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合集下载

【语文知识点】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及例子

【语文知识点】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及例子

【语文知识点】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及例子一、交代故事背景例如:鲁迅的《孔乙己》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是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二、衬托活动例如:当代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中的章节【红门(二)】中,有关暴风雨的描写和杜小康的成长是分不开的。

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出成人般的勇气和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可以说环境愈是恶劣,愈是能突出主人翁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也愈加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三、揭示性格例如: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开头是警官奥楚蔑洛夫走过的市场:四下一片寂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只用寥寥数笔就真实地再现出沙皇统治的社会的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反映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

这种社会环境正是产生迎合现实、阿谀逢迎的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奥楚蔑洛夫的精神又维护了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

因此,鞭挞奥楚蔑洛夫性格,具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

四、渲染气氛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高考语文例谈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例谈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例谈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①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②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如《我的父亲叫宝强》一文中,“我”去拍摄现场探望拍戏的父亲前的一句自然环境描写:漫天大雪,朔风怒吼,道路湿滑。

这个恶劣天气的交代,既交代了“我”出发时的天气情况,也交代了父亲拍戏时当天的恶劣天气情况(为父亲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天气背景),这样恶劣的天气,父亲还坚持在外当群演挣钱,足以衬托出父亲在外工作的辛苦和他对工作的执着和不怕艰辛,以及对家人的深爱。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为后文情节作铺垫。

(三个既可以单独分开使用,也可以联合起来一起使用,具体是哪种,要看文章的具体内容而定)比如: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没人送我上学,外面还下起了大雨。

打开大门,天色阴沉沉的,外面看不到一个行人,路边的树在风中痛苦地挣扎着,似乎想要摆脱掉什么。

(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在恶劣的天气里一个人上学的悲凉和伤感、痛苦等心理。

)再比如:天下着大雪,路面很滑。

(交代恶劣的天气和路况)……我骑着自行车,艰难地行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先左行,然后执行,最后右拐,就在右拐的时候,车轮拐到了打滑的路面,随着一声尖叫,然后是“哐当”一声,睁开眼时,我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

(开头的天下大雪,路滑等环境描写,为后文“我”的摔倒作了铺垫,正因为有了天下雪路滑,才有了后面摔倒的情节)“没事吧,小姑娘?”温和而充满关切的声音传入我的耳帘,“来,起得来吗?”是一个老奶奶,只见她俯下身来,一把拉开压在我身上的自行车。

……(正是有了摔倒的情节,才有了老奶奶助人为可的情节的出现,情节可谓是一环套一环)(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高三语文如何准确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三语文如何准确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三语文如何准确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高三语文如何准确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有衬托心理、承上启下、渲染气氛、预示命运、暗示主旨等。

一、衬托心理借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就是通过描写与人物某种心理的色调一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

如《羚羊木雕》中的“月亮出来了,冷冷的〞——“冷冷的〞月光与“我〞的伤心的色调是一致的,恰当地从正面衬托出“我〞的心情.反衬就是描绘与人物心理的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面烘托人物的心情.如以“哀景〞写“乐〞和以“乐景〞写“哀〞,皆属此类。

★解题要诀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人物心理的标志有二:1.该环境描写所在的段落中,或其前一段或其后一段有对人物相关的心理〔情绪〕的描写;2。

所描写的环境表现出来的色调与人物心理相一致。

爱,有时是一种错误①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②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神,奔向学校.③一天很快在挂念中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在遥远的地方正在落下。

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

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着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眼。

④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⑤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⑥很快,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灿烂,而我也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

我细心地浇水,呵护,太阳花在我满怀的期待中成长。

⑦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转眼就临近期末考试了,以学习为主的我并没有发现自己遗忘了什么。

⑧终于考完了,我扔下书包,亲近着久违的蓝天、阔别的草地,可心里总有块地方空着,似乎是我忘记了什么.我开始清理房间,准备过一个快乐的寒假。

拉开窗帘的一刹那,我像是忽然清醒起来,窗台上本该有一片彩霞——我的太阳花!可是,一切都不一样了:它的枝条枯黄,唯一的一个花蕾凋零了,低垂着脑袋.⑨依旧是秋天,依旧是夕阳西下,梦想着能给我带来灿烂的太阳花,今日却分外凄凉.它安静地伏在窗台上,定格在枯萎的瞬间,世界从此与它无关.我有了很深重的负罪感,是因为我的爱,它才来到我家;又是因为我的疏忽,它才过早地走了.这一切,都是我犯下的错误,不可挽回了。

