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埃贡·席勒画面中的形式美——以线条为例

合集下载

线条与色彩的魅力2doc

线条与色彩的魅力2doc

线条与色彩的魅力—赏埃贡·席勒的《干洗房》合理的构成形式与色调统一的色彩搭配在作品《干洗房》中结合得天衣无缝。

埃贡·席勒运用自己的艺术表现特点对现实事物的现象进行传达.从对画面中一些细微关系的处理上,体现出席勒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思想智惫以及艺术表达上的巧妙构思。

他将自己的生活环境运用艺术的形象手段,生动有趣地表达了出来.线条与色彩的魅力—赏埃贡·席勒的《干洗房》文/程奇初读埃贡,席勒的画册就深深被他的作品所吸引。

在埃贡·席勒一生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人体、肖像还是风景画都充满了强烈的奇异色彩.当初吸引我的虽然只是在画面的形式与构成以及个性的色彩但同时总感觉还有一些藏在画面深层的东西也吸引着我。

随粉时间的推移和多方面的了解我内心模糊的感受逐渐变得明晰了。

席勒于1917年作的一幅风景画《干洗房》我一直都很喜欢画面中的装饰性很强线条流畅,房屋上的墙面、瓦砾、烟囱像是唱粉欢快的歌曲;挂粉衣服的晾衣架伫立在地面上仿佛在微风中跳粉芭曹;远处的山峦和天上的云彩像流动的报带在徐徐移动,整个画面结构清晰趣味很浓。

综观作品.会感觉到有一种阴沉的气氛笼革在上面而画面中的所有物体,以其触电般的姿态充斥着整个沉闷的空间。

同时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画面右下角的墙上埃贡·席勒的签名与中国书画中的印章的形式相同很有趣味仿佛是在墙上多开了一扇窗户形式与画面很统一。

我们知道画家的艺术创作是其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不断丰富生活经验的体现。

“艺术形象植根于现实生活。

艺术形象的创造是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感受开始的它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依据。

当然艺术形象的创造不等于普通生活现象的简单复制而是有选择、有加工的创作活动并且经常伴随粉虚构、夸张、幻想使艺术形象同普通的实际生活相比呈现出很大的差别。

因此.从表面现象上看艺术创作似乎是艺术家的纯粹主观任意的结果。

实埃贡·席勒的《干洗房》际上只要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不论它如何富于想象以至幻想也是以生活实践为依据的.不是艺术家主观臆想的产物‟.1i1如果我们知道席勒的成长环境就会了解席勒的风格为什么会是这样并且知道画面中像梯子或者积木式的处理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
1999.
作者简介:阴铭(1995—),女,山西临汾人,研究生,研究方 向:美术(油画)。
·133·
席勒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张力和线条勾勒表达 出最为原始的放纵感与空虚感,能让人透过画面体会生 命的悲喜交加,这也使得其作品更能够触动观者的心, 让观者体验生死与爱,还有性。
席勒的作品《蹲着的女人》中,女子赤身裸体蹲在 画面中间,而女人的形象全靠线条勾勒。画中的线条由 上至下逐渐简单,最为复杂的是女子的头发,进而是胳 膊,而腿部的线条较之上面较为粗狂,表现出女子蹲着 时紧张的腿部线条感。细节上的描绘也是通过线条完 成的,比如膝盖上面的关节、脚部的脚趾关节等。这些 细致的线条使用也增强了席勒对生活的感知和对细节 的把控,让人物仅仅通过线条就能完整并且带有动态感 地展现在画面上。就用色而言,仅仅在突出女性特征的 地方用了红色的颜料,其余部分近乎都是白描手法。红 色是所有颜色中视觉冲击力最强的颜色,同时在西方世 界,红色象征着流血与革命等较为暴力、血腥的暗示。 在女性身体的特殊位置使用红色,既表现了女性的特 征,又体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至此,整幅画的所 有内容都表现出来了,画面没有复杂的背景及修饰,仅 仅一个女人形象,却展现出作品中想要表达的紧张、无 助与绝望。画中女人抱着自己,眼神却不直视画面,显 示出其内心的不安定与逃避,将人物的内心通过眼神表 现出来。同时,在红色极具冲击力的表现下,不仅使女 性特征突显,还强调了性别在作品中的地位。蹲在地上 的女人,其无助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绝望,观者如 果直盯她的眼睛,就会感觉自己就是画中人,一样能感 受到其中的绝望与无助。这就是作者希望作品产生的 作用,使观众通过观看画面体会画面中的构图,被构图 中的主体吸引,感知画面想要传达的深层感受,体会作 者的情感。
除去人物类画作,席勒还创作过景物类作品。作为 席勒生命最后阶段的作品,《四棵树》是一幅景物作品。

