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执业医师考点速记(儿科)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解剖特点:小儿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易发生溢奶,再加上幽门紧张度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也是婴幼儿时期呕吐的原因。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对消化吸收有利,但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固定性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小儿腹泻病原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最常见,不造成肠黏膜损伤。
轮状病毒——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
脱水轻度中度重度失水量50 ml/kg 50~100 ml/kg 100~120 ml/kg前囟凹陷稍凹明显凹陷深凹皮肤弹性尚可较差极差口腔黏膜稍干干燥苍白干燥发灰泪有泪少无泪尿量稍少明显少极少,无尿四肢温暖稍凉厥冷腹泻轻型和重型区别——重型有水、电解质紊乱。
重度腹泻的诊断依据——外周循环衰竭小儿腹泻轻度酸中毒时,早期诊断——血气分析(症状不明显)低血钾——腹胀,肠鸣音消失,四肢肌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第一天补液补液原则高渗性脱水——1/3张含钠液(1:2)等渗性脱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脱水——2/3张含钠液(4:3:2)不能测血钠时——1/2张含钠液重度脱水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循环衰竭——2:1等张含钠液0.9%氯化钠5%葡萄糖 1.4%碳酸氢钠或1.97%乳酸钠2 :3 : 1 (1/2张)含钠液补液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输液速度前8~12小时每小时8~10ml/kg脱水纠正后于12~16小时补完,每小时5ml/kg2、小儿腹泻补钾见尿后补钾,10%氯化钾,一般每日3~4mmol/kg,缺钾明显者4~6 mmol/kg,一般持续4~6天。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湿疹除大便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发育4、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黏液但无脓血——考虑病毒感染5、高渗性脱水——极度口渴低渗性脱水——轻度口渴。
执业医师考试考点记忆(儿科总结口诀)

儿科学(分值:50-55分)第1节:绪论(2分)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
,会跑会跳,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意外。
,此期重要特点为智力发育非常快,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是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第2节:生长发育(7-9分,重要考点)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1.神经系统——2.生殖系统——3.体格发育——(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由上到下(小儿出生后先哭后尿)(先动胳膊后动手指)、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二、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重点在体重和身高,必须记住)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
█1.体重:反映儿童体格发育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天体重下降3%~9%,7~10天逐渐恢复至出生时体重。
注:题目中出现“双十”:体重下降超过10%或体重下降超过10天未恢复,就是病理性,否则就为生理性。
(2)●小儿体重公式:(必考点)<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2岁~12岁体重(kg)=年龄×2+8注:●记住7.5Kg:<7.5Kg用公式1计算;≥7.5Kg用公式2计算。
●记住:出生时体重3kg(六六大顺)三个月体重6kg(2倍)1岁时体重10kg(3倍)2岁时体重12kg(4倍)一周岁以内体重的增长速度不是平均分布:新生儿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g4~6个月每月增长500~600g6~12个月每月增长300~400g●前3个月=后9个月(不管身高、体重、头围都是这个规律)如:出生时体重为3kg,到3个月为6kg,长了3kg,到1岁为9kg,也长了3kg3.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医考试)是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业资格考试,被视为中医师执业的基本门槛。
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医从事儿童医疗保健和治疗的专业领域。
在中医考试中,中医儿科学是必考科目之一,考生需要通过该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本文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些中医儿科学的速记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1. 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为基础,针对儿童特点和疾病规律,研究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保健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儿科基础理论、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科保健等内容。
2. 儿科基础理论儿科基础理论是中医儿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其中包括儿科气色学、儿科辨证学、养生学和生长发育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儿童体质的特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等知识点。
3. 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儿科学中涉及了很多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例如,脾胃虚弱型的小儿腹泻可以采用健脾和胃、行气消积的治疗方法;肺热宿痰型的小儿咳嗽可以采用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的治疗方法等。
4. 儿科保健中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中医儿科学也不例外。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