语文课件 环境描写的作用

语文课件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
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
酒……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
慢慢地坐喝。 ——《孔乙己》
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
一切景语皆情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 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 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 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 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
背景,展示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下文孔乙己悲
剧的发生做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
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于是,
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
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
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
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就想,定是
在他打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
出门,其中的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他的伞取
走了。
——《唐家寺的雨伞》
自然景物描写交代了当时的天气,为下文商人丢伞
做铺垫。
小结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了故事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位置:一般在文章或段落开头或中间。
环境描写的作用(二)

中考环境描写的作用课文举例

中考环境描写的作用课文举例

中考环境描写的作用课文举例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 展示人物性格。

4. 推动情节发展。

5. 突出主题。

举例:
课文《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这段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通过描绘美妙而富于诗意的自然环境,表现了“我”回到故乡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如需更多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相关信息,可以查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或请教语文老师。

在备考期间,应加强练习与总结,以提高解题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描述的情境和背景。

在阅读理解中,环境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融入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首先,环境描写可以帮助读者建立作品的场景。

通过对环境的详细描绘,读者可以想象出作品中的具体场景,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行为。

例如,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花园、庭院等环境的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气氛。

其次,环境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环境的不同会引起人物内心的不同情感反应,作品中的人物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行为。

通过环境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体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小说《围城》中,作者钱钟书通过对上海和香港的环境描写,巧妙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

最后,环境描写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意义。

环境描写往往蕴含着作品的深层意义,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领悟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在小说《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通过对大海环境的描绘,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顽强和不屈精神,展现了人类对生命和命运的挑战和追求。

总之,环境描写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更深入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而更好地领悟作品的主旨和意义。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天气等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散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初春,地点是南方的田野,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衬托了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二)渲染气氛。

例如“轮船缓缓地离开防波堤,在平静得如同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面上向前驶去。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海面的平静清雅,烘托出人物此时欢快的心情。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品质例如《社戏》一文,在点明作者急切的去看社戏的心情的时候,是这样写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出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一文,一开始就对路上开满枝头的白色梨花进行描写,把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中,为下文写梨花姑娘,歌颂雷锋精神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深化文章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

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实战演练1】手工挂毯李汀①小山坡上,两座仿古建筑飞檐翘角。

部编版语文教材知识系统整理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教材知识系统整理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如下: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变色龙》中开头的环境描写句子“警官奥楚美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

四下里一片寂静。

……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

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

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分析其作用: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交代了狗咬人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爸爸的花儿落了》: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渲染了一种不祥的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是环境描写,刻画了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描绘了故乡萧瑟的景象,烘托出“我”悲凉的心境,荒凉的景象与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融为一体。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孤独之旅》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出成人般的勇敢和坚强。

5.推动情节的发展例1:《智取生辰冈》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

这主要表现在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作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

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有的通过作者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虞侯或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环境描写在环境本身、人物、情节和主旨四个方面的作用。

3、掌握环境描写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环境描写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环境描写在环境本身、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章主旨四个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里有两段文字,分别是两位同学描述的同一个场景。

现在你们来当一下小老师,为这两位同学描述的场景打分。

总分10分。

片段一:有一次我发高烧,妈妈非常着急,背着我快速向医院走去,直到烧退了,妈妈才松了口气。

片段二: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我突然高烧不退,外面漆黑一片,刺骨的寒风,湿滑的道路,可妈妈全然不顾,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医院走去,直到烧退了,妈妈才松了一口气。

师:同学们,请你们为这两位同学打分。

师:你们觉得哪位同学描述的好呢?生:第二位同学师:两位同学都是写的同一场景,为什么第二位同学描述的更好呢?生:因为第二位同学描述的更感人。

师:为什么会更感人呢?生:因为她描写了妈妈送我去医院时的环境。

师:对的。

第一位同学只是描述了我发高烧妈妈送我去医院这件事。

但是第二位同学就细致的描绘了妈妈送我去医院时的环境状况——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外面漆黑一片,刺骨的寒风,湿滑的道路。

但是妈妈全然不顾,可以看出妈妈当时是非常着急的,由此体现妈妈对我的爱。

这里的环境描写无疑就成为这篇文章一个出彩的地方,可见环境描写对一篇好的文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那今天我们就要来讲讲环境描写在一篇好的文章中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

“什么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分类”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环境描写吗?生:不知道师:不知道也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

“环境描写”就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什么是“社会环境”呢?“社会环境”就是指所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风民俗等的描写。

例如鲁迅《孔乙己》中的这样的一段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对酒店的格局和工人生活的描写就是属于社会环境描写。