浅析席勒速写作品中的线条美

浅析席勒速写作品中的线条美

浅析席勒速写作品中的线条美作者:彭劭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2期摘要:速写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提炼的艺术,它不仅有助于艺术家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还有助于艺术家积累创作题材以及形成艺术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本文主要是通过浅析艺术家席勒的速写作品中线条美,感受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速写艺术;线条;技法作者简介:彭劭(1991.5-),女,汉,籍贯:湖南省双峰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席勒是一位才华横溢,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天才艺术家。

初次见到他的画册就被他画面中那瘦骨如柴的模特、夸张扭曲的动态、粗糙强劲有力的线条以及独具一格的画面构成形式所吸引。

透过绘画题材可以看出席勒对“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这一哲学探讨,透过充满激情的线条却可以感受到席勒要诉说的语言。

一、在生活中领悟线条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线条是最为常见而又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不仅要在生活的各种美中,挖掘出那些千变万化,富有动感以及具有抽象意义的线条美,还要在众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

席勒速写作品画面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来自于对生活中最底层阶级人民的观察、在战争中感受到的残酷与死亡的威胁以及亲人相继去世、与母亲关系的不和这一系列经验,其心中无法抑制的那份不安与恐惧,都悉数展现在笔下的画面中。

二、席勒作品中线条的运用线条有水平线、垂直线、弯曲的线等之分,无宽度与厚度可言。

而在绘画中线非客观地存在,有虚实、粗细、长短和疏密之分。

即古人所说:“无线者非画也“。

[1]可见线条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然而在席勒的作品中,一种盘绕扭动的线条,可以说“线”是他绘画的灵魂,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元素。

如席勒在1914年画的《坐着的裸体女人》,画面中整个模特是采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线条的粗狂坚硬使女性的阴柔之美荡然无存。

埃贡席勒作品中的线条美

埃贡席勒作品中的线条美

目录埃贡席勒作品中的线条美 (2)摘要、关键词 (2)Abstract、Key words (2)引言 (3)1、绘画中的审美作用 (3)2、潜意识的表达——线条 (4)3、席勒的线条能独立于形象之外拥有自身的审美价值 (5)4、中国画中的线条与席勒的线条——有意味的形式 (5)5、线条之美对于席勒风格形成的影响力 (6)参考文献 (7)致谢 (8)埃贡席勒作品中的线条美周岱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民院办学点)美术学院美术学2006级指导老师:程英摘要:埃贡席勒的线条是抽搐的柔韧的,他的线条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也是潜意识的物化,他将线条的敏感和洗练推到了极致,作品中的色彩,光影依附于线条,画面表面的色调起伏。

