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贝》同步练习1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10.一只贝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10.一只贝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精品】西师大版五年级上语文10.一只贝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

2.填空。

“啮”字共( )画,第二画是( )。

“涡”字共( )画,第三画是( )。

“棱”字共( )画,第三画是( )。

“罕”字共( )画,第五画是( )。

3.辨字组词。

棱()啮()涡()罕()凌()齿()蜗()悍()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稀罕——()漂亮——()涨潮——()普通——()发现——()立即——()二、排序题5.整理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并填上序号。

()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将它们的软肉吃掉,只剩下两片硬硬的壳。

()海水是咸(xián)的,又有风浪的压力。

()这些贝的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

壳的样子很体面,涨(zhǎng)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边,当海水哗哗地落潮以后,被永远地留在了沙滩上,再也没有回去。

()这壳上曾经投映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hóng)的颜色,也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

()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起,长年生活在海里。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

她像天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醒人的是奉献的杰出人物。

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醒人,是因为他们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绩,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国和人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②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

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长春版五年级(下)《一只贝》同步练习卷

长春版五年级(下)《一只贝》同步练习卷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一只贝》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3分)读拼音,写词语。

wéi lǒng tǐmiàn wǎlìléng jiǎoxuán wōróng yùzhǎng cháo xīhan2.(3分)区别字组词。

涡荣稀砾锅容希硕3.(3分)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qiào ké)。

(2)因为有一颗石子钻.(zuān zuàn)进了他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

4.(3分)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聚拢﹣﹣光滑﹣﹣(2)反义词漂亮﹣﹣平常﹣﹣5.(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故事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

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é)普。

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

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1课一只贝∣长春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1课一只贝∣长春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1课一只贝∣长春版一、正音字压力串着瓦砾棱角啮掉漩涡丑陋细腻稀奇二、多音字旋壳三、区别字即()砾()誉()腻()踢()既()烁()誊()赋()惕()涡()锅()拆()折()四、近义词稀奇—围拢—荣誉—查找—折磨—悲伤—破烂—玩耍—五、反义词荣誉—围拢—稀奇—破烂—光洁—风光—起伏—六、填空1、《一只贝》是一篇现代()故事,作者是()文章讲述了一只贝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磨制成一颗晶莹的珍宝的故事,颂扬了()。

2、这篇课文采纳()的写法,颂扬了这只贝()的精神七、依照课文,回答问题。

1.从“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

”那个句子你感受到贝的什么?2.摸索:关于贝来说,值得他们自豪的荣誉到底是什么呢?会是如何样的漂亮呢?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描写贝壳漂亮的语句?3.从哪里看出贝的悲伤?4.文中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5.贝是一颗什么样的石子?从哪能看出来?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贾平凹《一只贝》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一只贝》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一只贝》练习及答案【贾平凹《一只贝》原文】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

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

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

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

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

人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

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的,他说不出来。

他被埋在沙里。

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

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

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似的壳,用脚踢飞了。

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他,但没有找到。

【练习题】1.第1段中写了贝壳的来历,请你把它摘抄在下面,并说说漂亮的贝壳得到了怎样的待遇。

2.“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中的“荣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其中,“这”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珍珠的形成过程给这只贝带来了什么?5.“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这只贝为什么“可怜”?又为什么“可敬”?6.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他”,“他”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他”?【参考答案】1.“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硬硬的壳。

一只贝短文答案

一只贝短文答案

一只贝短文答案【篇一:《一只贝》同步练习1】xt>一、基础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综合题2.按要求写词语。

(1)反义词:崭新——()高傲——()特别——()(2)近义词:游赏——()耸立——()宏大——(3.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1)例:(仇恨)的目光()的景色()的森林()的内容()的街道(2)例:观察(事物)实现()欣赏()挂满()仰望()三、提高题澳大利亚菲利普岛上有一块石碑,醒目地写着“仙企鹅登陆时间为傍晚8点零5分”。

每到此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惊奇地发现:一只体态魁梧的仙企鹅分秒不差地向岸边遨游而来。

