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2课《美无处不在》|浙美版(2018秋) (共55张PPT)

合集下载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12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12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大榭二小美术组王汉静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

浙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浙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德加,法国画家、雕塑家,生于法国 巴黎,他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 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 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著名的绘画题材 包括芭蕾舞演员和其他女性以及赛马。
舞台上的舞者 (色粉画) 德加(法国)
风景
干草车(油画) 康斯太勃尔(英国)
康斯太勃尔,英国皇家美术学 院院士,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 画家。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万 变的大自然景色,其画风对后来法 国风景画的革新和浪漫主义的绘画 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三女神(大理石雕塑) 公元前438—前432 (希腊)
大卫(雕塑) 1501—1504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 (雕塑)(希腊石洞发现,藏 于卢浮宫)
加莱义民 (青铜雕塑) 1884—1886
罗丹(法国)
细节
表达情感
我们在西欧看了一圈传世名作之后,有什么感想?
五百年前 的 油画 蒙娜丽莎
罗马大角斗场(建筑) 公元72—82
(古罗马)
罗马角斗场建 于近两千年前,形 状略显椭圆形,最 大直径188米,最 小直径156米,高 57米。外部全都由 大理石包裹,下面 三层,每层各有80 个圆拱,角斗场中 间为角斗台,长86 米,宽63米,相当 于一个足球场。
帕提侬神庙 (建筑) 公元前447—前432 (希腊雅典)
孟特芳丹的回忆(油画) 19世纪 柯罗 (法国)
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 17世纪 雷伊斯达尔 (荷兰)
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雷伊斯达尔(1629-1682),是十 七世纪荷兰天空之王,著名的风景画家, 一生创作了约500幅风景画,但他一生贫 困,最终死于救济医院。当时几乎无人知 道他的作品,直到十九世纪才受到人们的 重视。他的风景画以构图紧凑宏伟、描绘 精细著称。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寻找美的踪迹》ppt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寻找美的踪迹》ppt教学课件

就让我们一起去寻 找美的踪迹吧!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 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 喜欢有 什么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 识重点。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 常棒。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 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 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吧。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二课
寻找美的踪迹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用照相机寻找我们身边美的 踪迹。
物体的肌理变化细腻而 微妙,充满神秘的美感。
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 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它的 理解和认识。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美无处不在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美无处不在丨浙美版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较多接触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的机会,不少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拍摄经历,这为本次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但是,由于日常学习压力的增大,加上每天面对相同的事物,一些学生已经从低幼时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领域充满强烈探索欲望的心理状态,逐渐变得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甚至漠不关心。

这是本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微距摄影的相关知识,初步运用聚焦、对比和不同角度拍摄等方法进行微距摄影。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导读、示范引导、自学辅导、对比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掌握运用平板进行微距摄影的简单技巧,并尝试运用多种微距摄影方法拍摄同一对象,表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感受微距摄影的独特魅力,增强愉悦的审美体验,培养积极主动的审美意识,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中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以朱赢椿演讲视频《慢下来》、微信资料《等待》和教师示范作品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留心发现,美就在身边。

难点:能理解并运用微距摄影方法中的精简聚焦、对比和拍摄角度等,进行取景构图,拍出具有一定美感的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布置教室,包括学生用平板电脑,无线局域网一套,单反相机一台,三脚架一个,6组花卉盆景静物,4组架上照片,2组黑板展示照片和3组落地照片;教师用ipad一台,keynote课件一份,教学视频2个。

学生:了解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拍摄照片和查看照片;掌握上传平板中的照片到云盘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揭示微距1.亲近生活,感受摄影平民化教师先后出示图1-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手机摄像头,感受手机摄像功能的发展,以及手机照片的广泛运用。

图1手机摄像头展示图2手机拍照实例图3手机照片应用2.欣赏视频,感受有意拍摄的独特价值图4 朱赢椿《慢下来》视频截图图5 罗丹名言朗读填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随意拍摄”和“有意拍摄”两种不同的拍照方式。

六年级美术下册《美无处不在》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美术下册《美无处不在》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学生独立创作一幅以“美无处不在”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情感。
2.作业要求:作品形式不限,可以使用绘画、手工、摄影等表现手法;作品要具有创意,充分展示生活中的美。
3.提醒学生注意作业提交时间和要求,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组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促使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不同美术作品的美学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现场写生、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术技能,提高创作能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美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无处不在”,教师需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美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其次,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博物馆、艺术馆等地,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寻找美、体验美。此外,还可以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专业人士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3.结合课本内容,讲授美术创作技巧,如观察方法、构图原则、色彩搭配等,为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提供指导。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自然、人物、建筑等,让学生讨论如何将生活中的美融入美术创作中。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寻找美的踪迹》ppt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寻找美的踪迹》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义务教育科书第十二册第二课
寻找美的踪迹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用照相机寻找我们身边美的 踪迹。
物体的肌理变化细腻而 微妙,充满神秘的美感。
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 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它的 理解和认识。
谢谢观赏!
祝大家学习进步
就让我们一起去寻 找美的踪迹吧!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 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 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人生格言:
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 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 1. 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 之力。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2课 美无处不在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2课 美无处不在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2课美无处不在丨浙美版一、课程背景策划人:XXX课程名称:美无处不在课程学段:小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版本:浙美版课程目标:1.认识绘画中的元素——点和线,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材料和艺术中;2.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通过本课程探索美好、发现美的存在、欣赏美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用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的《美术》第十二章。

其中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点:按照线性的关系,点可以组成平面,引导学生认识点元素的基础概念与构成方式,运用点的元素特点表现画面,感受物体的形状;2.线:了解点和线之间的关系,从直线、曲线、波浪线等不同的线的类型中寻找特点,感受线与点的关系,运用线元素表达画面;3.创作:通过线与点的结合创作小品,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过程,丰富的视觉和构思想象能力。

2. 教学思路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在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学会认识美的存在,培养艺术审美思维,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针对本课程的核心要点,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思路:1.点线不完全描绘:引导学生通过简约的线条描绘画面,让学生了解点线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2.线的延伸运用:这一部分教学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教师引导学生以不同的线型进行画面创作;另一部分,则是让学生自由地扩展思维,探索自己的想象空间,通过添加线条改变画面效果;3.创作小故事: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围绕自己的作品编写一个小故事。

通过本次课程的设计,学生可以熟悉点线的特点与元素,进一步认识并感受美的存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流程1. 热身环节(5分钟)首先,让学生看一下班级中的同学的画作并进行评论。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你觉得这张画有什么独特之处?2.通过这张画,你能看到什么?3.你自己能在画上加上什么东西?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自由思考。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2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2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2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美无处不在》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美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美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的培养。

3.审美原则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图片和视频。

2.准备一些美术材料,如画纸、画笔等。

3.布置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审美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美学原则应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的品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生活中的美和审美原则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审美原则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