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物质世界》学案(复习课)
多彩物质世界复习课教案: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多彩物质世界复习课教案: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理解物质是构成世界物体的基本单位;2.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过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组成;2.物质的性质;3.物质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2.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方法和过程。
四、教学内容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世界物体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或分子组成。
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基本粒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电中性粒子,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在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中,研究物质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物质的性质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类:(1)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密度、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状态、电导率等。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如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酸碱性、易反应性等。
(3)物质的机械性质物质的机械性质是指物质在力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弹性、塑性等。
3.物质的变化过程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原有的物质被分解或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的变化,例如:固体变液体,液体变气体等,其基本特征是:变化前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不变。
(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条件下的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例如,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观察法通过观察物感性物质展现出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学习。
3.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课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课》学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课文(自己钩画出教材中的重点)(二)、导学练习(学生先复习文本,然后做练习,抽学生展示最后教师点评) 1. 叫质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 ,它不随物质的 、 、 的改变而改变;质量的单位是 ,常用的单位有 、、 。
2.密度: 叫密度,用公式表示为 ,密度的单位是 ,1kg/m 3= g/cm 3。
3.给下列物体的质量填上合适的单位或内容:○1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2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5 ; ○3一粒药片的质量约500 ,将其拿到月球上去,它的质量 ,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小组对学习的评价等级 ,组长签字(四)自学疑难摘要: 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2008.广西桂林)如图1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
2.(2008.广西钦州)如图2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 )[知识点二]质量和天平1.(2008.江苏苏州)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登月工程”.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引力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宇航员登上月球,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轻而易举地提起150kg的物体.(均选填“能”或“不能”) 2.(2008.株州)2008年6月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开始传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手举“祥云”火炬传递了第一棒。
“祥云”火炬的质量是()A.985t B.985kg C.985g D.985mg 3.(2008.福建厦门)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托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图3)。
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103kg/m3。
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A.5kg B.50kg C.500kg D.5000kg4.(2008.江苏苏州)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是.(3)图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g.[知识点三]密度和密度的计算1.(2008.浙江义乌)自从公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后,某同学就迷上了篆刻艺术。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学案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一、复习指南(本节复习主要解决下列问题)1、了解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3、知道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4、认识原子的结构;5、知道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二、复习知识要点汇总(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知识汇总,并注意记忆.)1.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
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由组成,原子的结构跟太阳系十分相似,原子由位于中央的和绕核运动的组成,电子带电。
原子核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组成。
3.物质一般以、、和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固态物质分子排列整齐,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分子运动比较自由,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没有固定的和,具有流动性。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水例外,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
(填“变大”或“变小”)4.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香,这是一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包括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间的斥力,分子间引力使得物质很难被拉伸,分子间斥力使得物质很难被压缩。
5.1nm= m ;光年是个天文学中常用的单位,表示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三、复习练兵(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将(夸克、分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从大道小的顺序排列是:、、、。
2、原子的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相似的是()A、蛋糕B、面包C、地球D、太阳系3、关于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排列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固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B、液态物质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移动;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几乎不受外力的约束;D、既然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不同的物质中分子排列情况应该相同。
第二节质量一、复习指南(本节复习主要解决下列问题)1、理解质量的概念;2、能估常见物体的质量;3、会正确使用天平。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学案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学案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原子的结构。
(2)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实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5)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6)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水平。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
三、知识梳理 a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 、特点: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c、单位:kg 、g 、mgd 、测量:天平、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a 、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b 、特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c 、 公式:ρ=m/vd 、单位:kg /m 3 、 g /cm 3e 、物理意义: a 、构造:横梁、平衡螺母、指针、标尺、游码、分度盘 b 、使用: a 、测固体质量 b 、测液体质量 c 、特殊测量a 、测固体密度b 、测液体密度1、判断是什么物质,实、空心2、质量计算3、体积计算四、基础知识回顾1.宇宙是由 组成的, 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 组成的, 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 和 构成。
3.物质通常以 、 或 的形式存有。
质 量 和 密 度应用3、测密度 实1、质量 2、密度 概念 1、天平 2、测质量4.物体所含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物体的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它不随其、和变化而变化。
5.天平是测量的工具,使用天平的准确方法:(1)天平应放在的桌面上;(2)把天平的游码移到标尺的调节横梁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这时横梁;(3)把被测物体放在里,用镊子向里加减,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学案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 Nhomakorabea比乙物质大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合作交流】
1、我存在的问题:1、2、3、4、5
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
下去
你
就
会
成
功!
