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春数学 六年级 目标班 答案版 第1讲

合集下载

2015春季半期六年级数学(一)

2015春季半期六年级数学(一)
(1)、你选择的材料是( )号和( )号。
(2)、你选择的材料做成的水桶最多能装水多少千克?(1升水重1千克)
5、一瓶装满的矿泉水,小明喝了一些,把
瓶盖拧紧后倒置放平,无水部分高10cm,水瓶内直径是6cm。
小明喝了多少水?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6、小明家去年秋季收获的稻谷堆成圆锥形,
高1.2m,底面直径是2 m。
2、今年4月份王爷爷把儿子寄回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6个月。到期支取时,王爷爷连本带息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3、北京到济南的高速公路距离大约为430km,北京到天津的大约为120km。一辆汽车从北京出发开往济南,当行驶到天津时用了1.5小时。按照这个速度,北京到济南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4、请你制作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有以下几种型号的铁皮可供搭配选择。(单位:dm)
同学们从这个实验中的发现有下面几项。你认为( )不正确。
A、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体的体积相等。 B、长方体的长、高分别是πr、h。
C、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圆柱体的表面积相等。D、小扇形的个数只能是偶数。
3、把一块圆柱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锥体,底面与圆柱体底面相等,圆锥体的高( )。
A、等于圆柱体的高2倍。 B、等于圆柱体的高3倍。C、等于圆柱体的高 。
2015年春季教学调研检测(一)
六 年 级 数 学
(80分钟完成,总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慎重思考 认真填写(8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共25分
1、在+136, -0.135,π, ,0,67, , , 中这几个数中,正数有(),负数有(),自然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015年一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2015年一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2015年一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版人教版)时间201 年1 月4 日星期六教学内容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第1 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师导、生学活动一、基本训练1下面的每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量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1)上半月完成了月计划产量的8%。

(2)今年耕地面积比去年大20%。

(3)经检验,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9.8%。

2画出线段图。

一本书已看了80页,还剩全书的40%没有看。

3下面的句子中,哪些数能用百分数表示的化成百分数,哪些不能用百数表示,为什么?(1)一块花布长米。

(2)另一块红布长0.6米。

(3)花布长度是红布长度的倍。

(4)红布长度是花布的。

二、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1、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列出算式。

一本书,已看了2页,还有20页没有看。

求______百分之几?可以做下列补充:(1)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百分之几?(2)未看的页数是已看的百分之几?(3)已看的页数比未看的多百分之几?(4)未看的页数比已看的少百分之几?()已看的面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6)未看的页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2、提问:这几道题都是哪一种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哪一种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它与这种应用题又有什么不同?3、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相同的。

解题时都要抓住问题部分,弄清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用比较量÷标准量。

但是,这两种应用题结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样,求几分之几的用分数表示,求百分之几的用百分数表示。

4、用302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1208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学生解答后提问: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是哪一种应用题。

北师大6年级春季练习册答案2017.1.21

北师大6年级春季练习册答案2017.1.21

北师大6年级春季练习册答案第1讲 简单的工程问题1. (1)1511 (2)342. 12天3. 4天4. 58天5. 36小时6. 5天7. 20天第2讲 利润问题1. 7.86%2. 28元 20%3. 96元 3200元4. 4368元5. 900元6. A 方案,340元7. 50元第3讲圆柱和圆锥(一)1.(1)底面周长×高(2)侧面积 2个底面(3)2πrh 2πr²+2πrh(4)0.12(5)0.1882 3.14×0.2²×1.5(6)0.4 252.20482. 182.12平方分米3. 18.844. (1)2260.8 (2)56525. 125.66. 13.767. 12.56第4讲圆柱和圆锥二1.25.12202.33.2449.24.165. 9.66. 0.457. 1256第5讲 比例1. 2:6=7:212. 3:4=6:8 4:3=8:6 3:6=4:8 6:3=8:4 6:8=3:4 8:6=4:3 4:8=3:6 8:4=6:33. 52 8 514. (1)30 (2)572(3)125. 2:52=20:4 或 4:54=10:26. 文艺书64本 科技书40本7. 3:2第6讲 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要点:1. 路程 时间 路程 时间 比值2. 单价 数量 数量 单价 乘积数海拾贝1.(1)耗油量路程(2)路程/耗油量(3)正2.(1)每天装配数天数(2)总台数(3)反3.反比例正比例正比例正比例不成比例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反比例不成比例(需说明每人工作效率相同)4.(1)正正反(2)正正反不成5. 16天6. 350米7. 4人第7讲 比例的应用1. (1)11厘米 (2)1:3000000 (3)1282. 25厘米 34厘米 720千米 6厘米 3. 长4厘米 宽2.5厘米4. (1)960千米 (2)320千米/时5. 64平方米6. 600千克7. 4万第8讲 整理与复习一1. (1)-3 -2 -1 0 1 2(2)-3 -2 -1 -1.5(不唯一)2. 52%3. 264元4. 30945元5. (1)75.36 (2)150.72平方厘米6. 113.04吨7. 25cm8. 3353.52克9. 8米10 10011. 4612.(1)反(2)916第9讲数与计数单位1.190000104 1.90000104亿 2亿2. 11 213. 8 4494.0.525.••1 21252 14.06.5767.74第10讲列方程解应用题1.242.课桌26元,椅子15.6元3. 甲116人 乙88人4. 1645. 86. 14007. 30第11讲 数与代数数的意义1. 70.506 70.512. 91 4 3. 5千万4. 6.51亿5. 大6. 97. 375:1000=0.375=249=4015=3÷8 8. 0.0289. 6倍数的整除1. 02. 72 72=2×2×2×3×33. 5 25 25 54. 48=2×2×2×2×35. 36. 合数7. 28第12讲 数的运算1. 1712 370 2413 7 1000 4 2. 448 18 3.3283011 41 0.3 3. 151119 237 125 4. 518 100231 5. 320 8 163 6. 443 4.4第13讲 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型图形1. 12. 1 23.平行四边形4.255.36. 6 367.50平方厘米曲线型图形1.成正2.半径3. 34.15 55.546. 3 16 24 12.567.(1)表面积222 体积180(2)表面积150 体积125(3)表面积207.24 体积226.08 8.0.25米第14讲 应用题一 平均数问题1. 842. 语文96 数学903. 2004. 85行程工程问题 1. 21千米/时2. 1000千米3. 1500米4. 4天第15讲 应用题二 分数应用题1. 502. 23. 6004. 8精品文档实用文档 5. 106. 3.12百分数应用题1. 95%2. 98%3. 322504. 3005. 52%16 整理与复习二1.(1)95 (2)20 (3)0 (4)319 2. 8千克3. 108块4. 4500万元5. 20天6. 9厘米7. 8799.2元8. 李明是校长 江兵是家长 王涛是老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总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总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总复习教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一、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正确应用分数乘法、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复习。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重点难点:一、分数乘法、除法计算法则、倒数、比和按比例。

