d,溶液中a、b、d的浓度之比可能为11:1:2【答案】D【解析】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a、b、c、d、e依次代表Cl-、ClO-、ClO2-、ClO3-、ClO4-。
A项,能量越低越稳定,a、b、c、d、e中a最稳定,错误;B项,b→a+c的反应为2ClO-(aq)=Cl-(aq)+ClO2-(aq),反应的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0kJ/mol+100kJ/mol-260kJ/mol=-20kJ/mol,无法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错误;C 项,b→a+d反应为3ClO-(aq)=2Cl-(aq)+ClO3-(aq),反应的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20kJ/mol+64kJ/mol-360kJ/mol=-116kJ/mol,错误;D项,反应中必存在电子守恒n(Cl-)=n(ClO-)+5n(ClO3-),当溶液中a、b、d的浓度之比为11:1:2时电子守恒式成立,正确;答案选D。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 化学试题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 化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B .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分子的个数C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无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均必须标明聚集状态D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3、N 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0.25 mol N 2H 4(g )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 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1/2N 2H 4(g )+O 2(g )====1/2N 2(g )+1/2H 2O (g );ΔH =+267 kJ·mol -1B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mol -1C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mol -1D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l );ΔH =-133.5 kJ·mol -14、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C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D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5、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银层,以下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 .银用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银离子B .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银离子C .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D .银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银离子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 .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 .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A . 反应过程B . 反应过程C . 反应过程D . 反应过程充电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7、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A.溶液的pH变大B.c(Na+)与c (SO42-)的比值变大C.溶液浓度变大,有晶体析出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8、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D.银片、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焓变大于0而熵变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10、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Ag2O+Zn+H2O,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2Ag+Zn(OH)2A.Ag B.Zn C.Ag2O D.Zn(OH)211、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12、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第Ⅱ卷(共52分)13(每空2分,共12分)化学反应可为人类提供能量(Ⅰ)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常温常压下,当5.8 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2.9×105k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1mol 液态水气化时需要吸收44 kJ的热量,则反应:的ΔH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Al:27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低碳生活就是节能减排,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用稀双氧水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使原料尽可能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1、【答案】D2、【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二氧化硅和光导纤维3、【难度值】34、【基础试题☆】5、【优质试题□】6、【易错试题○】7、【解析】A、低碳生活就是节能减排,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正确;B、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变性,用稀双氧水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正确;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使原料尽可能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正确;D、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的是二氧化硅,错误。
2、塑化剂DBP的分子式为C16H22O4,它属于()A.单质B.氧化物C.有机物D.盐1、【答案】C2、【知识点】物质的分类有机化合物3、【难度值】24、【基础试题☆】5、【优质试题□】6、【易错试题○】7、【解析】A、塑化剂DBP的分子式为C16H22O4,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单质,错误;B、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塑化剂DBP的分子式为C16H22O4,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C、塑化剂DBP的分子式为C16H22O4,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它属于有机物,正确;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塑化剂DBP的分子式为C16H22O4不属于盐,错误。
