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分校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分校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①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③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参考答案:D2.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氢氧化铁胶体加氯化钠溶液会产生沉淀B.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C. 用平行光线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参考答案:C【分析】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00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的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均一、稳定、有吸附作用,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等性质,其中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据此判断。
【详解】A. 氢氧化铁胶体加氯化钠溶液会发生聚沉,因此产生氢氧化铁沉淀,A正确;B.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B正确;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Fe(OH)3胶体中会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无此现象,C错误;D. 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D正确;答案选C。
3. 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将会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
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负极反应为Zn-2e-===Zn2+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液为强酸参考答案:B解析Zn与O2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为===2ZnO,所以Zn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 常温下,下列不发生反应的一组物质是①硅与氢氧化钠溶液②硅与盐酸③硅与氢氟酸④二氧化硅与碳酸钠⑤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⑥二氧化硅与浓硝酸A. ①②④B. ③④⑥C. ②⑤⑥D. ②④⑥【答案】D2. 某溶液既能溶解Al (OH) 3,又能溶解H2SiO3。
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K+、Na+、HCO3-、NO3-B. Na+、SO42-、Cl-、ClO-C. H+、Mg2+、SO42-、NO3-D. Ag+、K+、NO3-、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一定呈强碱性;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故A错误;Na+、SO42-、Cl-、ClO-在碱性条件下不反应,故B正确;H+、Mg2+与OH-反应,故C错误;Ag+与OH-反应,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共存。
3.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首先发生中和反应而不会立即产生气泡,A错误;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被钝化,无明显实验现象,B错误;C. 氯化铝溶液在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最终生成偏铝酸钠而不是氢氧化铝沉淀,C错误;D. 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与实际相符,D正确。
答案选D。
4. 某无色溶液含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OH-、NO3-。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答案】C【解析】含有Fe3+离子的溶液呈黄色,所以一定不含Fe3+;H+与CO32–、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NH4+、Al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a2+、Al3+与CO3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说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若为酸性,则含有大量H+,所以不含CO32–、OH–,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加入铝粉,放出H2不含NO3–,溶液中还可能有NH4+、Ca2+、Ba2+、Al3+、Cl–,最多有6种;若为碱性,则含有大量OH-,所以不含NH4+、Al3+,溶液中最多还可能有Ca2+、Ba2+、Cl–、NO3–,共有5种;故D正确。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B.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C.在标准状况下,N 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参考答案:D略2. 有机物在反应中,常有下列原子间的共价键全部或部分断裂,如C—H、C—C、C=C、C—O、C=O、O—H。
下列各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断裂键的排列,正确的组合是:()参考答案:A3.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 HClO的结构式:H—O—ClB. H2O2的电子式:C. CO2的比例模型:D. 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参考答案:A4.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O2 B.H2 C.CO D.CO2参考答案:B略5. 在标准状况下,ag气体A与bg气体B的分子数相等,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B. 同温同压下,A和B的原子数之比为b:aC. 同质量的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aD.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a:b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解:A、由n=m/M可知,分子数相同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摩尔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即A与B摩尔质量之比为ag:bg=a:b,所以两种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A正确;B、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同质量时由n=m/M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1/a:1/b=b:a,但原子数之比不一定,B错误;C、A与B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同质量时由n=m/M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a:1/b=b:a,C正确;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a:b,D正确;答案选B。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6×3=48分)1.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水泥、玻璃、砖瓦、刚玉都属于硅酸盐类物质B. ClO2代替Cl2作消毒剂,不仅能够提高消毒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产生新的有害物质C. 石灰抹墙与水泥砌墙的硬化过程原理相同D. 我国远古时期利用草木灰作肥料,实质是利用其中的Na2CO3【答案】B【解析】【详解】A. 刚玉主要成分是Al2O3,不属于硅酸盐类物质,故A错误;B. ClO2是一种广谱性的消毒剂,代替Cl2作消毒剂,不仅能够提高消毒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故B正确;C. 石灰抹墙与水泥砌墙的硬化过程原理不相同,前者气硬性,后者水硬性,故C错误;D. 草木灰的成分是K2CO3,故D错误;故选B。
