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的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的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色;分析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掌握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观察和比较不同文化的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学会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信心和勇气;树立全球观念,提高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亚洲文化:东亚文化:中国、日本、韩国等;南亚文化:印度、斯里兰卡等;中亚文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

3. 欧洲文化:西部文化:法国、英国、德国等;东部文化:俄罗斯、乌克兰等;南欧文化:意大利、西班牙等。

4. 非洲文化:北非文化:埃及、摩洛哥等;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南非、尼日利亚等。

5. 美洲文化:北美文化:美国、加拿大等;南美文化:巴西、阿根廷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世界各大洲文化特色图片;2. 视频素材:介绍不同文化的视频片段;3. 参考书籍:有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书籍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2. 讲解:分别介绍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3. 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文化的看法和感受;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2. 观看一部有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纪录片,写观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设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设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点;(2)认识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3)掌握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有关世界文化的资料;(3)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对全球化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3)培养学生尊重、包容、开放的价值观,增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教学内容:1. 亚洲文化:(1)中国传统文化;(2)日本文化;(3)印度文化;(4)中东文化。

2. 欧洲文化:(1)德国文化;(2)法国文化;(3)英国文化;(4)俄罗斯文化。

3. 非洲文化:(1)埃及文化;(2)南非文化;(3)尼日利亚文化;(4)马里文化。

4. 拉丁美洲文化:(1)墨西哥文化;(2)巴西文化;(3)阿根廷文化;(4)哥伦比亚文化。

5. 北美洲文化:(1)美国文化;(2)加拿大文化;(3)澳大利亚文化;(4)新西兰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点及其差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3. 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文化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模拟交流场景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主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认识世界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3)掌握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参观等方式,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增进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文化起源:介绍世界主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如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2. 文化特点:分析世界不同文化的特点,如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非洲文化的亲情观念等。

3. 文化差异:探讨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如Communication Style(沟通方式)、Gesture(手势)、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等。

4. 欣赏与尊重:教授学生如何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如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

5. 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在国际场合得体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处理跨文化冲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文化的起源、特点、差异以及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跨文化冲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文化的起源、特点、差异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文化的看法和体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问题。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

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及意义。

明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增强文化自信。

树立在文化交流中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2、教学难点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多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元素的视频,如各国的传统服饰、舞蹈、音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展示了哪些不同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有何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讲授新课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讲解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强调它不仅包括文化形式的多样性,还包括文化内容的多样性。

可以举例说明,如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展示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节日图片,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

引导学生讨论民族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总结民族节日的地位和意义,即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播放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纪录片片段,介绍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卢浮宫等。

让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总结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即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以中国的京剧为例,讲解京剧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同时也受到了世界各国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设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设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其文化特点;(2)掌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探讨文化多样性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价值,树立全球观念;(2)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敏感性和包容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和谐;(3)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保护和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1. 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其文化特点;3.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4. 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象及其影响;5. 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其文化特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和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多样性的影响;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象;4. 小组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分享所学知识和文化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2. 知识掌握:学生对世界文化特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的理解程度;3. 能力运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4. 价值观体现: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以及参与保护和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flag 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 自主学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其文化特点;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探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象;5. 小组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分享所学知识和文化体验;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全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各国文化特点:饮食、服饰、节日、礼仪等。

2.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

3. 文化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国文化特点及其表现。

2. 难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国文化特点,分析文化多样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各国文化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各国文化特点,分析文化多样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应对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种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化深入了解的作业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各国文化特点的资料。

2. 图书资源:参考相关书籍,获取更深入的文化知识。

3. 视频资源:寻找展示各国文化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讲解各国文化特点,分析文化多样性。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理解文化冲突与融合。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布置相关作业。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范文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范文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概念。

2. 讨论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讲解概念:解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3. 讨论意义:引导学生探讨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如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等。

第二章:亚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培养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亚洲文化的特点。

2. 探讨亚洲文化的代表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亚洲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引发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特点:介绍亚洲文化的特点,如尊重长辈、集体主义等。

3. 探讨代表性:引导学生探讨亚洲文化的代表性,如中国的春节、日本的樱花节等。

第三章:欧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培养学生对欧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欧洲文化的特点。

2. 探讨欧洲文化的代表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欧洲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引发学生对欧洲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特点:介绍欧洲文化的特点,如人权观念、民主制度等。

