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原电池工作原理考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高二化学原电池基础知识考查(附答案)

高二化学原电池基础知识考查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对于反应2H2O2=2H2O+O2↑,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
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由于形成原电池,可看到有氢气产生D.100 mL 2 mol/L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2.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
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B.负极反应式:CH4+8OH--8e-=CO2+6H2O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c(OH-)不变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3.Al-H2O2电池可用于海上导航。
该电池以碱性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用铝和石墨做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是该电池的负极B.电子流动方向为负极→海水→正极C.海水中的Cl-向负极移动D.石墨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e-=2OH-4.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Y>Z>XB.X>Z>YC.X>Y>ZD.Y>X>Z5.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B.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6.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
高二化学原电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原电池试题答案及解析1.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由原电池原理判断金属活动性,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②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①>②;①③相连,③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①>③;②④相连,②上有气泡(H2)逸出,②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④>②;③④相连,③质量减少,则金属活动性③>④,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为①>③>④>②,B正确。
【考点】原电池2.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放电时SO42-向Al电极移动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作电源,用石墨电极来电解硝酸银溶液,当析出1 mol Ag 时,消耗铜电极32 g【答案】C【解析】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由于Al活泼,所以Al作负极,Cu作正极,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放电时SO42-向正电荷较多的Al电极移动,正确;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负极是Al,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正确;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负极是Fe,其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错误;D.在电解过程中,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作电源,由于Al在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所以Cu是负极,用石墨电极来电解硝酸银溶液,当析出1 mol Ag时,转移电子1mol,因此负极材料Cu消耗铜电极32 g,正确。
【高二】原电池同步检测(含答案和解释)

【高二】原电池同步检测(含答案和解释)1.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mno2和NH+4B。
Zn 2+和NH+4c.znd.碳棒分析:选择a.根据锌锰干电池的总反应,Zn为负极,MnO 2为正极上的反应物质,NH+4为正极上的辅助反应物。
2.(2021年龙岩高二检测)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
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锌是正极,空气进入负极进行反应b.负极反应为zn-2e-===zn2+c、正极被氧化了d.电解液肯定不是强酸分辨率:选择BD,因此Zn作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
如果电解液是强酸,因为C(H+)很大,则正反应为2H++2E-==H2↑, 而不是氧气来获得电子。
因此,B项和D项是正确的。
3.(2021年高考浙江卷)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从a区迁移到B区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由于还原反应,液滴下方的Fe被腐蚀,生成的Fe 2+从a区迁移到B区,在B区与OH-形成Fe(OH)2,并进一步氧化和脱水形成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分析:选择B.Cl-从区域B迁移到区域a,a是错误的;阳性反应为O2+2H2O+4E-==4OH-,B正确;从标题可知,铁板被吸氧腐蚀,铁被用作负极,导致氧化反应,C项错误;铜螺丝被用作正极,所以它是错的。
高中化学《原电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原电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A .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B .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 C .锌片、铜片,稀盐酸D .铜片、银片,FeCl 3溶液2.食品保鲜所用的“双吸剂”,是由还原铁粉、生石灰、氯化钠、炭粉等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可同时吸收氧气和水,起到抗氧化和干燥的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双吸剂”中的生石灰有吸水作用 B .“双吸剂”吸收氧气时,发生了原电池反应 C .氯化钠的作用是作电解质,传导离子构成回路D .炭粉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2O 4e 4H =2H O -+++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正极和负极必须是金属B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C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上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 .锌、铜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锌片上有6.5 g 锌溶解,正极上就有0.1 g 氢气生成 4.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5.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 C .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 .加入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7.用铜片、铁片和硝酸银组成的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是( )A .+-Ag e +=AgB .-2+Cu-2e =CuC .+-3Fe-3e =FeD .+-2Fe-2e =Fe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1装置用电流计检验电流的方向B .用图2装置制备Fe (OH )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C .用图3装置可分离CH 3COOC 2H 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D .用图4装置除去C 2H 4中少量SO 29.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 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如图。
高二化学原电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原电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④【答案】B【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正极是Cu,负极是Zn,故①错误;电子从负极Zn流出,流向正极Cu,H+向正极移动,在Cu上得电子:2H++2e-H2↑,故②错误,③④正确;此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Zn-2e-Zn2+,⑥错误;总反应方程式:Zn+2H+Zn2++H2↑,当有1 mol电子通过时,产生H2为0.5 mol,故⑤正确。
