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专题三 化学中的常用计量(2021年整理)

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的全部内容。
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化学中常用的计量有: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
要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常用的量,要注意单位的准确和规范,以及它们的联系和换算等,特别要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识记、理解和应用。
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对应教材书内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计算义务教育教材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能根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计算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一、知识整理1.知识网络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M:物质的摩尔质量m:物质的质量n:物质的物质的量(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1122V nV n(2)两个推论:①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气体式量之比1122M M ρρ=12ρρ称为气体l 对气体2的相对密度 ②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1122p n p n = 3.物质的量浓度(1)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2)相关计算①()()()mol mol /L L n c V =溶溶液质②稀释问题: 1122cV c V ===浓溶液溶质物质的量 稀溶液溶质物质的量 二、重点知识解析1.气体式量的计算方法:(1)密度法:m m M V ρ= m ρ: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1g L -⋅. m V :气体摩尔体积,122.4L mol -⋅(标准状况)。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件

【建模型·通方法】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试题的解题方法
【练新题·提素能】
角度1 物质的组成、分类
1.近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下列成就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判
断错误的是
()
A.“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沉时要携带两组压载铁,生铁是合金
B.“鲲龙”水陆两栖飞机的燃料航空煤油属于纯净物
C.“神舟十三号”运载火箭用到的碳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角度2 物质的变化
2.(2022·湖南选择考)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
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解析】选D。“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 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 碱,二氧化碳、氨气、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 分解生成碳酸钠(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O2转化为淀粉或 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使用CO2跨临界直冷 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 学变化,D符合题意。
专题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命题角度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 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类。
2.与社会、生活联系的药物、食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 品、新型材料的组成性质等。
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3.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分析
基本概念1物质分类化学反应

物质的组成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构成
微观组成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形成
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个概念
6
2、物质的分类
问题 3
(1)根据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把物质可以分为 ( 纯净物和混合物 )。 (2)根据分散质颗粒直径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 溶液、浊液、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将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 碱、盐、氧化物 。 (4)根据性质可将化合物分为酸、———————— (5)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氧化剂和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 。
①守恒规律 ③价态规律
②强弱规律 ④优先规律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个概念
17
三、高考热点
(5)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①客观事实 ②注意守恒 ③化学式拆写 ④注意用量
(6)离子共存判断 (7)能量变化 ①反应热的比较 ② △H
③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含义
3个概念
24
7
2、物质的分类 单 质
金属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纯净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离
无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结构 离子化合物
酸 碱 盐 其它
共价化合物
烃 混合物
溶液、浊液、胶体
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4个概念
8
高考回眸 1、 资料P9第3题
考点: 物质的构成
9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归纳总结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科学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三阶段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主要是对高三学年所学内容的系统归纳总结,以备考试使用。
本文将从化学知识点的整理、学习方法的总结以及题型解析等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一、化学知识点的整理高三化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内容较多,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整理方法。
首先,建议在每个知识点学习后进行总结,将重点知识点、公式、实验条件等有助于记忆的内容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
其次,可以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整理,形成概念思维导图,帮助理解和记忆。
最后,需要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强化训练,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二、学习方法的总结在高三阶段,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于化学学科的掌握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化学是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所以要加强实验环节的学习。
其次,要注重思维的训练,化学的问题多为应用题,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因此要注重思考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化学思维能力。
最后,要善于归纳总结,通过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综合题。
三、题型解析高三化学考试中,主要涉及选择题、计算题、综合题等题型。
对于不同的题型,我们需要有相应的应对方法。
