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怎样防治

合集下载

姜瘟病最有效的方法法

姜瘟病最有效的方法法

姜瘟病最有效的方法法
姜瘟病(生姜黄化病)是由姜黄单胞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姜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叶片枯黄、干枯、倒伏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姜瘟病的方法:
1. 良好的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通风、排水良好,每次浇水前要先让土壤表层干燥。

2. 使用无菌种苗:从可靠的来源购买无菌种苗,确保它们没有携带病原体。

3. 合理的施肥:不要盲目施肥,要按照姜类植物的需要进行科学的施肥,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酸化。

4. 防治虫害:要及早发现并防治白粉虱、蚜虫等虫害,以减少它们对植物的损害和病原体的传播。

5. 喷施药剂: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对病情加以控制,例如金露散、多菌灵、百菌清等,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缓解病情。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综上所述,防治姜瘟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生姜病虫害防治历

生姜病虫害防治历

生姜病虫害防治历一、生姜病害防治1.姜瘟病(1)症状:姜瘟病是生姜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地下块茎。

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病健交界处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销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腐病(1)症状:姜腐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姜炭疽病(1)症状: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呈紫红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二、生姜虫害防治1.姜螟(1)症状:姜螟是生姜的主要虫害,以幼虫为害叶片、茎秆和地下块茎。

叶片受害后,出现孔洞、缺刻,严重时整株叶片被食光。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虫源;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免幼虫盛发期与生姜生长旺盛期重叠。

②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蚜(1)症状:姜蚜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生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不良,严重时整株枯死。

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

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

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介绍姜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姜类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和治疗姜瘟,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和治疗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以帮助农民提高姜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病害预防地块选择选择种植姜类作物的地块时,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避免选择在积水较多或者排水不良的地方种植。

病害防治1.合理轮作:姜类作物不宜连作连种,要合理轮作,如与豆类、玉米、蔬菜等作物轮作,以减少病害传播和发生的可能性。

2.种植健康种苗:选择健康的种苗,避免使用带有病害的种苗,以防止病害传播。

3.清除病害源:在种植前要清除地块上的残渣和病害植株,避免病害源重新感染作物。

4.施肥合理: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5.定期修剪和清洁:定期修剪病害植株和清洁田间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病害监测是及时发现姜瘟病害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监测: 1. 目测观察:定期巡视田间,对作物的叶片、茎部和根系进行目测观察,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2. 样本检测:及时采集病害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菌检测和病害种类鉴定,以确诊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剂来控制姜瘟病害是一种环保、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剂包括: - 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通过与病原菌竞争、分解代谢产物或产生抑制物质来抑制姜瘟的发生。

- 紫便桃花孢Sin75: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复制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姜瘟。

土壤病害防治对于土壤病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 翻耕消毒:在种植前翻耕土壤,并施用有效的土壤消毒剂,如石硫合剂,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增强作物的抵抗力,减轻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应谨慎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防治姜瘟有六招

防治姜瘟有六招

防治姜瘟有六招
作者:暂无
来源:《乡村科技》 2013年第4期
1.科学选种。

要从无病区选种、留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抗倒伏的品种,如莱芜生姜、安丘生姜等。

2.选地种植。

宜与玉米、小麦、葱、蒜等作物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忌与茄科作物轮作;注意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种植;注意排水,忌大水漫灌。

3.间作套种。

利用大蒜对姜瘟病菌的杀菌作用实行间作套种,可有效防止姜瘟的发生。

4.土壤消毒。

每667平方米撒施生石灰20~25千克或草木灰150~200千克,然后翻耕整地。

5.姜种消毒。

种植前,将掰开的姜块放入20%的草木灰浸出液中浸泡10~20分钟,或将姜
种切口蘸草木灰后下种,能起到预防姜瘟的作用。

也可在播前用0.05%的硫酸链霉素、新植霉
素或卡那霉素溶液浸种48小时,或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

6.药剂防治。

及时铲除中心病株,并对病穴进行灌药处理,可选用的药剂有5%硫酸铜溶液、72%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3 000~3 500倍液等,每穴灌药液0.5~1.0千克,然后用30%氢氧
化铜8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等进行全田喷施,每667平方米用药液100千克左右,
隔7~10天喷1次,连用3~4次。

贾士龙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黄河路789号山亭区农业学会277200。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去年生姜价格一路飙到了高价,让许多的生姜种植的用户心痒痒的,希望今年也能够有一个好的效益。