3、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③水生动物的繁殖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A.④⑤B.②④⑤ C .①②③D.②③④⑤1、【答案】B2、【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3、【难度值】24、【基础试题☆】5、【优质试题□】6、【易错试题○】7、【解析】本题考查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造成了水的污染;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长期接触不会造成水的污染,错误;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造成水污染,正确;③水生动物的繁殖,为动物生命特征,不会造成水污染,错误;④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直接污染水,正确;⑤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水的污染,正确;选B。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文)试题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S:32 Na:23 Mg:24 Al:27 Fe:56 Ba:137第I卷(共69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有23小题,满分为69分)1.科学家最近发现两种粒子:第一种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第二种是由四个氮原子构成的分子。
下列有关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四中子” 粒子不显电性B.被称为零号元素是因为该粒子不含质子C.相同质量的N2和N4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D.第二种粒子的化学式为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A.Na+的结构示意图:B.水分子的电子式:C.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D.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Na+ + HCO3ˉ3.在月球上发现水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xx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下列化学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A.Cl2+2H2O=HCl+HClO B.2F2+2H2O=4HF+O2C.2Na+2H2O=2NaOH+H2↑ D.CaO+H2O=Ca(OH)24.下列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热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若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H2→H+H的变化需要吸收能量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5.在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状态下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高二化学10月月考文科试题第1页共6页A.NaCl B.酒精C.H2SO4 D.Cl26.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小于NaHCO3C.106gNa2CO3和84g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质量:Na2CO3>NaHCO3D.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7.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I)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1.(3分)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C.B 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解答:解: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但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通常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C、根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D、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通常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故B错误;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故C正确;D、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意义,要理解系数的含义,题目较简单.3.(3分)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3 B.3:2:1 C.6:3:1 D.6:3:2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三个电解槽串联,则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利用K++e﹣═K、Mg2++2e﹣═Mg、Al3++3e ﹣═Al来计算.解答:解:三个电解槽串联,则转移的电子数相等,设均转移6e﹣,由K++e﹣═K、Mg2++2e﹣═Mg、Al3++3e﹣═Al,则6e﹣~6K~3Mg~2Al,所以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明确电解中转移电子数的关系及电极反应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铜片和铁片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铜作负极;B.阳极是活性金属锌,所以阳极金属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溶液中的阳离子即锌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锌,在铁极上析出;C.铜的金属活动性不及铁,不能置换金属铁;D.构成原电池反应,可以加速反应的速率;解答:解: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形成铜、铁、稀硫酸原电池,正极是金属铜,该极上电子和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产生氢气,故A正确;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这是一个电镀池,镀层金属锌作阳极,待镀件铁作阴极,镀层金属盐氯化锌溶液作电解质,发生反应:阳极:Zn ﹣2e﹣=Zn2+;阴极:Zn2++2e﹣=Zn,故B正确;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不及铁,铜不能置换出铁,故C错误;D.把锌片放入盛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锌置换出铜,所以形成了铜、锌、稀盐酸原电池,原电池反应可以加速反应的速率,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电池的有关应用,解答须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反应原理,题目较简单.5.(3分)将Mg条、Al条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电流计连接成原电池,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M g比Al活泼,Mg 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B.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D.A l是电池阴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该装置中,铝易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正极上水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电池反应式为2Al+2NaOH+2H2O=3H2↑+2NaAlO2,内电路中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解答:解:A.该装置中,铝易失电子而作负极,Mg作正极,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H2↑+2OH﹣,故A错误;B.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故B正确;C.