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第一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政治教学案

高中政治 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第一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政治教学案
四.课外训练题
[走进生活]
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各有千秋。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届壮观的开幕式,恢弘盛大,一气呵成,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神韵精髓。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诙谐幽默而又不失严肃,更像是一部精华版英国文明史。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讲述故事的方式,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
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人类文化交流、融合、共享的结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少人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就好,两个国家的开幕式,很难以高下来论。
[提示] 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那么。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知识延伸。
.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正逐步消失 ④外来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解析] 古巴版芭蕾舞剧《天鹅湖》在中国演出取得成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①②入选。③说法错误,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原那么。④表述错误,外来文化不一定都是优秀文化。
教学方法:情景导学读书指导问题教学法
教学内容:
学习内容及过程:
一.知识网络构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构建出知识框架〕
二.重难点突破
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高中政治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前预习】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

(1)形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1)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作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保护: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差异: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导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导学案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明确目标a)学习目标:识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涵义;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

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结合绚丽多姿的民族节日分析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联系实例,说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体会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道理分析说明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2、学习重难点:充分认识、关注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预习案(自主学习)4、教材助读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从和中人们能够深刻的感觉到的魅力。

(1)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①从形成来看;②从作用来看它是集中展示、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③从功能来看,它充当着领略的平台。

(2)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①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遗产是其历史文化成就的;②对世界文化来说,无论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演进,还是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都是;③对于当代社会来说,保护,是当代人的责任。

2、透视文化多样性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和各具。

疑点解析:有关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文化这两个概念,需要把握这样几点:一是文化有内容、形式的差异,也有性质、层次、功能的区别,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二是多元文化,特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多样性,如民族的、区域的、社会的等;三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即意味着民族文化在观念形态上的差异,又呈现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2)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既有又有。

(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①世界各民族文化有;②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③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word学案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word学案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学案一课文知识体系(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含义表现原因关系作用要求民族文化政治经济基本特征原因的多样性历史地理重要动力态度、原则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的表现、原因和保护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构成的(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含义途径手段意义要求重要途径其他途径阶段(大众传媒) 文化传播,为中华文化的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商贸迁徙教育旅游、聚会等特点、关系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各国优秀文化在我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国的传播,又要更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二知识要点文化走向世界,做1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传播中华文化的使2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者,增强中华文化3 民族节日国际影响力。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5.文化多样性含义: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地位和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6.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文化是民族的。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高中政治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学案第一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前预习】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________的重要标志。

从民族节日和()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3、文化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呢?正确的态度是:既要()本民族文化,又要()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同时,还必须遵循()的原则。

【问题探究】1、你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从哪些渠道和途径能够直接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个民族的文化交相辉映。

你认为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看待这个事实?你可以用实例说明吗?【学后巩固】1、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鞭炮,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接圣诞老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2、(2008 广东)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A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3、2008年 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A 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 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 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 该国全部历史的凝结4、“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但是,地球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美一致的价值观。

高中政治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前预习】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

(1)形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1)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作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保护: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差异: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精品)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精品)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并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透视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二)教材地位:本单元的主题是“文化继承与创新”,包括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创新三个课题。

从《文化生活》全书的生活逻辑上看,本单元解决的是文化在生活中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从《政治生活》全书的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解决的是纵向的文化发展问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简述:一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解答了文化的特点与文化如何传播的问题。

第一框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生活》全书的点睛之笔,是我们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认识。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正是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才使得世界多次多彩,才会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才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继承、去创新与发展。

(三)学生分析:高二学生在经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的学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并在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关注时事的学习习惯。

从学科知识上看,学生们已经对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对个人的影响等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这些微观生活现象中提炼出世界文化的特点,是一种宏观上的构建。

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知识对世界文化进行分析。

从学习习惯上看,学生们有一定关注时事的意识。

本节课内容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选用上海世博会,贴近时事热点。

学生们通过关心时事,就会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了解。

从学生心理发展看,高二学生具有一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和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只要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从我校学生的特点看,我校文班学生对感性资料具有很好的感悟力。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3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学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3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学案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4.为什么及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二、能力提升(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各民族文化保持着自己的个性,无法沟通。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趋向同一。

()3.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见证,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属于这个民族。

()【释疑解惑】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一)区别1.地位: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态度:要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要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二)联系都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都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都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一)区别1.表现:民族文化强调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世界文化强调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2.成因: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二)联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文化的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不能认为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因与要求(一)原因: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前预习】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

(1)形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1)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作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保护: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差异: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民族节日有什么作用?提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探究二】德国人的性格坚定、稳重,俄罗斯人的性格豪爽、乐观,日本人的性格自信、自尊,中国人的性格宽容、勤奋等。

性格反映文化,不同民族的性格不同,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

简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提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探究三】2015年4月适逢中俄建交六十六周年,中俄两国人民在这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凝成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加深,生活与文化相互影响。

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俄罗斯音乐主题晚会《重逢》,中国著名青年歌唱家严当当携手盲人歌手杨光,演绎了著名的前苏联歌曲《海港之夜》。

请问,应如何看待中俄间的文化交流。

提示: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当堂检测】1.中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陆丰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组成部分向联合国正式申报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C.它主要包括纪念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D.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2.中国大运河项目,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48处。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①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②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③说明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④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全球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B.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D.经济全球化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4.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C.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D.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5.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第48项世界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主要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独特作用③它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④要开发其经济价值,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课后拓展】1.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个重要的节日。

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在外地的人总要千方百计回家中与家人团聚,下列不属于重视民族节日的原因的是( ) A.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C.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示和集中表达D.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其原因是( )①“端午节”纪念的是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②是为了抗议韩国把我国传统文化遗产据为己有③“端午节”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④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正在提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提起节日,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

这些民族节日是( )①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维系各民族人民团结和睦的物质纽带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

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D.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6.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

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材料表明( )①代表一方水土的方言文化是民族的而不是世界的②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④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借鉴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

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

传承文化传统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请根据下列表中所列的信息,依次按要求季”系列活动在伦敦隆重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切会见了中英双方影视企业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与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国务部长艾德·维泽一同为展播季揭幕。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举办中英人文交流活动的理论依据。

答案及解析【当堂检测】1.【答案】 B【试题解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与题意不符;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B正确;C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D与题意不符。

2.【答案】 A【试题解析】材料涉及的是文化遗产,而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因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 正确。

3. 【答案】 C【试题解析】材料“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说明需要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4. 【答案】 D【试题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故选D。

5.【答案】 B【试题解析】纪念和保护文化遗产,主要是因为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独特作用,它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②③正确;①应该是民族节日;④应该是社会价值。

【课后拓展】1.【答案】 D【试题解析】D说法错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排除。

ABC都是民族节日的重要性,也是人们总要千方百计回家中与家人团聚的原因,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