2.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个数是()①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②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③SiO2硬度大,用于制造光导纤维④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⑤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因而能漂白织物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⑦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漂白纸浆⑧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可做晶体管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详解】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都产生氧气,常用作供氧剂,可以用作呼吸面具中的氧气来源,故正确;②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错误;③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与二氧化硅的硬度大小无关,故错误;④氨气易液化,变为气体时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氨气常作制冷剂,与氨气易溶于水无关,⑤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故正确;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氟酸反应,故错误;⑦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故错误;⑧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可以用硅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故正确;故C正确。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南阳市一中2019年春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为120分(阅读理解40分+完型30分+语法填空15分+短文改错10分+书面表达25分)×1.25=150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AAre you interested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ollowing advice might help you.● College, University or Institute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offer undergraduate degrees in arts and sciences. And both can help prepare young people to earn a living. But many colleges don't offer graduate studies. Universities are generally bigger, offer more programs and do more research. 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n offer a wide choice of programs and activities. Seventy-five percent of freshmen go there with a strong interest and involvement in the arts.● The Appli cation ProcessInternational admissions officers advise students to apply to at least three schools. You may be able to apply online and pay the application charge with a credit card, or by mail. You should study the websites of schools to find information about how and when to apply, how much it will cost and whether any financial aid is available.● Get a Student CardIf you request a visa for the first time, you will have to go to an American embassy or consulate(领事馆). You will need to bring a government form sent to you by your American school that shows you have been accepted. A consular official will also takeyour picture and your fingerprints. You will also need banking and tax records that show you have enough money to pay for your education.● Fina ncial AidAmerican schools provide aid, like scholarships, fellowships, to almost half of foreign graduate students, but only ten percent of undergraduates. But grants, which, unlike a loan, does not have to be paid.1.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have their own origins i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B.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C. can offer a wide choice of programs and activitiesD. provide about seventy-five percent students with art courses2. To apply for a vise for the first time, you'll have to do the following things EXCEPT .A. paying an American embassy or consulate some moneyB. taking your picture and your fingerprintsC. showing a government form given by the American school admitting youD. providing evidence that you have enough money to pay for your education3.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A. to make some moneyB. to provide foreign students with a guideC.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D. to attract foreign visitors to America【答案】1. B 2. A 3. B【解析】这是一篇说明文。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高一(下)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2.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不能与HNO3、H2SO4等所有的酸反应B.CO2和SiO2的对应水化物都是酸,碳酸酸性比硅酸弱C.CO2与SiO2均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均得到相应的酸D.硅胶常用于做干燥剂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 ⑤NaHSO4⑥AlCl3⑦Na[Al(OH)4].A.①⑤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D.全部6.50g镁、锌、铝的混合物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得三种盐的混合溶液,然后加热、蒸发、结晶得晶体(不含结晶水)218g,则反应中得到H2的质量为()A.2gB.3gC.3.5gD.4.5g7.某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H4+、Cl﹣、SO42﹣B.Cu2+、Fe2+、NO3﹣、SO42﹣C.Na+、Ca2+、Cl﹣、ClO﹣D.Na+、K+、Cl﹣、SO42﹣8.下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①Na和O2②AlCl3与氨水③水玻璃与CO2④Fe与Cl2⑤Fe 和稀HNO3,因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的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⑤)A.AB.BC.CD.D10.下列有关Al(OH)3的图象不正确的是()A.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B.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C.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CO2D.向AlCl3溶液中滴氨水11.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A.Al﹣Al2O3﹣Al(OH)3﹣NaAlO2B.Mg﹣MgCl2﹣Mg(OH)2﹣MgOC.S﹣SO3﹣H2SO4﹣MgSO4D.Si﹣SiO2﹣H2SiO3﹣Na2 SiO312.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与18O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N A个氧原子13.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B2﹣与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X﹣5B.X+5C.X+1D.X﹣114.