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

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的点。
据此回答4~5题。
2、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A 平原广大B 太阳辐射强C 降水少D 冬季风力强3、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A 气候环境B 地形条件C 水文环境D 土壤特征读图,回答4~7题4、该地区城市所在的地形属于()A 冲积扇B 河流沿岸平原C 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5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土壤酸化D 水资源遭受污染6、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应是()A 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B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C 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D 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7、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A 石化工业 B钢铁工业 C制糖工业 D纺织工业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8~10题。
8、本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A 交通方便B 资源丰富C 人才集中D 资金充足9、对本区生产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暴雨与洪涝 B 干旱与风沙 C 滑坡与泥石流 D 地震与地热10、图中城市的产业优势是()A 冶金工业B 特色旅游业发达C 国际贸易发达D 高新技术产业图示是世界地图上一阶段30O纬线的一段,P点以西为陆地,Q点以东为陆地,PQ之间海洋。
读图完成任务11~12题11、Z地所在国西部沿海最著名的工业是()A 海盐化学工业B 钢铁工业C 微电子工业D 石油工业12、X地所在国的最大河流上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所在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侵蚀下切B 流水的溶蚀作用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壳断裂下沉作用13、图中所示的地形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A 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B 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C 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D 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某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A、B、C、D四地,根据图示信息,回答15~16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方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3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4层)
3、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消化道 D液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1)C和D 液体分别为 细胞内液、淋巴 。 (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毛细血管 结 构完成。 渗透(自由扩散)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要通过 肾、皮肤、肺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什么呢?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内 环 境
议一议: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是 不是细胞外液呢?
不是
想一想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体 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内 组织液 环 境 淋巴等
血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考考你:
细胞中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 载体蛋白、呼吸酶等属于细胞
外液的成分吗?
不属于
3、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渗透压(约770KPa ) 2.酸碱度pH ( 7.35~7.45 ) 3.温度( 37.0℃左右 ) 注意: 它们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 变动
渗透压维持稳定有何意义呢?
议一议:
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或者食物
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1 -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 4 -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8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含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1)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特别提醒]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平时所说的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小刚是长江三角洲南通市的一个农村小伙子,家乡商贾 云集。高考失败后,自己在家乡走上了创业之路。这是他 承包的土地,大豆长势喜人!除此之外他还承包了几个鱼 塘,利用科技致富,年收入20多万元。图片内容可信吗?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
农业发展时期: 科技进步
土壤肥沃
雨热同期
船舶使用
工具改进 农技改良
水稻、棉花、桑 蚕生产
人口迁移
劳动力丰富
全国粮、棉、桑蚕基地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地理环境对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工商业发展阶段
人口、城市 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机械化水平低
粮食商品率低 生产规模小
在全国粮棉 生产中的地 位下降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 比南方大。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N
北方
南方 S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在楼的差异, 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低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 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A、长江三角洲
B、松嫩平原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 壤、矿产资源等方面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比较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区域与区域特征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的划分是凭空构想出来的结果2.图中我国四个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B.区域面积的大小C.区域年降水量的大小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2020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2018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庆阳、临汾、运城等城市,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
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上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开放性④综合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作为区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具备的特征有(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没有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题组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甲乙5.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6.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B.生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2020广东湛江高二上期末)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见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平原、丘陵高原、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和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和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①②海拔7.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经度、纬度B.热量、水分C.海拔、热量D.水分、地形8.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有 ( )①光照充足②热量充足③降水丰富④土壤肥沃⑤灌溉水源充足⑥气温日较差大A.①⑥B.①②④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2020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陕州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规划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
从体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
第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学习,为必修3各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区域研究思维方法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后续各章学习中结合更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原理,去加以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用区域的地理环境不用;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也不一样。
而每个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区域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含义与特征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例举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阶段的区域发展。
读书P5-P6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发展阶段。
1.长江中下游平原早期开发的地理环境。
2.开发早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农业社会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发展的影响
4.现在,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粮食商品率低。
──水网稠密,地块小,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密集,农业向乳畜业、园艺业转变。
“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阅读:书P6《区域的发展阶段》
总结:我们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列表比较说明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为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最终学习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其他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注意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和纵向。
(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2)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