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科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与气候变化含解析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与气候变化含解析

气候与气候变化一、选择题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C.华北平原D.横断山脉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A.计划生育B.提升城市化水平C.节约水源D.开发新能源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

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① B.冰期②C.冰期③ D.冰期④4.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D.陆地总面积较大解析:3.D 4.D 第3题,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

第4题,与现在相比,第四纪时期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

(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5.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5.D 6.D 第5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面积减小,融化后的淡水或流入湖泊随着蒸发变成咸水,或流入海洋变成咸水,淡水资源减少,D对。

气候学复习题

气候学复习题

气候学复习题气候学是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学科,它涉及天气、气象要素、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回顾一些与气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并通过解答复习题的形式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一、选择题1. 气候是指:A. 一天的天气状态B. 气象要素在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尺度上平均分布的状态C. 气压的变化D. 湿度的变化2. 影响地球气候的因素主要有:A.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球自转B. 风力、地理位置、气温C. 晴雨、云雾、闪电D. 节气、昼夜、四季3. 下列哪个是地球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A. 大气层B. 外层空间C. 水圈D. 陆地二、简答题1. 解释气候变化和天气的区别和联系。

气候变化和天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关系。

天气是指短时间尺度上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的瞬时状态和变化情况。

气候变化则是指气象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的改变,通常以30年或更长时间段为基准。

可以说,天气是气候的瞬时表现,而气候则反映了长期时间段内的天气变化趋势。

2. 什么是温室效应?它对气候变化有何影响?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对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起到温室的作用,使得地球能够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然而,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室效应过强,加剧了地球的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的增加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

温室效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问题解答1. 解释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对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海洋的大体积和高比热性质使其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调节了气候的变化。

海洋蓄热能力比陆地高,可以吸收大气的过热能量,减缓了地球气温的升高速度,使气候趋于稳定。

此外,海洋的水循环也对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蒸发释放水蒸气到大气中,形成云和降水,影响降水分布和气候类型。

气候学考试试题

气候学考试试题

气候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变化。

A. 短期B. 长期C. 平均D. 快速2. 某地区夏季气温持续偏高,降水量明显减少,这种情况属于()变化。

A. 气候B. 天气C. 季节D. 气象3. 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A. 热带雨林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高山气候D. 极地寒冷气候4. 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下降的现象属于()变化。

A. 纬度B. 海拔C. 经度D. 季节5. 下列哪种因素对气候影响最大?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海洋运动D. 地表地形二、判断题1. 气候和天气是相同的概念。

2. 世界上极端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赤道附近地区。

3. 大陆性气候的冬季持续时间一般较短。

4. 气候的形成只与经度有关,与纬度无关。

5. 水域面积较大的地区气温波动较小。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2. 什么是气候带?气候带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什么?3. 简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区别及各自特点。

4. 为什么赤道地区气候炎热多雨,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5.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因素对气候影响最大?四、论述题气候变暖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你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请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

五、解答题请根据所学气候知识,自选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析其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并就该地区的气候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六、综合题结合气候学理论和实际情况,以我国南方地区气候变化为例,探讨我国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对策。

以上为本次气候学考试试题,请同学们按要求认真作答。

祝各位考试顺利!。

高二地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自然因素的影响B. 人类活动的干预C. 地球运动的变化D. 动植物的进化答案:B2. 气候变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什么影响?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植被生长增加C. 土壤质量提高D. 生态平衡不受影响答案:A3. 下面哪个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氮氧化物C. 氧气D. 水蒸气答案:A4. 气候变化对农业有什么影响?A. 增加农作物产量B. 减少农业投入C. 增加病虫害的发生D. 不会对农业产生影响答案:C5.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方面?A. 提高免疫力B. 增加慢性病的发生率C. 减少呼吸道感染D. 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答案:B二、填空题1. 气候变化会导致______的发生频率增加。

答案:自然灾害2. 气候变化对______的迁徙和繁殖习性造成影响。

答案:动物3. ______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方法。

答案:节能减排4. 在全球尺度上,气候变化主要通过______来体现。

答案:气温的升高5. 生态系统一旦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将发生______的断裂。

答案:食物链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人类的工业发展、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都会导致二氧化碳的释放增加,进而引起气候变化。

2.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案:气候变化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分布范围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例如,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栖息在此地区的企鹅数量减少;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气温的升高,使得某些动物栖息环境变得不适宜,进而影响它们的迁徙和繁殖习性。

3. 请列举一些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答案: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 推动绿色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加强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宣传环保意识,促使人们采取环保行动。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响,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半球升温比北半球升温慢。

2019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

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据此完成3~4题。

3.“北极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是(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4.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A.苔原植物的花期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C.入海河流的汛期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解析] 3.C 4.D 第3题,北极地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但这不是其加速变暖的原因,A错。

