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精品课件

石墨
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 深灰色细鳞片状外观 状的固体 Nhomakorabea固体
物 理 光泽 雕琢后有光泽 性 质 硬度 最硬(天然存在)
有金属光泽 较软
导电性 不导电
良好的导电性
用途
用途钻头、玻璃刀刀头、 铅笔芯、电极、
装饰品等
润滑剂等
C60 足球状
质脆 不导电 材料科学、超 导体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2.其他含杂质的碳单质 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可作燃料和 吸附剂等。焦炭:冶炼金属。 活性炭:吸附性比木炭还要强,可用于净化气 体和液体等。 炭黑:黑鞋油、墨汁等。 注意: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 排列方式不同。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金刚石
碳
的
石墨
单
质
木炭、
活性炭
C60
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可 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
质软、有滑腻感、导电, 可用来作铅笔芯、电极
有吸附性,可作吸附剂
有特殊的性质,可用于 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 面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馈总结 课本习题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铅笔芯是用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混 合而制成的。为什么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 色痕迹?
答:因为铅笔芯是用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 粉末混合制成的,石墨很软且为深灰色,故铅笔 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
练习与应用(P112)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 碳 2.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用途:
(1)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优秀教学案例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学生通过思考和总结,加深对碳单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为学生的复习和巩固提供依据。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生活中有关碳单质的问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碳单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通过实验现象,讲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稳定性等,并分析其性质差异的原因。
3.结合实际应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生活中的作用,如珠宝、石墨烯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学生通过思考和总结,加深对碳单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为学生的复习和巩固提供依据。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生活中有关碳单质的问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碳单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通过实验现象,讲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稳定性等,并分析其性质差异的原因。
3.结合实际应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生活中的作用,如珠宝、石墨烯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精品习题课件

________(填“高氧温化”或“还原”)性。 C+2CuO=====2Cu+CO2↑
还原
课堂导练
11.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0 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 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6 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CO2 气体的质量。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 g-15.6 g=4.4 g。 答:生成4.4 g二氧化碳;
课堂导练
(2)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反应?
【点拨】本题运用守恒法解答。分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 后再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课堂导练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 x。
9A
答案呈现
2A
6C
10 见习题
3C 4C
7C 8 见习题
11 见习题
氧化;还原;还原; 12 还原;氧化;氧化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3 A
17 见习题
14 C
18 见习题
15 A
19 C
16 A
20 见习题
21 D
答案呈现
课堂导练
1.由于碳原子最外层上有___4__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 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因此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__稳__定____,不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即使与日光、空气、 水等充分接触,也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课堂导练
6.关于碳的燃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C60 结构稳定,不能燃烧 B.碳和氧气反应一定会生成 CO2 C.碳在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时都放热 D.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可能是混合物
课堂导练
还原
课堂导练
11.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0 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 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6 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CO2 气体的质量。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 g-15.6 g=4.4 g。 答:生成4.4 g二氧化碳;
课堂导练
(2)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反应?
【点拨】本题运用守恒法解答。分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 后再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课堂导练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 x。
9A
答案呈现
2A
6C
10 见习题
3C 4C
7C 8 见习题
11 见习题
氧化;还原;还原; 12 还原;氧化;氧化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3 A
17 见习题
14 C
18 见习题
15 A
19 C
16 A
20 见习题
21 D
答案呈现
课堂导练
1.由于碳原子最外层上有___4__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 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因此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__稳__定____,不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即使与日光、空气、 水等充分接触,也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课堂导练
6.关于碳的燃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C60 结构稳定,不能燃烧 B.碳和氧气反应一定会生成 CO2 C.碳在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时都放热 D.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可能是混合物
课堂导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提升自我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对比法、实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和准备实验材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也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也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三)学生小组讨论
5.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对比法、实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和准备实验材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也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也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三)学生小组讨论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精品课件

哦嗬!栽了! 一氧化碳中毒了。。
实验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碳在高温时与氧化物的反应:
3、碳在高温时具有还原性。
①、碳与氧化铜的反应----还原性(冶炼金属)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现象:
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生成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碳的化学性质 对碳的还原性的分析
高温
C+H20
CO+H2
水煤气
吸热反应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 石墨
同种元素
C60 不同种单质
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是
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用途
反映
反映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碳的化学性质
考考你: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反应)
用墨汁书写或绘画的
古字画都已几百甚至上千
年,纸或布都已破损,但
黑色字画却不褪色, 这是
为什么呢?
墨汁(用炭黑等制成)
提
常温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原因:
C + 2 4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它要成为稳定结构,得4 个或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 所以化学性质稳定。
2.会书写 C 分别与O2、CuO、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 知识点。
4.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 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 方法的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化、结构化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的小论文。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述充分,不少于500字。
3.掌握同素异形体概念,并能够列举实例进行说明。
4.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பைடு நூலகம்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建立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空间结构概念。
3.通过对同素异形体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5.理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现实中的应用,如工业、科技、医疗等领域。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反馈评价,持续改进: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课堂问答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介绍C60的结构和性质,并解释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
2.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
-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差异及其原因。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帮助学生系统化、结构化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的小论文。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述充分,不少于500字。
3.掌握同素异形体概念,并能够列举实例进行说明。
4.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பைடு நூலகம்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建立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空间结构概念。
3.通过对同素异形体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5.理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现实中的应用,如工业、科技、医疗等领域。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反馈评价,持续改进: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课堂问答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介绍C60的结构和性质,并解释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
2.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
-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差异及其原因。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碳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碳化合物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C60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对这些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方面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拓展。
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合作、探究、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并尝试举例说明。要求不少于200字,明天课堂上分享。
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充满兴趣,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尚需提高。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欲望,但在倾听他人意见、总结归纳方面仍有待加强。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交流与互动中共同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碳的同素异形体概念;碳循环的基本概念。
2.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比较法的运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碳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碳化合物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C60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对这些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方面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拓展。
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合作、探究、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并尝试举例说明。要求不少于200字,明天课堂上分享。
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充满兴趣,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尚需提高。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欲望,但在倾听他人意见、总结归纳方面仍有待加强。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交流与互动中共同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碳的同素异形体概念;碳循环的基本概念。
2.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比较法的运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精品课件

