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m/s 100.38⨯=c 万有引力常量2211/kg m N 107.6⋅⨯=-G 普朗克常量s J 106.634⋅⨯=-h 电子的电量C 106.117-⨯=e 地球半径m 104.66⨯=R 电子的质量kg 101.931-⨯=e m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先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100,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1r ,后来变为2r ,12r r <。
2000年到全国物理高考物理分类题 振动和波试题与答案

五、振动和波34.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振动的振动图像1. 选择题 2001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内蒙安徽卷 一大题 9小题 4分考题: 9.有一列沿水平绳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10Hz ,振动方向沿竖直方向.当绳上的质点P 到达其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时,在其右方相距m 6.0处的质点Q 刚好到达最高点.由此可知波速和传播方向可能是 A .s m /8,向右传播 B .s m /8,向左传播 C .s m /24,向右传播D .s m /24,向左传播2. 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 一大题 7小题 4分 考题: 7.一列横波在0=t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s t 1=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A .波长一定是4㎝B .周期一定是4sC .振幅一定是2㎝D .传播速度一定是1㎝/s3. 选择题 2003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 一大题 7小题 4分考题: 7.一弹簧振子沿x 轴振动,振幅为4cm ,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x 轴上的0点,图1中的a 、b 、c 、d 为四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的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图2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振动图线,可用于表示振子的振动图象。
A .若规定状态a 时t =0,则图象为①B .若规定状态b 时t =0,则图象为②C .若规定状态c 时t =0,则图象为③D .若规定状态d 时t =0,则图象为④4. 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 一大题 3小题 4分考题: 3.一列简谐波沿一直线向左运动,当直线上某质点a 向上运动到达最大位移时,a点右方相距0.15m 的b 点刚好向下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A .0.6mB .0.3mC .0.2mD .0.1m5. 选择题 2000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安徽卷 一大题 12小题 4分考题: 12.已知平面简谐波在x 轴上传播,原点O 的振动图线如图a 所示,t 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b 所示,则s 5.0+='t t 时刻的波形图线可能是6. 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物理江苏卷 一大题 8小题 4分考题: 8.图1中,波源S 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s ,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 、SQ=2.6m .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2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P 、Q 两点振动情况的是左 a b 右• •A .甲为Q 点振动图象B .乙为Q 点振动图象C .丙为P 点振动图象D .丁为P 点振动图象7. 选择题 2002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广西卷 一大题 27小题 3分 考题: 27.图2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由此可知,A .在t 1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大B .在t 2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小C .在t 3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小,所受的弹性力最小D .在t 4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小,所受的弹性力最大8. 选择题 2001夏季高考物理广东河南卷 一大题 1小题 4分考题: 1.一单摆做简谐振动,对摆球所经过的任何一点来说,相继两次通过该点时,摆球的A .速度必相同B .加速度必相同C .动量必相同D .动能必相同9. 选择题 2003夏季高考物理(新课程)江苏卷 一大题 7小题 4分图2考题: 7.一弹簧振子沿x 轴振动,振幅为4cm ,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x 轴上的O 点,图1中的a 、b 、c 、d 为四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的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图2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振动图线,可用于表示振子的振动图象。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一、本卷共22题,其中1~2题,每题5分,共10分.3~22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正确的说法是()①β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②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③α粒子不同于氮原子核④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的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光子的能量为hν,动量的大小为.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γ衰变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是()A.仍然静止B.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C.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D.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3.(★★★★)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 1,下列四个能级圈,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A.B.C.D.4.(★★★)一绝热隔板将一绝热长方塑料容器隔成两部分,两边分别充满气体,隔板可无摩擦移动,开始时,左边的温度为0℃,右边的温度为20℃,隔板处于静止状态,当左边的气体加热到20℃,右边的气体加热到40℃时,则达到平衡状态时隔板的最终位置()A.保持不动B.在初始位置右侧C.在初始位置左侧D.决定于加热过程5.(★★★★)图示的电路图中,C 2=2C 1,R 2=2R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 2的电量大于C 1的电量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 1的电量大于C 2的电量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 2的电量大于C 1的电量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 1的电量大于C 2的电量.A.①B.④C.①③D.②④6.(★★★)如图,凸透镜L的焦距为f,在离透镜1.5f处垂直放置一平面镜M.现在焦点F处有一物体P,则在透镜另一侧()A.不成像B.