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与形式美

合集下载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可编辑全文】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可编辑全文】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 比例分割 是决定画面
视觉效果最重要的科学 原理之一。但在我国的 设计行业中,比例分割 原理的理论体系还不够 完善。人们对这一基本 原理的运用,并对实施 这一理论的重要 性并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1.3 统一与变化的相互关系
• 变化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诸多法则中最基本、也是 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变化是指相异的各种要素组合在 一起时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比和差异的感觉,变化具 有多样性和运动感的特征,而差异和变化通过相互关 联、呼应、衬托达到整体关系的协调,使相互间的对 立从属于有秩序的关系之中,从而形成了统一,具有同 一性和秩序感.
2.3.1 节奏
• 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 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 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 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 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2.3.2 韵律
• 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诗”、“凝固的音乐”等等。 建筑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可以是间距不同、形状 相同的重复;也可以是形状不同、间距相同的重复; 还可能是别的方式的单元重复。这种重复的首要条件 是单元的相似性,或间距的规律性;其次是节奏的合 逻辑性。歌德对于斯特拉斯堡的吟叹,雨果对于巴黎 圣母院的讴歌以及黑格尔、谢林、施莱格尔等美学大 师都对建筑的韵味赞美有加。现代建筑中依然保持着 这种特性。如悉尼歌剧院,那种宛如群帆归步的韵致, 堪称绝妙。无怪乎她不到“而立之年”就有了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遗产”地位!
2.2对称与均衡
• 对称与均 是形式美法则之一。对称是指事物(自然、社会及艺
术作品)中相同或相似的 • 形式要素之间, • 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绝对平衡,对称是均衡法则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标题: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相关教材和资料。

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实例图片或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中的设计,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

2. 提问:你认为这些设计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它们看起来美观?步骤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5分钟)1. 介绍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对称、平衡、重复、对比等。

2. 通过实例图片或设计作品,解释这些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步骤三:讨论和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观察并分析一些设计作品,找出其中运用了哪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步骤四:设计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场景,设计一个海报或广告,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 学生可以使用纸和铅笔进行初步的草图设计,然后使用电脑或其他绘图软件进行最终的设计。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

2. 全班评价和讨论每个设计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分析设计作品,进一步培养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设计展览,进一步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PPT课件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PPT课件
5
变化与统一是运动与静止、变化与有序的结合。形状有大小、长短、方圆、曲直 等之分,结构有虚实、聚散、纵横等之分,颜色有明暗、冷暖、浓淡等之分。这些 对应的因素合理地统一在具体的画面中,便形成了和谐的美感。
6
第二节 对称与均衡
一、对称 二、均衡
7
一、对称
对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形在一定秩序下向中心点、轴线或轴面构成的一一 对应的现象。对称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定的美感。对称可以分为轴对称、中心对称、 旋转对称。
16
在平面构成中,节奏与韵律往往相互依存,互为因果,节奏是简单的重复,它 是韵律的基础;韵律是对节奏的深化,是有变化的重复。节奏带有一定程度的机 械美,而韵律又在节奏变化中产生无穷的情趣。
17
Thank You!
L/O/G/O
•18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图形以对称轴为中心,形成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角度的等形对称称为轴对称;对 称图形的对称点在中心称为中心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角度旋转得到放射状的图形对 称称为旋转对称。
8
二、均衡
均衡是通过重新组织图形中的构成要素,使得力量相互保持平等均衡,从而达到 一种平衡的视觉美感和心理上的安定感。均衡是对称结构在形式上的发展,是由形 的对称转化为力的对称和协调,是一种重心的平衡。
13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一、节奏 二、韵律
14
一、节奏
节奏原指音乐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而在平面构成中则指同一要素重复时 所产生的运动感,是依靠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类似的单元形,在不断反复中表现 出的快慢、强弱等心理效应,表现为高低起伏而又统一有序的律动美和秩序美。
15
二、韵律
韵律原指音乐中和谐悦耳而有节奏的声音组合的规律。平面构成中的韵律是指某 一个基本形或复杂形连续交替、反复产生的美感形式。韵律也可以是整体的气势和 感觉,如山脉、溪水所具有的韵律,书法中的行笔、布局也讲究韵律。在构成和设 计中,形态框架和空间组织总体来看起伏变化的就是韵律。

