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综合防治
姜瘟的农药防治技巧

姜瘟的农药防治技巧
姜瘟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到的生姜腐败病,这种病害严重影响生姜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所以一旦发生,就要及时的寻找合适的农药来进行补救。
①土壤消毒:用绿亨8号每平方米1毫升,加水2公斤,将药水喷于土面,再开沟做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并于病穴肉淋洒药剂消毒。
可使用5%硫酸铜或5%漂白粉或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每穴淋洒0.5-1千克。
②姜种消毒:使用硫酸链霉素浓度为5×10E-4浸种48小时,或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闷种各6小时,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浸种6小时。
种植时姜种切口要蘸草木灰后方可下种。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绿亨6号(金消康、原杀菌王)800-1000倍液;或用绿亨3号800倍液浇根,每隔7-10天浇根1次,连浇4次或绿亨代森胺1200-1500倍液喷施,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或用20%叶枯宁13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每亩使用药液75-100千克,每隔10-15天防治1次,共2-3次;或用康地蕾得每亩3000克在发病初期灌根,每隔10防治1次,连灌二次即可。
姜瘟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生姜产区普遍发生姜瘟。
该病一般于6月中下旬(挖取种姜后)发病,发病初期主要是死苗烂蔸,直到采收季节均有发生。
发病轻者死蔸率达30% ̄40%,重者死蔸率达80%,引起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姜瘟病菌可在种姜和土壤中越冬,遇适宜温度,通过流水和地下害虫传播。
病菌从生姜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引起姜组织崩溃腐烂,最终导致整株死亡。
故在同一地块连年种姜,病原菌基数高,发病重。
另外,生姜根系不发达,喜湿润但不耐渍,耐钾肥而需氮、磷肥较少。
故在排水不畅,积水严重,施用氮肥过多的地块,生姜抗病性弱,姜瘟也发生严重。
根据生姜的生长习性和姜瘟发生的特点,防治姜瘟要采取如下综合措施。
1、轮作防病选择新地种姜,严格实行轮作。
山区和丘陵宜选择新垦坡地或未种过姜的坡地,平地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方种姜。
冬季翻土冻垡,熟化土壤。
同时每亩施熟石灰50kg左右,给土壤消毒。
2、消毒防病选用无病种姜,并对种姜实行消毒处理。
种姜在催芽前,应选晴天晒1 ̄2天,剔除弱姜病姜,留下硕大健壮的姜块作种姜。
如果在病区留种、调种,应对种姜实行消毒。
可选用1∶100倍的甲醛(福尔马林)水溶液浸泡种姜1h左右,然后将种姜捞出摊放在草垫上,覆盖塑料薄膜闷种6 ̄12h;或用“姜瘟净”500倍液,浸泡种姜约1h,捞出沥干;也可用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浸种约1h,然后催芽。
在种姜催芽过程中,发现病姜随即拣出淘汰。
3、管理防病科学管理肥水,提高植株抗病力。
生姜耐肥,需钾肥尤多,种姜时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2 ̄3t。
多施火土灰和富钾肥料。
在生姜根茎膨大期,施2 ̄3次追肥,同时培土盖蔸,但要注意勿伤根系。
生姜喜荫,惧怕烈日,虽喜湿润怕干旱,但又怕渍。
因此,雨季要做到沟内无积水,旱季沟内保留浅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淹没生姜根系。
若在夏、秋季搭1m高的荫棚,或在姜地间作瓜类作物,遮光降温,有利于生姜生长。
4、及早防治一般在生姜齐苗后,开始用药剂保护,或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普遍施药治疗。
姜瘟病的综合防治