师:除了社会环境还有自然环境,什么是“自然环境”呢?自然环境就是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和森林原野等。

例如鲁迅《故乡》中的“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就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师:学会了分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然考试的时候不会只考让我们分辨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这太简单了,那出题人会怎么出题来考我们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环境描写”有哪些常见的提问方式。

题型一:分析文章第X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师:拿到一道题,我们首先要分析题目在考什么,如何去分辨呢,就是去抓关键词。

这个题目中我们要抓住哪些关键词呢?生:环境描写、作用。

师:对,这个题目就是直接问我们环境描写的作用。

题型二:文章第X段描写了怎样的环境,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师:抓关键词生:环境、作用。

题型三: 文章多次写到某种景物,有什么作用?师:这种提问方式的关键词是什么呢?生:某种景物,作用。

师:“某种景物”就是属于环境,所以这类题还是在问我们环境描写的作用。

题型四: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

师:关键词是什么呢?生:环境描写,内涵。

师:问“内涵”其实就是在问我们作用,所以这个题也是在问环境描写的作用。

师:无伦题型如何变化,不管是问“环境”、“景物”,问“作用”“妙处”“内涵”其实都是在考我们“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辨清楚了题目,那这种题型我们该如何作答呢?请同学们看下面这段文字。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凉。

”——《风筝》师:同学们,看上面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上面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师:是什么季节呢?生:冬季。

师:地点是哪里呢?生:北京。

师:所以这段环境描写就交待故事发生的季节、地点。

师:再看下面这段文字,第二段的“巴掌大的空地”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1)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2)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

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

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

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

咬一口,鲜透牙。

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3)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

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

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

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

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

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菊事》师:我们先看看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生:我随手扔掉的一盆菊花,最后不仅自己活了下来,而且还子孙满堂。

师:这盆菊花生长在哪里呢?生:屋旁巴掌大的那块空地里。

师:屋旁巴掌大的那块空地是怎样的呢?生:长满杂草。

师:菊花是长在屋旁巴掌大的空地上的,而空地上是杂草丛生的环境。

师:所以第二段“屋旁巴掌大的那块空地”的环境描写是不是交代了菊花生长的背景呢?生:是的师:所以写第二段巴掌大的空地的作用就是师生:交代了菊花生长的环境师:通过这两段文字我们就可以得出环境描写的第一点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背景。

师:我们再来看下面这段文字,这里的环境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天灰蒙蒙的,有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师:这段文字选自《十里长街送总理》,周总理去世了,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在目送周总理。

师:这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呢?生:天灰蒙蒙的,有阴又冷。

师:对呀,天灰蒙蒙的,仿佛老天也在为周总理的去世而伤心难过呢。

这里的环境描写是不是就渲染了一种悲伤的氛围呢。

师:这就是环境描写的第二点作用:烘托氛围。

师:不管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还是烘托氛围都是从环境自身方面来分析的。

师:环境描写除了环境自身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请看下面这段文字,文中划线句描写有什么作用?(1)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

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

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

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2)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

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7)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

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

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

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8)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

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

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师:这段文字是写“我”考试失利后和考试成功时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请同学们看第一个画线句,当时考试失利了,“我”看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师:对呀,因为“我”心里很忧伤,所以“我”看天空的时候也感觉它总是“阴郁灰暗”的。

师:再看第二个画线句。

当我通过努力,最终在高考取得好成绩时,“我”看天空又是怎样的呢?生: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师:考试取得高分,我的心一下就明亮了,这时“我”看天空,天空也明媚了。

这两个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是不是就体现了“我”心情由坏变好的一种变化呢?生:是的师:所以环境描写还有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师:这就是环境描写的第三点作用:烘托人物心情。

师:环境描写除了能烘托人物心情之外,对人物塑造还有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通过下满一段文字来分析一下。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一夜工作》师:我们先来判断一下这段文字是属于什么环境描写呢?生:社会环境,写的是房间里的陈设。

师:对,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这段文字选自何其芳的《一夜工作》,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周总理工作的环境,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生:虽然房子很大,但是室内的陈设却很简单。

师:对,我们的周总理虽然身居高位,有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室内却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小台灯。

可以看出我们的周总理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呢?生:生活很节俭。

师:回答的很正确。

这段环境描写就衬托出了周总理生活简朴的高尚品格。

师: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就发现了环境描写不仅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还可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这是环境描写的第四点作用: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质。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文字“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师: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生:烘托出小屋主人的勤劳。

师:对的,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自然环境描写中屋外的环境是怎样的?生: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师:渔家的小屋里又是怎样的呢?生: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