近30年来,全球极昼极夜的时间长短并未发生巨大变化,故其不是“北极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B错。

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北极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升温加速,C对。

该现象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范畴,并非仅仅是周边国家排放温室气体所致,D错。

第4题,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气温升高,苔原植物花期提前,北极鸭北迁日期提前,入海河流汛期提前,沿海港口封冻期推迟,故选D。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000年(图乙)和距今500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第5题。

5.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云杉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温升高,云杉分布区的北界将向较高纬度地区移动;气温降低,云杉分布区的北界将向较低纬度地区移动。

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考试试题

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考试试题

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___________的变化。

A. 突发性B. 短期的C. 持续性的D. 分散性的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A. 人类活动B. 太阳辐射C. 地壳运动D. 水循环3. 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A.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B.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阻挡C. 火山喷发引发的气候变化 D. 人类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温度上升4. 下列哪项不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A. 采用可再生能源B. 提高能源效率C. 实行碳交易机制D. 增加工业生产5.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海平面上升B. 冰川消融C.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 人口增长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你对气候变化的理解。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的长期统计参数发生不期望的变化,包括气温的普遍上升、降水量、风、云及其他现象的改变。

它是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两个方面所综合的结果。

2.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吸收后再释放出部分热量,使地球表面温暖的过程。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等,加强了温室效应,进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气候变化。

3. 请列举两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1)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提高能源效率,通过科技手段减少能源的浪费,如开发高效率的电器设备、改进工业生产过程等,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4. 描述一下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十分广泛。

例如,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低洼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气候变化还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干旱、洪涝等,影响农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气候变化也改变了许多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地理】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

【地理】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

【地理】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以下是一些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的经典题和答案供参考:1. 什么是气候变化?请简要解释。

答案: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上长期气候的统计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要素的变化。

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上长期气候的统计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要素的变化。

2.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3. 气候变化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答案:气候变化对地球有诸多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气候变化对地球有诸多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 请列举几个常见的温室气体。

答案: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2O)等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2O)等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5.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答案: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等。

6. 请列举几个国际组织或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

答案: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巴黎协定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

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巴黎协定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

希望以上习题和答案能对您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2.4 全球气候变化基础巩固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o.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

读图2-27回答1~3题。

图2-271.图2-27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2.图2-27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3.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B.海平面下降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D.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不会发生变化5.如果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全部融化,我国将被淹没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6.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重难突破1.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2.关于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B.保护雨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C.内陆国家距海遥远,不必考虑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暖的影响D.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变暖3.图2-28所示曲线反映的城市绿地具有的一项()图2-28A.防风固沙,降低沙尘暴的发生频次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D.美化环境,减弱噪音4.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氟氯烃、一氧化碳等都被称为温室气体,其共同的原因是()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能量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温室气体相互反应放出能量5.由于人类活动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臭氧增多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C.上海地面下沉D.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A.我国的热带将向北移B.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C.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以南移动D.台湾岛的面积将增大7.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全球变化Summary人类影响气候的方式/全球环境问题:1.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温室气体浓度,包括二氧化碳(C02)、甲烷(CH4)、亚硝酸氧化物(N20)和氯氟碳化合物(CFC5)可归因于人类活动。

这些气体预计将温暖地球的气候。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气温上升了大约0.8摄氏度。

有争议,温室气体增多造成or气候系统自然波动。

2.CFC的排放,臭氧层空洞盖娅假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生物体在地球系统的整体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地球体系的某种形式的自我调节必须存在使地球的长期气候保持稳定。

3.人类砍伐森林,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生物多样性过去气候系统的变化指引未来气候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1.过去冰芯记录CO2和温度变化关系——全球变暖2.生物大灭绝——人类砍伐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3.地球对太阳明亮度变化的响应模型研究——气候系统如何在外界因素变化下保持稳定Key words: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潜热:相的变化引起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K-T 界线(K-T boundary),是介于白垩纪和第三纪之间的界线,大约出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

这段期间发生大规模的绝种,包括恐龙和其他的动物族群,都遭受灭绝的命运。

Questions:1.地球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2.地球现在的二氧化碳浓度为400ppm,比1800年增加100ppm以上,温度增加0.8摄氏度,最早的气象站在150年前。

3.氢同位素是如何推断极性温度的记录?股东分红主要通过重力分流作用。

冰期时,海水大量结冰,大陆冰盖贫18O,海水富集18O ;暖期时,冰盖大量融化,海水富集160,冰盖富集180。

4.太度在过去46亿年是如何变化的?当太阳46亿年前首次形成时,它本来应该比现在少30%。

太阳的光度先缓慢增加,然后迅速增加。

当太阳结束它的生命时,(从现在开始大约5Br),与今天相比,它的亮度将被提高2到3倍。

5.长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冰期间冰期、生物大灭绝、太阳明亮度变化6.气溶胶的作用?阳伞作用、成云致雨的凝结核7.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的区别现象和原因的区别。