辅 之以药剂 防治 的综 合防治策略 ,
及 早 加 以 防治 。
1 5 ~ 3 0 分钟 ,或用姜瘟宁3 o o 4  ̄液浸 尿 。姜 田最好 采用无污染 的井水灌
种3 O 分 钟 ,或 用 1 : l : 1 0 0 的 波 尔 多 溉 ,严 禁 把 病 株 向 水 渠 及 水 井 中 液 浸种 1 0 ~ 2 0 分 钟 ,然 后 捞 出 及 时 乱 扔 。 如 有 条 件 最 好 采 用 塑 料 软
植 保 ± 靶 实 用技 术
省丹江 1 3 : 市十堰农校 ,湖北丹江 口 4 4 2 7 0 0)
2 选 留无病 姜种并 进 土 壤 ,直 到 喷 湿 为 宜 。
行种姜消毒 从 无 病 姜 地 选 择
5 科 学运 筹 肥 水
姜 田所 用肥料应保证无姜瘟病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 或青 枯病 ,
是生姜 生产 中最为常见 ,且 在各姜
区普 遍 发 生 的 一 种 毁 灭 性 病 害 。发
除 肉质变 褐色变软的姜块 ;消毒方 巧 施 追 肥 , 可 多 次 撒 施 草 木 灰 ,
法 可选用 2 0 %龙克 菌5 0 0 倍 液 浸 种 每 次 亩 撒 施 5 0 k g ,忌 用 灶 灰 和 人 粪
无 病 害 、 无 虫 害 、 无 病 菌 , 因而 不 能 用 病 姜 、病 株 及 带 伤 口 , 形 状 整 齐 、 色 菌 土 壤 沤 制 杂 肥 ,所 用 的有 机 肥 必 泽 光 亮 、肥 大 、芽 口 须经充分腐 熟后 方可使用 。种姜 时
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

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介绍姜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姜类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和治疗姜瘟,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和治疗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以帮助农民提高姜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病害预防地块选择选择种植姜类作物的地块时,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避免选择在积水较多或者排水不良的地方种植。
病害防治1.合理轮作:姜类作物不宜连作连种,要合理轮作,如与豆类、玉米、蔬菜等作物轮作,以减少病害传播和发生的可能性。
2.种植健康种苗:选择健康的种苗,避免使用带有病害的种苗,以防止病害传播。
3.清除病害源:在种植前要清除地块上的残渣和病害植株,避免病害源重新感染作物。
4.施肥合理: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5.定期修剪和清洁:定期修剪病害植株和清洁田间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病害监测是及时发现姜瘟病害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监测: 1. 目测观察:定期巡视田间,对作物的叶片、茎部和根系进行目测观察,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2. 样本检测:及时采集病害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菌检测和病害种类鉴定,以确诊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剂来控制姜瘟病害是一种环保、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剂包括: - 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通过与病原菌竞争、分解代谢产物或产生抑制物质来抑制姜瘟的发生。
- 紫便桃花孢Sin75: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复制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姜瘟。
土壤病害防治对于土壤病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 翻耕消毒:在种植前翻耕土壤,并施用有效的土壤消毒剂,如石硫合剂,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增强作物的抵抗力,减轻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应谨慎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生姜病害综防

