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专题一 金属及其化合物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二轮教案: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高三化学二轮教案: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无机化工流程题)班级:姓名:学习时间:【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1.阅读《创新设计》P47、P52“高考命题研究”2.完成《创新设计》P47、P5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的重要性2.如何提高无机化工题的得分率【考纲点拨】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自主研究例题】1.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与氢碘酸、二氧化硫等还原性物质作用,被还原为单质碘,在碱性介质中,碘酸钾能被氯气、次氯酸盐等氧化为高碘酸钾。

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

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KClO3+H2O--KH(IO3)2+KCl+Cl2 ↑(未配平)(1)已知步骤①反应器发生的反应中,两种还原产物所得电子数相同,请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用稀酸酸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稀硝酸和稀盐酸中不能选用的酸是:_________, 其原因是 ;(3)步骤③要保持溶液微沸1小时以完全排出氯气,排出氯气的原因为; (4)参照下表碘酸钾的溶解度,步骤11得到碘酸钾晶体,你建议的方法是 。

2.21世纪是钛的世纪。

下面是利用钛白粉(TiO 2)生产海绵钛(Ti )的一种工艺流程:已知:焦炭钛白粉 Cl 2Mg 、Cl 2① Mg(s)+Cl 2 (g)=MgCl 2 (s) △H =-641 kJ ·mol -1 ② Cl 2(g)+1/2Ti (s)=1/2TiCl 4 (l) △H =-385 kJ ·mol -1(1)钛白粉是利用TiO 2+发生水解生成钛酸(H 2TiO 3)沉淀,再煅烧沉淀制得的。

北京市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

北京市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

专题三常见无机物综合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对应教科书内容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结合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实例,了解运用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能实现物质间的转化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模块学习要求》金属的学习方法通过对钠、铝、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和归纳,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必修l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综合——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具体实例体会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从而认识到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以及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1.各类无机物间的转化关系按类别掌握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特点,各类物质间相互反应、相互转化的规律可用如下关系图来归纳:图中包括纵向的两条物质之间的衍变线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线,这些线反映了物质间反应与转化的规律。

这里强调的是:第一要看到物质的类别属性;第二更应该看到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第三还要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在高中阶段的扩展表现为与氧化性酸的反应。

(1)活泼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氢气。

(2)常温下,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3)不活泼金属可与氧化性酸反应。

例如:24422Cu 2H SO ()CuSO SO 2H O ∆+===+↑+浓 33222Cu 4HNO ()Cu(NO )2NO 2H O +=+↑+浓(4)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时酸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如:33222Cu 4HNO ()Cu(NO )2NO 2H O +=+↑+浓 33223Cu 8HNO ()3Cu(NO )2NO 4H O +=+↑+稀第四还要注意拓展。

高中学习中新增的一些反应主要是对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性质的进一步发展。

高三化学无机复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高三化学无机复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第一章常见的金属元素第一节金属概述和碱金属【双基在线】一、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大多数是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的晶体,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2.化学性质:(1)能与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化合成相对应的二元化合物。

(2)与水(或与酸)反应。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4)特殊性质与重要反应:a. 2Mg + CO2 = 2MgO + Cb. 8Al + 3Fe3O4 = 9Fe + 4Al2O3c. Fe + 2FeCl3 = 3FeCl2d.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4.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

合金比它的成分金属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的、化学的或机械的等方面的性能,一般地说,合金的熔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强度和硬度都大于其各成分的金属。

二、金属钠: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硬度小、比水轻、熔点低,易导电、传热。

2.化学性质:(1)与O2反应(常温)4Na + O2 = 2Na2O ;(点燃)2Na + O2 = Na2O2(2)与水反应(水中滴有酚酞):2Na + 2H2O = 2NaOH + H2↑现象:浮、熔、游、响、红(有声有色:现象要联系到性质)3.钠的存在与保存:(1)只以化合态存在;(2)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4.用途:制取过氧化钠等化合物,钠钾合金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热流体),还原金属,用于电光源。

5.钠的制法:2 ↑四、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碱金属包括锂、钠、钾、铷、铯和钫六种(其中钫为放射性元素)元素符号分别为:Li 、【要点点拨】1.探究金属活动性的规律:(1)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该金属越活泼。