矛盾对比始终统一在线下,把人物与抽象的环境融为一体。

席勒的线条是他最为有力的艺术语言,是独一无二的感情表达工具,也是画家个性化的表现。

最终成为他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同时席勒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线条,竟与中国画中的线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埃贡席勒洗练潜意识有意味的形式Egon Schiele worke line the united StatesZhouDai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point of Sichuan University forNationalities)Grade 2006 arts department of art Instructor: Cheng ying Abstract:Egon Schiele is the seizure of the flexible lines, and his line is the true expression of the inner world, but also subconscious materialized, he linessensitive and Xilian pushed to the extreme, works in color, light and shadeattached to the line screen surface rise and fall colors. Alwayscontradictions and contrast, under a unified line, the figures blend with theabstract environment. Schiller's lines is his most powerful artistic language,is a unique tool for emotional expression, but also the performance ofindividual artists. He eventually beca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formation of artistic style. Schiller also mean that there is in the form of -line, actually painting the lines with the Chinese have a similar to essence. Key words: Egon Schiele Significant form Sbconscious引言:埃贡席勒是十九世纪奥地利才华横溢的天才型画家,这位处于德国表现主义与奥地利象征主义之间的古怪艺术家,具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虽然常常参加维也纳分离派的展览会和德国各地展览会,但他又不是其中的成员,其艺术的光辉照耀了欧洲艺坛。

浅议席勒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浅议席勒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席勒绘 画作品最 显著的特点 是锐利敏 感的线 条表现 以及 有着变异和几何结构的带有压抑感 的形象 。 的作 品不满足 于 他 象征主义绘画 的唯美、 感伤和 神秘 主义 , 而采取 了一种更为粗 犷、 奔放、 无所顾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态度 . 品具 有强烈的表 作 现 主义风格。席勒善于描绘非静态的人物和景物 , 无论是什 么 样 的形 态都像 处在惊恐不安状态 . 恐惧与绝望 的威胁 交织成可 怕 的阴影. 始终笼 罩着他 的作品。 席 勒绘画作 品以厚重 、 洁 、 简 随意 的线条 表现最原始 的欲 望;动 .表达从 传统形态 向现代形态过 渡时 西方人 的焦躁 不 中 安 . 的画表现 了他 的颓靡 、 他 恐惧 、 幻想 , 以及残忍 的自我 折磨 。 绘 画人 物经常画在 空 白的底子 上 。 时只勾 出轮 廓线 . 把人 有 并 体拉长 变形 。他冷俊 的线条令人 震颤 , 作品中粗重 的线条 强调 清晰的外轮廓 , 然而在焦躁 的画面 中我 们又可以 明显地体 味到
。 席 勒 画 作 中重要 的倾 诉 语 言 ,也 是 最 能抓 住 我 思 想 的 工 鲜血” 而对于席勒这些情 感的传达 , 他找到 了适合的 、 有力 的、 另 具 。 对 线 的运 用就像 他 对人 心 理 的把 握 一 样 是 赤裸 的 , 他 人震颤 的表达工具—— “ ” 线 。他 的线条极尽疯狂毫不修饰 , 展 毫 不 留情 的 , 至 让 人 剌 痛 和 揪 心 , 就 是 这 种 “ 心 之 甚 也 揪 示着人类 的本性和不可预知 的巨大 潜能 , 自我宣泄 中释放 出 在 感 ” 使 我 去 了解 席勒 , 驱 了解 “ ” 种 绘 画语 言 的 独特 魅 线 这 巨大的艺术能量 。 席勒 的线条是直接的也是神秘的。 人们常把

浅析席勒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席勒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席勒作品的艺术风格作者:潘云丽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15期摘要:埃贡·席勒是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绘画巨子,表现主义画家。

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和表现风格。

席勒作品中的独特表现性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扭曲而夸张的肢体、强烈而主观的色彩、强劲而有力的用笔。

本文通过对席勒作品绘画语言的分析,了解席勒的绘画创作及其独特魅力,进而分析席勒在当时绘画领域的崭新探索及其作品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埃贡·席勒画面构成形式艺术观念一、画面构成形式的演变埃贡·席勒(1890—1918)从小就酷爱美术,其儿时的作品中显示出席勒从小就有着艺术大师般的敏感性和丰富情感。

1906年,年仅16岁的席勒来到了维也纳学院,在这里他结识了克里姆特、科柯施卡、维也纳分离派、印象派等人和艺术流派,开始尝试各种绘画风格,其画面呈现出明显的装饰主义风格和印象派风格。

