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规格及井道要求
800kg电梯井道尺寸标准

800kg电梯井道尺寸标准电梯井道尺寸标准是电梯安装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
在规范的井道尺寸下,电梯可以安全、高效地运行,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800kg电梯井道尺寸的标准要求,包括宽度、深度、高度等各方面的规定,以及与相关安全标准的配套要求。
1. 宽度标准800kg电梯井道的宽度是根据乘客数量、载重量和安全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的。
根据国际标准,800kg电梯的井道宽度通常应不小于1.4米。
这个宽度可以保证电梯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以及维修和维护人员的工作空间。
2. 深度标准800kg电梯井道的深度是指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上升和下降高度。
根据安全标准和建筑设计要求,800kg电梯井道的深度一般不小于2.5米,以确保电梯的运行平稳、安全。
3. 高度标准井道高度是指电梯轿厢从最低层到最高层的高度。
根据国际标准和相关建筑规范,800kg电梯井道的高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层数和预计使用人数进行测算,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井道高度至少应能容纳电梯的全部行程,以确保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碰撞或安全隐患。
4. 其他要求除了上述的基本尺寸标准之外,800kg电梯井道还需要满足一些配套的安全要求。
例如,井道内的墙壁和地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且具备防火、防水等功能。
井道内还需要安装相应的照明设备,以确保乘客和维护人员的安全。
此外,井道内还应配备相应的出入口及紧急逃生通道,以应对紧急情况。
总结:800kg电梯井道尺寸标准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井道尺寸可以确保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也方便了维修和维护人员的操作。
除了宽度、深度、高度等基本尺寸要求外,井道内的各种设施和配套措施也需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800kg电梯井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乘客提供舒适、高效的出行体验。
电梯井道技术要求及标准

电梯井道技术要求及标准一、井道的封闭性要求(-)全封闭的井道建筑物中、要求井道有助于防止火焰蔓延,该井道应由无孔的墙、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起来,只允许有以下开口:a.层门开口;b∙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c∙火灾情况下,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C1通风孔;e∙井道与机房或与滑轮之间必要的功能性开口。
(二)部分封闭的井道建筑物不要求提供防止火焰蔓延的场所,井道不需要全封闭,但是在人员可接近电梯处需设立围壁:①在层门侧的高度不小于3.5m;②其余侧,当围壁与电梯运动部件的水平距离为最小允许值0∙5m时,高度不应小于2.5m;若该水平距离大于O∙5m时,高度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当距离等于2.0m时,高度可减至最小值11m;③围壁距地板、楼梯或平台边缘最大距离为0.15m(三)检修门、安全门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和检修活板门,除了因使用人员的安全或检修需要外,一般不应采用,检修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40m,宽度不得小于0.60m;井道安全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80m,宽度不得小于0.35m o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大于H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以确保相邻地坎间的距离不大于Hm o检修门和井道安全门均不应向井道内开启;均应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上述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将其关闭和锁住,即使在锁住情况下,也应能不用钥此从井道内部将门打开。
只有检修门和井道安全门均处于关闭位置时,电梯才能运行。
(四)井道的通风井道应适当通风,井道不能用于非电梯用房的通风,建议井道顶部的通风口面积至少为井道截面积的1%。
二、井道壁、底面井道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规范的要求,并应至少能承受下述载荷:主机施加的;轿厢偏载情况下安全钳动作瞬间经导轨施加的;缓冲器动作产生的;由防跳装置作用的,以及轿厢装卸载所产生的载荷等。
(-)井道壁的强度为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井道壁应具有下列的机械强度即用一个300N的力,均匀分布在5cm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垂直作用在井道壁的任一点上,应:a.无永久变形: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在人员可正常接近的玻璃门扇、玻璃面板或成形玻璃板,均应用夹层玻璃制成,(二)底坑底面的强度轿厢缓冲器支座下的底坑底面应能承受满载轿用静载4倍的作用力:4g。
电梯规格尺寸

