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年级下音乐教案放牧人音版语文

合集下载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 牧》第二课时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 牧》第二课时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牧》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学习《放牛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村大自然的风景。

2、技能目标: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放牛歌》,并且通过这首歌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编等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民歌风谣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材分析:1、《放牛歌》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民歌风谣的歌曲,不同的音符出现的频率较高,较难。

2、这首歌出现了音乐知识反复记号,在教唱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知道其意思。

3、通过演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山村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a掌握 1 6 1 3 │ 2 ─│ 1 6 5 5 │ 6 ─│b尝试用器乐舞蹈书画等艺术手法来表现此首音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一去二三里……”这首诗你们学过吗?(学过)2、我们一起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读了这首诗你好象看见了什么?(花、草、树、牛…….)3、小山村真美啊!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这么多的布景我们一起来布置一下,开始!小山村漂亮吗?你们去过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小山村去走一走。

(播放《郊游》)律动《牧童》小朋友你们看谁来啦?(贴牧童和羊)原来小牧童赶着羊群来欢迎我们了!让我们跟着小牧童去放羊吧!(播放《牧童》)二、寓教于乐:1、导入:快看那个山坡上谁来啦?(贴牧童和牛)小牧童骑着牛儿吹着笛子也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师吹笛子)2、感受笛声好听吗?让我们随着笛声用“噜”来轻轻地哼唱。

(师吹笛子)小牧童的笛吹得悠扬动听,他的歌也唱的轻快活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牧童是怎样唱的?(播放《放牛歌》)4、出示歌词:是啊,出示云“笛儿悠悠吹”、“云儿轻轻飞”“骑着牛儿趟着水”、“赶着夕阳把家回把家回”。

5、跟着范唱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录音机里的大姐姐一起来唱一唱(播范唱)6、出示歌题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放牛歌》,老师想再听小朋友来唱一唱,好吗?(播范唱)7、解决重点与难点A:小朋友,牛儿在趟水的时候,走的特别小心,这一句歌词要这样唱“骑着牛儿趟着水”让我们把这一句唱一遍,连起来唱一遍。

2019年(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2课《放牧》教案 人音版

2019年(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2课《放牧》教案 人音版

2019年(春)一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放牧》教案人音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牧童谣》2、聆听《牧童短笛》教学目标:1、学会在“la”手势的辅助下,唱准“la”的音高,能随教师模唱《牧童谣》的旋律。

2、能和小伙伴合作,用问答的方式边唱边表演《牧童谣》。

3、能听辨出钢琴曲《牧童短笛》在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听出旋律中的相同部分,并能背唱2—4句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1、能够用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

2、能在手势的辅助下模唱旋律。

教学难点:1、听辨乐曲在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

2、唱准35 65 36 35 的每个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聆听《牧童短笛》1、初听听辨乐器并分段2、聆听第一段师:速度怎么样?小牧童的心情怎么样?3、模唱主题师:用“lu”来唱一唱木桶吹的歌3.2 3 5 |235 321 6 5 6 1 |5 0||4、聆听第二段师:你觉得第二段的速度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小牧童的心情有什么变化?(速度更快,小牧童的心情是快乐的)5、聆听第三段师:这一段和哪一段像?(第一段)6、模唱第三段旋律师:第三段虽然和第一段很像,但又有点不一样。

出示两段旋律,作对比7、完整聆听在一、三乐段做模仿牧童吹笛的动作三、学唱《牧童谣》(一)发声练习1、唱音阶,复习柯尔文手势2、模唱55 55 6 — |55 55 3 — |33 33 2 —|(二)初听感受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师: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哪吗?(在湖北)湖北地处平原,一道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笛子、唱着歌。