例如,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要点包括合理喂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等;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要点包括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适度增加室内湿度等。
以上仅是中医儿科学的一些速记要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综合利用教材、习题和模拟试卷进行复习。
此外,考生还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来积累技术和经验。
希望以上简要介绍对考生备考中医儿科学有所帮助,祝愿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中医执业医师。
职业医师儿科知识点总结

职业医师儿科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医学基础知识1. 儿科生长发育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各个阶段,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2. 儿童疾病与预防儿科医师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发热、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传染病等,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3. 儿科医学诊断技术儿科医师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儿科诊断技术,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查等,以准确诊断和评估儿童疾病。
4. 儿科医学治疗技术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儿科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及常见的儿科紧急处理技术,如心肺复苏、骨折固定、创口处理等。
二、儿科专科疾病知识1. 儿科内科疾病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儿科内科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包括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儿科外科疾病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儿科外科疾病,如先天畸形、创伤、烧伤、手术并发症等,包括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手术技术和处理技巧。
3. 儿科专科疾病儿科医师需要了解一些特殊的儿科专科疾病,如儿童神经病学疾病、儿童心脏病、儿童肾病、儿童血液病等,包括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儿科健康管理知识1. 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规律,包括婴儿喂养、儿童膳食、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以及相关的营养咨询和管理方法。
2. 儿童健康保健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的一般保健知识,包括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免疫接种、健康检查、预防意外伤害等内容,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方法。
3. 儿童心理健康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常见的心理障碍、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发育迟缓等,以及相关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四、儿科应急救护知识1. 儿科急诊处理儿科医师需要掌握儿科急诊处理技术,包括常见的儿科急诊病情评估、监护、急救、处理和转运技术,如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溺水、烧伤、中毒等。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重要考点速记(2)

小儿体格发育的两个高峰期是婴儿期、青春期(2002)
小儿骨髓外造血的器官是脾脏(200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2001)
早产儿使用铁剂预防贫血起始的月龄是2个月(2001)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重要考点速记(2)
法洛四联症心脏杂音响度主要决定于肺动脉瓣狭窄程度(2003)
我国现阶段采用的围生期规定为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2003)
奇脉最常见于大量心包积液(2000)
鉴别非典型苯丙酮尿症需进行尿蝶呤分析(2002)
正常足月儿的皮肤外观特点是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2000)
早产儿的胎龄是大于28周,小于37周(1999)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是由于血清中钙离子浓度降低(2005)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血1,25-(OH)2D3降低(2004)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调整饮食,每日开始供给的热量应是40kcal/kg(2003)
1岁以内婴儿基础代谢,每日每千克约需55kcal(2001)
1~2岁幼儿1年中身高约增长10cm(2005)
小儿腹泻发病率高的年龄组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个月至2岁(2000)
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腺病毒(2003)
猩红热的皮疹出现在发热后12~48小时(2005)
支原体肺炎应用抗生素的疗程应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3周(2004)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小儿造血系统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小儿造血系统疾病小儿造血系统疾病1、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首先在卵黄囊→肝→骨髓出生2~5周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出生后造血:出要是骨髓造血。
1周岁内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
骨髓外造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血象特点:占优势细胞中性粒细胞4~6天淋巴细胞4~6岁中性粒细胞==2、生理性贫血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降至100g/L,出现轻度贫血,称生理性贫血。
呈自限性过程,3个月后,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又缓慢增加。