从1910年开始,席勒开始以近乎颓废的神经质的病态人物造型入画,到1912年,抑郁的表现主义画风逐渐形成。

1913到1915年为席勒创作的高峰期,此期间是他个人风格的成熟期。

1915年到1918年是他绘画生涯的后期,作品风格较成熟期的抑郁风貌有所改变,呈现出另一番味道。

下面我就从席勒绘画的四个时期对其构成形式的风貌作分析。

(一)早期的画面构成形式(1906—1910年)这段时期的席勒,作品题材多样,热衷于尝试各种不同的画风,受克里姆特和科柯施卡等人的影响,作品带有明显的装饰主义风格,部分作品有着后印象派风格的倾向与影响,个人风格化的意识在画面表现中不是太明显,还处于一个学习探索的时期。

(二)成熟期的画面构成形式(1910年—1912年)此时期,席勒开始不满足于装饰主义的画面构成,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自己带有表现主义倾向的较为单纯的画面构成形式。

画面大多以人体为主,在用笔用色上简略直接,强调物体的结构。

最常用的是单个人物构图方式和直线型简洁的造型手法,将修长、夸张的姿态的躯干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人物成为纯粹的表现对象席勒对于人物轮廓线的处理很自然地形成了整个画面的分割,在作品中更多地尝试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画中人物所处的真实环境被简略或抽象化了,早期装饰化、图案化的绘画形式也被更具表现力和个人特色的直接抒写式的线条与强烈的笔触所替代,对于形的处理比较主观,强调了形体的骨感。

埃贡·席勒作品中线性研究

埃贡·席勒作品中线性研究

埃贡•席勒作品中线性研究许建康,王浩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摘要】埃贡•席勒是西方2〇世纪初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大师,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他用极具 个人艺术风格的线条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埃贡•席勒,线条,绘画体系,视觉体系,精神体系中图分类号:J2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124-01许建康,王浩宁:埃贡•席勒作品中线性研究_________________|124一、 从中西方绘画体系的对比剖析席勒绘画中的线条特点(一)线条简要介绍线条作基本的绘画语言之一,在绘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最朴素和最早的绘画语言。

我们知道,原始绘画就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美丽图案,比方说法国的拉斯科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受伤的野牛和中国现存最早的岩画将军崖岩画,在近十个人面像中,大致上都有一条线向下通到禾苗、谷穗等农作物的图案。

所以在绘画诞生之初线条就已经早早产生了。

世界各国从古至今在绘画艺术 上,尤其是线条的运用都有不俗的成就,但由于各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等一些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绘画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特点。

(二) 从中西方绘画体系的对比中剖析席勒绘画中的线条特点¥国绘画具有自己的特点,通过中西方绘画比较就会更加清楚。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材料、构图方法与西方不尽相同,尤其受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影响,画家在美学追求上,不在于将物象画得肖似、逼真,而是通过笔墨情趣寄托情思、抒发胸臆,在这过程中还形成了单纯以线条为主的画种一白描。

例如我国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张萱的《捣练图》以及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等,均体现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意识。

相较于中国画,西方绘画更追求对象与环境的像。

换句话讲,西方绘画注重再现和写实。

在东方艺术传到西方之前,西方艺术家手中的线条更多是作为造型的辅助工具。

直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及东方艺术的传入,西方艺术家们开始从客观再现逐渐转移到主观表达上来,线条也开始成为画家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赏画(36)席勒EgonSchiele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埃贡~赏析

学赏画(36)席勒EgonSchiele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埃贡~赏析

学赏画(36)席勒EgonSchiele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埃贡~赏析闻是书画 2019-07-10 10:33:00埃贡·席勒( Egon Schiele )面对批评者说到“艺术的色情若够艺术,就非不道德。

只有观者以不道德的看法看时,才变成不道德。

”“维也纳现代主义2018”的宣传海报竟然在英国和德国遭到审查那么,“维也纳现代主义2018”大展到底讲的是什么?维也纳旅游局的发言人海伦娜·哈特劳尔表示,伦敦交通局拒绝将海报贴入地铁站,认为其内容“影响公众风化”。