距透镜2f处成等大、正立的实像C.距透镜2f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D.距透镜f处成等大、正立的虚像7.(★★)图中实线表示横波甲和横波乙在t时刻的波形图线,经过1秒后,甲的波峰A移到A′点,乙的波峰B移到B′点,如两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波甲的波长大于波乙的波长②波甲的速度小于波乙的速度③波甲的周期等于波乙的周期④波甲的频率小于波乙的频率.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8.(★★★)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 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且转弯处无能量损失)()A.大于v o B.等于v oC.小于v o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二、本卷共9道题9.(★★★)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婷用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衰变方程是→+ .其中→+ 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1)在衰变前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动量守恒定律.10.(★★★)如图所示,厚度为h、宽度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的上侧面A和下侧面A′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实验表明,当磁场不太强时,电势差U、电流I和B的关系为U=k ,式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霍尔系数.设电流I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流动形成的,电子的平均定向移动速度为v,电荷量为e,回答下列问题:(1)达到稳定状态时,导体板上侧面A的电势低于下侧面A′的电势(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的大小为 eBv ;(3)当导体板上下两侧之间的电势差为U时,电子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为;(4)证明霍尔系数为k= ,其中n代表导体内单位体积中自由电子的个数.11.(★★)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倾角为30o,底边BC长为2L,处在水平位置,斜边AC是光滑绝缘的.在底边中点O处放置一正电荷Q.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负电的质点从斜面顶端A沿斜边滑下,滑到斜边上的垂足D时速度为V.将(1),(2)题正确选项前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在质点的运动中不发生变化的是()①动能②电势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③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④动能、电势能、重力势能三者之和A.①②B.②③C.④D.②(2)质点的运动是()A.匀加速运动B.匀减速运动C.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的运动D.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3)该质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点时速率V C为多少?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 c为多少?12.(★★)电阻R 1,R 2,R 3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放在一个箱中,箱面上有三个接线柱A、B、C.请用多用电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在A、B、C的测量,确定各个电阻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所测的值表示电阻R 1,R 2,R 3.。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3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N 14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空洞D.温室效应2.久置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因被氧化而呈黄色的是A.浓硝酸B.氧化亚铁溶液C.溴苯D.溴化银3.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4.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A .有放射性B .易燃、易爆C .能导电D .有剧毒5.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A .无机物B .烃C .高分子化合物D .有机物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C 136-NMR (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C 136表示的碳原子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7.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 3的是A .AgB .CuC .A1D .Fe8.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最终出现浑浊的是A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B .苯酚钠饱和溶液C .醋酸钠饱和溶液D .氯化钙饱和溶液9.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类型的是A .食盐和蔗糖熔化B .钠和硫熔化C .碘和干冰升华D .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10.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为A .1.0×10-7mol ·L -1B .1.0×10-6mol ·L -1C .1.0×10-6mol ·L -1D .1.0×10-12mol ·L -1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HC HC S S C=C S S CH CH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B.其原子与同周期IA、II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D.原子半径比同周期ⅦA族元素原子的大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Ca2++HCO3-+OH-=CaCO3↓+H2O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OH-+CO2=CO32-+H2OD.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Fe3++H2S=Fe2++S↓+2H+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三.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_复习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一、本卷共22题,其中1~2题,每题5分,共10分.3~22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面正确的说法是()①β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②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③α粒子不同于氮原子核④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的强.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2. 光子的能量为ℎν,动量的大小为ℎν.