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内电路中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C错误;D.该装置是原电池,铝作负极,电池反应式为2Al+2NaOH+2H2O=3H2↑+2NaAlO2,所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及电流的形成原因来分析解答,注意:不能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判断正负极,要根据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判断正负极,为易错点.6.(3分)把金属A放入盐B(NO3)2的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A+B2+═A2++B,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金属A一定能与水反应,B一定不能与水反应B.A与B用导线连接后放入酒精中,一定形成原电池C.A、B用导线连接后放入B(NO3)2的溶液中,一定有电流产生D.由A与B形成的原电池,A一定是正极,B一定是负极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A、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B、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来回答;C、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来回答;D、在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活泼性比负正金属的活泼性强.解答:解:把金属A放入盐B(NO3)2的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A+B2+═A2++B,则失去电子的是金属A,A 、金属Cu 放入盐AgNO 3的溶液中,发生铜置换银的反应:A+B 2+═A 2++B ,但是金属铜和金属银和水都不反应,故A 错误;B 、酒精属于非电解质,A 与B 用导线连接后放入酒精中,不能形成原电池,故B 错误;C 、A 、B 用导线连接后放入B (NO 3)2的溶液中,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电流产生,故C 正确;D 、由A 与B 形成的原电池,失电子的电极A 一定是负极,B 是正极,故D 错误. 故选C . 点评: 本题涉及原电池的构成原理以及应用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7.(3分)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NO 3、Ba (NO 3)2、NaCl 、K 2SO 4,用惰性电极电解此溶液,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A . 8:1 B . 16:207 C . 71:2 D . 108:35.5考点: 电解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 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离子加入到水中,Ag +和Cl ﹣结合为AgCl 沉淀,Ba 2+ 和SO 42﹣结合为BaSO 4沉淀,溶液中就只有Na +、NO 3﹣了,实际上是电解NaNO 3溶液,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则氧化产物是氧气,还原产物是氢气.解答: 解: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离子加入到水中,Ag +和Cl ﹣结合为AgCl 沉淀,Ba 2+ 和SO 42﹣结合为BaSO 4沉淀,溶液中就只有K +、Na +、NO 3﹣了,实际上是电解NaNO 3溶液,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则氧化产物是氧气,还原产物是氢气,当转移相同电子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32:(2×2)=8:1,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池原理和离子共存,明确溶液中的溶质是解本题关键,很多学生只是根据离子放电顺序确定阴阳极上产物,因为漏掉了离子共存而导致错误,为易错题. 8.(3分)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 4O 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 •mol ﹣1)P ﹣P :198 P ﹣O :360 O=O :498 则反应P 4(白磷)+3O 2→P 4O 6 的反应热△H 为( )A . +1638KJ •mol ﹣1B . ﹣1638KJ •mol ﹣1C . +126KJ •mol ﹣1D . ﹣126KJ •mol ﹣1考点: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计算出反应P 4(白磷)+3O 2→P 4O 6的反应热,注意每摩尔P 4中含有6molP ﹣P 键.解答: 解:各化学键键能为:P ﹣P 198kJ •mol ﹣1、P ﹣O 360kJ •mol ﹣1、O=O 498 kJ •mol ﹣1,反应热的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则反应P 4(白磷)+3O 2→P 4O 6的反应热为:△H=6×198kJ•mol﹣1+3×498kJ•mol﹣1﹣12×360kJ•mol﹣1=﹣1638kJ•mol﹣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从物质能量、键能角度理解反应热,明确反应热的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及焓变的正负与吸收、放热热量的关系.9.(3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在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N处,X极的反应:4OH﹣﹣4e﹣=O2↑+2H2O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采用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X极的反应:O2+4e﹣+2H2O=4OH﹣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该装置是原电池,锌作负极,铁作正极;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N处,该装置是电解池,锌作阳极,阳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该装置是电解池,碳作阳极,铁作阴极,阴极被保护;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该装置是原电池,X是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A.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该装置是原电池,锌作负极,铁作正极而被保护,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A正确;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N处,该装置是电解池,锌作阳极,阳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B错误;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该装置是电解池,碳作阳极,铁作阴极,阴极被保护,采用了采用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该装置是原电池,X是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注意当活泼电极作电解池阳极时,阳极上金属材料失电子而不是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为易错点.10.(3分)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A.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B.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上有H2气放出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在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活泼性比正极上的活泼;B、在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溶解,正极上会产生气泡或是生成金属单质;C、金属失电子的多少不能说明金属的活泼性;D、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弱.