3、小儿贫血指标新生儿Hb﹤145g/L1-4个月Hb﹤90g/L4~6个月Hb﹤100g/L贫血分度正常下限~90 g/L为轻度90~60 g/L为中度60~30g/L为重度﹤30 g/L为极重度4、缺铁性贫血病因:6个月以后婴儿单纯母乳喂养易发生——铁摄入量不足4个月内很少发病——从母体获得足够的贮存铁临床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明显。
乏力,头晕、眼前发黑,耳鸣。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肿大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于同龄儿反甲实验室检查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注:血清铁蛋白(SF):反应体内贮铁情况。
游离原卟啉正常与铁结合,缺铁时游离原卟啉升高,由于铁缺乏,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诊断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最灵敏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铁剂治疗有效——有助于确诊预防早产儿、低体重儿自2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根治关键),给予铁剂。
铁剂治疗:铁剂用量按元素铁计算每次1~2mg/kg,每日2~3次两餐间服用硫酸亚铁+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减少胃黏膜侵害,又利于吸收)输血——用于重度贫血,伴有感染输血量:每次5~10ml/kg铁剂疗效判定:给予铁剂后如有效,2~3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重要考点速记(1)

正常儿童新鲜尿沉渣镜检时,每个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应少于3个(2005)
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动脉导管未闭(2004)
缺铁性贫血早期最可靠的依据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清铁蛋白降低(2002)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典型实验室检查结果是T4下降、TSH明显升高(2002)
麻疹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Koplik斑(2001)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小儿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200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血生化的特点是血清钙降低,血清磷降低,碱性
磷酸酶增高(2000)好医生医考视频辅导新大纲版/fudao
维持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能量,为小儿所特有的是生长发育所需(2005)
金葡菌肺炎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首先应考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脓气胸(2005)
婴儿每日水的需要量是150ml/kg(2004)
小儿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扩容液输注时间为30‾60分钟(2003)
营养03)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必有的临床表现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水肿(2005)
早期确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实验室检查是血清T3、T4、TSH测定(2000)
典型麻疹的出疹顺序是先耳后、颈部,延及额面部,而后躯干、四肢
麻疹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出疹后10天(2001)
麻疹出疹一般在发热后的3~4天(2003)
3~6个月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骨骼改变最常见的表现为颅骨软化(1999)
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形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004)
胚胎期是指受孕后的8周以内(2003)
母乳喂养儿粪便中主要的细菌是乳酸杆菌(2001)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重要考点速记(3)

诊断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最有价值的指标是50%以上肾小球囊内有大新月体形成(1999)
T细胞具备对各种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能力的胎龄是第40周(1999)
淋巴结发育起始的胎龄是第10周(1999)
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2003)
判断小儿体格发育最常用指标是体重、身高、头围(2002)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表现是性格改变(1999)
新生儿败血症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是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
消除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2004)
水冲脉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003)
食物中每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供给能量(kcal)分别为4,9,4(2004)
正确测量头围的方法是将软尺紧贴头皮沿枕骨结节最高点及眉弓上缘一周(2004)
麻疹患者解除隔离的指标是出疹后5天(2004)
在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例中,首选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是甘露醇(2005)
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部位主要是肾(2004)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重要考点速记(3)
易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200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分类为散发性、地方性(2003)
足月005)
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最后累及的部位是面颊部(2005)
小儿腹泻的定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1999)
同时刺激多种感官的游戏和运动称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感觉整合训练(2003)奇脉见于大量心包积液(20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骨样组织增生所致的骨骼改变为方颅(2005)
