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为什么医护人员感染比例高
全国报告临床诊断病例中
• 医务人员996例,约占18.8%,居第一位 • 其他主要职业依次为离退人员(10.44%)、工人(8.95%),公务人员 (8.85%)、家务及待业人员(8.46%)、学生(8.21%)
9% 34% 4% 19%
9%
10%
6% 1%
8%
公务人员及职员 学生 离退人员
非典型肺炎症状
急性起病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38℃~40℃(发烧越高,病情发展 将越重,偶有畏寒) 伴有头痛、关节和全身酸痛、乏力,可有胸痛或腹泻; 有逐渐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干咳、少痰; 个别病人可发展成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呼吸衰竭;多数 病人症状较轻。 肺部体征变化不是很明显,听诊时可有一些干罗音或 湿罗音, 发病10到14天为病情进展期,14天后逐渐恢复,体温正常。
农民 餐饮食品人员 工人
医务人员 民工 其他
为什么医护人员感染比例高
一开始,由于人们对这个疾病的传染情况了解得并 不是很清楚,医护人员抱着满腔的热情,一切为病 人,在拯救病人的时候没有很好的自我保护。 另一方面,与病人长时间、近距离、密切接触。
•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诊疗、护理病人被感染,其中以口腔 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感染; • 通过探视、护理病人被感染; • 因与SARS病人同住一病房被感染。
• 一般成人剂量相当于甲基强的松龙80-320mg/d,必要时可适当增加 剂量,大剂量应用时间不宜过长。待病情缓解或胸片上阴影有所吸 收后逐渐减量停用。建议采用半衰期短的激素。 • 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 儿童慎用糖皮质激素。
推荐治疗方案
预防和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根据临床情况,可选用 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 早期可试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 重症可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治则为:温病,卫、气、营、 血和三焦辩证论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临床特点
1.起病急,以高热为首发症状, 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偶有畏寒。 2.全身中毒症状:头痛、关节酸痛等。 3.呼吸系统症状: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常无 卡他症状。病程第2周,即进展期时,可有频繁刺激性 咳嗽,白色粘痰,如果合并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痰的 颜色可变为黄色或无色泡沫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 气促,或进展ARDS。
RT-PCR法检查SARS-CoV
RNA
实验室检查(3)
影像学检查 ( X线和CT检查)
磨玻璃样影像和肺实变影像 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 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常
累及双肺或单肺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
状阴影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两侧肺野密度普遍增
实验室检查(2)
血清学检测
ELISA和IFA检测血清中SARS-CoV特异性抗体 IgG在起病后2周末检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
以上,病后6个月仍保持高滴度
IgM发病1周后出现,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达高峰,
3个月后消失
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特异性抗原,用于早期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
SARS临床分期
SARS的病程可以分为 初发期,约病程第1~7天; 进展期,约为病程第7~14天;
恢复期,约为病程的15~31天。如果患
者病情严重或因治疗不合理合并细菌、 真菌感染、糖尿病等并发症,则第20天 以后病情仍可能进展。 重型患者完全康复至少需要2~3个月。
实验室检查(1)
Figure 1. Chest radiography of SARS Patients. Panel A. Frontal chest radiograph in a 25-year-old woman showing ill-defined air-space shadowing (arrows). Panel B. Frontal chest radiograph in a 38-year-old woman showing patchy consolidation in the right lower zone (arrows). Panel C. Frontal chest radiograph in a 46-year-old man showing obvious area of air space shadowing (arrows). Panel D. Frontal chest radiograph in a 46-year-old man showing multiple, bilateral areas of air space disease. In all of the above no cavitation, adenopathy, or pleural effusion noticed.
传染病护理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4、呼吸支持治疗
3、休息:绝对卧床休息。
4、饮食:患者在高热期、极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在使用皮质激素过程中应给予低脂、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减少脂肪摄入。病情较重者、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遵医嘱给以静脉营养支持。
5、吸氧:持续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中等浓度给氧,空气浓度的2倍,百分之40.