第二章:雏菊世界summary:1.系统的组成部分(物质、能量、属性、子系统)间可以相互作用,这些组成部分是通过耦合联系在一起的,耦合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当耦合被布置串联,形成反馈循环回路,反馈可以是正反馈也可以是负反馈。

正反馈会放大外界的扰动,负反馈会减小。

负反馈导致建立稳定的平衡态,面对轻微扰动可恢复。

正反馈建立不稳定的平衡态,轻微的扰动将系统带进一个新系统。

2.雏菊世界可以抵挡由于太阳明亮度增加而带来的变暖趋势。

这种能力是负反馈的结果。

温度升高,雏菊覆盖度上升,反照率增加,温度下降。

3. Daisyworld具有两个平衡态,但仅有一个是稳定的。

4.温度对太明度增加的响应可以看作是从一个稳定平衡态到另一个稳定平衡态的过程。

这种响应是没有反馈机制时的响应加上反馈效果本身。

在DaiSyWord的情况下,温度没有反馈的变化大于从一个平衡状态到下一个平衡状态:反馈效果是负面的,减缓了变暖。

Key words:Perturbation:摄动,长期影响Forcing:强制,短期影响正反馈循环:放大外界扰动负反馈循环:缩小外界扰动第三章:全球能量平衡Summary:地球表面温度依赖于:入射的太阳能、行星反照率(云、地表等)、温室效应1.地球发射的大部分红外线辐射被大气气体吸收和再发射。

结果是温室效应使表面变暖大约33°C,没有这个自然温室效果,地球太冷无法支撑生命。

2.云影响大气辐射收支底层的厚云反射入射的太阳辐射,冷却地表高层的薄云对温室效应做贡献,加热地表3.调节气候的重要反馈循环负反馈:地表温度升高—输出的红外辐射通量增加—温度下降正反馈:温度—大气水汽—温室效应(短时间尺度,在当代全球变暖中扮演重要作用),温度—冰雪覆盖—地表反照率云对气候的反馈尚不清楚。

Key terms:黑体:在所有波长围吸收和辐射能量效率是一样的100%水汽旋转带:因入射波频率在水汽分子旋转频率之间时产生吸收,对某一频率(12微米以上)的红外辐射可以吸收CO2吸收带:因CO2振荡频率与波的频率相同时吸收强烈,对15微米的辐射可以吸收传导:直接接触产生的热量传输对流:由于液态物质流动引起的热量传输通量:单位时间在单位面积上垂直通过的能量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一个黑体表面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辐射出的总能量(称为物体的辐射度或能量通量密度)j* 与黑体本身的热力学温度T (又称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绝对黑体的温度与辐射本领最大值相对应的波长λ的乘积为一常数。

温度升高,辐射本领最大值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解释太阳的主光区在0.5微米,地表在10微米。

光子:光量子,简称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在1905年由爱因斯坦提出。

Questions:地球的反照率的主要贡献者是谁?——云大气中最丰富的三种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第四章.大气环流Summary:1.大气环流驱动力:全球能量分布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问题——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纬向温度梯度——密度差异引起气压梯度——空气从高压向低压运动——产生全球风带——风带被科里奥利力调整注:长时间尺度上的动力源:太阳辐射、海洋深层环流、地球部能量2.大气环流对全球温度模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①热量传输,热量再分配(负反馈)②水汽传输,降水的重分配:气流上升区——降水增加、气流下降区——降水受抑降水也受到距离海洋远近和大陆性的影响海陆分布影响地表温度的分布和变化:温度变化性随距海洋距离增大变大环流、温度、降水分布被太阳辐射角度所引起的入射太阳能季节变化所调整。

3.降水通常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因为温度降低,水汽的饱和蒸汽压降低,环境压强高于饱和蒸汽压不产生降雨。

4.中高纬度的降水多发生在沿着极锋区的温带风暴系统中,极锋区是位于温度梯度最大的纬度。

Key words波义尔定律(等温):温度和气体量不变,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等压):气体量和压强不变,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盖—吕萨克定律(等体积):体积和气体量不变,气体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哈德里环流:三圈环流的低纬度环流热带辐合带(ITCZ):它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尺度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

Questions:1.为何加热空气会导致空气上升?加热气体,密度降低,气体变轻上升。

2.为什么哈德里环流会季节性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赤道辐合带的季节移动,哈德里环流在夏半球偏弱,冬半球偏强。

