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题1.下列物理量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的是A. 质量B. 浓度C. 时间D. 物质的量【答案】B【解析】【详解】质量、时间、物质的量均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浓度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答案选B。
2.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监测报道的是A. 悬浮颗粒B. CO2C. NO2D. SO2【答案】B【解析】【详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均可造成空气污染,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监测的物质,而二氧化碳无毒,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监测的物质,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环境质量日报监测的物质及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注重化学、环境的联系,注意二氧化碳无毒,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能造成温室效应。
3.进入冬季后,宜昌经常被雾霾笼罩。
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 胶体B. 悬浊液C. 溶液D. 乳浊液【答案】A【解析】【详解】因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大雾时,用灯照射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雾属于胶体,故答案选A。
4.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 溶液与胶体: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B. 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C.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D.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的导电性【答案】C【解析】【分析】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仅含一种元素的不一定是纯净物;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详解】A、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所以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故A错误;B、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称为混合物。
所以纯净物、混合物与是否仅含一种元素没有必然的关系。
比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一种元素,但仍是混合物;H2SO4含三种元素,但由于是一种物质,故仍是纯净物,故B错误;C、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因此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可以分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化学与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小苏打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是Na2CO3B. 明矾溶于水可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常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C.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治SO2污染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可吸入颗粒物,其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答案】C【解析】【分析】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B、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杂质,不能杀菌消毒;C、根据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判断;D、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详解】A、小苏打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是NaHCO3,选项A错误;B、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但氢氧化铝胶体不能杀菌消毒,选项B错误;C、SO2污染空气导致酸雨,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可减少SO2的排放,选项C正确;D、PM2.5的直径大于胶体直径,所以不属于胶体,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环境污染,难度不大,明确胶体的本质特征,为易错点。
2.古诗词很浪漫且充满了艺术魅力,成语俗语等脍炙人口,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诗词、语句中包含的化学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D. 水滴石穿【答案】C【解析】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过程中发生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Fe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Cu和硫酸亚铁,在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Cu、Fe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石蜡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离子反应,C错误;D.水滴石穿,过程中存在二氧化碳、水与碳酸钙的反应,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B。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8年秋期中联考高一化学(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32 Na: 23 K: 39 Cu: 6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小题,共计54分)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