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克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A﹣N+m) molB.(A一N) molC.(A﹣N) molD.(A一N+m) mol15.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混合物投入到2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g和Al的总质量为9gB.最初20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稀硫酸C.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6H2O+2Al+2OH¯═2[Al(OH)4]﹣+3H2↑B.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4NH3•H2O═[Al(OH)4]﹣+4NH4+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32﹣+2H2O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 Cu+NO3﹣+4H+═Cu2++NO↑+2H2O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如图所示物质的转化关系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E是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目前B已被用作的主要原料.(2)B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A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C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Fe3+、Al3+、SO42﹣、CO32﹣等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1)A、B、C、D四点中沉淀成分相同的是(写代号)(2)由图象可推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3)若要检验可能存在的离子应采取的方法是(4)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由图象计算使用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9.在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如表中所示的若干种(1)由实验Ⅰ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表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能计算出结果的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y≠0 ).请回答:(1)当x﹣y=10时,该微粒为(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2)当y=8时,微粒可能为(不少于5种).(3)写出x+y=12与x+y=16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1.铁、铝、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试回答下列问题:(1)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FeCl3溶液可以蚀刻铜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已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将铜片在稀硫酸中长时间加热时溶液会呈蓝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3)氯化铝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和石油工业的催化剂.将铝土矿粉(主要成分为Al2O3)与焦炭混合后加热并通入氯气,可得到氯化铝,同时生成C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已知Cu2S可以和硝酸反应,请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Cu2S+ HNO3CuSO4+ Cu(NO3)2+NO↑+(5)某校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种铁铝硅合金(Fe x Al y Si z)粉末的组成,提出如下方案:准确称取1.46g该合金粉末,加入过量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定剩余固体质量0.07g.向滤液中滴加足量浓NaOH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得固体.再将所得固体充分加热、灼烧得红棕色粉末1.60g,通过计算确定此合金的组成为(填化学式).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高一(下)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A.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解答】解:A.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 正确;B.1H与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H2O与D2O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C错误;D.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故D正确,故选C.2.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考点】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A.Th元素有2种核素;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C.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解答】解:A.Th元素有2种核素,230Th和232Th的质量数分别是230,232,故A错误;B.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故B错误;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故C错误;D.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D正确.故选D.A.AB.BC.CD.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A.氧化铁与盐酸反应,而二氧化硅不能;B.Al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C.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D.泥沙不溶于水.【解答】解:A.氧化铁与盐酸反应,而二氧化硅不能,则反应后过滤可分离,故A正确;B.Al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则反应后过滤可分离,故B正确;C.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应选铁粉,故C错误;D.泥沙不溶于水,则溶解、过滤、蒸发可分离,故D正确;故选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不能与HNO3、H2SO4等所有的酸反应B.CO2和SiO2的对应水化物都是酸,碳酸酸性比硅酸弱C.CO2与SiO2均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均得到相应的酸D.硅胶常用于做干燥剂【考点】硅和二氧化硅.【分析】A.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B.同主族非金属性减弱,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C.二氧化碳、二氧化硅都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不溶于水;D.硅胶具有高活性吸附材料,可用作干燥剂.【解答】解:A.SiO2和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SiO2+4HF=SiF4+2H2O,故A错误;B.CO2和SiO2的对应水化物都是酸,碳酸酸性比硅酸强,B错误;C.C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得到相应的酸,SiO2难溶于水,故C错误;D.硅胶是具有高活性吸附材料,能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可用作干燥剂,故D正确;故选D.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 ⑤NaHSO4⑥AlCl3⑦Na[Al(OH)4].A.①⑤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D.全部【考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分析】既能和稀硫酸反应又能和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Al、Al2O3、Al(OH)3、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氨基酸、蛋白质等,据此解答.