3.降水发生的方式不同密度气团的混合、对流运动、地形机械降水第五章:大洋环流1.与大气一样,海洋环流的驱动力是全球能量的分布。

海洋环流不是直接由温度差异驱动的,而是由大气环流驱动的。

由于摩擦,吹过海洋表面的风拖拽水面形成洋流。

表面洋流的模式被科里奥利力和地球上的海陆分布调整。

2.深海温盐环流是由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的,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控制着海水的密度。

在北大西洋和南极洲威德尔海形成冷而咸的海水。

低温和高盐度的结合的稠密的海水沉到海底,作为底层水流动在世界海洋。

底层水最终在上升流区域会上升到表层,随着表面流回到高纬度源区,完成一次海洋输送带。

3.海洋环流的净效应是能量在高低纬度间的再分配,温盐传输带及与上升流下沉流的配合对气候和海洋营养分布有重要影响。

1.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厄尔尼诺现象: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会引发全球性气候变化。

可能原因:信风减弱—向东表面暖流减弱—西太平洋的温度降低—西太平洋大气环流减弱(气流下沉干旱)——东太平洋气流上升易雨另向东表面流减弱——南美秘鲁上升流停止——渔业减产2.Antarctic Bottom Water (AABW)——南极底层水3.埃克曼螺旋:海洋表面附近的海流因为风和科氏力的作用造成海流方向旋转的结构,又称为埃克曼螺线。

4.埃克曼运输:是指由于科里奥利效应,在表面风驱动的方向上发生与之垂直90°的流体表面层的净输运。

5.盐跃层、温跃层6.涡度(速度场的旋度)、绝对涡度(绝对速度的涡度)、相对涡度地球大气流体元在垂直方向上的绝对涡度等于垂直相对涡度与垂直方向上地转涡度分量之和。

7.地转流:在忽略湍流摩擦力作用的较深的理想海洋里,由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水平压强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的海流。

理想化的海流。

Questions:1.东西方边界海流的不同特点:东部边界流较浅、宽阔、流动缓慢。

从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输送冷水,沿海上升流常常将营养丰富的水带到东部边界海流区,使之成为海洋的生产区域。

西部边界流是温暖的,深的,窄的,流动快速的,把热带地区的暖水带到高纬度地区。

例如墨西哥湾流。

2.埃克曼运输含义,由于海水受到科里奥利力影响在表面产生与风向90度垂直的海水净输运。

在赤道地区是分离区,分离区水浅,深水上翻,提供营养物质,生物繁盛。

第六章:冰冻圈Summary:冰冻圈代表了地球系统中的冰冻的部分。

它包括陆地上的冰川和冰盖,冰冻的湖泊和河流,海洋上的海冰,以及冻土。

南极洲和格陵兰冰盖是全球最大的淡水来源。

冰冻圈是地球系统的一个动态部分,冰川和海冰在不断地移动中。

冰川的移动:在底部冰川上滑动,在冰面坡度上流动。

海冰的移动:在海面上被风和洋流搬运。

海冰、积雪和大陆冰盖在确定高纬度的能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主要通过冰—反照率反馈,这一反馈对高纬度气候系统的响应起支配作用。

因此,全球变暖的明显效果最先在高纬度出现,在过去的10年我们已经看到海冰围的变化和格陵兰冰帽的融化。

Key words:消融区:冰川或冰盖的低海拔地区,由于风吹雪、升华、蒸发等消融过程存在冰的净损失积聚区:雪线之上的区域,积雪累积量超过损失量。

活性层: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顶层冻土。

永久冻土: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剪切应力和法向应力:物体由于外力产生变形,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法向应力,相切于截面的应力称为剪切应力。

雪晶: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固态六角形结晶冰晶:0、水汽在冰核上凝华增长的固态水合物1.积雪如何影响上覆空气温度?温度升高——积雪覆盖降低——反照率降低——温度上升2.积雪对下覆土壤的温度影响?新雪中气体空间多,热传导性弱,可以防止热量散失,对下覆土壤起到保温作用。

积雪时间长了,雪的密度增加,降低雪的反照率和绝缘性。

3.冻土融化对未来气候?;4.‘0温度上升——冻土融化——释放甲烷——温室效应温度升高5.雪是如何变成冰川冰的?通过压实作用:冰晶大小形状的差异+积雪中的温度梯度——蒸汽压局部差异——部分冰晶升华部分冰晶融化增加积雪密度——积雪厚度增加,进一步压紧——冰晶融合——表面融化,融水通过包裹渗透并重新冻结——加速冰川冰的形成6.冰川的移动:通过重力作用在坡面上流动,在底部冰川上滑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