在选择题中,要注意审题和选项的排除,通过分析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答案。
在计算题中,要注意列式的准确性和计算步骤的合理性,同时要善于化繁为简,转换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在综合题中,要注重概念的应用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好题目的归类和理解,从而准确地解答问题。
综上所述,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归纳总结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和应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化学知识点的整理,学习方法的总结以及题型解析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系统地归纳总结和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高三化学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为参考范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ppt

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
(6)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 其数目减少;
(7)注意常见的可逆反应:如 NO2 中存在着 NO2 与 N2O4 的 平衡;
(8)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 原子质量当成相对分子质量;
(9)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 心。如 Na2O2+H2O;Cl2+NaOH;电解 AgNO3 溶液等。
(2)实验式(最简式):组成物质最简单的原子个数 整数比的化学式。最简式在有机物中应用最多。如 CH3是乙烷的最简式,CH2O是乙酸的最简式。
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3)结构式:表示物质内部结构中各元素原子的排列和结 合方式的化学式。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用“—”表示,且化 合物中所有的共价键都须表示出来。如:乙酸的结构式为:
(2)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
化合反应:A+B=AB 按物质类别 分解反应:AB=A+B 和种数分类 置换反应:A+BC=B+AC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按化合价 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变化 化学反 有无变化 非氧化还原反应:无化合价升降变化 应类型 按实际参加反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应的微粒分类 分子反应:分子之间的反应
按反应中的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反应 热量变化分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化学基本理论突破点6反应热的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突破点6反应热的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炼1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根据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Q=燃烧热×n(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3.根据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差计算焓变若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1,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E2,则反应的ΔH=E1-E2。
4.利用物质具有的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ΔH15.利用反应的互逆性关系计算:AB,ΔH1=-ΔH2。
ΔH26.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对于存在下列关系的反应:提炼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反应热大小的比较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六个注意”2.反应热大小的比较方法(1)利用盖斯定律比较,如比较ΔH 1与ΔH 2的大小的方法。
因ΔH 1<0,ΔH 2<0,ΔH 3<0(均为放热反应),依据盖斯定律得ΔH 1=ΔH 2+ΔH 3,即|ΔH 1|>|ΔH 2|,所以ΔH 1<ΔH 2。
(2)同一反应的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如 A(g)+B(g)===C(g) ΔH 1, A(g)+B(g)===C(l) ΔH 2, 则ΔH 1>ΔH 2。
(3)同一反应的反应物状态不同时,如 A(s)+B(g)===C(g) ΔH 1, A(g)+B(g)===C(g) ΔH 2, 则ΔH 1>ΔH 2。
(4)两个有联系的反应相比较时,如 C(s)+O 2(g)===CO 2(g) ΔH 1①, C(s)+12O 2(g)===CO(g) ΔH 2②。
比较方法:利用反应①(包括ΔH 1)乘以某计量数减去反应②(包括ΔH 2)乘以某计量数,即得出ΔH 3=ΔH 1×某计量数-ΔH 2×某计量数,根据ΔH 3大于0或小于0进行比较。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考部分-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第3讲-化学常用计量课件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2.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配平的根本方法(化合价升降法)
化合价升降法配平的根本步骤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查”。
(1)“一标”指的是标出反响中发生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的元素的化合价,注明
每种物质中元素上升或降低的总价数。
0 +5
+2
+2
Cu+H
复原性←复原剂→被氧化→氧化反响→氧化产物 2.物质氧化性、复原性的强弱规律及应用 物质氧化性、复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得失电子的多少。 (1)同一反响,“剂”>“物”(同一反响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复原剂的 复原性强于复原产物)。 (2)不同温度,“热”>“冷”。 (3)不同浓度,“浓”>“稀”。 (4)金属活动挨次中,复原性“前”>“后”,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一般“后”>“前”。 (5)原电池中,复原性一般“负”>“正”。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2023四川卷)以下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复原作用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B.Cl2+FeI2 FeCl2+I2
C.3Cl2+6FeI2 2FeCl3+4FeI3 D.2Fe3++2I- 2Fe2++I2
解析:Co2O3的氧化性强于氯气的,即Co2O3能将Cl-氧化成Cl2,所以反响 Co2O3+6HCl 2CoCl2+Cl2↑+ 3H2O可以发生;I-的复原性强于Fe2+的复原性,所以 Cl2和FeI2反响时,首先氧化I-,反响Cl2+FeI2FeCl2+I2可以发生,而3Cl2+6 FeI2 2FeCl3+4 FeI3不行能发生;Fe3+的氧化性强于I2,Fe3+能把I-氧化生成I2,2Fe3++ 2I2Fe2++I2可以发生。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加聚反应 单体中有
或—C≡C—等不饱和键
反应类型
反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反应试剂或条件 饱和烃与X2(卤素单质)反应需光照
烃与卤 两种卤代反应的条件不同
取代 素单质
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可与卤素单质(加催化剂)或HNO3(浓硫酸催 化)取代
酯水解 酯基水解成羧基和羟基
酯化 按照“酸失羟基、醇失氢”的原则,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
微点拨:判断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时,应该利用“同、邻、间”确定两支 链的相对位置,如:
、
、
。
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问题 (1)四种典型模型解读
甲烷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共平面,最多有 3 个原子 处在一个平面上,若用其他原子代替其中的任何氢 原子,所有原子也一定不能共平面,如 CH3Cl 分子中 所有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A.a 的一氯代物有 3 种
B.b 是
的单体
C.C 的二氯代物有 9 种 D.a、b、c 互为同分异构体
提示 根据等效氢原理可知,a 的一氯代物有 3 种:
,A 正确;b 的
加聚产物是
6.(2022贵州贵阳一模)苯乙烯(