生姜病害综防生姜病害综防生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或青枯病,为生产中一大易发的毁灭性病害。
姜斑点病该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在叶片、叶上出现鱼白色斑,梭形或长圆形,细小,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易被袭穿孔。
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白星点点,又叫白星病。
该病主要靠雨水传播,温暖高温条件下易发生,尤其株间郁闭,湿度大,植株连作,土壤黏重更有利于发病。
姜炭疽病该病的典型症状为,叶片先从叶尖及叶缘出现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下向内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褐斑,表面有晕纹。
数个病斑连在一起,使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有小黑点。
该病借助雨水或小昆虫活动传播。
连作地,田间湿度大,偏施氮肥均有利于发病。
综合防治技术:1、轮作换茬前茬以葱蒜类为好,实行2-3年轮作,特别注意种过茄科蔬菜且发生过青枯病的地不宜种姜。
2、严格选种应在无病姜田选取健壮姜块,单窖贮藏,贮窖应消毒。
3、选地整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
深翻后亩施石灰100-150千克,高畦,设排水沟。
4、种姜消毒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卞那霉素500毫克/千克浸种48小时,或福尔马林100倍液浸、闷各6小时、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浸种6小时,切口蘸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后排种。
5、加强栽培管理所用肥料应充分腐熟,且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可偏施氮肥。
灌溉水应清洁卫生,最好用井水灌溉。
尽量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避免人为伤口。
发现病株,应及时防治,尤其腐烂病株,应及时除掉,然后将病株四周0.5米内健株一并拔除,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周围每穴施消石灰1千克或漂白粉125克,无菌土掩埋,病株应集中烧毁。
6、化学防治发现病株,可用5%硫酸铜或5%漂白粉、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至4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灌窝控制姜瘟病的蔓延。
还可用叶面喷雾20%叶枯宁13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100波尔多液等结合使用。
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治技术生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但是,随着生姜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基数的长年积累,近年生姜病虫危害不断加重,尤其是姜瘟病危害严重,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绝产绝收。
为了及时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现将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生姜姜瘟病的发病规律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据鉴定其病原菌为青枯假单孢杆菌,可在种姜、土壤及带病残株与有机肥内越冬,能在土壤中存活1年以上,通过病姜、土壤、灌溉、施肥及地下害虫进行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的来源。
新姜区主要侵染来源为带病种姜,老姜区土壤内病菌和带病种姜都是重要的侵染来源。
病菌侵染时多从近地表处的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根茎,或由地上茎、叶向下侵染根茎。
病姜流出的菌液可借助流水与风吹雨溅扩散,一旦条件适合,迅速蔓延流行。
高温高湿、时晴时雨、干湿变化激烈,有利于本病流行;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轮作年限短、偏施氮肥的姜田发病率较高。
姜瘟病流行期长,一般6月下旬始发,7~8月为发病盛期,9月份气温下降后才逐渐减轻。
2综合防治技术2.1选择无病种姜,杜绝病菌传入生姜收获前,选择无病姜田作为留种田,并挑选无病、健壮、整齐的植株留种,妥善贮藏。
如从外地引种,则应严格筛选,剔除带病姜种。
及时清理、烧毁田间病姜秸杆。
在晒姜、困姜过程中,严格挑选姜块肥大、色泽鲜亮、肉质完好的姜块作种姜。
栽植前姜种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40%的福尔马林100倍液,或77%可杀得800倍液浸种10min,并用薄膜覆盖闷6h,或30.5%高锰酸钾溶液,或姜瘟宁300倍液浸泡30 min,可有效杀灭种姜所带病菌。
根据当地情况,在用上述药剂时,加入45%三唑铜多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或66.5%普力克水剂2 000倍液混合浸种消毒,能同时预防由其他真菌引起的腐烂病。
播种时将切口蘸新鲜、清洁草木灰,确保种茎不带菌。
有条件的地区可选择脱毒姜苗作种,既能防止种姜携带病菌,又可彻底切断病毒传入,预防病毒病。
防治姜瘟有六招

防治姜瘟有六招
作者:暂无
来源:《乡村科技》 2013年第4期
1.科学选种。
要从无病区选种、留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抗倒伏的品种,如莱芜生姜、安丘生姜等。
2.选地种植。
宜与玉米、小麦、葱、蒜等作物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忌与茄科作物轮作;注意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种植;注意排水,忌大水漫灌。
3.间作套种。
利用大蒜对姜瘟病菌的杀菌作用实行间作套种,可有效防止姜瘟的发生。
4.土壤消毒。
每667平方米撒施生石灰20~25千克或草木灰150~200千克,然后翻耕整地。
5.姜种消毒。
种植前,将掰开的姜块放入20%的草木灰浸出液中浸泡10~20分钟,或将姜
种切口蘸草木灰后下种,能起到预防姜瘟的作用。
也可在播前用0.05%的硫酸链霉素、新植霉
素或卡那霉素溶液浸种48小时,或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
6.药剂防治。
及时铲除中心病株,并对病穴进行灌药处理,可选用的药剂有5%硫酸铜溶液、72%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3 000~3 500倍液等,每穴灌药液0.5~1.0千克,然后用30%氢氧
化铜8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等进行全田喷施,每667平方米用药液100千克左右,
隔7~10天喷1次,连用3~4次。
贾士龙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黄河路789号山亭区农业学会277200。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去年生姜价格一路飙到了高价,让许多的生姜种植的用户心痒痒的,希望今年也能够有一个好的效益。
那么在生姜的种植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病症呢?今天我们就讲解一下姜发生瘟病的解决之道。
答: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姜株受到病菌侵染后,不论茎叶或根茎都能表现受害症状。
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以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灰白色水状液体,有臭味。
生姜根部受害后也呈现淡黄褐色、并最终全部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现暗褐色,茎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叶片受害侵染后出现凋萎状,并从下至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
防治:①、注意轮作,尤其是在多年种姜的老姜田,最好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②、严格选种,消除种姜带菌隐患;③、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姜田要选地势高燥、排灌良好的地块,高畦栽培;④、药物防治上可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600倍液灌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