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黏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3. 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变价的只有两种元素C.该反应中铜得电子,氧气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D.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4. 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B.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不是电解质C.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5. 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 kg SO2,则1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A.164 kg B.2.5 mol C.2500 mol D.2500 g·mol-16. 将15mL0.5mol/LKNO3溶液加水稀释到250mL,稀释后溶液中K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3mol/L B.0.05mol/L C.0.04mol/L D.0.03mol/L7.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Na2CO3═2Na++CO32﹣ B.H2SO4═2H++SO42﹣C.NaHCO3═Na++H++CO32﹣ D.NaHSO4═Na++H++SO42﹣8.“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nm-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B.铁和稀盐酸反应:2Fe+6H+3Fe3++3H2↑C.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D.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10.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B.含有N 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C.1 mol·L-1 CaCl2溶液中所含Ca2+的数目为N AD.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 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目为2N A1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滴入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OH-B.H+、Ca2+、CO2-3、NO-3C.Zn2+、K+、SO2-4、NO-3D.Na+、HCO-3、OH-、Fe2+12. 实验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途径,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250 mL 0.2 mol·L-1的NaCl 溶液配制:需要使用天平、250mL 容量瓶等仪器B .向FeCl 3稀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并加热煮沸,可制备Fe(OH)3胶体C .不慎将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 .用CCl 4萃取碘水中的碘时,萃取后的水层不能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13.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 A .4Fe(OH)2+O 2+2H 2O===4Fe(OH)3 B .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C .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D .Zn +H 2SO 4===ZnSO 4+H 2↑14. 若50滴水正好是mL ,水的密度为1g/mL,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 A .×50×18×6.02×1023B .×6.02×1023/ (50×18) C .18×6.02×1023/ 50D .×50×18 / (6.02×1023)15.现用①MgSO 4 ②Ba(NO 3)2 ③NaOH ④CuCl 2四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即可鉴别出来,鉴别的先后顺序是( ) A .③④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③④D .④③①②16. 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四组试剂,某同学欲分离含有氯化钾、氯化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应选用的试剂组合是( )A .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B .水、氢氧化钾溶液、硫酸C .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D .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17. 在一定条件下,RO 3n ﹣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 3n ﹣+F 2+2OH ﹣═RO 4﹣+2F ﹣+H 2O 从而可知在RO 3n ﹣中,元素R 的化合价是( )A.+4 B .+5 C .+6D .+718. 根据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判断Fe 2+、Cu 2+、Fe 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①2FeCl 3+Cu===2FeCl 2+CuCl 2 ②CuCl 2+Fe===FeCl 2+CuA .Fe 3+>Cu 2+>Fe 2+B .Fe 2+>Cu 2+>Fe 3+C .Cu 2+>Fe 3+>Fe 2+D .Fe 3+>Fe 2+>Cu 2+二.填空题(4个大题,共46分)。
湖北省广水一中等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PDF版)

% &
上述反应中 " 1) "C!" #C& 上述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 D # 若反应中转移 #: 则生成的 ./ 的体积为 ! -) ; 2电子 " !) &> 为使 . 可选用的试剂是 .,&8) 0 ./ 2 溶液 ! 转化为无污染的 . ! 后再排出 "
第 ) 卷 非选择题 % 共+ ! 分&
' 下列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2
% &
% & *) + ": >! : ; 2 > .,&# 溶液 8) + ": >#: ; 2 >1 2 2 ( 溶液
1) # + ": >#: ; 2 >. 0 2溶液 -) # + ": >") +: ; 2 >0 2 ! 溶液
共 % 页 ! " # $ 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页 第
% & 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 % 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 ! # 盐酸 * + , . % & 在能 ) 吃掉 * 盐酸的化学反应中 " 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个 " 能) 吃掉 * 盐 酸的 盐 ! 与足量的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 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 " 属于电解质 的 是 % 填 物 质 前 的 序 号" 下 同& " 属 ( 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是 $ 于非电解质的是 " % 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 为无色针 状晶 体 " 易溶于丙 酮 # 氯仿 和苯 中 " 在 甲醇 # 乙 醇# # $) # " 分& 乙醚 # 石油醚中可溶解 " 在水中几乎不溶 " 熔点 为 # 热 稳 定 性 差" 青蒿素是高效的 + %(# + 3 E" 抗疟药 $ 已知 ! 乙醚沸点为 ( 从青蒿中提 取 青 蒿 素 的 方 法 之 一 是 以 萃 取 原 理 为 基 础 的 " + E" 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 $ 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如图所示 ! 共 % 页 ! " # $ 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页 第