这只仙企鹅群的“首领”上岸东张西望地“侦察”一番,“嘎”的一声命令,便有排成三路纵队的众企鹅鱼贯登陆,顷刻之间成千上万只仙企鹅直扑海滩,游客对此惊叹不已。

菲利普岛的居民所以敢刻碑预报仙企鹅登陆时间,显然是由于仙企鹅群多次在此时和此地登陆。

他们从重复现象中找到了一种客观规律。

从重复的现象中发现潜藏着的客观规律,并据此获得新的成果,往往会产生新的发明创造。

那是1583年的一天,年方19岁的大学生伽利略,又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

教堂里吊灯高悬,信徒们出神地听着牧师的布道。

惟独伽利略心不在焉。

他对于天花板上的一盏吊灯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摆动的现象产生了兴趣。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按着自己的脉搏数着,猛然惊奇地发现:不论吊灯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摆动的周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单摆等时性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伽利略曾绘制成“摆钟”的图纸。

几十年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摆钟,实现了人类计时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

1.大量大发明创造案例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结尾说“游客对此惊叹不已”,“此”指的是()a.菲力普岛民的聪明才智b.仙企鹅群的准时登陆c.仙企鹅群登陆的壮观景象d.仙企鹅群有序登陆的景观3.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a.发现并运用规律b.仙企鹅与吊灯的启示c.研究重复现象d.重复现象与客观规律)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栖息秩序绅士蹒跚二、综合题2.(1)反义词:崭新——(陈旧)高傲——(谦虚)特别——(一般)(2)近义词:游赏——(游玩)耸立——(矗立)宏大——(巨大)3. (1)例:(仇恨)的目光(美丽)的景色(茂盛)的森林(丰富)的内容(宽阔)的街道(2)例:观察(事物)实现(目标)欣赏(作品)挂满(屋子)仰望(天空)三、提高题1.他们从重复现象中找到了一种客观规律。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第10课 一只贝》同步练习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第10课 一只贝》同步练习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一只贝》同步练习卷二、标题1.(3分)形近字组词。

涡窝娲蜗誉誊拳卷颈劲项顶陵棱凌菱。

2.(3分)当一回医生给这些病句治治病。

(1)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2)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3)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

(4)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5)同学们都说,昨天的活动是愉快的一天。

3.(3分)下面的一些俗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能写出来吗?鸡蛋里面挑骨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小和尚念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地无银三百两﹣﹣。

4.(3分)课内阅读链接。

(1)这只贝的外形丑陋,文章是怎样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摘抄下来。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贝壳外形的丑陋?(2)“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你认为这只贝“可怜”在什么地方?“可敬”在什么地方?(3)世界上外表看起来不漂亮而内在却很美的事物是不少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谈谈吗?。

5.(3分)阅读品味船底鱼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鱼印(yìn).鱼印的体形苗条匀称。

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

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鱼印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鱼印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借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一一短暂﹣﹣附近﹣﹣(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良机:周游:一举两得:(3)鱼印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指的是哪“一举”?哪“两得”?(4)鱼印乘的“船”指的是,鱼印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

【309教育网优选】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语文S版)同步练习

【309教育网优选】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语文S版)同步练习

《一只贝》同步练习一、对号入座。

请将合适的词填在相应的位置。

破烂破旧(1)在小河的两边,有一些( )的房屋。

(2)我在沙滩上捡到一只壳已经( )的贝。

荣誉 名誉(3)因个人表现突出,王刚在部队获得了多块( )奖章。

(4)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 )不受他人侵犯。

形状 外形(5)今年五一,叔叔带我去海底公园时,看到了书上所描述的( )的珊瑚礁。

(6)2008年北京汽车展上,我国的奇瑞公司展示了好多辆( )漂亮的汽车。

二、课文回顾。

我是审判长。

判断正误。

(1)本文的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

( )(2)“一只贝”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在意他人的冷嘲热讽,保持自己真我的风采和谦虚的本色,化压力为动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 )(3)文章中的这只贝的命运是可怜的。

( )三、课内阅读链接。

1.这只贝的外形丑陋,文章是怎样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摘抄下来。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贝壳外形的丑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你认为这只贝“可怜”在什么地方?“可敬”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上外表看起来不漂亮而内在却很美的事物是不少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谈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形近字组词。