1、电梯的类别定义为:一类为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二类主要为运送乘客同时亦可运送货物而设计的电梯三类为运送病床而设计的电梯一类、二类电梯与三类电梯的主要区别在于轿厢内的装饰。
住宅楼用电梯与非住宅楼用电梯都是乘客电梯,住宅楼用电梯宜采用二类电梯四类为运送通常有人伴随的货物而设计的电梯五类杂物电梯因液压电梯已制定专门标准本标准取消原标准中液压电梯的相关内容2、电梯的主参数:电梯的主参数是指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
电梯的额定载重量:320,4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 kg额定速度:0.63,1.00,1.60,2.50 m/s3、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一类电梯:非住宅楼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三类电梯:病床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二类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应从一类和三类电梯的尺寸中选择。
4、轿厢有关规定:在各种类型建筑物中,至少应配置一台能使残疾人乘轮椅进出的电梯,这类用于残疾人的电梯必须满足这种用途要求的各种条件(尺寸控制装置的位置等)并用符号表示。
5、住宅电梯:额定载重量为320kg和400kg的电梯,轿厢只允许运送人.额定载重量为630kg的电梯,轿厢允许运送童车和残疾人员乘坐的轮椅.定载重量为1000kg的电梯,轿厢还能运送家具和手把可拆卸的担架.6、病床电梯:额定载重量为1600kg和2000kg的电梯,轿厢应能满足大部分疗养院和医院的需要.额定载重量为2500kg的电梯,轿厢应能将躺在病床上的人连同医疗救护设备一齐运送.7、井道有关规定:规定的电梯井道水平尺寸是用铅锤测定的最小净空尺寸。
允许偏差值为:当高度小于等于30m的井道:0/+25mm;当高度大于30m小于60m的井道:0/+35mm;当高度大于60m小于90m的井道:0/+50mm。
以上偏差仅适用于对重装置使用刚性金属导轨的电梯。
如果电梯对重装置装有安全钳时,则根据需要,井道的宽度和深度尺寸允许适当增加。
电梯技术要求无机房电梯基本要求备注1机房位置顶层井道

40.误登录取消功能
41.预开门功能
42.乘客按钮响铃应答功能
43.紧急消防操作:系统将取消所有召唤信号,驱动电梯迅速达到消防层,开门疏散乘客;紧急消防员操作:当预设在消防层的消防服务开关被启动时,轿外召唤信号全部取消,电梯只登记和应答轿内指令
六、以下主要部件要求注明产地和品牌
5.载重:300Kg
6.井道尺寸:长1700×宽1700mm
7.地坑深度800 mm
二、轿厢内部要求
8.开门方式:手动上下直开分门
9.开门方向:单向开门
10.轿厢内净尺寸:不低于1000 mm×1000 mm×1000 mm
11.轿厢、轿门﹑扶手材质: 304拉丝不锈钢面板
三、系统要求
12.电锁功能:基站呼梯盒配备电锁,用于启动和关闭电梯的控制电路。
25.极限保护功能:在井道的最上端和最下端装有极限开关,可防止轿厢冲顶或墩底。
26.全集选功能:可多层同时呼梯,顺向截车,提高使用效率。
27.直驶、纠错功能:如持续按某层呼梯按钮3秒以上直驶到该层,并取消其它层呼梯登记。
28.接触器机械互锁功能:接触器机械互锁保护,特别保证上、下行运行可靠。
29.故障重新启动功能:故障重新启动,解除各种故障或检修状态,只有在排除故障后,并且将电柜内检修/运行开关拨到运行位置,重新送电,电梯才能正常运行,防止误操作,保证安全可靠。
13.自动平层功能:当因某种原因,诸如停电或操作不当造成轿厢未停靠在任何一层站的平层位置时,用电锁重新开启电梯,本电梯会自动下行至临近层站平层,并显示停靠的楼层,以便电梯正常运行。
14.电气门联锁功能:各层厅门均有电气门联锁开关,当任何一层厅门打开时,电梯停止运行,保证人员使用安全。
电梯安装规范标准

电梯安装规1.井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1 当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且对重(或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时,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必须)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主要针对有底下层的电梯)。
1.2 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1.2m 的安全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1.3井道尺寸应和土建布置图所要求的一致,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3.1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 时为0~+25mm;1.3.2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 且小于等于60m 时为0~+35mm;1.3.3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60m 且小于等于90m 时为0~+50mm;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对井道进行验收,并做好交接记录。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
1.4井道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照度应不得小于50lx,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0.5m 以应各装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并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
2、底坑底坑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底坑不得有积水。
有条件时需设排水管。
3、机房3.1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
3.2机房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4、驱动主机4.1紧急操作装置动作必须正常。
可拆卸的装置必须置于驱动主机附近易接近处,紧急救援操作说明必须贴于紧急操作时易见处。
4.2当驱动主机承重梁需埋入承重墙时,埋入端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20mm,且支承长度不应小于75mm。
4.3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制动间隙调整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4.4机房钢丝绳与楼板孔洞边间隙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50mm 的台缘。
5、导轨5.1导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5.2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应为:轿厢导轨0~+2mm;对重导轨0~+3mm。
5.3 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应固定可靠。
预埋件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电梯技术规范要求