【知识再现】
一、宇宙的组成:
1、宇宙是由运动的_____组成。而物质由不停运动的_____所组成。
2、分子排列方式决定物质的状态。分子由_____组成,原子由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原子核包括_____和______。
二、质量(常用字母表示):
3、质量是指物体__________的多少。大小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及温度无关。
2.航天员杨利伟质量为60kg,当他乘坐飞船飞到太空时,他的质量为kg。
3.将一铁丝钳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将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剩余氧气的密度。
不
求
最
好
但
求
更
好
4.用一个 2.5L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kg,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为kg/m3;油 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kg的水。
(1)原理:。
(2)步聚:一般是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3)量筒读数时视线与______________相平。
【合作交流】
1、我存在的问题:1、2、3、4、5、6、7、8、9、10
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6、7、8、9、10
【学堂检测】
1.市场上的“金龙鱼”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L” 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 _kg。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复习学案

1.回顾本章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3.会运用质量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 习 过 程请填充下列知识结构图,找出本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宇宙:由 组成 物质 物质:由 组成分子:由 组成(1) 原子核原子结构 (2)电子定义: 叫质量。
单位: 、g 、mg 、t实验室用工具 —— 质量 工具 常用工具:案秤、杆秤、台秤、电 测量 直接测量:固态(或粉状)质量 方法特殊测量:微小质量、液体质量定义: 叫密度公式:密度 单位:kg/m 3、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测定:测质量、测体积,用公式ρ= mV计算密度应用:求质量、求体积、鉴别物质多彩的物质世界做例题,找规律:例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ρ甲:ρ乙=4:1B.ρ甲:ρ乙=1:4C.若V甲=V乙,则m甲< m乙D.若m甲= m乙,则V甲>V乙规律小结:例2.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于0o C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后不变,而冰的比水的,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
规律小结:例3.一只空瓶质量是0.2kg,装满水后质量为1.0kg;倒掉水后再装另外一种液体,总质量变为1.64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规律小结:强化练习课堂小结1.如图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ρ硫酸>ρ植物油>ρ煤油>ρ汽油),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2.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4克,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64克。
若装满酒精,则总质量应为()A.50克B.56克C.58克D.60克3.一架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端,下列措施中可以使横梁平衡的是()A.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C.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D.以上措施都可以4.不用天平,只用量筒,要量出100g酒精,应该在量筒内装入体积是______cm3的酒精.(酒精:0.8×103 kg/m3) 5. 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小芸和小阳同学通过实验测量鲜牛奶的密度。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学案.doc

E量工具天平.顷入水中:工具(量筒、水、细形状不<规则浮在水形状规则、工具: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z-Vi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牡)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l.OXICp千克。
lL=ldm3=10"3m3; lml=lcm3=103L=10 6m3o4、理解密度公式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P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P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P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P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不:P甲>。
乙6、测体积-- 量筒(量杯)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赤)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七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⑴原理:P=m/V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flh;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简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flu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P= (mi-m2) /V9、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P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P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学案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课详细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课详细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一、复习重点测量密度的基本原理及用特殊方法测量密度二、复习内容1、密度有四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2、物质的密度可以用实验测定。
原理:ρ=m/V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利用量筒和水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1)测固体的密度㈠、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其实验步骤是: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 1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v2,那么固体的体积v v v =-21(该方法称之为排液法)。
③用公式ρ=mv计算出物质密度。
④若要知道该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
㈡、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
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②用沉锤法测出它的体积。
具体做法是: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如图1A所示,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线v1,再将物体和铁块一起沉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位置v2,如图1B所示,则v v v=-21,③用公式ρ=mv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㈠原理:ρ=m/V㈡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锝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3、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ρ=m/v)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导学案