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

2018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初《泉州府志》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盖泥法”的原理相同的是A. 从地沟油中蒸馏出植物油B. 活性炭除去水中的红色墨汁C. 用结晶法除去KNO3中的NaClD. 用过滤法除去河水中泥沙【答案】B【解析】【详解】文中“去土而糖白”是指固体土吸附糖色,所以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为吸附。
A. 从地沟油中蒸馏出植物油,属于蒸馏法,与“盖泥法”的原理不相同,选项A不选;B. 活性炭除去水中的红色墨汁,属于吸附,与“盖泥法”的原理相同,选项B选;C. 用结晶法除去KNO3中的NaCl,属于结晶法,与“盖泥法”的原理不相同,选项C不选;D. 用过滤法除去河水中泥沙,属于过滤,与“盖泥法”的原理不相同,选项D不选;答案选B。
2.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进行搅拌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⑤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⑥将烧瓶放在桌上,再用力塞紧塞子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A. ④⑤⑥⑧B. ①②⑤⑦C. ①③⑤⑦⑧D. ①④⑦【答案】D【解析】【详解】①试管夹是一种专门用来夹持试管的挟持器.需要注意的是在夹持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故①正确;②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故②错误;③不能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要用手轻轻闪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③错误;④将固体粉末倒入试管中时,把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缓慢竖立试管,故④正确;⑤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流出的液体将会腐蚀标签,故⑤错误;⑥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将会压碎瓶底,故⑥错误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故⑦正确;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将会污染药品,污染胶头滴管,故⑧错误;综上,正确的有①④⑦,答案选D。
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8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考试时间:2018年11月14日上午10∶00—11∶30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1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内。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初《泉州府志》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盖泥法”的原理相同的是A.从地沟油中蒸馏出植物油B.活性炭除去水中的红色墨汁C.用结晶法除去KNO3中的NaClD.用过滤法除去河水中泥沙2.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进行搅拌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⑤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⑥将烧瓶放在桌上,再用力塞紧塞子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A.④⑤⑥⑧ B.①②⑤⑦C.①③⑤⑦⑧ D.①④⑦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A. 纯盐酸、水煤气、硫酸、干冰B. 冰水、蔗糖溶液、氧化铝、二氧化硫C. 胆矾、氢硫酸、铁、碳酸钙D. 重钙、普钙、氯化铜、碳酸钠5. 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A.29∶8∶13 B.22∶1∶14C.13∶8∶29 D.13∶16∶576.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A. CO2通入NaOH溶液中B. CO2通入石灰水中C. NH3通入CH3COOH溶液中D. NH3通入盐酸中8. 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 LHCl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B.常温常压下,5.6 g N2和C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4N AC.将0.2 mol 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为0.2N AD.50 mL12 mol/L盐酸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 A9.下列溶液中c(Cl-)与50mL 1 mol/L 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A.150mL l mol/L NaCl溶液 B.150 mL3mol/L KCl溶液C.75mL2 mol/L CaCl2溶液 D.75 mL l mol/L FeCl2溶液10.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l mol/L碘化钾溶液l0 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所处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高正化合价:X<Y<ZB.原子半径:X<Y<Z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Z2.将气体a通入溶液b中,始终无明显变化的是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4.已知:①298K时K(HF)=3.5×10-4,K sp(CaF2)= 1.8×10-7②HF(aq)H+(aq)+F-(aq) △H<0根据以上已知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98K时,加蒸馏水稀释HF溶液,()()c Fc HF-保持不变B.308K时,HF的电离常数K a>3.5×10-4C.298K时,向饱和CaF2溶液中加入少量CaCl2,K sp(CaF2)会减小D.2HF(aq)+Ca2+(aq)CaF2(s)+2H+(aq) K≈0.68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B.碳酸氢钙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C.铁与稀硝酸反应:Fe+2H+=Fe2++H2↑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2AlO2-+3H2O=2Al(OH)3↓+CO32-6.KClO3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KClO3+6HCl(浓)= KCl+3Cl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转移5mol电子时,产生67.2L的Cl2C.盐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还原性D.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5:17.下列实验操作所用仪器合理的是A.实验室配制480mL 1mol.L-1的NaOH溶液,需称量19.2g固体NaOHB.将CCl4与溴水混合后振荡、静置,再用分液漏斗分离得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C.