解答:解:A、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故A 正确;B、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上有H2气放出,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弱,故B错误;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电子的能力强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金属失电子的多少不能说明金属的活泼性,故C错误;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弱,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金属的活泼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注意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是关键,难度不大.11.(3分)如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如图中符合这一情况的是()A极板B极板X电极Z溶液A 锌石墨负极CuSO4B 石墨石墨负极NaOHC 银铁正极AgNO3D 铜石墨负极CuCl2A.A B.B C.C D.D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则a为阴极,金属阳离子在阴极放电,b为阳极,OH﹣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材料中的阳极一定为惰性电极,阴极材料不确定,以此来解答.解答:解: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说明a为阴极、b为阳极,溶液中的阳离子氧化性大于氢离子,阳极上生成氧气说明氢氧根离子放电,X为负极,A.以惰性电极材料为电极时电解硫酸铜溶液,a电极上生成铜、b电极上生成氧气,符合条件,故A正确;B.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a电极上生成氢气而不是金属,不符合条件,故B错误;C.X为负极而不是正极,故C错误;D..以惰性电极材料为电极时电解溶液时,X为负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黄绿色气体,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注意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结合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分析发生的电极反应,题目难度中等,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易被学生忽略.12.(3分)(2013•海南)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M g为电池的正极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C.不能被KCl 溶液激活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原电池中,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的极是负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的极是正极;B、在原电池的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C、根据信息: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来回答判断;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解答:解:A、由电池反应方程式看出,Mg是还原剂、AgCl是氧化剂,故金属Mg作负极,故A错误;B、金属Mg作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故B错误;C、因为该电池能被海水激活,故KCl溶液也可以激活电池,故C错误;D、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的产生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故D正确.故选D.点评:结题技巧总结:电极类型的判断首先在明确属于电解池还是原电池基础上来分析的.原电池对应的是正、负两极,电解池对应的阴、阳两极,根据元素价态变化找出氧化剂与还原产物.13.(3分)(2014•上海模拟)图两个装置中,液体体积均为200mL,开始工作前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5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有0.02mol电子通过,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气体体积:①=②B.①中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质量减小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负极:2H++2e﹣=H2↑D.溶液的pH变化:①减小,②增大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在两极上,得失电子数相等,可以根据电子守恒来进行相关的计算.解答:解:A、①是电解池,电极反应为:阳极:4OH﹣→O2↑+2H2O+4e﹣,阴极:Cu2++2e ﹣→Cu,②是原电池,正极反应:2H++2e﹣→H2,负极反应:Zn+2e﹣→Zn2+,液体体积均为200mL,浓度均为0.5mol/L,所以硫酸铜、硫酸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当有0.02mol的电子通过时,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为0.005mol,②中0.01mol氢气放出,所以①<¬②,故A错误;B、①中阴极反应:Cu2++2e﹣→Cu,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反应:2H++2e﹣→H2,正极质量不变,故B错误;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负极:Zn﹣2e﹣→Zn2+,故C错误;D、溶液的pH变化:①中消耗氢氧根,所以碱性减弱pH减小,②中消耗氢离子,所以酸性减弱pH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经济电极反应的书写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4.(3分)国外新近研制的溴化锌蓄电池的基本构造是用碳棒作两极,溴化锌溶液作电解液.现有四个电极反应:①Zn﹣2e=Zn2+②Zn2++2e=Zn ③Br2+2e=2Br﹣④2Br﹣﹣2e=Br2.那么,充电时的阳极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分别是()A.④①B.②③C.③①D.②④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解答:解:用碳棒作电极,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阳极上溴离子失电子生成溴单质而发生氧化反应;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而发生氧化反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电极上得失电子而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15.(3分)将Fe片和Al片放在盛有NaCl溶液(其中滴入酚酞)的表面皿中,如图表示,最先观察到变红色的区域为()A.I I和ⅣB.Ⅱ和ⅢC.Ⅰ和ⅢD.Ⅰ和Ⅳ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第一个装置是原电池,Al为负极,溶液中的氧气在Ⅰ处得电子生成OH﹣,所以Ⅰ处变红;第二个装置是电解池,铁为阳极,溶液中的H+在Ⅳ处得电子,破坏了锌片附近水的电离平衡,使得OH﹣浓度增大,所以Ⅳ处也变红.解答:解:甲图示是原电池,Al做负极,Al失电子形成Al离子,正极是Ⅰ,在正极上,O2+2H2O+4e﹣=4OH﹣;所以Ⅰ处变红;乙图示是电解池,铁做阳极,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铝做阴极,在阴极上,2H++2e ﹣=H2↑,破坏了铝片附近水的电离平衡,使得OH﹣浓度增大,所以Ⅳ处也变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应用,主要是电解反应的离子变化.16.(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NaOHD.