【解答】解: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 既能与和稀硫酸反应又能和NaOH溶液反应,⑤NaHSO4、⑥AlCl3不能与硫酸反应,⑦Na[Al(OH)4]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C.6.50g镁、锌、铝的混合物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得三种盐的混合溶液,然后加热、蒸发、结晶得晶体(不含结晶水)218g,则反应中得到H2的质量为()A.2gB.3gC.3.5gD.4.5g【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反应中Mg→MgSO4、Zn→ZnSO4、Fe→FeSO4,可知道固体增加的质量是硫酸根的质量,在H2SO4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2:96,据此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解答】解:反应中Mg→MgSO4、Zn→ZnSO4、Fe→FeSO4,可知道固体增加的质量是硫酸根的质量,即硫酸根质量为:218g﹣50g=168g,在H2SO4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2:96,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68g×=3.5g,故选C.7.某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H4+、Cl﹣、SO42﹣B.Cu2+、Fe2+、NO3﹣、SO42﹣C.Na+、Ca2+、Cl﹣、ClO﹣D.Na+、K+、Cl﹣、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为强碱或非氧化性酸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碱性条件下NH4+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Cu2+、Fe2+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酸性条件下,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C.酸性条件下ClO﹣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无论酸或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8.下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①Na和O2②AlCl3与氨水③水玻璃与CO2④Fe与Cl2⑤Fe 和稀HNO3,因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的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⑤【考点】钠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化学性质.【分析】①Na和O2在没有条件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②AlCl3与氨水反应时,无论氨水是否过量都只生成氢氧化铝;③水玻璃与CO2时,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④无论氯气是否过量,Fe在Cl2中燃烧都只生成氯化铁;⑤Fe和稀HNO3反应时,少量铁生成硝酸铁,过量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解答】解:①Na和O2在没有条件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所以生成物与反应条件有关,故选;②AlCl3与氨水反应时,无论氨水是否过量都只生成氢氧化铝,所以与反应物的量多少无关,故不选;③水玻璃与CO2时,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与反应物的量多少有关,故选;④无论氯气是否过量,Fe在Cl2中燃烧都只生成氯化铁,所以与反应物的量多少无关,故不选;⑤Fe和稀HNO3反应时,少量铁生成硝酸铁,过量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所以与反应物的量多少有关,故选;故选D.)A.AB.BC.CD.D【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钠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不能直接得到Na;B、铝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不能直接生成铝;C、C与少量的氧气反应得到CO,CO与氧气反应得到 CO2,CO2与Mg反应可以得到C;D、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溶于水,不能一步转化为硅酸,硅酸也不能转化为硅;【解答】解: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不能直接得到Na,故A错误;B、铝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不能直接生成铝,故B错误;C、C与少量的氧气反应得到CO,CO与氧气反应得到 CO2,CO2与Mg反应可以得到C,故C正确;D、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溶于水,不能一步转化为硅酸,硅酸也不能转化为硅,故D错误;故选C.10.下列有关Al(OH)3的图象不正确的是()A.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B.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C.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CO2D.向AlCl3溶液中滴氨水【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至最后消失;B、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发生Al3++4OH﹣═AlO2﹣+2H2O开始无沉淀,然后发生Al3++3AlO2﹣+6HO═4Al(OH)3↓,后生成沉淀;2C、NaAlO2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酸性比氢氧化铝强,又氢氧化铝只与强酸强碱反应,所以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不能溶解在过量二氧化碳;D、向AlCl3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不能溶解在过量氨水中.【解答】解: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发生Al3++3OH﹣═Al(OH)3↓生成沉淀,后发生Al(OH)3+NaOH═NaAlO2+2H2O沉淀溶解至最后消失,故A正确;B、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发生Al3++4OH﹣═AlO2﹣+2H2O开始无沉淀,然后发生Al3++3AlO2﹣+6HO═4Al(OH)3↓,后生成沉淀,故B正确;2C、NaAlO2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酸性比氢氧化铝强,又氢氧化铝只与强酸强碱反应,所以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不能溶解在过量二氧化碳,故C错误;D、向AlCl3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不能溶解在过量氨水中,故D正确;故选C.11.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A.Al﹣Al2O3﹣Al(OH)3﹣NaAlO2B.Mg﹣MgCl2﹣Mg(OH)2﹣MgOC.S﹣SO3﹣H2SO4﹣MgSO4D.Si﹣SiO2﹣H2SiO3﹣Na2 SiO3【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根据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解答:A.铝在氧气中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不溶于水,氢氧化铝能和烧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盐;B.Mg在Cl2中反应生成MgCl2,MgCl2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OH)2,Mg(OH)2分解生成MgO;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氯水氧化为硫酸,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D.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能和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再加入强酸可制得硅酸;【解答】解:A.铝在氧气中反应4Al+3O22Al2O3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生成Al(OH)3,氢氧化铝能和烧碱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生成偏铝酸钠盐,故A错误;B.Mg在Cl2中反应Mg+Cl2MgCl2,MgCl2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Ca(OH)2=Mg(OH)↓+CaCl2,生成Mg(OH)2,Mg(OH)2分解:Mg(OH)2MgO+H2O,生成MgO,故B2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生成二氧化硫不是三氧化硫,二氧化硫被氯水氧化为硫酸,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故C错误;D.