用托盘天平称取25.30gNaCl固体D.用50mL量筒量取4.8mL硫酸8.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9.需在容量瓶上标出的是下列中的:①浓度②温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10.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11.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符的是( )12.《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N:14 0:16 Na:23 Al:27 S:32 C1:35.5 Fe:56 Cu: 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 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或诗句谚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 《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涉及到的反应有置换反应D.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中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进行判断;根据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化学实验基础和胶体等基础常识进行分析。
【详解】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指酒中的乙醇受热蒸发后,冷却凝结后得到更纯净的酒露,即考查化学中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蒸馏,故A不符合题意;水滴石穿指的是自然界的石头在水滴的侵蚀作用下而使石头穿孔的现象,该过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绳锯木断指的是用绳子把木头锯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指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铜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即使胶体在空气中表现的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点睛】胶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以是气态或是固态,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点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2.下列操作或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A. 在点燃H2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B. 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C. 点燃盛满酒精的酒精灯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办法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考试时间:2018年11月14日上午10∶00—11∶30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1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内。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初《泉州府志》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盖泥法”的原理相同的是A.从地沟油中蒸馏出植物油B.活性炭除去水中的红色墨汁C.用结晶法除去KNO3中的NaClD.用过滤法除去河水中泥沙2.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进行搅拌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⑤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⑥将烧瓶放在桌上,再用力塞紧塞子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A.④⑤⑥⑧ B.①②⑤⑦C.①③⑤⑦⑧ D.①④⑦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A. 纯盐酸、水煤气、硫酸、干冰B. 冰水、蔗糖溶液、氧化铝、二氧化硫C. 胆矾、氢硫酸、铁、碳酸钙D. 重钙、普钙、氯化铜、碳酸钠5. 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A.29∶8∶13 B.22∶1∶14C.13∶8∶29 D.13∶16∶576.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A. CO2通入NaOH溶液中B. CO2通入石灰水中C. NH3通入CH3COOH溶液中D. NH3通入盐酸中8. 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 LHCl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B.常温常压下,5.6 g N2和C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4N AC.将0.2 mol 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为0.2N AD.50 mL12 mol/L盐酸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 A9.下列溶液中c(Cl-)与50mL 1 mol/L 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A.150mL l mol/L NaCl溶液 B.150 mL3mol/L KCl溶液C.75mL2 mol/L CaCl2溶液 D.75 mL l mol/L FeCl2溶液10.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l mol/L碘化钾溶液l0 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该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B.提纯上述碘化银胶体,需要的实验用品有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C.用上述胶体做电泳实验,发现阳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说明该胶体粒子带负电荷D.在上述碘化银胶体中快速滴加0.0l mol/L硝酸银溶液至l0mL,将得到更多的胶体11.在某澄清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I-、NO-3、Fe2+、Na+B.Ag+、NO-3、Cl-、K+C.K+、Ba2+、OH-、SO2-4D.Cu2+、NH+4、Br-、OH-12.K2FeO4可用作水处理剂,它可由3Cl2 +2Fe(OH)3 +10KOH ===2K2FeO4+6KCl +8H2O制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Fe(OH)3 >K2FeO4B.Cl2是氧化剂,Fe(OH)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C.上述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D.每生成l mol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滴在铁片上:Fe+2H+ ===2Fe2+ +H2↑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2Ag+ ===Cu2+ +2AgC.碳酸氢钙溶液跟足量烧碱溶液反应:Ca2++HCO-3+OH-===CaCO3↓+H2OD.