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复习要点及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必考复习资料整理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宗教艺术: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2、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3、艺术形象:是指艺术反应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4、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5、形象思维:是指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6、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7、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有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8、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9、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10、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
11、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12、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注意:(1)基本含义“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是曾经考过的★★是经常考到的( )内是可出的题型基本按照教材顺序编排★(填空)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填空)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填空)★(简答)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简答)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要有具体阐述。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因此,我们主张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填空)★(简答)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论述)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填空)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填空)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
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填空)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填空)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或选择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主观精神说:1、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是康德2、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是尼采模仿说或再现说: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4、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他的基本论点是艺术反映现实。
二、艺术的三个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1、艺术形象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形象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性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南齐画家谢赫对绘画作品提出“气韵生动”总的要求。
3、艺术起源于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4、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指出,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
5、蔡元培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6、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1、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2、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坛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
成名作有《哀悼基督》、《大卫》、《摩西》《昼》、《夜》、《晨》、《暮》4、克劳德*莫奈:印象派画派创始人之一,《日出*印象》被视为印象派的开端。
5、后印象派画派的代表人物:塞尚、凡*高6、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7、戏剧艺术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8、古希腊悲剧艺术最高成就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9、悲剧类型: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哈姆雷特》、社会悲剧《茶花女》、《玩偶之家》10、古希腊的悲剧属于社会悲剧11、对戏曲艺术影响最大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和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它们分别被称为“体验派表演艺术”和“表现派表演艺术”两大类型。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必考1.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
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3·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利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 (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4·(哲学)是(理性)思维,(艺术学)是(感性)思维,连接两者的学科是(美学)二,艺术系统1、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却(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 (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 (卓越的创造能力)和 (鲜明的创作个佳),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 (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 (专业技巧)。
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恩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郑板桥曾靶画竹的过程分为"眼申之竹火"胸申之竹,"手申之竹",对应的就是这三方面。
3、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 (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 (艺术形象)。
4、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1、模仿说: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只有三点差别,即所取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
亚里士多德强调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包含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进步合理的内容,但只触及事物的表面,而没揭示其本质。
2、表现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3、文化:19 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所谓文化获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1 / 244、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
画家作画时,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展现,使之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8、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体现在人么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中。
9、表情艺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

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性1、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1]客观精神说:(见作业P1名词解释1)2]主观精神说:(见作业P1名词解释2)3]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2、艺术有哪些基本特征?1]形象性。
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是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B、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C、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
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2]主体性。
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A、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含答案)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含答案)〈〈艺术学概论〉〉复习参考资料(含答案)程思良整理一、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所谓“客观精神说”,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拍拉图之“本质论美字”理论。
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
而这个“美本身”拍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或者是客观“宇宙精神”。
艺术只是这种美的理念,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而已。
这是柏拉图基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对艺术本质的一种界定,即艺术作为对“理式世界”基本的现实世界的摹仿,是第三位的。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源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并非是某种概念——“美的理念”。
艺术是审美的表现,而审美的根据是主观的。
所以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持这种艺术“主观精神说”的代表人物如德国古典美字的开山祖康德更认为“艺术纯粹是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
这种“自由的艺术”“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
有着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特征。
3、“摹仿说”——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的古希腊美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真实的“摹仿”。
此说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摹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还进一步认为,艺术的这种“摹仿”功能使艺术甚至比它所“摹仿”的现实世界更真实。
4、形象性——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相对于哲字、社会科学的总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另一种样式。
即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作品的社会生活和体现于其中的作家、艺术家之思想情感。
任何文艺作品,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艺术形象。
这就是艺术的形象性。
5、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首先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学名著——《美育书简》中提出。
在该书中,美育的概念已不局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特定方式之义。
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情与理性等基本人生哲学命题出发,从而成为人的重新认识自我并获得自由、和谐之发展。