一、基础知识扫描:
1.物质构成
(1)宇宙
物质 原子
(2)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 十分相似。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质量
(1)定义:物理学中,把 叫做质量。
通常用字母 表示。
(2)单位:质量的主单位是 符号 其他单位及换算关系
吨(t ) 千克( ) 克( ) 毫克(mg )
(3)一些物体的质量。
(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 ②一个初三学生的质量约50 ③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 ④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 (4)质量的测量
①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 。
②实验室中常用: 。
③托盘的正确使用: a.“放”: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 ; b.“调”:调节横梁上的 使横梁平衡;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把平衡螺母向 调;
c.“测”: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砝码放在 盘里,增减砝码必要时移动 ,直到横梁重新平衡;
d.“读”:被测物体的质量 = + 。
(5)对质量的理解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 、 、 、 的变化而变化。
4.密度
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宏观物理性质
固态
分子排列紧密 分子间的作用力强大 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没有流动性
液态
分子 固
定的位置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一定的体积, 一定的形状, 流动性。
气态
分子排列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流动性
原子核
夸克
夸克
(103
) ( ) ( )
(1)密度的概念:
①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通常用字母 表示。
②公式:
③单位:主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 符号 换算关系: ④对密度的理解
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每种物质都有 的密度,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
不同物质的密度 。
b.同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着物体的 、 的改变而改变。
⑤水的密度ρ水 = 表示 。
⑥体积单位换算:
米3(m 3) 分米3( ) 厘米3
( )
(2)密度的应用 ①求质量: m =ρV ②求体积: ③求密度: (3)密度的测量
①实验原理:
②测量工具: ③量筒的正确使用:
a.“放”把量筒放在 上;b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
④用天平和量筒测小石块密度的步骤: a.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
b. ;
c. ; 表达式:
(5)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步骤:
a. ;
b. ;
c. ; 表达式: 5.密度与社会生活
①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
一般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 ,密度 ; 温度降低时体积 ,密度 。
②水不简单地遵守一般物质遵循的“热胀冷缩”规律。
事实表明:
℃的水的密度最
升( ) 毫升(mL ) ( ) ( )
大;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 ,密度 。
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的水的反常膨胀。
③密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以下练习,之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组与组间交换批卷) (一)基础达标题
1.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 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是小微粒
C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kg 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 A 一个乒乓球 B 一只母鸡 C 一张桌子 D 一头牛 3.你所在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最接近(空气密度约1.3kg/m 3
)( ) A 1.5kg B 15kg C 150kg D 1500kg
4.盛夏天气炎热,小佳将奶茶喝掉一半后盖上盖子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她拿出奶茶瓶,发现奶茶全结成冰,请问奶茶结冰后不变的物理量是( )
A 体积
B 质量
C 密度
D 比热容
5.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 的水,它最多能装 kg 的水银;最多能装 m 3
的酒精.(ρ水银
=13.6
×103
kg/m 3
, ρ水=1.0×103
kg/m 3
, ρ
酒精
=0.8×103kg/m 3
).
6.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a 物质的密度最大
B c 物质的密度最大
C 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
3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赵鑫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液面示数为V 1 ②把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 2 ③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 ④计算出矿石的密度
(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填数字代号) (2)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
在标尺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 g ,若所测得矿石的体积是20cm 3
,矿石的密度为 k g/m 3
.
三、当堂反馈
1.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0 1 2 3 4 V /
3
4
3
2 1 m /103kg
a b c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质量,密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4.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
5.小强的奶奶有一只玉镯,他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镯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镯密度的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玉镯
的质量是 g。
(2)按图乙如示的方法测出玉镯的体积,玉镯的体积是 cm3。
(3)玉镯的密度为 kg/m3。
6.小明同学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
(1)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
③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
为 g.
④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3.
⑤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ρ牛奶= g/㎝3
(2)小明同学很聪明,他在没有量筒,只有天平、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杯子和笔的情况下,能测出牛奶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称出空杯子质量m0.
②往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对杯子做标记,用天平称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水倒掉并擦干杯子,再向杯中倒牛奶至处,用天平称出牛奶和杯的总质量m2
④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表达式:ρ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