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γ衰变c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是()A 仍然静止B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C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D 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3.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下列四个能级圈,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A B C D4. 一绝热隔板将一绝热长方塑料容器隔成两部分,两边分别充满气体,隔板可无摩擦移动,开始时,左边的温度为0∘C,右边的温度为20∘C,隔板处于静止状态,当左边的气体加热到20∘C,右边的气体加热到40∘C时,则达到平衡状态时隔板的最终位置()A 保持不动B 在初始位置右侧C 在初始位置左侧D 决定于加热过程5. 图示的电路图中,C2=2C1,R2=2R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2的电量大于C1的电量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1的电量大于C2的电量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2的电量大于C1的电量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1的电量大于C2的电量.A ①B ④C ①③D ②④6. 如图,凸透镜L的焦距为f,在离透镜1.5f处垂直放置一平面镜M.现在焦点F处有一物体P,则在透镜另一侧()A 不成像B 距透镜2f处成等大、正立的实像C 距透镜2f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 距透镜f处成等大、正立的虚像7. 图中实线表示横波甲和横波乙在t时刻的波形图线,经过1秒后,甲的波峰A移到A′点,乙的波峰B移到B′点,如两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波甲的波长大于波乙的波长②波甲的速度小于波乙的速度③波甲的周期等于波乙的周期④波甲的频率小于波乙的频率.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①③8. 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且转弯处无能量损失)()A 大于v oB 等于v oC 小于v o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二、本卷共9道题9.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婷用 6027 C0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6027 C0的衰变方程是 6027 C0→ A Z Ni+ 0−1 e+v e¯.其中 6027 C0→ AZ Ni+ 0−1 e+v 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1)在衰变前 6027 C0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 0−1 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 0−1 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___守恒定律.10. 如图所示,厚度为ℎ、宽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的上侧面A和下侧面A′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实验表明,当磁场不太强时电势差U、电流I和B的关系为U=k IBd,式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霍尔系数.霍尔效应可解释如下:外部磁场的洛仑兹力使运动的电子聚集在导体板的—侧,在导体板的另一侧出现多余的正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仑兹力方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仑兹力达到平衡时,导体板上下两侧面之间就会形成稳定的电势差.设电流I是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子的平均定向移动速度为v,电荷量为e,回答下列问题:(1)达到稳定的状态时,导体板上侧面A的电势________下侧面A′的电势(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电子所受的洛仑兹力的大小为________.(3)当导体板上下两侧面之间的电势差为U时,电子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为________.(4)由静电力和洛仑兹力平衡的条件,证明霍尔系数k=1,其中n代表导体板单位体积ne中电子的个数.11.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倾角为30∘,底边BC长为2L,处在水平位置,斜边AC是光滑绝缘的.在底边中点O处放置一正电荷Q.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负电的质点从斜面顶端A沿斜边滑下,滑到斜边上的垂足D时速度为V.将(1),(2)题正确选项前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在质点的运动中不发生变化的是()①动能②电势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③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④动能、电势能、重力势能三者之和A.①②B.②③C.④D.②(2)质点的运动是()A.匀加速运动B.匀减速运动C.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的运动D.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3)该质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点时速率V C为多少?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 c为多少?12. 电阻R1,R2,R3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放在一个箱中,箱面上有三个接线柱A、B、C.请用多用电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在A、B、C的测量,确定各个电阻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所测的值表示电阻R1,R2,R3.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答案1. C2. C3. C4. B5. A6. C7. D8. B9. 动量10. (1)低于(2)evB(3)e U ℎ(4)电子受到横向静电力与洛仑兹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有e U ℎ=evB ,可得U =ℎvB . 通过导体的电流微观表达式为I =nevdℎ.由题目给出的霍尔效应公式U =k IB d ,有ℎvB =k nevdℎB d 得k =1ne . 11. (1)C ;(2)D ;(3)该质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 点时速率v C =√v 2+√3gL ,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 C =12g −√3kQq 2mL 2. 12. R 1=2xyz xy+yz−xz ,R 2=2xyz xz+yz−xy ,R 3=2xyz xy+xz−yz .。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电子的电量地球半径电子的质量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
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A)(B)(C)(D)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不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2000-2005]6年高中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九、磁场全国通用
![[2000-2005]6年高中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九、磁场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44a26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d.png)