那么在生姜的种植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病症呢?今天我们就讲解一下姜发生瘟病的解决之道。

答: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姜株受到病菌侵染后,不论茎叶或根茎都能表现受害症状。

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以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灰白色水状液体,有臭味。

生姜根部受害后也呈现淡黄褐色、并最终全部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现暗褐色,茎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叶片受害侵染后出现凋萎状,并从下至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

防治:①、注意轮作,尤其是在多年种姜的老姜田,最好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②、严格选种,消除种姜带菌隐患;③、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姜田要选地势高燥、排灌良好的地块,高畦栽培;④、药物防治上可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600倍液灌根防治。

姜瘟病可防可治

姜瘟病可防可治

姜瘟病可防可治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由于目前暂无有效专治姜瘟的杀菌剂,因此,要以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主,围绕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病害蔓延为中心,严把以下7个防治环节:1、土地选择、实行轮作:姜瘟的病原菌能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至6年,是发病的初浸染源。

所以,采取品种轮换和水旱轮作(一年种生姜、2年种水稻)不能解决防病的根本问题。

必须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前茬作物不种生姜、番茄、辣椒、茄子、土豆、花生等及与以上作物同科的地块轮种。

2、选择姜种:带病姜块下地能导致姜瘟病在地下根部传播。

因此,要严格选种和引种,引种后经晒2天太阳,剔除肉质变色、变软、水渍状、表皮易脱落的姜块;选择无病害、无虫伤、肥大整齐、色泽光亮、芽口好的姜块做姜种。

3、种姜及土壤消毒:(1)选用噻菌铜(龙克菌)浸种:500倍液3小时消毒并促进发芽1~2个,但不要时间太长,时间超过6个小时,发芽就太多,影响发芽出苗不壮。

或1:1:150倍液的波尔多液浸种15~30min消毒。

然后用草木灰或300倍噻菌铜(龙克菌)对姜块分瓣后的伤口消毒,控制大田土壤中的细菌从种姜伤口浸入。

(2)大田土壤消毒:播种前7天开好垄穴,喷施甲醛同时用地膜复盖4天揭开后3天播种;或开好垄穴喷施20%噻菌铜(龙克菌)500倍。

4、栽培管理:一要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忌用病姜的茎、叶、杆和带菌土来沤制土杂肥;二要平整田地,深沟窄厢,开好四周及行间排水沟,防止雨天姜地积水;三要做好姜田隔离,切忌串排、串灌,严禁发病姜田的水流入无病田块;四要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和串草木灰,忌偏施氮肥;五要勤查姜田,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将病株及周围植株挖掉,带到田外集中消毁,并在病穴及四周喷灌5%漂白粉溶液或新鲜石灰粉,做好田园清洁工作,防止病害扩散曼延;六要加强预防,整个生长期可选用20%噻菌铜(龙克菌)或波尔多液喷3~4次。

5、统防统治:做到群众防治与专业防治、重点防治与普遍防治、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并重,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技术、统一施药。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生姜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调料,并且受到现代养生人群的喜爱,很多农户也有种植。

但是有些农户们在种植生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姜瘟病,姜瘟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会有腐烂,清枯的症状,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是发生和流行的高峰期,在防治上比较困难,那么该如何预防呢?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1、轮作姜瘟病属于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之中可以生存2年以上,对于已经发病的地块,建议间隔3年再种生姜,中间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不建议种植番茄,辣椒等作物。

2、土壤处理建议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进行土壤处理,在生姜种植的前一个月,一亩地建议使用50公斤石灰氮配合腐熟的农家有机肥(猪粪,秸秆等),混合掺匀,撒施到田并且浇水,一定注意要用塑料薄膜覆盖20天以上,再进行整地播种。

3、生姜种消毒处理在无病的生姜地块选择种姜,种姜收获以后,先晾晒3天,再进行储藏,种姜可以用64%恶霉灵粉剂4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者蘸草木灰进行消毒处理。

4、整地建议起垄种植,因为有些年份雨水大,姜田排水不畅,容易积水,造成生姜腐烂,姜沟建议不超过20米,并且每亩使用石灰80公斤。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5、施肥和浇水千万不能用病姜或者病植株沤制农家肥,农家肥必须经过腐熟发酵后才能使用,建议配合微生物菌剂一起使用。

生姜属于喜肥和耐肥的作物,一亩地建议腐熟农家肥900斤,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再配合1公斤硼砂+1公斤硫酸锌。