在今天风卷全球的反性侵运动下,这一话题尤其敏感,100多年前的埃贡·席勒被视作一个诱骗未成年人做裸体模特的罪犯。

席勒,大提琴演奏家,1910面对这些指控,维也纳这厢挑衅地拿出新标语挡住女性私密部位,写着“对不起,对100年后的今天来说,它还是太大胆。

致艺术自由。

”(Sorry, 100 years old,but still daring today, To Art Its Freedom),也算是呼应“根据地“分离派展览馆入口上的那句格言:每个时代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

——引用:画廊杂志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双子座)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尔等人的思想影响,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

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令人震撼,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

奥地利席勒自画像板上油画纵27.5×横34厘米维也纳市立历史博物馆藏在席勒短暂的一生中,曾画过许多自画像,而这些画像中,席勒常把自己描绘成消瘦、颓废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时空
ART EDUCATION RESEARCH
探析埃贡?席勒画面中的形式美
——以线条为例
□杨帼男
摘 要:埃贡?席勒是 20 世纪奥地利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他用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线条在西 方艺术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埃贡?席勒的线条是他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意识形态中的物象。埃贡?席勒用线条作为
1.线条中性的体现 埃贡?席勒的人体绘画作品冲破了传统文化的禁区,具有强 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的画面透露出强烈的性意识,这是其人体 绘画的显著特色。埃贡?席勒在创作时会要求女模特尽量舒展
身姿,摆出性感撩人的姿态,通过游走的线条,将眼前的人物自 我意象化,继而呈现在画面上。如《张开腿斜靠着的裸女》,画面 中一个女孩正面朝向画家,她赤裸着身体,单腿呈打开状,两臂 交叉,单手托住下巴,整体动态轻松、妩媚。埃贡?席勒用起伏的 线条塑造人物的形体,勾勒出饱满的乳房和胯部的私处。埃贡? 席勒受到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对性的表现是其人体绘 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埃贡?席勒用线条勾勒人体的性器官,描 绘出隐喻在画面中的性暗示,用大胆的艺术语言折射人性最本 质的欲望。
二、独立于形象之外且极富个人意趣的线条
埃贡?席勒早期受到了克里姆特的影响,后期在妻子和情人 的影响下,通过描绘表情与肢体变形展现画面人物的心理和情 感,画面中充满了紧张、焦虑、诱惑和绝望。埃贡?席勒没有用深 度空间的绘画方式,相反,他用扭曲且有力的线条和背景留白的 方 式 虚 化 对 象 所 处 的 空 间 ,这 与 东 方 装 饰 画 面 有 异 曲 同 工 之 妙。线条是埃贡?席勒画面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充满节奏变化的 线条成为埃贡?席勒艺术思想的表达载体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扭曲且夸张的形体、强大而充满情感的线冲击着观者的视觉,具 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埃贡?席勒的线条是独特的,它塑造了生命 的力量。在后期的绘画创作中,埃贡?席勒逐渐改变了华丽、流 畅的线条表现形式。他在画人像的时候,线条是扭曲的,让人觉 得线条涵盖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焦虑的情绪和潜意识。
31
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美感,即使光洁如维纳斯,一旦被剖开,那散 发光芒的美也会消失殆尽。