6、对症护理:
(1)发热:定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鼓励患者多饮水,建议饮水量大于1500ml;在药物降温的同时,适时使用物理降温,注意降温效果;注意环境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及时更换患者潮湿的被单及衣裤。
(2)呼吸异常的护理:①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耗氧。②密切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的变化,动态检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③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随时检查氧气的压力、氧流量、管路衔接、湿化瓶液体及设备的消毒,预防交叉感染。⑤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面罩是否严密、患者能否适应,有无面罩皮肤压痕。⑥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呼吸机的参数是否与患者的呼吸匹配、有无人机对抗,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性能和操作。⑦使用呼吸机通气,极易引起医务人员被SARS病毒感染,故注意医护人员的防护。气管插管宜采用快速诱导(咪达唑仑等),谨慎处理呼吸机废气,在气管护理过程中吸痰、冲洗导管等均应小心对待。
2、病情观察:本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的特点,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和预防ARDS、MODS。①体温的改变:是SARS筛查指标之一;是继发感染的体征。②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症状及在用氧情况下缺氧症状是否改改善,如缺氧症状不缓解,及时查找原因。③脉搏的变化: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④做好重危患者血压的检测。⑤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检测。⑥密切观察并发症。⑦观察药物反应。
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教案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概述大家应该都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传染病,由于SARS病毒的流行,使全世界,特别是中国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人们的精神上普遍出现恐慌情绪。
等到人们都认识非典型肺炎后,会发现其实它根本没那么可怕,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1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非典,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阴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是其重要特征。
重症病例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并可迅速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传统医学上的非典型肺炎是相对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烧、胸痛、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血液中白细胞增高,抗菌素治疗有效。
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发现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体征、验血结果等都没有典型肺炎感染那么明显,一些病毒性肺炎对抗菌素无效。
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该怎么治疗?如果发现了咳嗽、发热(体温达38℃以上)、全身酸痛等症状,要及早去医院就医。
另外要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挡。
并且减少与家人、同事等人员的密切接触机会,与他人在一起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003年9月12日钟南山在回答记者时明确称,90%的非典型肺炎病人是“自限性”的,只要好好休息,就可以自己康复,93%的病人自己能完全好转。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5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5月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00三年五月十二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与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例分析
17岁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测发现她患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通过及时治疗和隔离, 患者康复良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病原体新发现
最新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病原体 亚型,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的起源和传播。
疫苗研发进展
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发疫苗,以预 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毒感染并 减少传播风险。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方法
1
临床评估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
影像学查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肺部病变情况,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3
实验室检测
采集患者体液、分泌物或组织等样本,通过病原体的检测和分离,确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与 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非典型肺炎或非典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本演示将介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与治 疗方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定义与症状
病原体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几种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病症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但症状可能因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并发症
某些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以及器官功能障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
•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的飞沫携带病原体传播给 他人。
• 接触传播:通过与已感染者接触后,接触口鼻眼等黏膜,将病原体传 入自己体内。
• 空气传播:某些病原体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他人吸入被感染的 空气而受到感染。
非典

非典并发症
休克、心率紊乱或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 害、肝功能损害、DIC、败血症、消化道出 血等。
原因
SARS是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前认为可能跟