电解精炼铜时,将粗铜作电解池的阴极,纯铜作电解池的阳极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中的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阳极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C.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阳极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依据电极反应电子守恒计算分析;D.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解答:解:A、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实质是电解水,阳极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B错误;C、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阳极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依据电极反应电子守恒计算2H++2e﹣=H2↑,若有1mol电子转移,氢离子减小1mol,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增加1mol,则生成1mol NaOH,故C正确;D、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难度中等.17.(3分)(2008•海南)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42﹣(aq)﹣2e﹣=PbSO4(s)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42﹣(aq)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由铅蓄电池的总反应PbO2+2H2SO4+Pb═2PbSO4+2H2O可知,放电时,Pb被氧化,应为电池负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逆反应过程应该是充电时的阴极反应,正极上PbO2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PbO2+SO42﹣+2e﹣+4H+═PbSO4+2H2O,逆反应应该是充电时的阳极反应.解答:解:A.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上PbO2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PbO2+SO42﹣+2e ﹣+4H+═PbSO4+2H2O,故A错误;B、由铅蓄电池的总反应PbO2+2H2SO4+Pb2PbSO4+2H2O可知,放电时,Pb被氧化,应为电池负极,故B正确;C、由铅蓄电池的总反应PbO2+2H2SO4+Pb2PbSO4+2H2O可知,充电时,会生成硫酸,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会增大,故C错误;D、由铅蓄电池的总反应PbO2+2H2SO4+Pb2PbSO4+2H2O可知,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2H2O=PbO2+SO42﹣+2e﹣+4H+,故D错误.故选B.点评: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为解答该题的关键.18.(3分)(2009•南京二模)LiFePO4电视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Li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电解质为含Li+的导电固体.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增加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可知,放电时LiFePO4电池负极反应为Li﹣e﹣═Li+,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原电池中正极反应相反,阴极反应和原电池中负极反应相反,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来回答.解答:解:A、金属锂可以和硫酸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故A错误;B、放电时,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故B错误;C、根据电池反应:FePO4+Li LiFePO4,充电时,正极材料LiFePO4被消耗,质量减少,故C错误;D、放电时,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知识,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电池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以及离子的定向移动问题.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46分)19.(8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减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图是1mol NO2气体和1mol CO气体反应生成CO2气体和NO气体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1))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O2(g)+CO(g)=NO(g)+CO2(g)△H=﹣234 kJ•mol﹣1已知:N2(g)+2NO2(g)⇌4NO(g)△H=+292.3kJ•mol﹣1,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H=﹣760.3KJ/mol;(2)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NO2和5mol O2发生反应:4NO2(g)+O2(g)⇌2N2O5(g);已知体系中n(NO2)随时间变化如表:t(s)0 500 1000 1500N(NO2)(mol)20 13.96 10.08 10.08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已知:K3000C>K3500C,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由图可知,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368﹣134=234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进行书写;然后根据盖斯定律来解答;(2)化学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乘积的比值;温度低,化学平衡常数大,则正反应放热.解答:解:(1)由图可知,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368﹣134=234kJ,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Mg:24 C:12 O:16 S:32 Cl:35.5 Br:80 Na:23 Al:27 K:39 Fe:56 Cu:64 Ag:108 Al :27 N :14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 反应为吸热反应C .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 >0D .ΔH 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2.在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 .υ(A )= 0.5 mol/(L·s) B .υ(B )= 0.3 mol/(L·s) C .υ(C )= 0.8 mol/(L·s) D .υ(D )= 1 mol/(L·s)3.可逆反应:2A (g )3B(?)+C(?)(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减小趋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 和C 可能都是固体B.B 和C 一定都是气体C.若C 为固体,则B 可能是气体D.B 和C 可能都是气体4.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g) == H 2(g)+21O 2(g) △H =+242kJ•mol -1B. 2H 2(g)+O 2(g) == 2H 2O(l) △H =-484kJ•mol -1C. H 2(g)+21O 2(g) == 2H 2O(g) △H =+242kJ•mol -1 D. 2H 2(g)+O 2(g) == 2H 2O(g) △H =+484kJ•mol -15.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 + O2(g) 2 SO3(g)。