二、分数乘、除法和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1、说一说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练一练32×209 25×5758×14565÷1231225÷10 94÷2714 结合计算法则,说明计算方法、步骤。

3、完成课本“分数乘、除法”第1题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出示统计图(见课本98页3题)。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条件?(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2、说一说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3、说一说比值与化简化的区别?4、举例:果园里桃树的棵数与梨树的棵数的比是2:3(1)2:3表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日本的金牌数是中国的21,中国有32枚,德国的金牌数是日本的87,是美国的52,分别求出日本、德国、美国的金牌数? 学生板演小组合作讨论板演同学的解决方法,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教师板书2、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号或分数线。

3、我们从2:3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桃树是梨树的32梨树是桃树的23;桃树是两种树的52;梨树比桃树多21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与梨树的棵数的比是2:3,已知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00棵,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四1、4、6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二十四8题,要求各小组说一说两小题的联系与区别。

课后反思:第2课时学习目标:一、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灵活、简便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抽象的“1”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和练习的巩固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抽象的“1”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引导和练习的巩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抽象的“1”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引导、小组合作、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抽象的“1”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实例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何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015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第二单元【附部分教学反思】

2015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第二单元【附部分教学反思】

教育部审定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第2课时引导理解: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1公顷的第3课时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109×454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❸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第6课时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⑴画框长54m,画框宽21m 。

(54+21)×2 54×2+21×2 =1013×2 =第7课时第8课时【阅读与理解】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空,再组织交流。

【分析与解答】⑴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综合算式是:480×21×41=60(平方米) 480×(21×41)检验: 60÷240= 1 240÷480=第9课时【回顾与反思】⑴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⑵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第10课时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⑶小结确定位臵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臵吗?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臵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5(小时)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臵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第2课时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第3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第一单元第01讲_圆的认识(教师版)A4北师大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第一单元第01讲_圆的认识(教师版)A4北师大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第一单元第01讲_圆的认识(教师版)A4北师大版含答案第01讲_圆的认识·知识图谱··圆的认识·知识精讲··一.圆的认识和画圆的方法1.初步感知圆:观察下面的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2.探究画圆的方法(1)借助实物画圆.画法说明:把一个圆形物体(如茶杯盖等)放在纸上固定不动,用铅笔沿圆形边缘描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画法展示:(2)系线画圆法.画法说明:用一根没有弹性的系线和一支铅笔画圆.将细线的一端用圆钉固定在一点,另一端系在铅笔上,用铅笔将细线拉直并绕这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画法展示:二.圆的各部分名称1.认识圆心圆心的含义:观察下图,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字母表示法: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如下图.圆心的作用:圆心决定圆的位置.2.认识半径半径的含义: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法: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如下图.半径的作用: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小,圆越小.3.认识直径直径的含义: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法: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如下图.三.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1.圆时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3.在同圆或等圆中:或.典型例题有一个圆形铁片,没有标明圆心,你能找出它的直径吗?名师学堂解题思路:在没有标明圆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直径的意义去判断,直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或在圆外画一个外接正方形,根据圆的直径的长度等于这个外接正方形的边长来等知识来解决问题.正确答案:方法不唯一.方法一把直尺的0刻度固定在圆周的任意一点上,移动直尺的另一端,量出最长的线段,就是圆形铁片的直径,如图一,图中线段AD最长,线段AD就是这个圆形铁片的直径.方法二把圆形铁片放在平面上,先紧贴圆形铁片边缘上一点画一条直线AB,然后在圆形铁片的另一侧边缘找到一个合适的点,过这点画直线AB的平行线CD,AB、CD与圆形铁片的交点E、F,连接EF,线段EF就是这个圆形铁片的直径,如图二.方法三紧贴圆形铁片边缘在圆形铁片外画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铁片的交点分别为A、B、C、D,连接AC、BD.线段AC、BD都是这个圆形铁片的直径,如图三.方法四在圆形铁片上任意一点画一条线段CD,使线段CD两端都在圆形铁片的边缘上,然后过CD的中点画它的垂线,这条垂线与圆形铁片相交于A、B两点,线段AB就是这个圆形铁片的直径,如图四.·三点剖析··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易错点: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半径和直径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题模精选··题模一:圆的认识和画圆的方法例1.1.1填空。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 第1课时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 第1课时

2、问题解决第1课时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中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强调“按两人拿出钱数的比”分配合理,突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价值。

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用方程解(实质上是归一法);另一种是按比例分配。

对照按比例分配的操作过程,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卡片、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陈红和赵青到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

教师谈话: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笑笑和淘气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