【考点】原电池2.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如下图所示:(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n极附近溶液的pH(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C中被氧化的金属是,总反应式为。
【答案】(1)Fe+2H+Fe2++H2↑(2)2H++2e-H2↑升高(3)Zn Zn+H2SO4ZnSO4+H2↑【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的综合应用。
A烧杯不符合原电池条件,属于金属与酸的反应;B、C装置构成了原电池,金属活动性:Zn>Fe>Sn,所以B中Fe为负极,被氧化;C中Zn为负极,被氧化。
B烧杯中Fe失去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Sn极,Sn极上有气体产生,H+浓度降低,pH 升高。
【考点】原电池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
该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B.石墨颗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O2-C.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石墨颗粒的质量会减轻【答案】A【解析】A.铝罐为负极,将逐渐被腐蚀,B. O2-在溶液中不能存在,C.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正极相连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石墨颗粒的质量会不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附答案解析)

第1页共9页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2021东北三省高二上联考)选用稀H 2SO 4、Fe 2(SO 4)3溶液、铁棒、铜
棒、铂棒,组成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只有两个电极),观察到电流计G 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则其可能的组合共有(
)
A.6种
B.5种
C.4种
D.3种
2.(2020山东德州一中高二上月考)下列装置中,电流表指针不能发生偏转的是(
)
3.在常温条件下,如图所示,烧杯中放入用导线相连的铁、铜两个电极,加入适量的浓HNO 3,已知停止工作时,Fe、Cu 均有剩余。
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高二化学选修四《原电池》专项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四《原电池》专项测试题一、选择题(20*2=40分)1、镁/H2O 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此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Mg+H2O 2=Mg(OH2B.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 2O 2+2H++2e-=2H 2OC. 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 增大D.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 +向正极移动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 2O 3)的氧化锆(ZrO 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 2-。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熔融电解质中,O 2-移向负极B. 电池的总反应是:2C 4H 10+13O2 =8CO 2+10H2O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 2+4e- =2O 2-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 4H 10 +26e-+13O2- =4CO2↑+5H2O3. 、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是() A.HCl+NaOH= NaCl+H2O ΔH <0B.2CH 3OH(l+3O2(g =2CO 2(g )+4H2O (l )ΔH <0C.4Fe(OH2(s+2H2O(l+O2(g = 4 Fe(OH3(s ΔH <0D.2H 2(g )+O2(g =2H 2O(l ΔH <04、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
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
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 = ZnO+2MnO(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池的正极为锌B. 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C. 当0.1 mol 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为1.204×1023D. 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MnO 2+2e-+2H2O = 2MnO(OH )+2OH-5、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测试题榆次一中 李金虎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某同学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2Fe 3++Fe===3Fe 2+来设计原电池。
下列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 .电极材料为Fe 和Zn ,电解质溶液为FeCl 3溶液B .电极材料为Fe 和Cu ,电解质溶液为Fe(NO 3)3溶液C .电极材料为Fe 和石墨,电解质溶液为FeCl 2溶液D .电极材料为石墨,电解质溶液为FeCl 3溶液2. 有a 、b 、c 、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a 极质量减小,b 极质量增加b 极有气体产生,c 极无变化d 极溶解,c 极有气体产生电流从a 极流向d 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a>b>c>dB .b>c>d>aC .d>a>b>cD .a>b>d>c3. 某同学用铜片、银片、Cu(NO 3)2溶液、AgNO 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含KNO 3饱和溶液的琼胶)设计成一个原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Cu+2Ag +===2Ag+Cu 2+B .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能继续工作C .实验过程中,左侧烧杯中NO 3- 的浓度不变D .实验过程中电子流向为Cu 电极→Cu(NO 3)2溶液→AgNO 3溶液→Ag电极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AlCl 3+4NaOH===NaAlO 2+3NaCl +2H 2O ,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 .Zn 和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能加快产生H 2的速率C .把Fe 片和Cu 片放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把二者相连,观察到Cu 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u与H2SO4能发生反应而Fe被钝化D.Zn—Cu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H+向负极作定向移动5.如图所示原电池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子沿导线由Cu片流向Ag片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g++e-===AgC.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Ag片上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Cu(NO3)2溶液6.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原电池工作原理考试卷(含答案和解释)第1章第3节第1课时 (45分钟100分)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4)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依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A中两电极相同,C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
D中酒精是非电解质,只有B符合条件。
答案:B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 解析: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碳棒可作原电池的正极。
答案: A 3.以锌棒、铁棒、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 A.Fe�D→Fe2++2e- B.Cu2++2e-�D→Cu C.Fe�D→Fe3++3e- D.Zn�D→Zn2++2e-解析:该原电池中,锌棒为负极,发生电极反应为Zn�D→Zn2++2e-;铁棒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Cu2++2e-�D→Cu。