活性炭有哪些用途?
①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食品脱色
②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装有活性炭吸附毒气, 剂、 环保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冰箱除味
③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饮用水在深度净化处理都要用到活性炭。
除C60外,一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 被发现,如:C70、C240、C540等。
资料卡片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 .金刚石制成钻石
B.石墨制成金刚石
C.木炭使红色液体褪色 D.石墨导电
2错、误一的瓶是固(体,经检)验得知只含有D一种元素,对该固体的叙述
A.可能是一种单质
B.一定不是化合物
C.可能是一种混合物 D.可能是一种氧化物
3、下列关于碳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碳纳米管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材料,它的密度是钢的 1/6,而强度却是钢的100倍。用这样轻而柔软、又非 常结实的材料做防弹背心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用纳米 碳管做绳索,是唯一可以从月球挂到地球表面,而不会 被自身质量所拉断的绳索。如果用它做成地球—月球乘 人的电梯,人们在月球定居就很容易了。
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结构图,分 析它们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C + 2CuO 高 温 2Cu + CO2↑ CuO 失氧 Cu
氧化铜具有氧化性, 是氧化剂; 氧化铜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 得氧 CO2
碳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碳在反应中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碳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分析: 高 C+ 2CuO 温 2Cu + 这种C含氧O化2↑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 还原反应。
根据石墨的性质,可作哪些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2 ZnO = 2 Zn+CO2
*
C与CO2的反应
*
新鲜动物血清
C与CO2的反应
*
C与CO2的反应的方程式
C+CO2=2CO (吸收热量)
*
制O2和C还原CuO实验比较
实 验 装 置 图
制O2装置图
*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常温下的稳定性: 二、高温下的活动性: 1、可燃性: 应用: 2、还原性: 应用:
应用:
*
烤黑的电线杆
*
讨论
怎样证明纯净的金刚石和石墨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答:高温下将纯净的金刚石和石墨燃烧, 得到的唯一产物都是CO2。证明纯净的金 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 石墨
2、记住 C 还原CuO实验的现象,并能正确分析和解
释这些现象。
3、会书写 C 分别与O2、CuO、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根据 C 在常温时的稳定性,解释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事例。 5、形成观念:性质决定用处
*
哈! 真香啊
*
哦嗬! 栽了
*
哟,真冷,快生火
*
哎 又挨了 *
单质C的可燃性
(1)碳还原氧化铜
高温
C + 2 CuO
=== 2 Cu 高温
+
CO2
(2)碳还原二氧化碳 C + CO2 === 2 CO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 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1.知道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了解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 3.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4.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 组成不同的物质。 5.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第二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时目标
1、记住 C 在常温时的稳定性,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 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1、与充足的O2的反应: (放出热量)
点燃
C+O2 = CO2
2、与不充足的O2的反应: (放出热量)
点燃
2C+O2 = 2CO
小结:碳在不同条件下燃烧,产物不同
*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可以还原其它金属氧化物,写出下列反 = 4 Fe+ 3 CO2
高温
同种元素
C60 不同种单质
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是
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用途
反映
反映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碳有可燃性
点燃
(1)完全燃烧 C + O2 ===== CO2
点燃
(2)不完全燃烧 2 C + O2 不足 ===== 2 CO
3、碳有还原性
*
C与CO2的反应
*
新鲜动物血清
C与CO2的反应
*
C与CO2的反应的方程式
C+CO2=2CO (吸收热量)
*
制O2和C还原CuO实验比较
实 验 装 置 图
制O2装置图
*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常温下的稳定性: 二、高温下的活动性: 1、可燃性: 应用: 2、还原性: 应用:
应用:
*
烤黑的电线杆
*
讨论
怎样证明纯净的金刚石和石墨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答:高温下将纯净的金刚石和石墨燃烧, 得到的唯一产物都是CO2。证明纯净的金 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 石墨
2、记住 C 还原CuO实验的现象,并能正确分析和解
释这些现象。
3、会书写 C 分别与O2、CuO、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根据 C 在常温时的稳定性,解释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事例。 5、形成观念:性质决定用处
*
哈! 真香啊
*
哦嗬! 栽了
*
哟,真冷,快生火
*
哎 又挨了 *
单质C的可燃性
(1)碳还原氧化铜
高温
C + 2 CuO
=== 2 Cu 高温
+
CO2
(2)碳还原二氧化碳 C + CO2 === 2 CO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 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1.知道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了解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 3.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4.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 组成不同的物质。 5.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第二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时目标
1、记住 C 在常温时的稳定性,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 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1、与充足的O2的反应: (放出热量)
点燃
C+O2 = CO2
2、与不充足的O2的反应: (放出热量)
点燃
2C+O2 = 2CO
小结:碳在不同条件下燃烧,产物不同
*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可以还原其它金属氧化物,写出下列反 = 4 Fe+ 3 CO2
高温
同种元素
C60 不同种单质
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是
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用途
反映
反映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碳有可燃性
点燃
(1)完全燃烧 C + O2 ===== CO2
点燃
(2)不完全燃烧 2 C + O2 不足 ===== 2 CO
3、碳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