(2)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

(3)一种金属能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转换出来,则该金属活泼性比另一种金属强。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金属及其化合物ppt实用资料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金属及其化合物ppt实用资料
4、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钠 、镁、铝、 铁分别与空气或 氧气的反应(现象和反应方程式)
知识清单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5、金属与水的反应:(现象与反应式)
(1)钠与水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反应式:3Fe+4H2O 高温 Fe3O4+4H2 。
离子方程式: Fe2++2OH-=Fe(OH)2↓ ;
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 ; 总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金属的氢氧化物
(1)铁的氢氧化物
②与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H)2+ 2 HCl = FeCl2+2H2O
④铁的不同价态物质间的转化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离子方程式: Fe3++3SCN-=Fe(SCN)3 ;
二价铁离子的检验:(转化为Fe3+再检验) 离子方程式: Fe2+ + Cl2 = Fe3++2Cl- ;
在一定条件下Fe、Fe2+、Fe3+之间 会相互转化。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金属的氢氧化物
1、金属基础知识:
况吗?
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铜 ,
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 铁 ,地壳中含量
最多的三种金属,按含量由大到小的 顺序排列分别是: 铝、铁、钙 。
2、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个,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电子 而成为金属离子 。
知识清单

高三化学总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总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总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通性1.位置: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最外层电子数大部分少于4个。

2.物理通性:大部分有延展性、金属光泽,都有导热导电性等。

3.化学性质:易失电子,被氧化,金属表现还原性。

4.钠、铝、铁、铜单质的重要性质钠铝铁铜及非金属单质O24Na+O2=2Na2OO2+2Na Na2O24Al+3O22Al2O33Fe+2O2Fe3O42Cu+O22CuO Cl22Na+Cl22NaCl 2Al+3Cl22AlCl32Fe+3Cl22FeCl3Cu+Cl2CuCl2S 2Na+S Na2S 2Al+3S Al2S3Fe+S FeS 2Cu+S Cu2SH2O 2Na+2H2O=2NaOH+H2↑2Al+6H2O2Al(OH)3+3H2↑3Fe+4H2OFe3O4+4H2不反应HCl溶液2Na+2HCl=2NaCl+H2↑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不反应NaOH溶液及水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不反应不反应CuSO4溶液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较复杂较复杂不反应制备2NaCl 2Na+Cl2↑2Al2O34Al+3O2↑Fe2O3+3CO2Fe+3CO2CuO+COCu+CO2二.钠及其化合物1.钠⑴钠的物理性质状态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导热性固体银白色较小(比水大)较小(比水小)较低(用酒精灯加热,很快熔化)是电和热的良导体⑵钠的化学性质①钠及非金属单质的反应A:及氧气:4Na+O2=2Na2O(变暗);O2+2Na Na2O2(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及氯气:2Na+Cl22NaCl;C:及S:2Na+S Na2S②钠及水的反应(水中先滴入酚酞)2Na+2H2O=2NaOH+H2↑现象概述现象描述原因浮浮在水面钠的密度比水小游四处游动钠及水反应产生气体熔融化成银白色小球钠的熔点较低,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响发出咝咝的响声钠及水反应剧烈红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③钠及酸的反应:2Na+2H+=2Na++H2↑④钠及盐溶液的反应: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6Na+6H2O+2FeCl3=6NaCl+2Fe(OH)3↓+3H2↑⑤Na可及某些有机物反应:2CH3COOH+2Na→2CH3COONa+H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C6H5OH+2Na→2C6H5ONa+H2↑;⑶钠的保存通常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①钠极易及空气中的O2、水蒸气反应;②钠不及煤油反应;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沉于底部。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专题二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专题二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说出二氧化硅、硅酸的物理性质;认识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认识硅酸制备原理;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必修1 第四章 第一节四种常见离子的检验了解Cl -、24SO -、23CO -、4NH +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必修1 第四章 第一、二、三、四节 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用途知道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知道玻璃、陶瓷制品的新进展(光导纤维、新型陶瓷等)选修1 第三章 第三节一、知识整理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除H 位于左上方的第ⅠA 族外,其余非金属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都属于主族元素。