醋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 + 2CH3COOH=== Ca2++2CH3COO-+CO2↑+H2O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100 mL3mol/LH2SO4跟100 mL H2O混合后,溶液中c(H+)为1.5 mol/LB.把100 mL 20% NaOH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C.把200 mL3 mol/LBaCl2溶液跟100 mL3mol/L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c(Cl-)仍然是3mol/LD.把100 g 20% NaCl溶液跟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15.在两个密闭容器甲、乙中,依次充入氧原子数目相同的O 2、O 3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体积:甲>乙B .气体的压强:甲>乙C .气体的分子数:甲<乙D .气体的质量:甲<乙16.向60mL Na 2SO 4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有关数据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混合前,BaCl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B .混合前,Na 2S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0 mol/LC .实验3中沉淀的质量x 为1.398gD .完全沉淀60mL Na 2SO 4溶液,消耗BaCl 2溶液的体积为80mL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17.(10分)已知十种物质:①H 2O ②空气 ③ Mg ④ CaO ⑤H 2SO 4 ⑥氢氧化钡 ⑦饱和FeCl 3溶液 ⑧氨水 ⑨HNO 3 ⑩胆矾,根据上述提供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2)上述物质中 与 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且离子方程式为H ++OH -===H 2O 。
(3)实验室制备少量Fe(OH)3胶体所用的物质有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实验室配制900mL 0.1mol/L 硫酸铜溶液,需要称取的溶质(从上述物质中选取) 的质量为 g ,从配制好的溶液中取出300mL ,其中含有SO 2-4的数目为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8.(10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当H 2O 和H 2O 2分子个数比为1:1 时,原子总数之比为 ,电子数之比为 。
(2)V mLAl 2(SO 4)3溶液中含a gAl 3+,取出V4 mL 溶液稀释成V mL 后,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用含a 、V 的代数式表示,化简到最简整数比)。
(3)在一定条件下,11.2 g 单质R 与0.3 molCl 2完全反应,生成0.2 molRCl x ,则x= ,RCl x 的摩尔质量为 。
19.(12分)实验室要配制80 mlL1.00 mol/LNaCl 溶液,实验室现有含有少量碳酸钠的氯化钠固体。
Ⅰ.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杂质,某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1)沉淀A的化学式是。
(2)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
则固体物质B的成分为 (用化学式表示)。
(3)继续探究后又提出了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先滴加足量 (填试剂名称),再蒸发结晶,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配制溶液:(1)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2)从所配溶液中取出10mL,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白色沉淀1.50 g。
则所配溶液的浓度 1.00 mol/L (填“>”、“<”或“=”),造成此误差的操作可能是。
A.使用容量瓶前未干燥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将砝码错放在左盘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D.定容后经震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20.(10分)Ⅰ.已知某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有:KMnO4、H2SO4、MnSO4、H2C2O4、K2SO4、H2O 和一种未知物X。
(1)已知0.5 molH2C2O4在反应中失去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
(2)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及配平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Ⅱ.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
从工业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图中操作①为;操作③为。
(2)试剂X为(填化学式),操作②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1.(10分)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SO4、K2CO3、CuSO4、BaCl2、NaCl,现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实验:①取部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振荡,得无色透明溶液;②取①所得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以上空格均填写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③中的离子方程式。
(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2-4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 (填字母)。
a.HCl、BaCl2、AgNO3b.HNO3、Ba(NO3)2、AgNO3c.AgNO3、HNO3、Ba(NO3)2d.AgNO3、HCl、BaCl22018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化学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共10分)(1)②⑦⑧(1分); ①(1分) (2)⑥与⑨ (1分)(3)①⑦(1分); Fe 3++3H 2O =====△ Fe(OH)3(胶体)+3H +(2分) (4)25.0(2分); 0.03N A (2分)18.(共10分)(1)3:4(2分); 5:9(2分) (2)125a9Vmol /L (2分) (3)3 (2分); 162.5g/mol (2分) 19.(共12分)Ⅰ.(1)CaCO 3 (1分) (2)NaCl 、CaCl 2(2分)(3)盐酸(1分); CO 32-+2H +===H 2O +CO 2↑(2分) Ⅱ.(1)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2分) (2)>(2分); C (2分) 20.(共10分)Ⅰ.(1)CO 2 (2分)(2)(3分)Ⅱ.(1)过滤(1分) ; 冷却结晶(1分)(2)Fe (1分) ; Fe + 2H += Fe 2++ H 2↑(2分)21.(共10分)(1)K 2CO 3 、Na 2SO 4(2分); CuSO 4、BaCl 2(2分); NaCl (2分)(2)BaCO 3+2H +===Ba 2++CO 2↑+H 2O (2分) (3)b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