3. 探讨代表性:引导学生探讨欧洲文化的代表性,如法国的浪漫主义、英国的莎士比亚等。

第四章:非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非洲文化的特点。

2. 探讨非洲文化的代表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非洲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引发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特点:介绍非洲文化的特点,如音乐和舞蹈的丰富性、手工艺品的独特性等。

3. 探讨代表性:引导学生探讨非洲文化的代表性,如埃及的金字塔、南非的祖鲁文化等。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文化:(1)东亚文化:中国、日本、韩国等。

(2)南亚文化:印度、巴基斯坦等。

(3)西亚文化:伊朗、沙特阿拉伯等。

2. 欧洲文化:(1)西欧文化:英国、法国、德国等。

(2)东欧文化:俄罗斯、波兰等。

3. 非洲文化:(1)北非文化:埃及、摩洛哥等。

(2)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尼日利亚、南非等。

4. 美洲文化:(1)北美洲文化:美国、加拿大等。

(2)南美洲文化:巴西、阿根廷等。

5. 大洋洲文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世界各地的风光视频,引发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亚洲文化特点。

(2)介绍欧洲文化特点。

(3)介绍非洲文化特点。

(4)介绍美洲文化特点。

(5)介绍大洋洲文化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文化特点,互相学习。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交流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五、课后作业:2. 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3. 思考如何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尊重和欣赏他们的文化。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会跨文化交际。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高二政治文琳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激活学生探究文化多样性的兴趣,深化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观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各国体育项目、标志性的建筑
以上这些体育项目以及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
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
(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

)
1、民族节日
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民族节日上,展示:我国、外国一些典型的传统民族节日的图片,着重比较一下我国春节与外国圣诞节。

说一说: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成习惯, 几乎跟春节平起平坐”这种现象?
(学生各抒己见)
引用网上的评论:
(1)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与记忆的约定!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洋人有洋人的
约定。

中国人过洋人的节,实在有些变种的感觉。

(2)我自己对圣诞没有特殊的喜好,也没有特殊的反感。

……外国的圣诞是宗教的圣诞,中国的圣诞是商业的圣诞,我的圣诞,就是自己兴奋的圣诞。

(3)为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日在我们这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获得接受和欢迎,我们究竟应该归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欠缺什么。

忧心种种的排斥恐怕无济于事。

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
展示: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
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课本30页第一段,增加一点: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给予保护而不是顺其自然被历史淘汰。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
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的内容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
展示不同国家比较典型的歌曲
3、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政治、经济、历史、地理
思考1:
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从文化具有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分析)
思考2:
有人认为,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文化应该趋向统一,而不应再保留什么多样性。

请分析这一观点。

(因为文化是民族的,必然也是多样的,同时,这道题还要回答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展示:各界奥运会的会徽,说明其中蕴涵的民族文化
(1)罗马奥运会会徽采用了罗马城徽的标志,那是一只母狼在哺乳两个婴儿的奇特图案。

传说母狼哺乳的两个婴儿中的一个就是罗马城第一任国王罗慕路。

(2)悉尼奥运会——整个会徽的色彩语言极具象征意义:蓝色代表海港,黄色代表太阳和沙滩,红色代表内陆土地,突出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3)雅典奥运会——在古代奥运会上,橄榄花环是颁发给冠军的奖品。

橄榄树还是雅典市的市树。

而会徽所使用的蓝、白两种颜色在拥有蓝色大海,白色建筑的希腊是最常见的颜色
(4)北京奥运会——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

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体现了“更
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1)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如孔子的“仁爱”、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成为现今宽恕、节俭、礼让的传统美德,成为华夏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国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设问:“平等”是否等同于“不分你我”(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
七、板书设计:
民族节日
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概念
文化透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内容
的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八、课时小结:
主要通过几道比较典型的练习巩固本节课学的知识。

单选
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2、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
①语言文字②宗教信仰③思想理论④文学艺术⑤民居建筑⑥人们的每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不定选
1、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应这样对待文化多样性
A、认同本民族文化
B、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C、对外来文化采取排斥主义D、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2、人类进入21世纪,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来看,各种文化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主流。

面对这种大趋势,我们应做到
A、坚持不同文化的“和而不同”
B、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更高的姿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C、全球文化的高度统一
D、以平等互助作为文化交流的准则,以多元共存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格局
3、目前,40多位民俗学者建议:应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通过官方干预,复兴传统节日。

这样做有利于
A、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复苏传统民俗
B、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增加新的乐趣
C、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D、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九、教学反思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