3.线条中暗藏悲剧人格 埃贡?席勒出生在一个充满磨难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经历 了自己最尊敬的父亲的离世,而且在他出生之前,有哥哥、姐姐 因为父亲的梅毒而相继夭折。死亡的阴影笼罩了他的整个童 年,使他对死亡有超出常人的思考。他暗藏着悲剧的人格,性格 也变得敏感而内敛。 1910 年,埃贡?席勒创作的《新生的婴儿》,整体画面格调灰 暗,画面中并没有表现出新生儿蓬勃的生命力,反而渲染出了一 种临近死亡的病态感。木炭条勾勒出孱弱而又简单的线条,婴 儿的整个身躯都充满了病态的暗示,这可能是埃贡?席勒对于自 己童年的另类叙述。1915 年,埃贡?席勒创作的《自画像》,画面 上设计了“Z”字形的动态,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线条粗细交 错变换,塑造了瘦削的身体,骨点突出。尖锐的下巴,瞪大的双 眼,人物表情惊惧而又痛苦,好像是在逃离,着急着想要挣脱什 么东西,画面中充满了紧张感,似乎想要通过画面挣脱一直以来 萦绕的不安全感,摆脱暗藏在童年回忆里的悲剧过往。 父亲去世后的很长时间内,埃贡?席勒会和已经不存在的父 亲对话,这使他变得有点神经质,与母亲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疏 远,这样的转变使席勒的画面中母亲的角色变得灰暗。1914 年,埃贡?席勒创作的《失明的母亲》中,他用粗粒的线条勾勒了 变形的母亲形象,画面中瘦弱不堪的母亲托着超出可承受重量 的两个孩子。母亲瘦骨嶙峋的身躯、空洞的双目,表达的是一到弗洛伊德的影响,他也是维也纳 分离派代表人物克里姆特的学生,他曾推崇并追随克里姆特。 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席勒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开始觉得艺术 的呈现不应该只是形式美,艺术的目的并不只是满足大众的审 美需求,而应该更深入地探讨和挖掘人性,这与他的经历和内心 所笼罩的死亡阴影息息相关。埃贡?席勒对于绘画艺术的美学 追求和精神层次是超越时代的。米开朗基罗说过:“艺术的至高 目标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展现心灵的境界,或崇高的思想,或 人性的热情。”康定斯基也说过:“大多由内在需要产生并产生于 灵魂的东西就是美。意识形态中的恐惧、仇恨和爱恋这些浓烈 的情感,就是给予画家的天然素材。”埃贡?席勒的人体作品大胆 而又露骨,他用神经质的线条表现人体的扭曲美。正如卡西勒 所说:“天才不去探寻自然或真,天才本身就具有自然和真。天 才确知如果他一直对自己忠诚,那他就一定会一次一次地邂逅 自然或真。”这便是埃贡?席勒自我意识形态中的线条。
2.线条中的自我 埃贡?席勒画中的人体常常会被他描绘成一个肉体。人可 以被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精神的,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山 间常常会有象征精神层面的小人,这是天地之间超然的精神隐 喻。西方画家处理肉体的同时,希望把肉体升华成为精神,如波 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画中光洁的维纳斯站在贝壳 中,四周围绕着前来迎接的神,整体画面唯美动人。埃贡?席勒 是一位特别的画家,他的画面好像在问:“肉体如果不是精神,你 要不要面对它?”他的画作提醒人们进行自我思考:我们有没有 一个纯粹肉体存在的欲望,其实有时候就是与精神分裂开的? 埃贡?席勒的自画像大多是他面对镜子创作出来的。他的自画 像 往 往 非 常 可 怕 :瘦 削 的 身 体 ,毫 无 脂 肪 存 在 ,没 有 饱 满 的 美 感。埃贡?席勒的自我勾勒就像是脱落了表皮层,展现的是里面 的纤维,剥离出神经,而且描绘的动态也非常怪异,当观者从人 体的下部慢慢往上看,会产生不舒服的怪异感。再看向他的脸, 所描摹出的面部表情,表现出的是一个被欲望折磨、被阴影所困 扰的不快乐的人。 埃贡?席勒觉得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就是最真实的自己,他透 过镜子里折射出的皮囊洞悉内心暗藏的真我,他用这种“难看” 的画法把自己画出来,粗糙的线条勾勒出骨骼,再到五官。在埃 贡?席勒所处的时代,这样瘦弱而又病态的人物形象绝不是赏心 悦目的。埃贡?席勒是 20 世纪研究人性的重要画家,画中有他自 己的思考。埃贡?席勒是最早在图像学上对人进行解剖的画家, 他用几何解剖的方式刻画人物,但解剖后支离破碎的人体绝不
造型的主要手段,他的画笔跳跃着生成线,富有韵律的起伏,他把感情挥洒在画面里的每一处线条中,让线条承载他的艺术思想,成为 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埃贡?席勒是一个“殉道者”,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经受各种苦难、奚落甚至牢狱之灾,但他照亮了整个欧洲艺 术。埃贡?席勒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辉煌灿烂。
关键词:埃贡?席勒 线条 情欲 悲剧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