答案: B 4.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组成原电池。
有下列四个电极反应:①Br2+2e-�D→2Br-;②2Br-�D→Br2+2e-;③Zn�D→Zn2++2e-;④Zn2++2e-�D→Zn。
负极和正极的反应式分别为( ) A.②③ B.②① C.③① D.④① 解析:Zn+Br2===ZnBr2组成原电池,负极反应:Zn�D→2e-+Zn2+,正极反应:Br2+2e-�D→2Br-。
答案: C 5.(2011•泉州高二质检)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泼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 极流向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基本知识,难度不大,但概念容易混淆。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容易搞错,显然,电极a、b与电解质溶液稀H2SO4组成原电池。
因活泼性a>b(碳棒),所以a为电池的负极,b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 a(负)极:a-ne-===an+(氧化反应) b(正)极:nH++ne-===n2H2(还原反应) 由于正极放电消耗H+,溶液中[H+]减小,pH增大,在外电路中,电子由a极流出经电流计A流向b极。
答案: B 6.(2011•吴忠高二质检)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铜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锌电极 B.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D→H2↑ 解析:此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A项错误;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项正确;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u2++2e-�D→Cu。
答案: B 7.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为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个电极分别为Zn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Zn 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 D.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解析:由图可知电子的流动方向是X→外电路→Y,则电流的方向应该为Y→外电路→X;X为原电池的负极,Y为正极,X的活动性比Y强;X极发生氧化反应,Y极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 C 8.(2011•延安高二质检)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在CuSO4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解析:铜片和铁片紧靠并浸入稀H2SO4中,铜片上的H+获得由铁片传导过来的电子2H++2e -===H2↑,所以可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气泡;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发生反应Zn+Cu2+===Zn2++Cu,生成的Cu在铜片上析出使其质量增加;铜片插入FeCl3溶液,发生的反应是Cu+2Fe3+===Cu2++2Fe2+,并没有单质铁的析出;向盛有锌粒和盐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CuCl2溶液,发生反应Zn+Cu2+===Zn2++Cu,置换出的Cu与剩余的Zn接触,置于盐酸中,构成了原电池,加速2H++2e-===H2↑反应,可观察到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答案: C 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解析:由题目中所给图示可知,甲中形成闭合回路,符合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其中铜的活泼性不如锌强,故铜作正极,发生电极反应为:2H++2e-�D→H2↑;乙不能构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只在锌片上发生反应:Zn+2H+===Zn2++H2↑,由于两者都消耗H+,故溶液的pH都增大。
由于原电池的形成,故甲的反应速率比乙快。
答案: C 10.(2011•清远高二质检)下图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序号:28 时间:2010.11.5实验后的记录: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②H+向负极移动③电子流动方向为Zn→Cu④Cu极有H2产生⑤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H2为0.5 m ol⑥正极反应式:Zn�D→Zn2++2e-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④ 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正极是Cu,负极是Zn,故①错误;电子从负极Zn流出,流向正极Cu,H+向正极移动,在Cu上得电子:2H++2e-�D→H2↑,故②错误、③、④正确;此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Zn�D→Zn2++2e-,⑥错误;总反应方程式:Zn+2H+===Zn2++H2↑,当有1 mol e-通过时,产生H2为0.5 mol,故⑤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铁片与铜片不用导线连接,有何现象发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导线把金属片连接起来,现象有什么不同?用最恰当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反应。
解析:第(1)种情况,铜片不起作用,铁与H+反应,但速率较小。
铁片越纯,表面越光滑,反应速率越小。
第(2)种情况,用导线连接后构成了原电池,正极产生氢气,所以气泡从铜片表面逸出。
原电池的形成使电子得以顺利转移,且H+在Cu表面得到电子并以H2逸出。
这比铁表面容易得多,所以反应速率增大,氢气逸出速率增大,铁的溶解速率也增大。
答案:(1)铁片与铜片不用导线连接,则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但速率较慢。
Fe+H2SO4===FeSO4+H2↑。
(2)用导线连接后现象不同:①气泡不从铁片表面而是从铜片表面逸出;②产生氢气的速率明显加大。
电极反应式:负极:Fe�D→Fe2++2e-。
正极:2H++2e-�D→H2↑。
12.(10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
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______。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铁圈和银圈仍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该装置是一个Fe为负极、Ag为正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
答案:(1)D (2)原电池反应Fe+Cu2+===Fe2++Cu,生成的铜附着在银圈上,银圈质量增大,铁圈质量减小 13.(10分)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食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右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金属电流方向电压/V A Cu�D→A +0.78 B B�D→Cu -0.15 C Cu�D→C +1.35 D Cu�D→D +0.30 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读数越大。
请依据表中数据判断: (1)________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2)________金属一定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解析:(1)两极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读数越大,表中四个原电池,电压数值绝对值C最大,且C中电子流动方向由C�D→Cu,故C的还原性最强。
(2)B中电压为负值,证明电流方向应Cu←B,构成原电池后,Cu做负极。
故B不会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1)C (2)B 14.(18分)(2011•阳江高二质检)(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 g,试计算: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②通过导线的电量。
(已知NA=6.02×1023mol-1,电子电量为1.60×10-19C) 解析:(1)由锌片、银片、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片作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Zn�D→Zn2++2e-;银片作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D→H2↑。
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Zn2++H2↑。
(2)根据电极反应式找出已知量与电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