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Si+O2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SiO2不能一步生成H2SiO3,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硅酸钠,再加入强酸可制得硅酸,故D错误;故选B.12.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与18O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N A个氧原子【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阿伏加德罗常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A、16O与18O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C、16O与18O之间的转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D、1.12 L标准状况下16O2和11.2L18O2的物质的量均为=0.5 mol.【解答】解:A、16O与18O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故A错误;B、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故B错误;C、16O与18O之间的转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1.12 L标准状况下16O2和11.2L18O2的物质的量均为0.5 mol,含有氧原子数为1N A,故D 正确,故选:D.13.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B2﹣与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X﹣5B.X+5C.X+1D.X﹣1【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B得到2个电子后变为B2﹣,A失去3个电子后变为A3+,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设元素B的核电荷数是Y,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核电荷数为X,所以A3+的核外电子数等于X﹣3,同理B2﹣的离子中带有(Y+2)个电子.因为B2﹣和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X﹣3=Y+2,即Y=X﹣5.故选A.14.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克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A﹣N+m) molB.(A一N) molC.(A﹣N) molD.(A一N+m) mol【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根据公式:分子中质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来计算.【解答】解:同位素X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因此其质子数为A﹣N.故H m X分子中的质子数为m+A﹣N,又由于H m X中H为11H,故agH m X分子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m﹣N)mol.故选A.15.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混合物投入到2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g和Al的总质量为9gB.最初20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稀硫酸C.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由图象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2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Mg、Al后硫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当V(NaOH溶液)=20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为0.35mol,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此时n(Na2SO4)等于2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n(NaOH)的倍.从200mL到240mL,NaOH溶解Al(OH)3:NaOH+Al(OH)3=NaAlO2+2H2O,当V(NaOH溶液)=240mL时,沉淀不再减少,此时全部为Mg(OH)2,物质的量为0.15mol,所以沉淀量最大,Mg(OH)2为0.15mol,Al(OH)3为0.35mol﹣0.15mol=0.2mol,由于从200mL到240mL,发生NaOH+Al(OH)3=NaAlO2+2H2O,所以该阶段消耗n(NaOH)=n[Al(OH)3]=0.2mo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5mol/L,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2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Mg、Al后硫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当V(NaOH溶液)=20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为0.35mol,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此时n(Na2SO4)等于2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n(NaOH)的倍.从200mL到240mL,NaOH溶解Al(OH)3:NaOH+Al(OH)3=NaAlO2+2H2O,当V(NaOH溶液)=240mL时,沉淀不再减少,此时全部为Mg(OH)2,物质的量为0.15mol,所以沉淀量最大,Mg(OH)2为0.15mol,Al(OH)3为0.35mol﹣0.15mol=0.2mol,由于从200mL到240mL,发生NaOH+Al(OH)3=NaAlO2+2H2O,所以该阶段消耗n(NaOH)=n[Al(OH)]=0.2mo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5mol/L,3A.由元素守恒可知n(Al)=n[Al(OH)3]=0.2mol,n(Mg)=n[Mg(OH)2]=0.15mol,所以镁和铝的总质量为0.2mol×27g/mol+0.15mol×24g/mol=9g,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最初20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稀硫酸,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故C正确;D.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的氢气为=0.45mol,若在标况下,体积为0.45mol×22.4L/mol=10.08L,但状况未知,故D错误;故选D.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6H2O+2Al+2OH¯═2[Al(OH)4]﹣+3H2↑B.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4NH3•H2O═[Al(OH)4]﹣+4NH4+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32﹣+2H2O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 Cu+NO3﹣+4H+═Cu2++NO↑+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Na[Al(OH)4];B.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D.电荷不守恒.【解答】解: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Al+2OH﹣+6H2O═2[Al(OH)4]﹣+3H2↑,故A正确;B.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不溶解,则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4↓+3NH4+,故B错误;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反应为2HCO3﹣+Ca2++2OH﹣═CaCO3↓+CO32﹣+2H2O,故C错误;D.金属铜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3Cu+2NO3﹣+8H+═3Cu2++2NO↑+4H2O,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如图所示物质的转化关系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E是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SiO2 ,目前B已被用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2)B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2+2OH﹣═SiO32﹣+H2O .(3)A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2OH﹣+H2O═SiO32﹣+2H2↑.(4)C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32﹣+2H+═H2SiO3↓.