非金属元素大多有可变化合价,如C :4-、2+、4+;S :2-、4+、6+;N :3-、1+、2+、3+、4+、5+;Cl :1-、1+、3+、5+、7+。

2.化学性质非金属单质:强氧化性2F 、2O 、2Cl 、2Br ;氧化性为主2N 、S ;还原性为主2H 、C 。

(1)与金属反应(表现氧化性)2O 与金属钠反应常温生成2Na O 、燃烧生成22Na O ;2O 与铁反应点燃生成34Fe O 。

2Cl 、2Br 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卤化物。

S 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N 与金属Mg 反应生成32Mg N 。

(2)与水反应还原性:()22C H O g CO H +===+高温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22X H O HX HXO +===+(X 为Cl 、I 、Br ) (3)与盐反应(表现氧化性) 22Cl 2KI 2KCl I +===+ 22323Cl 2FeBr 2FeCl 2Br +===+232242Na SO O 2Na SO +===(4)与碱反应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22X 2OH X H O --+===+(X 为Cl 、I 、Br )*22323S 6OH 2S SO 3H O ---+===++ (5)与酸反应氧化性:223224Cl H SO H O 2HCl H SO ++===+ 还原性:()24222C 2H SO CO 2SO 2H O +===↑+↑+△浓 ()32422S 6HNO H SO 6NO 2H O +===+↑+△浓(6)与氧化物反应 氧化性:222CO O 2CO +===燃点还原性:22C SiO Si 2CO +===+↑高温,22H CuO Cu H O +===+△3.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高考化学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高考化学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微专题201920182017考情透析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金属及其化合物T27T10T11T26T7T26T7T12T7T26T10T29T10T12T27T13T26T27考向: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实验、工艺流程等题型:选择题、工艺流程题、化学实验题分值:6+8非金属及其化合物T7T26T7T7T12T10T12T27T7T8T26T10T27T10T12T13T26T2804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性质变化规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和水的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H2和R(OH)n与热水缓慢反应生成H2和R(OH)n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和H2-不与水反应和酸的反应剧烈反应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H2-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和强碱溶液的反应锌、铝可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H2和盐溶液的反应先与水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和氧气的反应易被氧化常温时即被氧化-加热时被氧化不能被氧化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极少数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只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二、金属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分析方法1.特殊的颜色(1)焰色反应:黄色——Na元素;紫色——K元素;砖红色——Ca元素;黄绿色——Ba元素。

(2)溶液的颜色溶液的颜色浅绿色黄色蓝色紫红色溶液中的离子Fe2+Fe3+Cu2+Mn O4-(3)固体的颜色红色Cu、Fe2O3(红棕色)红褐色Fe(OH)3绿色Cu2(OH)2CO3、FeSO4·7H2O蓝色Cu(OH)2、CuSO4·5H2O黑色CuO、FeO、Fe3O4、MnO2、炭黑浅黄色Na2O2、AgBr白色Fe(OH)2、CaCO3、BaCO3、BaSO4、AgCl、Al(OH)3、Al2O3、Mg(OH)2、MgO2.特殊性质(1)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只有Na2O2。

北京市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专题一 金属及其化合物

北京市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专题一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部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专题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知识整理1.常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物理通性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7⎧⎨⎩第~周期;除第Ⅶ族、零族外的各族,位于性的左下方两线 (2)金属材料的物理通性。

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合金两类,它们具有如下的物理通性:①金属具有金属光泽;②金属具有导电性;③金属具有导热性;④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比较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元素金属性的本质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金属的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因素。

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 根据与水反应的条件难易;根据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情况;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根据金属问发生的置换;根据原电池反应,做负极的金属比做正极的金属活泼。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在金属的复习中,充分发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及化合物知识整合方面的强大功能对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极为有利。

1.钠及钠的化合物(1)钠及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2)钠的性质(1)铝及铝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2)铝的性质①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物理性质铝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 族,是一种银白色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它可 应用于制导线、电缆、炊具,铝箔常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包装,铝还可以用于制造铝合金。

①是一种白色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

是冶炼铝的原料,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

②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与酸反应:2332Al O 6HCl 2AlCl 3H O +===+ 与碱反应:2322Al O 2NaOH 2NaAlO H O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Al 、23Al O 、()3Al OH 、弱酸的酸式盐(3NaHCO 、3NaHSO 、 弱酸的铵盐[()432NH CO 、()432NH SO ]、氨基酸等。