浇水千万不能大水漫灌,防止串垄,以避免病菌传播。

6、病株处理如果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剂进行灌根处理,每隔7天浇灌一次,连用2次,或者使用异菌脲+春雷霉素灌根处理,也是每隔7天灌一次,连用2次。

当在田间发现带病植株后,应该立即拔除,并且将周围50cm内的健康植株也要进行拔除,在拔除的植株穴撒石灰0.5公斤,用土掩埋,防止病害蔓延。

姜瘟病及防治方法

姜瘟病及防治方法

姜瘟病及防治方法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为姜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种植地区都常年发生,以南方种植区发病严重。

一般病株10%-30%,严重地块发病率可达60%-80%,常造成植株成片坏死腐烂。

[症状]此病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发病后肉质茎初呈水浸状,灰黄色至黄褐色,以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表皮,挤压病部即可渗出污白色菌液,散发臭味。

根部受害亦呈淡黄褐色坏死,最后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仅残留丝状维管束。

叶片染病,叶色淡黄,边缘卷曲并逐渐萎蔫,终至全株下垂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种姜越冬,成为远距离传播和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也可随根茎及其他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

种植带菌种姜,苗期即可发病,成为大田发病的中心病株,通过浇水、雨水、田间流水和地下害虫传播扩散。

病菌由根茎伤口侵入,经薄壁组织进入输导组织,迅速致全株发病。

时晴时雨、高温高湿、地温变化剧烈有利发病。

寄主生长期降雨多、雨量大病害严重。

通常每次大雨或暴雨后5-10天即出现发病高峰。

此外,土壤黏重、地势低洼、多年连作或地下害虫重和管理不当造成根伤和偏施氮肥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1.种窖在贮姜前喷洒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福尔马林80倍液消毒灭菌。

选用无病姜留种,种姜单收单贮,贮前适当晾晒。

2.重病地区轮作换茬,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或在盛夏深翻整地后分别施生石灰和碎稻草4500-7500千克/公顷,耕翻均匀后灌水覆地膜10―20天进行高温灭菌。

3.选择地势高燥,易排易浇的地块,采用高垄或高畦配合地膜种植。

增施磷肥、钾肥,有条件的在行间覆盖遮荫,控制发病。

4.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可选用浙江铁杆青、临平小型姜、新昌小型竹边姜、义鸟首姜、广东细肉姜等品种。

5.种姜消毒灭菌,种植前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盐酸溶液浸种24―48小时后晾干播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瘟病怎样防治
姜瘟病怎样防治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为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挤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

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

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

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无病地留种并要精选健种,单收单藏,贮窖及时消毒。

②轮作换茬,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垄种植,并要增施磷钾肥,生长前期进行遮阴。

③姜种消毒,用600倍氟派酸+600倍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浸种。

④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随即浇灌600 倍氟派酸药液或500倍5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药液或500倍23% 络铵铜药液,每穴200毫升以上,杀灭土壤残留病菌,防止继续传播。

⑤注意预防,用2000倍世高水分散粒剂液,或用6000倍20% 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液,分别掺加600 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每10~15 天喷洒1 次,每次每667 平方米用药液75 千克,连续喷洒2~3次,防治效果可达98% 以上。

生姜斑点病如何防治
生姜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黄白色、长圆形或梭形,易破裂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似星星点点,故又称白星病。

斑点病是由叶点霉菌侵染引起。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传播,田间湿度大、连作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避免连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垄种植。

②注意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避免偏施和过量使用氮肥。

生长前期进行遮阴。

③发病初期喷洒1000倍百菌清+1000倍70% 甲基硫菌灵,或25% 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 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5000倍液,以上药液需掺加600倍天达2116 地下根茎专用型,提高药效和生姜植株的抗病性能。

生姜炭疽病怎样防治
生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时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后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褐斑,斑面有时显云纹,潮湿时有小褐点产生。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合成大斑块,叶片变褐干枯。

生姜炭疽病病菌可为害多种姜科和茄科作物,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
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溅射和昆虫传播。

连作田、低洼地,偏施氮肥、雨水多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避免连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垄种植。

②注意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避免偏施和过量使用氮肥。

③定期喷施600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4次,提高植株抗病性,使植株生长壮而不旺、稳健生长。

④发病初期,及时喷施800倍20% 咪鲜胺(使百克)乳油药液或1000倍50% 施保功可湿性粉剂液,或800倍30% 氧氯化铜悬浮剂液,交替喷洒,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