怎样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怎样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怎样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是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这些法则主要包括秩序、匀称、明确、对比、反复、对称、平衡等。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的意义在于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的形式规律,从而更好地创造美的作品。

其中,秩序是指将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排列,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匀称是指物体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没有明显的比例失调感。

明确是指物体的形象清晰,易于识别,不会产生混淆和模糊感。

对比是指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对比。

反复是指物体的重复和延续,会形成一定的韵律感和空间感。

对称是指物体的整体和局部都具有对称结构,会产生平衡和稳定感。

平衡是指物体的整体和局部之间的重量和力量的平衡,会产生和谐、稳定的感觉。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在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掌握美感的规律,设计出更加美观、吸引人的作品。

在环境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空间的节奏和韵律,创造出更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在包装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掌握美感的规律,设计出更加美观、吸引人的作品。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是平面设计和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更加美观、吸引人的作品。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规律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规律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规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规律呀!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事儿呢!
你看哈,平面构成就像是给画面搭积木一样,要把各种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变得好看又吸引人。

那形式美规律呢,就是我们搭积木的小窍门啦!
比如说对称吧,就好像是照镜子一样,两边一模一样,多整齐呀!它能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

想象一下,一个左右对称的图案,是不是看着就特别舒服,让人心里踏实?
还有均衡呢,这可不是简单的对称哦,它就像是一个天平,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但是却能保持平衡。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神奇?就像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什么都一模一样,但也能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节奏和韵律呢,就像是一首好听的歌曲,有快有慢,有高有低。

画面里的元素有规律地出现和变化,就像音符在跳动,能让你的眼睛跟着它一起舞动起来!哎呀,那感觉可太棒啦!
对比呢,就像是黑和白,大与小,高和矮。

通过强烈的对比,能让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你的眼球。

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比赛,双方的差距越大,就越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你说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规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它们就像是一个个魔法咒语,能让平凡的画面变得神奇起来。

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漂亮的海报、广告、画作,可都离不开这些规律呢!设计师们就像魔法师一样,运用这些规律,创造出一个个让人惊叹的作品。

那我们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运用这些规律呀!不要怕犯错,大胆地去尝试,说不定你就能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呢!
总之,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规律是个宝,大家可要好好掌握哦!让我们一起用这些规律,创造出更多美丽、有趣的画面吧!。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一对称与均衡对称的概念:对称指以对称中心为基点,周边各部分在比例、尺寸、高低、宽窄、色彩、形态、结构和排列上一一对应。

对称的形式左右对称:即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两边的形态完全相同。

发射对称:即以点为中心,中心点四周的形态以一定角度回旋排列。

(对称图片欣赏)均衡的概念:指的是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在造型,色彩,质感等方面彼此之间具有的相对的稳定状态,并不是实际的重量均等关系。

均衡的形式对称式均衡:人体和蝴蝶图案非对称式均衡:例如,画面的一侧是4个小孩,另一侧是1匹小马驹,这就是非对称平衡。

(均衡图片欣赏)二对比与调和对比的概念:1 对比又称对照。

把色彩,明暗,形态或材料的质与量相反的两个要素排列或组织,并强调其差异性,使人有鲜明强烈的感触。

2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色调的明暗、冷暖、形状、大小、粗细、长短、方圆等;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与地的虚实、黑白、轻重;形态的动静等方面因素来达到。

处理对比关系时,视觉要素各方面要有一个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处处对比则会失去对比。

(对比作品欣赏)调和的概念是对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或差异性的减弱,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对比的突兀性,协调了矛盾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无秩序化的事物变得合理有序。