所谓的“细胞因子风暴”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有关,换句话 说,病人是因为反应过于剧烈自己把自己弄死的。 为了抵制免疫反应,治疗中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其副 作用很多,例如抑制蛋白合成,以及导致骨质疏松症(这可 能与其对代谢的调节作用有关)。而股骨头是非常容易骨质 疏松的。如果疏松到一定程度,受力,会发生变形、破损, 进而在各种因素下发生坏死。 不是SARS导致了股骨头坏死,而是治疗方法导致的。
能损害、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coagulation,即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消化道出血等。SARS可以导 致肺部纤维化,整个肺部变得象木头一样没有弹性,病人不 能自主呼吸而死亡。但是人类的存活力很强即使切掉一个肺 还可以继续活下去,所以有的身强力壮的病人,可以勉强抗 住SARS病毒。只要肺部还有一点点功能,他们就可以存活 下来。但是这种存活是短暂的,因为他们的肺部已经纤维化, 之所以幸存只不过是抵抗能力好一点而已,一旦 到了40岁或者50岁,抵抗能力一弱,他们就很容易因为肺 部硬化而死亡。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常减 少。T 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T淋 巴细胞均显著减少。
2. 血液生化检查: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降低。ALT、 LDH及其同功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 血清学检测:间接荧光抗体法(IFA)和酶联免疫
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中SARS病毒的特异 性抗体IgM和IgG,敏感率约90%。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第三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传播,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密切接触。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疲劳、干咳、痰少。
在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
本病是一种新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表现与其它非典型肺炎相类似,但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故我国医务工作者将其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因学】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 CoV,以下简称SARS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家族。
它是一种单链阳性RNA病毒。
SARS病毒基因和蛋白质不同于已知的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属于一类新的冠状病毒。
sars冠状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它人类冠状病毒。
在干燥塑料表面最长可活4天,尿液中至少1天,腹泻病人粪便中至少4天以上。
在4℃培养存活21天,-80℃保存稳定性佳。
但当暴露于常用的消毒剂或固定剂后即失去感染性。
加热到56℃每15分钟可杀灭10,000单位的病毒。
SARS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发病后约10~14天出现。
IgM抗体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达到峰值,约3个月后消失。
IgG抗体在病程第三周可达到高滴度,9个月后仍有高滴度。
实验表明,IgG抗体可能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体外分离的病毒颗粒。
【流行病学】1.患者是主要感染源。
在急性期,患者病毒含量高,症状明显,如打喷嚏和咳嗽,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少数病人腹泻,排泄物中含有病毒。
一些重症患者由于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分泌物较多,传染性强。
个别患者可导致数十甚至数百种感染,被称为“超级传播者”。
潜伏期患者传染性低或无传染性,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康复患者无传染性;隐性感染者是否存在及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迄今尚无足够的资料佐证。
本病未发现慢性患者。
研究表明,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可以从麝香猫和浣熊等野生动物中分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34-year-old presented with 3-day history of fever, chills and malaise
Figure 3 - CXR another 3 days showed marked resolution of the consolidative changes in both lungs after treatment Figure 1 - CXR on admission showed ill-defined air space opacification in periphery of right lower zone
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5)
5. 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 回顾性(滞后性)
— 不确定性
SARS的诊断标准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1+2+3条 或 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1+2+4条 或 1.2+2+4,再加3或5条
1)流行病学资料: 1.1—硬证据, 1.2—软证据; 2)症状和体征; 3)血象; 4)胸部X线检查; 5)抗菌药无效
Fig 14: (day 6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Diffuse and widespread consolidative changes in both lungs (patient is intubated)
Fig 13: (day 5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Multi-focal confluent areas of air-space opacities in both lungs
Figure 2 - CXR 3 days later showed progression of air space opacification in right lower zone and a new finding of similar changes in left mid and lower zones after initial treatment
临床特点
一般特点:
–发热、咳嗽等、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增高、胸片肺炎 改变 –潜伏期短者,症状重 –早期病例重
预后:
–多数病例病程似乎与治疗无明显相关,预后较好 –少数病人病情进行性加重,约7%的病例需人工通气 –经统计病死率约9.6% –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效果多不明显
肺部病变
肺部病变
肺部病变
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尽管病原学病因不明,但流行病学病因初步 清楚,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AP是非常 有效的
依法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
• 非典型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 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有关文件提供了非典型 肺炎防治工作的法律依据(比照甲类) • 实行疫情日报 • 隔离治疗
– 诊断病例、疑似病例
• 医学观察
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从进化关系来看,它近似于冠状病
毒和鼠肝炎病毒,而与人冠状病毒229E进化分离较远。
病原学
临床特点
潜伏期1-17日,平均4-7日。
主要症状为畏寒、发热、全身肌肉疼痛等 感染症状,同时伴有干咳少痰,少数严重病人 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表现。除呼吸道症状还 可出现腹泻、心肌炎、肝炎等多脏器受损的表 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X光可见双肺浸润病变。 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分类淋巴细胞减少。