(三)复听感受强弱拍手拍腿拍手掌拍腿强弱次强弱(四)学唱曲谱(五)接龙演唱旋律(六)唱词(七)分角色演唱(八)完整演唱四、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放牛歌》2、聆听《牧童》3、认识并学会演奏双响筒,辨别双响筒的高低音教学目标:1、准确有感情地情绪演唱歌曲。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 二 课《放牧》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 二 课《放牧》表格式教学设计
三、反馈提升,拓展应用
聆听:《牧童》
1、完整聆听《牧童》。
问:你都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再听。
问: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3、播放歌曲,学生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相筒。




二、放牧
1、牧童到哪里去了 2 、牧童
上希望小学
双响筒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之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故事、演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也非常愿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课在此达到了高潮!
课题
第 二 课《放牧》
主备教师
教学课时
第 二 周第二节
备课时间




1、情感态度:通过聆听歌曲《பைடு நூலகம்童到哪里去了》、《牧童》,了解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识技能:(1)、双响筒。
(2)、能安静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聆听、讨论、讲授、演奏
教学重点
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引思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1、 看P10图。说说牧童到哪里去了。
2、 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步感受。
问:歌中唱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
3、 师讲。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4、 再听。学生轻声跟唱,边听,边唱,边想,为歌曲创编动作,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放牧》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原上放牧的场景,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欢快流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集体放牧的乐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放牧》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放牧》的词曲学习与演唱。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与音准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放牧》,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歌曲: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跟唱。

3. 节奏练习:教师教授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节奏感。

4. 音准练习:教师教授歌曲中的音准,采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5.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集体演唱效果。

6.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放牧》。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眷恋。

3. 学生能够在集体演唱中表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放牧》。

2. 乐器:钢琴。

3.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4. 场地:音乐教室。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草原放牧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感。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3. 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歌曲《放牧》。

一年级音乐下册 放牧教案 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 放牧教案 人音版

放牧【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牧童》。

2.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教学目标】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双响筒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牧童》,感受牧童的生活。

【教学难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三角铁、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牧童》。

1.通过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牧童的生活。

今天,小朋友们还想和牧童一起去放牧吗?2.播放课件,初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一首也叫“牧童”的歌曲吧。

听完后请说一说,你和牧童一起到了什么地方?那里的景色怎样?你们放的羊儿在干什么?3.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画出歌中意境。

你能把你听到歌曲后想到的用水彩笔画出来吗?让我们听着歌曲来画一画。

在歌声中绘画。

启发学生想象,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4.再听歌曲范唱,指导学生熟悉歌词。

小朋友们画得真美!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让我们边听歌曲边用手指着图形谱(羊)在心里跟唱。

请找找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又在哪里?5.学唱歌曲。

小朋友们会唱这首歌曲了吗?请跟着老师的手势,听着伴奏轻轻地演唱歌曲。

跟着老师的手势,听着伴奏轻轻地演唱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1.出示三角铁,并进行简单介绍。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打击乐器,它的名字叫三角铁,是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

2.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我们分小组来敲一敲,听一听,三角铁的声音怎样? 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 3.老师小结讨论结果。

三角铁的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

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

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4.用三角铁为歌曲《牧童》伴奏。

小朋友觉得我们应怎样用三角铁为歌曲《牧童》伴奏呢?让我们跟着音乐轻轻地敲起来。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牧》这首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放牧》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3. 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放牧》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音准。

2. 歌曲的情感把握和表现。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乐谱、歌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音响。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放牧》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二、新歌教学(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准。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三、歌曲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四、练习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发学生对《放牧》歌曲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重点讲解特殊节奏和音准。

3. 演唱练习: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4.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二课《放牧》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二课《放牧》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二《放牧》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建议一、本可按两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作品。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哪里去了》《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

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

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

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

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

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

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

《放牧》优秀教案_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doc

《放牧》优秀教案_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doc

《放牧》优秀教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二课放牧一、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2、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3、扮演《牧童》4、扮演《放牛歌》二、教学总目标: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同学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镣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分析:1.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

全曲由两局部组成。

这首歌以普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示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小朋友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小朋友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

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

4/4拍。

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

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 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沛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

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

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同学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但是同学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地方老师要多加提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四、复习歌曲《牧童》:
六、教师小结,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