单独的一色,一根线无所谓调和。

只有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能调和。

但是,要素之间的类似过分强调时,反而易单调。

调和有形态、大小、方向、色彩、质感等的调和。

调和作品欣赏三节奏和韵律节奏的概念节奏:原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这里借指在视觉上有规律的动感,在形式上的表现特征是反复和渐变。

平面构成中形体的周期性连续、交叉、重叠,由此形成的大小、强弱、明暗、色彩的变化,在视觉上形成有规律的起伏和有秩序的动感,这就是节奏。

韵律的概念韵律:指图形形式上的优美情调,也是节奏与节奏之间运动所表现的姿态。

它是可见的,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结合就形成一种运动形式区别于另一种运动形式的特征。

平面构成_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_形式美法则

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节奏与韵律 渐变韵律
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节奏与韵律 连续韵律
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节奏与韵律 交错韵律
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节奏与韵律在设计中应用
中国馆的设计改变了建筑 常规的上小下大,并通过 层次分明的榫结构展现自 身的节奏和韵律,动感和 力量感就被体现出来了。
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 对比与调和: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对比是在差异中趋向异(对比),调和是在差 异中趋向同(一致),对比是把鲜明对立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在鲜明对比中看到 变化,感到醒目、活跃、振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同一场景 中出现了强烈对比的色彩,使画面更加跳跃生动;调和是把近似的东西并列,使人在 微笑的变化中看到统一,感到融合协调,如传统建筑中的深蓝色的琉璃瓦与浅蓝色的 天空配合在一起就会显得很协调,使整体更显沉稳雅致。
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对比与调和在设计中应用
位置对比,有点儿潜规则的味道了,主角放中间, 配角靠两边,最配的隐在云中和踩在脚下。
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借用的是音乐中的概念。 节奏是指:各因素持续的,有秩序的,重复的律动形式。 韵律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产生于按一定规律而变化的节奏之中,也是自然界处处 可见的现象,如水中的涟漪,天边的流云,摆动的柳枝,起伏的沙丘,层叠的梯田等,都呈现 不同的韵律美感。
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经验总结: 1、均衡比对称更容易实现,比竟一幅画面中完全对称的形态是不多见的。 2、对称式静止的形态,而均衡则将动态包含在画面中,属于比较活泼生动的形态。 3、在实际的构成和设计中,均衡有着更多的变化空间和形式,容易产生新的效果。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我国古代山水画中所谓"丈山、尺树、寸 马、分人",也体现了对各种景物之间的比 例关系的合理安排。
人体的整体形象往往是由各部分之间的比 例关系和布局决定的,失调的比例会产生 不舒适感,甚至是畸形感。
团队 比 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国建筑家柯尔毕塞根据人体结构的比 例与数学原理创立了黄金比(亦称黄金 分割,其数学计算短边与长边之是 1:1.618),因它体现了人类形态比例的 最基本的恒定参照比值,被广泛地运用 在生活中的许多设计中,如国旗、邮票 、书籍、报纸等等都采用了黄金比例。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
三、节奏、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 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 ,产生不同的节奏。 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 的运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 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慢节奏
中等节奏
快节奏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
四、统一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 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 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 使其从整体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统一的原理如下: 1.接近的原理 2.连续的原理 3.闭合的原理
1.接近的原理 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 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 距离接近
----
形 式 美 法 则
关于形式美…
对形式美的追求,几乎是任何艺术学科的共同 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在日常生活 中,美是每一个人的精神享受和目的,从人们 的衣、食、住、行到社会化的生活活动,都离 不开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创造。
何为形式美?
“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一 个美的事物它的各部分 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 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 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 积与安排,美必须具有 特定的感性形式,并努 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 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与形式美
概要:
1.构成的内容;
2.形式美依赖于视觉感受经验;
3.构成的几种表现方式。

关键词:平面构成;形式美;黄金分割。

传统的美术教学是以传授绘画技法为主,这种以绘画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是片面理解了美术教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功能、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的,它的教学方式忽视了美术课对学生进行艺术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内容进行美术教学,一定程度上可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它的含义就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观念。