【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根据题给信息和框图,B是A的氧化物,本题“突破口”是C中加入过量HCl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则E可能是硅酸或氯化银,若E是氯化银,则C是硝酸银,A为银,则根据已有知识,银可以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而银与硝酸反应能生成三种产物,不符合框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则E只能为硅酸,则C为硅酸盐,A为硅,a溶液为强碱的水溶液,进一步推出B为二氧化硅.推知E为硅酸,A是Si,代入题目验证,a溶液是强碱(如NaOH)溶液或HF溶液,而Si和SiO2与NaOH溶液反应均生成Na2SiO3.Na2Si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SiO3白色沉淀:H2SiO3SiO2+H2O,与题意相符.Si和SiO2与HF溶液反应均生成SiF4,SiF4与盐酸不反应.因此A是Si,B是SiO2,C是Na2SiO3(或K2SiO3),D是H2O,E是H2SiO3,F是H2,a是NaOH(或KOH),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C中加入过量HCl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推知E可能是硅酸A可能是Si,代入题目验证,a溶液是强碱(如NaOH)溶液或HF溶液,而Si和SiO2与NaOH溶液反应均生成Na2SiO3.Na2Si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SiO3白色沉淀:H2SiO3SiO2+H2O,与题意相符.Si和SiO2与HF溶液反应均生成SiF4,SiF4与盐酸不反应.因此A是Si,B是SiO2,C是Na2SiO3(或K2SiO3),D是H2O,E是H2SiO3,F是H2,a是NaOH(或KOH),(1)B为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用作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答案为:SiO2光导纤维(2)B和a溶液反应是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2+2OH﹣═SiO32﹣+H2O;故答案为:SiO2+2OH﹣═SiO32﹣+H2O;(3)A和a溶液反应是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2OH﹣+H2O═SiO32﹣+2H2↑;故答案为:Si+2OH﹣+H2O═SiO32﹣+2H2↑;(4)C和过量的盐酸反应是硅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32﹣+2H+═H2SiO3↓;故答案为:SiO32﹣+2H+═H2SiO3↓;1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Fe3+、Al3+、SO42﹣、CO32﹣等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1)A、B、C、D四点中沉淀成分相同的是B、C (写代号)(2)由图象可推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H+、NH4+、Fe3+、Al3+、SO42﹣(3)若要检验可能存在的离子应采取的方法是焰色反应(4)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由图象计算使用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根据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立刻生成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H+;之后氢氧化钠溶液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之后沉淀不变,最后沉淀部分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Al3+和NH4+,最终得到沉淀为氢氧化铁,沉淀溶解部分为氢氧化铝,沉淀不变的部分为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根据离子共存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结合溶液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根据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立刻生成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H+;之后氢氧化钠溶液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之后沉淀不变,最后沉淀部分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Al3+和NH4+,最终得到沉淀为氢氧化铁,沉淀溶解部分为氢氧化铝,沉淀不变的部分为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根据离子共存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结合溶液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1)由图象可知,开始生成Fe(OH)3沉淀,B、C为Fe(OH)3、Al(OH)3沉淀,D为Fe (OH)3沉淀,则A、B、C、D四点中沉淀成分相同的是B、C,故答案为:B、C;(2)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H+、NH4+、Fe3+、Al3+、SO42﹣,故答案为:H+、NH4+、Fe3+、Al3+、SO42﹣;(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如检验Na+,可利用焰色反应,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答案为:焰色反应;(4)根据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剩余氢氧化铁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溶解的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相等,都为1mol,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5)C~D发生Al(OH)3+NaOH=NaAlO2+2H2O,且由图象可知n(Al(OH)3)=1mol,则n(NaOH)=1mol,而体积为1L,则c(NaOH)==1mol/L,故答案为:1mol/L.19.在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如表中所示的若干种。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考(化学).doc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考(化学)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第1~13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第14~21题为不定项选择题,至少有1个选项正确,每题6分,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和不选得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题6分,满分126分。
)6、有关硅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常温时硅可和强酸及强碱溶液反应B. 硅与任何酸都不反应C. 硅是构成矿物岩石的主要原料,其化合态硅几乎全部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D. 硅的性质很稳定,能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7、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C.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D.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8、下列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微粒是()A.单质铝 B.Al3+ C.Al(OH)4- D.NH4+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A.硫酸与氢氧化钡在溶液中反应: Ba2++SO42- BaSO4↓B.用Cl2将苦卤中的Br-氧化: Cl2+Br-=Cl-+Br2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H+=CO2↑+H2O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Fe3++Cu=Fe2++Cu2+10、a X n-和b Y m+为两主族元素的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 B.a+n=b-mC.Y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YO m D.X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 n11、已知硼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第ЩA族,推测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A.H2BO4B.H3BO3C.HBO2 D.H2B4O71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满分18分;前3空每空2分,后4空每空3分)27、(16分)在短周期元素中,(均用化学符号表示)(1)常温下有颜色的气体单质有___________;(2)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最小的元素是____;(3)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含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___;(4)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呈现价态最高的元素是____;(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