[2000-2005]6年高中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九、磁场全国通用九、磁场 (373)答案 (405)九、磁场71(电流的磁场1. 选择题 2001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内蒙安徽卷一大题 4小题 4分v考题: 4(初速为的电子,沿平行于通电长直导线的方向射出, 0直导线中电流方向与电子的初始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A(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不变B(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改变C(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不变D(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改变2. 选择题 2001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一大题 6小题 5分考题: 6(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开关,当S闭合时,电磁铁F将衔铁D吸下,C 线路接通。
1当S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将延迟一段时间才被释放。
则 1A(由于A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B(由于B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C(如果断开B线圈的电键S,无延时作用 2D(如果断开B线圈的电键S,延时将变长 23. 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一大题 10小题 5分a考题: 10(如图(),圆形线圈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悬挂一相同的线圈Q,P和Q共轴,Q中通有变化电流,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P所受的重力为G,桌面对P的支持力为N,则tA(时刻N,G。
1tB(时刻N,G。
2tC(时刻N,G。
2tD(时刻N=G。
44. 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一大题 4小题 5分用心爱心专心考题: 4(两圆环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为导体环,当A以如图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发生变化时,B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
则A(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
B(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增大。
C(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
D(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
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1. 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理综全国2卷第I卷大题 19小题 6分考题:19(一直升飞机停在南半球的地磁极上空。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物理全集(7套)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集(7套)目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全国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2)2000年上海市高考试题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物理试卷(广东卷)及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28)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山西卷)物理部分及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31)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物理部分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34)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37)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天津、江西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4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全国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电子的电量地球半径电子的质量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B)124,265(C)112,265(D)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l 至 4页,第Ⅱ卷5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 m/s 100.38⨯=c万有引力常量 2211kg /m N 107.6⋅⨯=-G 普朗克常量 s J 106.634⋅⨯=-h电子的电量 C 106.119-⨯=e 地球半径 m 104.66⨯=R电子的质量 kg 101.931-⨯=e m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某种金属在单色光照射下发射出光电子.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A .随照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B .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C .随照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增大 D .与照射光的照射时间无关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 .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 .大小相等,方向不同D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3.图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 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 离的过程中,A .电阻R 中没有电流B .电容器的电容变小C .电阻R 中有从a 流向b 的电流D .电阻R 中有从b 流向a 的电流4.一带电质点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现给定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带电质点的质量和电量.若用υ表示带电质点运动的速率,R 表示其轨道半径,则带电质点运动的周期 A .与υ有关,与R 有关 B .与υ无关,与R 无关 C .与υ有关,与R 无关D .与υ无关,与R 有关5.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 '等于 A .c h E λ- B .c h E λ+ C .λchE -D .λchE +6.远距离输送交流电都采用高压输电.我国正在研究用比330千伏高得多的电压进行输电.采用高压输电的优点是A .可节省输电线的铜材料B .可根据需要调节交流电的频率C .可减少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D .可加快输电的速度7.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 A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 B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同心圆C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D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但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8. 