最终实现人性的复归的更为寓义广阔的审美教育。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经典总结

《艺术学概论》总结归纳(一)基本框架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四章。
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及要点(答案。
):答题要求:条理清晰、字迹规整、论述充分、言之有据1、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作品——欣赏者——世界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艺术创造艺术概论: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2、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界河社会现实的模仿A、合理性:原始艺术具有模仿成分B、片面性:模仿并非艺术本质。
只是一种实现手段C、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巫术说:艺术具有某种实用倾向或实际目的的行为A、合理性:原始思维,万物有灵。
能力有限,寄托巫术B、片面性:艺术离不开物质生产劳动C、代表人物:弗雷泽《金枝》,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游戏说:艺术出自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过剩精力的释放。
表现在:1.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2、人将这种自由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A、合理性:揭示了人流思想深处的原始的艺术冲动B、片面性:忽略了人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实践性C、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A、合理性:指出了艺术活动的社会实践根本特征B、片面性:社会实践逐渐生成具有审美色彩的中间艺术C、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表现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A、合理性:艺术具有表现情感的实际功能B、片面性:艺术起源并非出于表现,而是有其发展过程C、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
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情感表现说”。
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多远决定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二十由多元决定的。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性、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关联。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
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得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究根结底,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代表人物: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矛盾与多元决定》,“多元决定论”。
3、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说”。
(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的天才创造物,是“自由的艺术”,自由为艺术的精髓,这点上与游戏相通。
尼采《悲剧的诞生》,将日神精神的“梦”和酒神精神的“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3)模仿说和再现说: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其真实性甚至可以高于生活。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魔法的不仅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更有内在本质与规律;车尼尔雪夫斯基:“没事生活”。
认为艺术完全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4)情感表现说:艺术是用外在的材料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的情感。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
(5)实践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并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式,并且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特殊的规律与独立的价值。
(艺术不是一种赏玩之物,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须。
它的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不是为装饰消遣)4、艺术有哪些主要特征?(1)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6、艺术与科学、哲学、文化、实践、日常生活其的关系:真、善、美、益、宜的五位统合(1)哲学、科学求真:哲学引导人们探索、追求时间的本源与本质,从而从科学理性的思维引导人们不断创新,改造整个客观世界。
(2)文化求善:宗教从虚幻美好的天国引领人们去恶向善,文化则从整套习俗与制度影响,规范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行为。
(3)艺术求美:艺术以感性的形式表现审美的内涵。
(4)实践求益:行为将科学付诸实践并产生相应效益。
(5)日常生活求宜: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活。
(A、艺术与哲学a.哲学蒸腾着诗性,艺术浸洇着理性b.由于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艺术内涵的先导,而艺术又同样蕴含着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机、动态的辩证统一。
B、艺术与科学美与真a. 科学是人认识时间的万物万象,找出其存在的规律;而艺术是人认识自己的万般情感,表达出人类对美的感动。
b.科学是理性而抽象的,艺术是感性而形象的。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世界的美妙的两极。
C、艺术与文化(政治,宗教,道德)美与善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制约规范着社会结构中的一切。
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必然受政治的影响与制约,但是政治也为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D、艺术与宗教宗教是艺术起源的原因之一,也是艺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表现题材,因此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已成为历史经典的宗教艺术作品。
E、艺术与道德a.道德是社会制度所规范人们思想的标准,包括是非,善恶,正义非正义等。
艺术是美善合一的,因此,在道德表现上往往有鲜明的主题与立场。
b.孔子“”c.儒家教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F、艺术与实践(经济)美与益实践是一切事实发生的前提,亦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
艺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出现。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有其产生与存在的价值,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劳动。
这种实践成果已逐渐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要对象,符合社会经济结构与关系。
G、艺术与日常生活美与宜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将审美活动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进越来越多的审美因素,使日常生活走向审美化和艺术化。
)7、艺术的分类方法及其各个门类艺术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不同门类的姊妹艺术之间的内在关系:(1)实用艺术(机建筑、园林艺术等):内涵: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托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特征:①实用性与审美性。
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②表现性与形式美。
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表现性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
形式美主要是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
)③民族性与时代性时代性表现在 a.总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面貌,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审美理想与时代风尚)b.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色。
(2)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内涵: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特征:基本特征,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
H、造型性与直观性“以形写神”,体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只能用间接地方式去表现没有外部形态的客观事物。
a.瞬间性与永固性b.再现性与表现性(3)表情艺术(音乐、舞蹈)内涵:指通过一定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注意啊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特征:①抒情性与表现性②表演性与形象性③节奏性与韵律性(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艺术)内涵:①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②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精华与长处,手法多样而富有艺术表现力,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③时空交错,视听结合,动静互补,在线与表现统一,造型与表扬相融④综合性、文学性、表演性特征:①综合性与独特性艺术门类之间的综合,综合艺术的独特②情节性与主人公戏剧性与非戏剧性,冲突性与纪实性,曲折性与生活化③文学性与表演性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
(5)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内涵:指人们常说的文字。
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
特征:①间接性与广阔性读者通过想象来实现对艺术形象的把握;语言意义性与内心复杂性使文学全方位的展开艺术时空。
②情感性与思想性情动于中西,行于言,文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文学艺术有深刻的思想性。
③结构性与语言美任何形式与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本身有美感;文学语言具有审美性、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等特点。
(6)民族民间艺术(少数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制、中国结、魔术、杂技、原著民文化。
,不同门类艺术的联系①不同门类艺术之间联系的必然性不同的艺术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不同艺术之间又有很多共同点,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
②不同门类艺术之间联系的有限性每一门都有其无可替代的长处和特征,与其他艺术发生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彰显自身的审美特征。
8、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有哪些?1)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审美情怀的培养;以及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把握。
2)热爱艺术,精通一艺。
“不通一艺莫谈美,不通一技莫谈艺。
”朱光潜3)体验生活,形诸艺术。
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9、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心理?(1)艺术发生/艺术体验①材料的储备②艺术发现③创作动机的生产(2)艺术构思①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想象与联想;灵感思维;情感意识一切景语皆情语②艺术形象的孕育过程创作预留的产生;审美意识的孕育③艺术创作的物化阶段意念转化(意念中的艺术对象如何转化为艺术形象)技巧应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段)意蕴提升(境界的生成,艺术品格的提问)(3)艺术实现/艺术物化(4)艺术风格①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