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最常见的核型是46,XY.-14,+1(14q21q)(2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考点速记(儿科)1绪论围生期:妊娠28周到产后1周。
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
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生长的时期。
女(11、12~17、18),男(13、14~18、20)。
2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1、体重增长出生后一周:生理性体重下降前半年:600~800g/月前3月:700~800g/月后3月:500~600g/月后半年:300~400g/月1~2岁:3kg/年2~青春期:2kg/年公式计算3~12月(月龄+9)/2(kg)1~6岁年龄×2+8(kg)7~12岁(年龄×7–5)/2(kg)2、身高(cm):年龄×6+773、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一周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为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
4、前囟门:12~18月闭合。
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晚:见于佝偻病、克汀病、脑积水。
前囟饱满:见于脑膜炎、脑积水。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
后囟门:6~8周闭合。
5、腕骨骨化中心:共10个,10岁出齐。
2~9岁的数目为:岁数+1。
6、牙齿:2岁以内乳牙数目=月龄―4~6。
7、克氏征(+)——3~4月以前正常。
巴氏征(+)——2岁以前正常。
小儿出现的第一个条件反射:吸吮反射(生后2周出现)。
8、2个月——抬头。
6个月——独坐一会。
7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喊“爸爸、妈妈”。
9个月——试独站,能听懂“再见”,不能模仿成人的动作,但看到熟人会伸手要人抱。
1~1.5岁——能说出物品和自己的名字,认识身体的部位9、克汀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不成比例,上身大于下身。
10、身长中点2岁——脐下6岁——脐和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耻骨联合上缘3儿童保健卡介苗生后2天~2月(﹥2月首次接种前需作结核菌素试验)乙肝0、1、6月脊髓灰质炎生后2、3、4月白百破生后3、4、5月麻疹生后8月4营养性疾病1、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的部位——锁骨中线平脐处皮下脂肪消减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2、营养不良消瘦—缺乏能量水肿—缺乏蛋白质皮下脂肪厚度轻度:0.8~0.4(cm)中度:0.4以下(cm)重度:消失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体重不增。
重症营养不良的体液改变:总液体量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皮肤合成的内源性D3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冬春季易发病。
②维生素D摄入不足。
③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人工喂养者易发病。
④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生长过快。
⑤疾病或药物的影响导致1.25–(OH)2D3不足。
临床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
枕秃。
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大致正常。
激期:骨骼改变①颅骨软化:多见于3~6月婴儿。
②方颅:多见于7~8月以上婴儿。
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胸廓①肋骨串珠(好发于1岁左右,因骨样堆积所致,在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可看到钝圆形隆起,以7~10肋最明显。
)②肋膈沟③鸡胸或漏斗胸四肢①腕踝畸形:手镯或脚镯②O形腿或X形腿生化检查: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骨骺软骨盘增宽。
X线: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
恢复期:X线: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治疗:口服维生素D早期:0.5~1万IU/日激期:1~2万IU/日(1个月后改预防量)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临床表现:①惊厥。
②手足抽搐:幼儿和儿童期的典型表现。
③喉痉挛。
④隐性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
面神经征:用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
治疗:止惊——补钙——维生素D止惊:苯巴比妥,水合氯醛补钙: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到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缓慢静脉注射。
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2~3次。
小结:发病机制佝偻病——甲状旁腺代偿功能升高。
VD缺乏性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不足。
5、体重6kg——每日8%糖牛奶量660ml,水240ml蛋白质脂肪糖﹤4岁15%35%50%﹥4岁10%30%60%5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1、足月儿:胎龄﹥37周,﹤42周早产儿: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2、新生儿:指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婴儿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出生后抱至母亲给予吸吮的时间:生后半小时足月儿出生体重:2500~4000g出生后第1小时内呼吸率:60~80次/分睡眠时平均心率:120次/分血压:9.3/6.7kPa(70/50mmHg)3、新生儿神经系统反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病理反射——克氏征、巴氏征均阳性。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不稳定。
4、新生儿消化系统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达——溢奶肠壁较薄,通透性高,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5、新生儿胎便生后24h内排出,2~3天排完由肠黏膜脱落上皮细胞、羊水及胆汁组成,呈墨绿色6、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生后2~5天出现,足月儿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病理性黄疸: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血清结核胆红素﹥25μmol/L母乳性黄疸:生后3~8天出现胆红素在停止哺乳3~5天后即下降继续哺乳1~4月胆红素亦可降至正常。