已知在单摆a 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单摆b 完成6次全振动,两摆长之差为l.6m .则两单摆摆长l a 与l b 分别为 A .m 9.0m 5.2==b a l l , B .m 5.2m 9.0==b a l l , C .m 0.4m 4.2==b a l l ,D .m 4.2m 0.4==b a l l ,9.一矩形线圈abcd 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ab 垂直.当线圈以角速度ω 绕ab 转动矩为M 1;当以角速度ω时,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1ε,线圈受到的最大磁力绕中心轴O O '转动时,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2ε,最大磁力矩为M 2.则21:εε和21:M M 分别为 A .1∶1,1∶1 B .1∶1,1∶2 C .1∶2,1∶1 D .1∶2,1∶210.如图所示,P 、Q 是两个电量相等的正的点电行,它们连线的中点是O ,A 、B 是中垂线上的两点,OB OA <,用A E 、B E 、A U 、B U 分别表示A 、B 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则 A .A E 一定大于B E ,A U 一定大于B U B .A E 不一定大于B E ,A U 一定大于B U C .A E 一定大于B E ,A U 不一定大于B U D .A E 不一定大于B E ,A U 不一定大于B U11.一轻质弹簧,上端悬挂于天花板,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平板,处在平衡状态.一质量为m 的均匀环套在弹簧外,与平板的距离为h ,如图所示.让环自由下落,撞击平板.已知碰后环与板以相同的速度向下运动,使弹簧伸长. A .若碰撞时间极短,则碰撞过程中环与板的总动量守恒 B .若碰撞时间极短,则碰撞过程中环与板的总机械能守恒 C .环撞击板后,板的新的平衡位置与h 的大小无关D .在碰后板和环一起下落的过程中,它们减少的动能等于克服弹簧力所作的功12.已知平面简谐波在x 轴上传播,原点O 的振动图线如图a 所示,t 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b 所示,则s5.0+='t t 时刻的波形图线可能是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2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一个蓄电池输出电压为12V ,若输出的电能为4.3×106J ,则它放出的电量为 C . 1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4:21=n n ,原线圈回路中的电阻A 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B 的阻值相等.a 、b 端加一定交流电压后,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B A P P : .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B A U U : .15.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发射了“神舟号”载人飞船,次日载人舱着陆,实验获得成功.载人舱在将要着陆之前,由于空气阻力作用有一段匀速下落过程.若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载人舱的质量为m ,则此过程中载人舱的速度应为_______.16.地核的体积约为整个地球体积的16%,地核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4%.经估算,地核的平均密度为kg/m 3.(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三、本题共3小题,共18分.把答案纪在题中的撞线上. 17.(4分)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是____mm .18.(6分)在使用多用表测电阻时,有一个步骤是将两表笔短路,调节表上某旋钮,使指针指到表盘上电阻的示数为 处.测量某电池的端电压时,要将红表笔接到电池的 极.测量电流时,要使电流由 表笔流人多用电表.19.(8分)利用“验证玻意耳一马略特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查理定律.(一)为了完成这个实验,除了图中给出的器材外,还需要气压计、托盘天平、热水、凉水和 . (二)必须进行的实验步骤有:1.用托盘天平称出活塞和框架的质量M .用气压计读出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强0P .按图安装器材,在框架两侧挂上钩码,使注射器的下半部分位于量杯之中.往量杯中加人适量的凉水,使注射器内的空气柱位于水面之下.过几分钟后,记下钩码的质量和活塞下表面的位置.同时 .2.在量杯中加些热水,过几分钟后在框架两侧加挂适当质量的钩码,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钩码的质量.同时, .3.把步骤2重复4次.(三)可用作图法来验证查理定律是否成立,该图线的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_____,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________.四、本题共5小题,ot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0.(12分)(l )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临界角的定义.(2)玻璃和空气相接触,试画出人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光路图,并标明临界角.(3)当透明介质处在真空中时,根据临界角的定义导出透明介质的折射率n 与临界角c θ的关系式.21.(12分)AB 两地间铺有通讯电缆,长为L ,它是由两条并在一起彼此绝 缘的均匀导线组成的。
通常称为双线电缆.在一次事故中经检查断定是电缆上某处的绝缘保护层损坏,导致两导线之间漏电,相当于该处电缆的两导线之间接了一个电阻.检查人员经过下面的测量可以确定损坏处的位置:(l )令B 端的双线断开,在A 处测出双线两端间的电阻R A ;(2)令A 端的双线断开,在B 处测出双线两端的电阻R B ;(3)在A 端的双线间加一已知电压U A ,在B 端用内阻很大的电压表测出两线间的电压U B . 试由以上测量结果确定损坏处的位置.22.(12分)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气缸A 和B 中分别用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面积之比2:1:=B A S S .两活塞以穿过B 的底部的刚性细杆相连,可沿水平方向无摩擦滑动.两个气缸都不漏气.初始时A 、B 中气体的体积皆为V 0,温度皆为T 0=300K .A 中气体压强05.1p p A =,0p 是气缸外的大气压强.现保持B 中气体的对A 加热,使其中气体的压强升到00.2p p A =',同时温度不变.求此时A 中气体温度AT '.23.(3分)云室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原子核在云室中发生一次α衰变,α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其运动轨迹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现测得α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试求在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注: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24.(15分)相隔一定距离的A、B两球,质量相等,假定它们之间存在恒定的斥力作用.原来两球被按住,处在静止状态.现突然松开两球,同时给A球以速度υ,使之沿两球连线射向B球,B球初速为零.若两球间的距离从最小值(两球未接触)到刚恢复到原始值所经历的时间为t.求B球在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安徽卷)物理参考答案一、答案及评分标准:全题48分,每小题4分。
每小题全选对的给4分,选不全的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不答的给0分。
1.BD 2.A 3.BC 4.B5.C6.AC 7.CD8.B9.A10.B 11.AC12.CD二、答案及评分标准:全题20分,每小题5分,答案正确的,按下列答案后面括号内的分数给分;答错的,不答的,都给0分。
13.5106.3⨯(5分)14.1∶16(3分) 1∶4(2分) 15.kmg(5分) 16.4102.1⨯(5分)三、答案及评分标准:全题18分,其中17题4分,18题6分,19题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