)易溶于水及甲苯。( × )
提示 苯乙烯(
)属于烃类,难溶于水,易溶于甲苯。
7.(2022四川成都第二次诊断)石油分馏可获取裂化汽油,用溴水检验其中 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 ) 提示 石油分馏得不到裂化汽油,石油裂化才得到裂化汽油。 8.(2022四川成都第二次诊断)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开发新能源,可以降低碳 排放。( × ) 提示 可燃冰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开发新能源,不能降 低碳排放。
反应类型
反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反应试剂或条件
与 O2 反应(加催 —OH(—CH2OH 氧化成醛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
化合反应:A+B=AB 按物质类别 分解反应:AB=A+B 和种数分类 置换反应:A+BC=B+AC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按化合价 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变化 化学反 有无变化 非氧化还原反应:无化合价升降变化 应类型 按实际参加反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 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 物,如NO和NO2等。
实用文档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 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 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 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与酸酐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如醋酸酐为(CH3CO)2O,它不是氧化物,所以也不能称为酸性氧化物; 酸酐一般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 直接化合形成对应的酸,如SiO2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H2SiO3或H4SiO4, 但SiO2是H2SiO3或H4SiO4的酸酐。
实用文档
12
物质的交叉分类
实用文档
1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实用文档
14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实用文档
15
(1)常见的物理变化:①物质的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和 分馏;④挥发、升华;⑤吸附、盐析、渗析;⑥溶解、潮解; ⑦焰色反应。 (2)常见的化学变化:①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 硬化、氢化、水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 互转化;②脱水、变性;③干馏;④分解、水解、裂解、电解、 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⑤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指示剂变色反应。
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备课组 2015.2.27
实用文档
对应学生资料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二)化学用语 (三)化学中常用计量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各种元素组成,元 素存在的形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从微观 上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 本粒子;从原子结构上分析,质子、中子、 电子是其构成的基本粒子。
(4)结构简式:把连接在相同原子上的相同结构累加书写, 仅标出官能团的式子,是结构式的简便写法。如丙酸 的结构简式:CH3CH2COOH或C2H5COOH。
实用文档
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5)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 等符号表示元素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个数的图式。
按碱性强弱分:强碱、中强碱、弱碱
盐
按溶解性分:可溶性盐、微溶性盐、难溶性盐 按组成分: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实用文档
11
基础知识梳理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在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 ,保原持子物质化学 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分子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 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3.易分析错的纯净物:HD、结晶水合物(如 CuSO4·5H2O)、Na35Cl与Na37Cl按天然比例混在一起。
实用文档
二.物质的分类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四、胶体 1.
(1)水解法制备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Fe3++3H2O △ Fe(OH)3(胶体)+3H+
实用文档
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
氧化物
化物 按性质分: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按酸根分:含氧酸、无氧酸
无 酸 按一个酸分子最多能电离出的氢离子数分: 机 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化 按酸性强弱分:强酸、中强酸、弱酸
合 物
按溶解性分:可溶性碱、难溶性碱
碱
按碱电离出氢氧根个数分:一元碱、二元碱、 多元碱
实用文档
注意:
1.物质是否有固定的熔、沸点是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的重要标志。如玻璃、陶瓷、水泥、石油、聚乙烯塑 料等无固定的沸点,均为混合物。
2.常见的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 分子材料、漂白粉(漂粉精)、铝热剂、天然油脂、碱 石灰、福尔马林、王水、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 单质)组成的物质(如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等。
应的微粒分类 分子反应:分子之间的反应
按反应中的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反应 热量变化分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
实用文档
17
实用文档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首先注意物质分类的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将某物质归属到不同的类别中,例如,HCl属 于酸,属于非含氧酸,属于氢化物,属于氯化物, 属于共价化合物,还属于气体等;其次,判断氧 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无论是酸性氧化物还是酸酐,对应的酸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 多种。如HPO3和H3PO4的酸性氧化物和酸酐均为P2O5(或P4O10)。
实用文档
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表示方法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其物质组成的式子 称为化学式,不表示物质的正式组成,只表示原子 个数比。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分子组成的式子。 分子式只适用于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如HCl、H2等。
为(2)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本质特征
。为: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丁达,尔二效者应可利
用
(3)Fe(OH)3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加热
搅拌
加电解质溶液
实用文档
(4)用水解法制备的Fe(OH)3胶体中含有Fe3+、Cl-, 可用 渗析 2. (1 (2)含Fe2+、Al3+ (3 (4 (5)血液透析原理
(2)实验式(最简式):组成物质最简单的原 子个数整数比的化学式。最简式在有机物中应用最 多。如CH3是乙烷的最简式,CH2O是乙酸的最简式。
实用文档
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3)结构式:表示物质内部结构中各元素原子的排列和结 合方式的化学式。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用“—”表示,且化 合物中所有的共价键都须表示出来。如:乙酸的结构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