(5)3Al +、2AlO -、()3Al OH 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222OH NH H OOH 323HH CO ,H OAlAl OH AlO --++⋅+-或或在3AlCl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的现象:先出现白色沉淀,NaOH 溶液过量白色沉淀又逐渐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专题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知识整理1.常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物理通性(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7⎧⎨⎩第~周期;除第Ⅶ族、零族外的各族,位于性的左下方两线 (2)金属材料的物理通性。

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合金两类,它们具有如下的物理通性:①金属具有金属光泽;②金属具有导电性;③金属具有导热性;④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比较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元素金属性的本质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金属的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因素。

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 根据与水反应的条件难易;根据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情况;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根据金属问发生的置换;根据原电池反应,做负极的金属比做正极的金属活泼。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在金属的复习中,充分发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及化合物知识整合方面的强大功能对提高复习的二、重点知识解析1.钠及钠的化合物(1)钠及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1)铝及铝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2)铝的性质①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物理性质铝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 族,是一种银白色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它可 应用于制导线、电缆、炊具,铝箔常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包装,铝还可以用于制造铝合金。

②化学性质①是一种白色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

是冶炼铝的原料,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

②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与酸反应:2332Al O 6HCl 2AlCl 3H O +===+ 与碱反应:2322Al O 2NaOH 2NaAlO H O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A l 、23Al O 、()3Al OH 、弱酸的酸式盐(3NaHCO 、3NaHSO 、 弱酸的铵盐[()432NH CO 、()432NH SO ]、氨基酸等。

(4)氢氧化铝(5)3Al +、2AlO -、()3Al OH 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222OH NH H OOH 323H H CO ,H OAlAl OH AlO --++⋅+-或或在3AlCl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的现象:先出现白色沉淀,NaOH 溶液过量白色沉淀又逐渐消失。

()33AlCl 3NaOH Al OH 3NaCl +===↓+;()223Al OH NaOH NaAlO 2H O +===+(两瓶无色的溶液其中一瓶是3AlCl 溶液,另一瓶是NaOH 溶液,采用互滴法可以对这两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在2NaAlO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的现象:先出现白色沉淀,盐酸过量白色沉淀又逐渐消失。

()223NaAlO HCl H O Al OH NaCl ++===↓+;()323Al OH 3HCl AlCl 3H O +===+ 3.铁及铁的化合物(1)铁及铁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2)铁的性质①铁的核电荷数为26,最外层电子数为2;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族;在地壳中的含量排在第四位。

②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密度是7.863g/cm ,能被磁体吸引,具有铁磁性。

纯铁抗蚀性强,但生铁因含碳和其他元素,易生锈。

(3)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铁盐、亚铁盐的比较②铁的氢氧化物: 2O③铁盐、亚铁盐的性质:二价铁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亚铁盐溶液在保存时,应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 防其被氧化,同时滴加少量的相应酸以防其水解。

三价铁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氯化铁腐蚀铜:322Cu+2FeCl CuCl 2FeCl ===+三价铁盐具有较强的水解性:()323Fe 3H OFe OH 3H ++++()()323Fe 3H O Fe OH 3H +++===+沸水体胶④2Fe +与3Fe +的检验、2Fe +与3Fe +与其他离子的共存:3Fe +的检验 2Fe +的检验 1.观察颜色:黄色溶液 2.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33Fe 3OH Fe OH +-+===↓红褐色 3.加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 ()33Fe 3SCN Fe SCN +-+=== 黄色 无色 红色1.观察颜色:浅绿色溶液2.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2Fe 2OH Fe OH +-+===↓白色()()22234Fe OH O 2H O 4Fe OH ++===3.在溶液中先加KSCN :溶液不呈红色,再加氯水或稀3HNO 溶液呈红色 2+3+(4)铁的三角转化关系2Fe Fe +→:H +、2Cu +、3Fe +、S3Fe Fe +→:2Cl 、2Br 、2O 、3HNO 、浓24H SO 、()4KMnO H + 23Fe Fe ++→:2Cl 、2Br 、2O 、3HNO 、浓24H SO 、()4KMnO H + 32Fe Fe ++→:Fe 、Cu34Fe Fe O →:2O 、()2H O g23Fe O 、FeO 、34Fe O Fe →:CO 、A l 、2H 、C 3Fe +的变色情况①向3Fe +的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②向3Fe +的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③将3Fe +的溶液中加入到KI 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色;④将饱和的3Fe +的盐溶液加入到沸水中,生成红褐色()3Fe OH 胶体; ⑤向3Fe +的溶液中加入过量Fe 粉,溶液变浅绿色; ⑥向3Fe +的溶液中加入过量Cu 粉,溶液变蓝绿色。