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硅酸钠可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 B.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C.晶体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氯水和臭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答案】C点睛: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单质硅制造半导体材料,如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板。
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燃烧反应必须有氧气作氧化剂C.2Fe+3Cl2=2FeCl3;Fe+S FeS由此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D.Mg在化学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而Al在化学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因此还原性Al>Mg 【答案】C【解析】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故A错误;燃烧反应不一定有氧气作氧化剂,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故B错误;氯气把铁氧化为+3价,硫把铁氧化为+2价,故C正确;还原性Al<Mg,故D错误。
点睛:任何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55gCl2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5N AB.1.8gNH4+含有质子数为10N AC.13.8gNO2与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 AD.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SO3、HCl、NO含有的分子数相同【答案】C点睛: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标准状况下SO3、HF、苯、CCl4是液体。
4.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要使AlCl3溶液中Al3+全部沉淀出来可使用氨水B.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为SO2C.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混在Cl2中的HCl气体D.用Cl2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少量FeSO4【答案】A【解析】氢氧化铝难溶于氨水,过量氨水可使AlCl3溶液中Al3+全部沉淀出来,故A正确;氯气、二氧化硫都能使品红褪色,故B错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混在Cl2中的HCl气体,故C 错误;如果用Cl2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少量FeSO4,会引入氯化铁杂质,用H2O2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少量FeSO4,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一中2019年春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6×3=48分)1.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水泥、玻璃、砖瓦、刚玉都属于硅酸盐类物质B. ClO2代替Cl2作消毒剂,不仅能够提高消毒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产生新的有害物质C. 石灰抹墙与水泥砌墙的硬化过程原理相同D. 我国远古时期利用草木灰作肥料,实质是利用其中的Na2CO3【答案】B【解析】【详解】A. 刚玉主要成分是Al2O3,不属于硅酸盐类物质,故A错误;B. ClO2是一种广谱性的消毒剂,代替Cl2作消毒剂,不仅能够提高消毒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故B正确;C. 石灰抹墙与水泥砌墙的硬化过程原理不相同,前者气硬性,后者水硬性,故C错误;D. 草木灰的成分是K2CO3,故D错误;故选B。
2.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个数是()①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②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③SiO2硬度大,用于制造光导纤维④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⑤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因而能漂白织物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⑦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漂白纸浆⑧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可做晶体管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详解】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都产生氧气,常用作供氧剂,可以用作呼吸面具中的氧气来源,故正确;②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错误;③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与二氧化硅的硬度大小无关,故错误;④氨气易液化,变为气体时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氨气常作制冷剂,与氨气易溶于水无关,故错误;⑤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故正确;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氟酸反应,故错误;⑦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故错误;⑧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可以用硅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故正确;故C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与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C. 由于Al2O3稳定性强,可用于制耐火坩埚D. 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Al不能溶于稀硝酸【答案】B【解析】【详解】A.与Al反应产生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故A错误;B.铝和氧气反应在Al箔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膜,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加热铝箔时铝熔化了,但是氧化铝膜兜着熔化的铝不会滴落,故B正确;C.氧化铝熔点很高,可以做耐火坩埚,故C错误;D.氧化铝膜能溶于稀硝酸,Al也能溶于稀硝酸,故D错误;故选B。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①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Al3++3OH-=Al(OH)3↓②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NO3) 2和KI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3Fe2++4H+ +NO3-=3Fe3++NO↑ + 2H2O③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HCO3-+OH-=CO32-+H2O④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⑤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O42-=BaSO4↓+H2O⑥铝片放入NaOH溶液中有气体产生:2Al +2OH-+ 6H2O=2[Al(OH)]4-+3H2↑⑦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3+⑧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制备硅酸凝胶:SiO32-+ CO2 + H2O = H2SiO3(胶体)+ CO32-⑨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 =Cu2++2NO2↑+2H2OA. ①④⑤B. ③⑤⑥C. ④⑥⑧D. ④⑥⑨【答案】C【解析】【详解】①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离子方程式:Al3++4OH-=AlO2-+2H2O,故错误;②I-还原性大于Fe2+,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NO3)2和KI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2NO3-+6I-+8H+=3I2+2NO↑+4H2O,故错误;③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NH4++HCO3-+2OH-=CO32-+H2O+NH3•H2O,故错误;④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正确;⑤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故错误;⑥铝片放入NaOH溶液中有氢气产生,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 6H2O=2[Al(OH)]4-+3H2↑,故正确;⑦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错误;⑧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制备硅酸凝胶,离子方程式为:SiO32-+ CO2 + H2O = H2SiO3(胶体)+ CO32-,故正确;⑨将铜插入稀硝酸中生成N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 =3Cu2++2NO↑+4H2O,故错误;故正确的是:④⑥⑧。
故选C。
【点睛】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1、是否可拆:不能拆的物质有: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和沉淀。
2、是否守恒:电荷守恒与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3、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Fe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Fe2+;硝酸与任何金属反应产物中都没有H2生成。
5.下列化学反应在金属冶炼工业中还没有得到应用的是()A. 2NaCl(熔融)2Na+Cl2↑B. Al2O3+3C2Al+3CO↑C. Fe2O3+3CO2Fe+3CO2D. 2Ag2O4Ag+O2↑【答案】BB项,该反应发生的温度为2125 ℃,必定消耗大量的能量,经济效益不高,故不采用,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熔融Al2O3来冶炼铝。
6.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 ②Al2O3 ③Al ④Al(OH)3 ⑤MgO ⑥(NH4)2CO3A. ①②③④⑥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全部【答案】A【解析】【详解】①NaHCO3既能与HCl反应产生NaCl、H2O、CO2;也能与NaOH反应产生Na2CO3和H2O,①合理;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HCl反应产生AlCl3和H2O;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和H2O,②合理;③Al与HCl反应产生AlCl3和H2;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和H2O、H2;③合理;④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与HCl反应产生AlCl3和H2O;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和H2O,④合理;⑤MgO是碱性氧化物,与HCl反应产生MgCl2和 H2O;但是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⑤不合理;⑥(NH4)2CO3可以与HCl反应产生NH4Cl、H2O、CO2;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CO3、NH3、H2O,⑥合理;故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①②③④⑥,合理选项是A。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弱碱性溶液中:Cl-、SO42-、Al3+、Fe3+B. 1.0 mol·L-1的Na[Al(OH)4]溶液中:Cl-、H+、K+、Ca2+C. 在强碱性环境中:[Al(OH)4]-、SiO32-、Na+、K+D. 0.1mol·L-1明矾溶液中:NH、[Al(OH)4]-、HCO、Na+【答案】C【解析】【详解】A.弱碱性溶液中含有OH-,Al3+、Fe3+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 H+与[Al(OH)4]-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在强碱性环境中含有大量OH-,与[Al(OH)4]-、SiO32-、Na+、K+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D. 0.1mol·L-1明矾溶液中:Al3+与[Al(OH)4]-、HCO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限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判断,试题难度不大,D项为易错点,注意双水解反应在离子共存判断时的应用。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过量的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加入硫氰化钾不显红色,错误,不选A;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所以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错误,不选B;C、铝在稀硝酸中不钝化,错误,不选C;D、氨水显碱性,正确,选D。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9.如下图表示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相互滴加过程中微粒的量的关系曲线。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①线表示Al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B. x表示AlCl3的物质的量C. ③线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D. ④线表示AlO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假定向含有1mol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Al3+完全沉淀,消耗3molOH-,生成1molAl(OH)3,然后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沉淀完全溶解消耗1molOH-,生成1molAlO2-,前后两部分消耗的OH-为3:1,假定向含有4molNaOH 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OH-完全反应消耗1molAl3+,生成1molAlO2-,然后发生反应Al3++3AlO2-+6H2O=4Al(OH)3↓,AlO2- 完全反应,消耗1/3 molAl3+,生成4/3 mol Al(OH)3↓,前后两部分消耗的Al3+为1mol:1/3mol=3:1,由图象可知,①②表示微粒、③④表示微粒物质的量关系为1:1,则该图表示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溶液中铝离子物质的量减少,①线表示Al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x表示NaOH溶液,故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随反应进行Al(OH)3物质的量先增大后减小,故③线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Al(OH)3溶解时,AlO2-的物质的量增大,④线表示AlO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B。
10.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3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则加入的铝粉的质量为()A. 5.4 g B. 3.6 g C. 2.7 g D. 1.8 g 【答案】A【解析】【详解】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0.1L×3mol/L=0.3mol,又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1:2,设铝与盐酸反应时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则2Al+6HCl═2AlCl3+3H2↑6 30.3mol x解得x=0.15mol,一定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碱与金属铝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2=0.3mol,碱与金属铝反应时铝完全反应,设与碱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y,2Al+2NaOH+2H2O=2NaAlO2+3H2↑2 3y 0.3mol解得y=0.2mol,则铝的质量为0.2mol×27g/mol=5.4g,故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