不影响生长发育,患儿胃纳良好,体重增加正常。
新生儿黄疸的加重因素:饥饿、便秘、缺氧、酸中毒、颅内出血。
7、新生儿溶血病:ABO溶血:指母亲为O型,婴儿为A或B型临床表现:胎儿水肿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Rh溶血)生后2~3天(ABO溶血)。
贫血:程度不一。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生后2~7天出现。
诊断:ABO溶血:血型抗体(游离―释放试验)阳性Rh溶血: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治疗:产后治疗:光照疗法常用(光照12~24小时)第一关(生后1天内):立即用压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胎儿水肿,禁用白蛋白(清蛋白)以免加重血容量、加重心衰。
第二关(2~7天):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光照疗法)第三关(2周~2月):纠正贫血。
ABO溶血换血时最适合的血液:O型血细胞和AB型血浆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嗜睡,肌张力减退,瞳孔缩小,惊厥轻度:出生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中度:出生24~72小时最明显重度:出生至72小时或以上症状最明显治疗: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20mg/kg)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足月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所致的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9、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葡萄球菌(我国)感染途径:产后感染最常见。
早发型:生后1周尤其3天内发病迟发型:出生7天后发病10、新生儿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生后1分钟内)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弹足底(次/分)0分无无青紫或苍白松弛无反应1分慢,不规则﹤100体红,四肢青紫四肢略屈曲皱眉2分正常,哭声响﹥100全身红四肢活动哭,喷嚏新生儿窒息轻度:评分为4~7分重度:评分为0~3分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保暖,用温热干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
摆好体位,肩部垫高,使颈部微伸仰。
立即吸干呼吸道黏液——最重要触觉刺激:拍打足底和摩擦后背,促使呼吸出现。
如心率小于80次/分时,可胸外心脏按压30秒。
11、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上皮珠和“马牙”、乳腺肿大、假月经。
6遗传性疾病1、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常染色体畸变临床表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鼻梁低平,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
韧带松弛,通贯手。
诊断:染色体检查核型:标准型47,XX(或XY),+21易位型D/G易位46,XX(或XY),–14,+t(14q21q)G/G易位46,XX(或XY),–21,+t(21q21q)或46,XX(或XY),–22,+t(21q22q)发病率:母亲D/G易位每一胎10%风险率父亲D/G易位每一胎4%风险率大多数G/G易位为散发,父母核型大多正常母亲21/21易位下一代100%发病2、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因因肝脏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临床表现生后3~6个月出现症状。
智力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肌痉挛、癫痫小发作、惊厥、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尿有鼠尿臭。
尿三氯化铁试验阳性。
治疗低苯丙氨酸饮食每日30~50mg/kg适量给予7免疫性疾病1、T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胸腺3~4岁时胸腺影在X线上消失,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T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骨髓和淋巴结B细胞免疫球蛋白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GIgA含量增高提示宫内感染的可能。
2、免疫缺陷病(1)抗体缺陷病发病率最高①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疖。
扁桃体和外周淋巴结发育不良。
②选择性IgA缺陷:反复呼吸道感染,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体液免疫缺陷的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白喉毒素试验同族血型凝集素测定淋巴结活检,查找浆细胞(2)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生后不久出现不易纠正的低钙抽搐,常伴有畸形,如食道闭锁、悬雍垂裂、先心病、人中短、眼距宽、下颌发育不良、耳位低等。
细胞免疫的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植物血凝素(–)末梢血淋巴细胞﹤1.5×109/LL淋巴细胞转化率﹤60%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治疗:输血—只能输经X照射过的血,不能输新鲜血。
否则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3)抗体和细胞免疫联合缺陷病3、小儿扁桃体发育规律2岁后扁桃体增大,6~7岁达到顶峰。
4、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抗体缺陷病。
选择性IgA缺陷禁忌输血或血制品。
支气管哮喘1、诊断标准喘息发作≥3次肺部出现哮鸣音喘息症状突然发作其他特异性病史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2、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诊断本病的基本条件)有个人或家庭过敏史怀疑支气管哮喘患者——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助于诊断。
急性风湿热病原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心肌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次要表现发热、关节痛、风湿热病史血沉加快、CRP阳性、周围血白细胞升高PR间期延长(分项简述)心肌炎体征:心动过速,心脏增大,心音减弱,奔马律,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电图:I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