它与其他绘画作品的不同点:一般绘画作品是以具体的形象来打动人,给人以具象的审美享受。

而平面构成则从具体形象中抽取了事物的精粹再重新组合构成,以形式为主要表现对象来感染欣赏主体,给人以抽象的审美享受。

平面构成与一般绘画的不同之处决定了其艺术功能,它是以形式美为主要表现方式给人以审美享受的。

艺术的美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方面。

内容美表现了道德、情操之美,生活的真善美和自然的生命之美,这些美感打动人们思想感情深处。

形式美则主要触及人们的感受器官和一部分心理反应,它是以内容为物质基础的,例如:帆船的桅杆、工厂的烟囱、高楼大厦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上升、高耸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平原、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平静、徐缓等形式感。

平面构成以形式美为主要表现方式并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从自然形态中有意识地提炼加工,突出对象形式中美的本质特征,将它概括、单纯、使形态比生活本身更强烈、更鲜明。

何为形式美?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从美学观念中提出:“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

一个美的事物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美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并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它们。

”这一美的形式、美的本质一直为美学家、艺术家所信奉、追随。

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

当你接触任何一件事物判断它的存在价值时,合乎逻辑的内容和美的形式必然同时迎面而来,向你询问,是否合乎你的理想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审美追求,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造型设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却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法则,它们是:和谐、节奏、对比、均衡等;还有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教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分割比率”。

和谐:物形式多样的统一。

世界上万物万事,尽管形态千变万化,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

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

对比:把质或量反差甚大的两个要素成功地配合于一起,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而仍具有统一的感觉。

在平面构成设计中,通过形状的大小、粗细、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图画的虚实、黑白、轻重等多方面因素运用,达到主题鲜明、作品活跃的作用。

节奏:本是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构成设计上是指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均衡:形与质、量的平衡。

在构成设计上根据图象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分布而确定视觉的平衡。

由于在生活现象中,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平衡是动态的因而平衡的构成也具有动态的特征。

黄金分割比率:简单地说就是3∶2。

准确数字1∶0.618的比例形式,人们一致公认最美的分割比率。

著名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各部分的比例就是黄金分割比率。

这些美的原则在传统的优秀艺术作品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材(岭南版)的艺术作品:《捣练图》(唐·张萱)、《永乐宫壁画》(元代)的墨线轻重徐疾,刚柔并重,多样变化而又统一,一种和谐的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神奈川冲浪图》(日·葛饰北斋)层层的浪花和依浪峰而起伏的舟船形成优美的节奏、轻重缓急产生丰富的动感。

《星·月·夜》(荷兰·梵高)通过强对比色彩紫--黄、蓝--橙,打动人的视觉效果,表达思想感受。

在工艺图案中,不乏对称的形式,至于黄金分割比率的运用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门、窗的比例,书本、桌子长宽比例多是3∶2的程度等等,例子不胜枚举。

平面构成是抽象出形式美本质的艺术,它舍弃了事物的现实形态,精取事物美的形式,把组成图象的基本单位归纳为点、线、面。

由点、线、面的大小、色彩、方向、形状、疏密等等的不同产生基本元素的变化,这些基本元素按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密集、肌理、空间等不同的骨骼和章法组成形成成千变万化的构图与画面,这骨骼与章法从平面构成的范畴证明和谐、节奏、对称、均衡等这些美的法则。

重复与渐变的骨骼含有节奏的美学原则,重复更有对称的视觉效果,渐变近似、发射,它们的形象单位都是从一个形式逐步过渡到另一个形式,是节奏与多样变化的统一。

特异是在比较一致的群体形式中插入不同的对比,刺激视觉器官,给人强烈、鲜明的感受。

密集与发射是相对立的两种骨骼,发射是从一个核心向外扩展,密集则是从四面向一个核心聚拢,它们的形式具有运动的节奏感。

画面均衡,变化而和谐统一。

正因为平面构成是运用骨骼形式体现美的原则就成了平面构成的骨骼、章法、内容。

平面构成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段,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绘手法,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成为现代造型设计教学的基础。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相信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不断向前发展、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