1.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之间的间隙:客梯 1~6mm ,货梯 1~8mm 。
2.开门刀与各层厅门地坎之间的距离: 5~10mm 。
3.各层厅门门锁上的滚轮端面与轿厢地坎间的距离: 5~10mm 。
4.各层厅门地坎的不水平度≤ 2/1000 。
5.各层厅门地坎应略高出装修后的地面 2~5mm 。
6.各层在门地坎至轿门地坎的距离偏差均为 0~+3mm 。
7.滚轮架上的偏心轮下导轨下端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0.5mm 。
8.厅门门套立柱和框架立柱的不垂直度和横梁的不水平度不超过 1/1000 。
9.中分式门的门扇在对口处应平整,两扇门的不平度不应大于 1mm ,门缝在整个可见高度上均不应大于 2mm 。
10 .门在开足后,门扇不应凸出轿厢门套,应适当缩入 5mm 左右。
11 .门在开、关过程中应平稳,不应有跳动、抖动现象。
12 .厅门门扇上应装有强迫关门装置。
13 .被动门应设有电气联装置。
14 .门锁门钩子钩进量大于 7mm 。
并开始与电锁联锁触点接触。
15 .关门阻止力应不大于 150N 。
十一、导轨1 .导轨支架的安装l 连接方式:A :对穿螺栓固定法B :预埋螺栓固定法C :预埋钢板焊接固定法D :膨胀螺栓固定法。
E :直接埋入法l 支架水平度: 5mml 支架间距:(1)一定要保证每根导轨有 2 只支架。
(2)间距不大于 2.5M 。
(3)与连接板不能垂直。
3.导轨安装l 垂直度:轿厢侧小于 1.2mm/5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小于 2mm/5M l 接头缝隙:轿厢导轨不大于 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 1mm l 接头台阶:不大于 0.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 0.15mml 修光长度: 250~300mml 与支架的连接:不能用焊接方法。
l 导轨的最底端不能悬空。
l 轨距要求:轿厢 0~+2mm ,对重: 0~+3mm整根用照导器修正其导距的间隙和偏斜。
电梯井道要求

电梯井道的要求有哪些?
1.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超过 11 米时,其间应设置安全门。
2.检修门、安全门和检修活板门均不得朝井道内开启。
3.门和活板门均应装设用钥匙操纵的锁,当门、活板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也能将其关闭和锁住。
4.检修门与安全门即使在锁住的情况下,也应能不用钥匙从井道内部将门开启。
5.只有检修门、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均处于半闭状态时,电梯才能运行。
6.电梯运行部件之间水平距不小于 0.3 米,隔离栏贯穿整个井道高度。
7.电梯提升高度大于 30 米,应装对讲装置,应有补偿装置(绳或链)。
8 .电缆线移动弯曲半径8 芯不少于 250mm 。
16~14 芯不少于 400mm 。
如多种规格共用,以最大弯曲半径为准。
电梯安装规范

电梯安装规范(一)1.井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1 当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且对重(或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时,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必须)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主要针对有底下层的电梯)。
1.2 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1.2m 的安全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1.3井道尺寸应和土建布置图所要求的一致,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3.1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 时为0~+25mm;1.3.2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 且小于等于60m 时为0~+35mm;1.3.3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60m 且小于等于90m 时为0~+50mm;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对井道进行验收,并做好交接记录。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
1.4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内照度应不得小于50lx,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0.5m 以内应各装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并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
2、底坑底坑内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底坑内不得有积水。
有条件时需设排水管。
3、机房3.1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
3.2机房内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4、驱动主机4.1紧急操作装置动作必须正常。
可拆卸的装置必须置于驱动主机附近易接近处,紧急救援操作说明必须贴于紧急操作时易见处。
4.2当驱动主机承重梁需埋入承重墙时,埋入端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20mm,且支承长度不应小于75mm。
4.3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制动间隙调整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4.4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边间隙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50mm 的台缘。
5、导轨5.1导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5.2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应为:轿厢导轨0~+2mm;对重导轨0~+3mm。
5.3 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应固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