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新版 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1.已知室温时,0.1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溶液的pH=4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2.将体积均为10mL、pH均为3的盐酸和醋酸,加入水稀释至amL和b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A.a=b=100B.a=b=1000C.a<bD.a>b3.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B.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增大D.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稀硫酸B.氢氧化钾C.乙醇D.SO35.25℃时,0.1mol•L-1的3种溶液①盐酸②氨水③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3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①B.3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②C.①与②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D.①与③等体积混合后c(H+)>c(CH3COO-)>c(OH-)6.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含CN-、Cl-废水中的CN-时,控制溶液PH为9~10,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O-将CN-氧化过程中,每消耗1molCN-转移10mol电子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2OH--2e-═ClO-+H2O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D.在电解过程中,废水中CN-和Cl-均移向阳极7.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溶解B.Cu能导电,因此Cu是电解质C.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可能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D.NaCl是电解质,故NaCl固体能导电8.用标准浓度的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操作中会使盐酸测定的浓度偏大的是()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②锥形瓶中盛有少量蒸馏水,再加待测液③酸式滴定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⑤滴定后观察碱试滴定管读数时,视线高于刻度线.A.①④B.①③C.②③D.④⑤9.实验室用H2SO4滴定氨水,选用的指示剂是()A.甲基橙B.石蕊C.酚酞D.任选一种均可以10.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浓氨水1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pH=7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C.c(H+)=c(OH-)=10-6mol•L-1的溶液D.酸与碱恰好反应生成的溶液12.用pH试纸测量碱溶液的pH时,若事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量结果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13.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0.1mol•L-1HA溶液,滴定曲线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a点推知HA是弱酸B.a、b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c点的溶液中:c(Na+)=c(A-)+c(HA)D.d点的溶液中:c(Na+)>c(A-)14.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A.纯碱溶液可去除油污B.用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可以制作泡沫灭火剂C.TiCl4溶于大量水加热制备TiO2D.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滴加少量CuSO4溶液15.下列各式表示水解反应的是()A.HCO3-+H2O⇌H3O++CO32-B.HS-+H2O⇌H2S+OH-C.Fe3++3H2O⇌Fe(OH)3↓+3H+D.Br-+H2O⇌HBr+OH-16.相同条件下,①氯化钠溶液②醋酸钠溶液③碳酸钠溶液④碳酸氢钠溶液,它们的PH相对大小为()A.④>③>②>①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17.为了使K2S溶液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9-2020学年内蒙古北方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北重三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考试化学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1.强酸与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OH -(aq)===H 2O(l)ΔH =-57.3kJ·mol -1,分别向1L 0.5mol·L -1的NaOH 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 ②浓H 2SO 4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ΔH 1、ΔH 2、ΔH 3,它们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ΔH 1>ΔH 2>ΔH 3 B. ΔH 2<ΔH 3<ΔH 1 C. ΔH 1=ΔH 2=ΔH 3 D. ΔH 2>ΔH 3>ΔH 1【答案】D 【解析】因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 )十OH ﹣(aq )=H 2O △H=一57.3kJ/mol ,分别向1L 0.5mol/L 的NaOH 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H 2SO 4;③稀硝酸,因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为②>③>①,所以△H 2<△H 3<△H 1,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明确中和热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浓硫酸溶于水的热效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2.已知1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 。
且氧气中1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 ,水蒸气中1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 ,则氢气中1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 920kJ B. 557kJC. 436kJD. 188kJ【答案】C 【解析】【详解】已知1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 ,所以2molH 2和1molO 2生成2mol 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21kJ ×4=484kJ ,故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g) △H=-484kJ/mol ,设氢气中1mol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 ,2molH 2和1molO 2生成2mol 水蒸气,需要断裂2molH ﹣H 键和1molO=O 键,消耗的热量为(2x+496kJ ),生成2mol 的水蒸气时形成4molH-O 键,放出的热量为463kJ ×4=1852kJ ,即H—H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4-496-484)/2=436kJ,所以C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