涡( ) 窝( ) 娲( ) 蜗( )誉( ) 誊( ) 拳( ) 卷( )颈()劲()项()顶()陵()棱()凌()菱()二、当一回医生给这些病句治治病。

1. 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一只贝练习试题及答案(附原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一只贝练习试题及答案(附原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一只贝原文一只贝,和别的贝一起,长年生活在海里。

海水是咸(xián)的,又有风浪的压力。

这些贝的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

壳的样子很体面,涨(zhǎng)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边,当海水哗哗地落潮以后,被永远地留在了沙滩上,再也没有回去。

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将它们的软肉吃掉,只剩下两片硬硬的壳。

这壳上曾经投映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hóng)的颜色,也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wō)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现在它们的生命结束了,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贝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子上。

人们都说: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普通的贝。

因为有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粒十分坚硬的沙子,又带着棱角,这只贝无论如何也不能挤碎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光泽(zé),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耀。

但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说不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

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

壳已经破烂,很不完整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

他们玩腻(nì)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

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lì)似的贝壳,用脚踢飞了。

但是,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珍珠!嘿,多稀罕(xīhan)的一颗大珍珠!”“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这是沙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啊,那贝壳呢?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一只贝练习试题一、辨字组词。

咸( ) 拢( ) 漂( ) 案( )砾( )威( ) 笼( ) 飘( ) 按( )烁(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稀罕( ) 漂亮( ) 围拢( )荣誉( )普通( ) 发现( ) 立即( )重新( )三、用带划线的词语造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一只贝同步练习1
一、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ī xī zhìxùshēn shì pán shān
()()()()
二、综合题
2.按要求写词语。

(1)反义词:崭新——()高傲——()特别——()
(2)近义词:游赏——()耸立——()宏大——(
3.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1)例:(仇恨)的目光
()的景色()的森林()的内容()的街道
(2)例:观察(事物)
实现()欣赏()挂满()仰望()
三、提高题
澳大利亚菲利普岛上有一块石碑,醒目地写着“仙企鹅登陆时间为傍晚8点零5分”。

每到此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惊奇地发现:一只体态魁梧的仙企鹅分秒不差地向岸边遨游而来。

这只仙企鹅群的“首领”上岸东张西望地“侦察”一番,“嘎”的一声命令,便有排成三路纵队的众企鹅鱼贯登陆,顷刻之间成千上万只仙企鹅直扑海滩,游客对此惊叹不已。

菲利普岛的居民所以敢刻碑预报仙企鹅登陆时间,显然是由于仙企鹅群多次在此时和此地登陆。

他们从重复现象中找到了一种客观规律。

从重复的现象中发现潜藏着的客观规律,并据此获得新的成果,往往会产生新的发明创造。

那是1583年的一天,年方19岁的大学生伽利略,又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

教堂里吊灯高悬,信徒们出神地听着牧师的布道。

惟独伽利略心不在焉。

他对于天花板上的一盏吊灯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摆动的现象产生了兴趣。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按着自己的脉搏数着,猛然惊奇地发现:不论吊灯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摆动的周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单摆等时性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伽利略曾绘制成“摆钟”的图纸。

几十年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摆钟,实现了人类计时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

1.大量大发明创造案例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结尾说“游客对此惊叹不已”,“此”指的是()A.菲力普岛民的聪明才智
B.仙企鹅群的准时登陆
C.仙企鹅群登陆的壮观景象
D.仙企鹅群有序登陆的景观
3.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发现并运用规律
B.仙企鹅与吊灯的启示
C.研究重复现象
D.重复现象与客观规律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栖息秩序绅士蹒跚
二、综合题
2.(1)反义词:崭新——(陈旧)高傲——(谦虚)特别——(一般)
(2)近义词:游赏——(游玩)耸立——(矗立)宏大——(巨大)
3. (1)例:(仇恨)的目光
(美丽)的景色(茂盛)的森林(丰富)的内容(宽阔)的街道
(2)例:观察(事物)
实现(目标)欣赏(作品)挂满(屋子)仰望(天空)
三、提高题
1.他们从重复现象中找到了一种客观规律。

从重复的现象中发现潜藏着的客观规律,并据此获得新的成果,往往会产生新的发明创造。

2.B.
3.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