病原学
WHO不同实验室研究结果,香港、加拿大、美国及我国军 事医学院从病人肺组织的呼吸分泌物中都分离出了SARS冠 状病毒,从血清反应以及免疫病理研究均证实了SARS冠状
病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原但不排除同时合并其它呼吸道病毒或
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加重病情的可能性。 从SARS病毒基因组织以及基因进行分析,SARS冠状病毒
Figure 1 - CXR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showed ill-defined air space opacification in right lower zone Figure 2 - CXR after 3 days showed partial resoulation of consolidatve changes in right lower zone. There is a new finding of ill-defined air space opacification in left lower zone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陕西中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 (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e; SARS
)
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炎症改变严重时 出现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自2002年11月1日止2003年7月11日,全世界32个国
SARS的鉴别诊断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 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AIDS合并肺部感染 • 支原体肺炎,军团病,一般病毒性肺炎
• 肺结核 • • • • • • • 流行性出血热 肺部肿瘤 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 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 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肺血管炎 其它临床表现类似的肺部疾患
重症SARS诊断标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外出后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用肥皂洗手 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擦干 不要共用毛巾 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 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非典型肺炎的治疗
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1)
1. 流行病学资料
1.1 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
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 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硬”条件
1.2 发病前二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非典型 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城市 ——“软”条件
全球SARS 发病概况
传染力
变异性大!!仍在变异中!!! 超级传染源 :原因??? 整体远小于流感 症状越重,传染力越强 发病早期的传播力:较小,不可麻痹 逐代衰减:二代发病率 流调人员感染者少
流行病学特点
• 传染源
– AP病人 – 动物? – 隐型感染者的意义? – 传染来源
不清(动物源偶然进入人类?衣原体、冠状病毒) 未发现广东省不同城市的“首发”病例之间有联系
临 床 特 点
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4)
4. 胸部X线检查
–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 呈网状改变,有时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
– 阴影常为双侧改变,消散吸收较慢; – 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 – 若X线胸片检查阴性,条件允许可安排CT检 查以发现肺部早期轻微病变,或每 1-2 天复 查X线胸片。
2002-11-1至2003-7-1 1(WHO) SARS 病例: 8,427
死亡:
813 ( 9.6%)
SARS 病例分布:29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SARS发病概况
大陆:总数 香港:总数 澳门:总数 台湾:总数 合计:
5327 死亡: 348( 6.53%) 1755 死亡: 298(16.98%) 1 死亡: 0
– 密切接触者
• 必要时依法采取强制控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doc)
通
•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风
– 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 – 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 – 经常清洗隔尘网
个人防护
• 有病早就诊,避免乱投医乱服药 • 出现病例较多的局部地区,尽量避免前 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 尽量不去探视病人,否则带口罩 • 家长如发现子女染病,不要让他们上学 或到托儿所 • 流行区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会
使用依据、指征、用量、疗程尚有争议
SARS的治疗
• 预防和治疗继发细菌感染 • 试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 • 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胸腺肽,等 • 中医中药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发病2周内均可能进展
SARS的治疗
重症病例的处理
– 加强对患者的监护:RR,SpO2, 胸片 – 无创正压通气 – 无创正压通气改换有创正压通气
– 对ARDS病例直接使用有创正压通气
– 休克或MODS,予相应支持治疗
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策略
医院内传播模式
• • • • •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医疗、护理病人感染 家属朋友通过探视、护理病人感染 非肺炎病人因与肺炎病友同住一室感染 非肺炎病人家属朋友通过探视感染 也有个别医院内人员未明确直接接触患者发病。
A 46-year-old health care worker presented with 2-day history of fever, chills and myalgia.
Figure 1 - CXR on n was normal Figure 3 - CXR after another 4 days showed progressive multifocal consolidation in mid and lower zones of both lungs Figure 2 - CXR after 3 days showed ill-defined consolidation in periphery of left lower zone
流行病学特点
•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以短距离飞沫传播为主, –密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手)
• 流行特征
–散发大于50% –在医院和家庭出现爆发 –在公共场所爆发少见
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控制对策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 针对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 • 针对传播途径:通风、消毒、个人防护、洗手 • 针对易感人群: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