4.铜及其化合物三、典型例题解析【例1】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B .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 .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 D .在空气中,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知识点】合金的组成、铁的性质、金属腐蚀与防护 【能力层次】理解 【答案】B【思路解析】A .不锈钢属于合金,含有碳元素; B .铁粉与水蒸气可在高温下反应; C .铁及合金都可以与盐酸反应;D .在潮湿空气中铁板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镀锌铁板则不容易被腐蚀,锌比铁活泼,锌铁构成原电池,铁作正极被保护。

【例2】1 mol 过氧化钠与2 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 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 .23Na COB .22Na O 、23Na COC .NaOH 、23Na COD .22Na O 、NaOH 、23Na CO【知识点】过氧化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有关计算 【能力层次】理解 【答案】A【思路解析】根据反应式: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22222Na O 2H O 4NaOH O +===+,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根据计量关系,可知32mol NaHCO 生成2CO 和2H O 各1mol ,22Na O 只有1mol ,故其恰好和2CO 反应生成23Na CO 和2O ,气体排出后,只剩余23Na CO 。

【例3】(2008北京)由23Fe O 、Fe 、CuO 、C 、A l 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1)取少量溶液X ,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有沉淀生成。

取上层清液,通人2CO ,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 为一种或两种气体:①若Z 只为一种气体,试剂a 为饱和3NaHCO 溶液,则反应I 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Z 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 为适量的水,则Z 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

(3)向Y 中通入过量的2Cl ,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Y 中的溶液,调节pH 约为7,加入淀粉KI 和22H O ,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当消耗2 mol I -时,共转移3 mol 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 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 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l (2)①()242222H SO CO 2SO 2H O C +===↑+↑+△浓 ②2CO 和NO(3)2Cu +、3Fe +和H +(4)()222232Fe 3H O 4I 2Fe OH 2I +-++===↓+ (5)CuO 和C 或CuO 、C 和23Fe O【思路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无机物质推断题,题给的范围是23Fe O 、Fe 、CuO 、C 、5Al 种物质,根据题给信息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逐一进行推断。

根据(1)中现象可推出样品中不含A l ,因为若样品中含有A l ,A l 会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在铝盐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会生成偏铝酸钠,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2CO 会有沉淀产生;由于加入过量的铁,所以Y 为亚铁盐溶液,固体为Fe 和Cu ;当Z 为一种气体时则浓酸为硫酸,其反应为:()24222C 2H SO CO 2SO 2H O +===↑+↑+△浓,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2SO 被吸收剩余气体只有2CO ;若Z 是两种气体时,则浓酸为硝酸,其反应为:3C 4HNO +(浓)222CO 4NO 2H O ===↑+↑+△,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水,2NO 与水反应生成NO ,剩余气体为2CO 和NO ;向Y 中通入过量氯气,生成的3FeCl 逐渐与铁粉和铜粉反应生成2CuCl 和3FeCl ,溶液,由此推出溶液中的阳离子为2Cu +、3Fe +和H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和22H O 时,根据消耗2 mol I -时,共转移3 mol 电子,可知失电子的离子应是2Fe +和I -,所以反应为:()222232Fe 3H O 4I 2Fe OH 2I +-++===↓+;当在原样品中加足量稀硫酸,Y 溶液中不出现红色固体,则说明原样品中不存在铁,否则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固体铜,因此可能的组合为:CuO 和C 或CuO 、C 和23Fe O 。

四、反馈练习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23Na CO 和3NaHCO 混合物中23Na CO 质量分数的是( ) A .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克B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C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D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2Ba OH 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克固体2.一定温度下,w g 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与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固体增重w g ,符合此要求的是( )①2H ②CO ③CO 和2H ④3HCOOCH ⑤HOOC COOH - ⑥6126C H O ⑦25C H OH A .全部 B .仅④⑤ C .仅①②③ D .除⑤⑦以外 3.NaCl 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右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