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循环结构
程序设计语言(C)(实验卡)_1003

实验内容
1.复习第一章课件并运行其中的例子; 2.输入并运行下列程序。 程序 1:main( ) { int a=97,b=98; float x=54.234,y=-45.567; char c=’a’; printf(“%d,%4d\n”,a,b); printf(“%f,%6.2f\n”,x,y); printf(“%c\n”,c);} 分析运行结果。 若想输出 a,b 变量的 ASCII 字符, 应如何处理?若将 char 语句改为 char= “a”; 结果会如何? 程序 2:main( ) { int a=10; a+=a; a/=4; a+=a*=2; a=a++; a=--a; printf(“%d”,a); printf(“\t%d”,a); printf(“\t%d”,a); printf(“\t%d”,a); printf(“\t%d\n”,a);
R=
1 10 + 2 5 2a 5
பைடு நூலகம்
计算该五边形外接圆的半径,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验证: a=1 时, ( 如 R=0.85; a=2 时,R=0.43) 5.设计一程序,输入空间中两点的坐标 x1,y1,z1 和 x2,y2,z2,计算两点之 间的距离。 6.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总头数为 h,总脚数为 f,求鸡兔各多少只? ( 验 证 : 如 h = 12,f=40, 则 cock=4,rabbit=8; 如 h=16,f=40, 则 cock=12,rabbit=4) 实施情况 备 注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1.复习第二章课件; 2.编程实现从键盘给变量 a,b 分别输入整数,要求每个变量只能接受两位 数,例如:32 和 46,求两数的乘积并显示出 32*46=1472。输出时要求 a,b 占字符宽度 3 位,乘积占用 5 位显示。 3.编程实现用 getchar 函数从键盘得到一个字符,并用 putchar 函数输出这 个字符(参考教材 P32【例 2-2】【例 2-3】。 、 ) 4.设计一个程序,输入正五边形的边长的长度 a,按公式
实验6 蒸汽压缩制冷

实验6 蒸汽压缩制冷(热泵)装置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蒸汽压缩制冷(热泵)装置。
学习运行操作的基本知识。
2. 测定制冷剂的制冷系数。
掌握热工测量的基本技能。
3. 分析制冷剂的能量平衡。
二、实验任务1. 测定水冷式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
2. 了解壳管式换热器的性能,节流阀的调节方法和性能。
3. 了解热泵循环系统的流程和制热系数的概念。
三、实验原理该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组成,制冷机的作用是从低温物体中取出热量、并将它传给周围介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本实验用制冷装置,需要消耗机械功。
用工质进行制冷循环,从而获得低温。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经济性可用制冷系数ε来评价。
鉴于实际设备存在的各种实际损失,故ε值可分为“理论制冷系数”和“实际制冷系数”。
图6-1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1. 理论制冷系数图6-1为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T-S图。
1-2未压缩过程,2-3-4为制冷剂冷凝过程,4-5为节流过程,5-1为吸热蒸发。
理论制冷系数ε为理论制冷量q2和理论功w之比:ε= q2/w = ( h1-h4) / (h2-h1)2. 实际制冷系数实际制冷系数是指制冷机有效制冷能力Q0与实际消耗的电功率N之比:εγ= Q0/N =εηiηmηdηm0式中ηi为压缩机的指示效率,ηm为压缩机的机械效率;ηd为传动装置效率;ηm0为电机效率。
实际制冷系数约为理论制冷系数的1/2~2/33.工作原理1)工作过程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
实验6 函数文件实现MATLAB程序设计

函数文件实现 MATLAB 的程序设计
实验六
函数文件实现 MATLAB 的程序设计
一、 实验目的:掌握 MATLAB 编程语言的基本控制结构和控制转移语句, 学会用函数文件实现 MATALB 程序设计。 二、 本实验的重点内容:函数文件是另一种格式的 M 文件, 它是 MATLAB 程序设计的主流。一般情况下都使用函数文件格式编程。 1、 编写函数文件的步骤: 1)从 MATLAB 主窗口的 File 菜单中选择 New 菜单项,再选择 M-file 命 令,屏幕上将出现 MATLAB 文本编辑器窗口。其窗口名为 Untitled, 用户可以在空白窗口中编写程序。 2)点击调试工具条保存图标,在弹出的“保存为”对话框中,选择保存文 件夹,键入新编文件名,例如 program.m, (这里的文件名必须与函数 名相同)点击保存键,就完成了文件的保存,将其称为 M 文件。 2、 函数 m 文件的格式: function 返回变量=函数名(输入变量) 注释说明语句段 程序语句段 3、 特定规则: 1)函数 m 文件— 需要输入变量,返回输出变量 2)函数 m 文件第一行必须以单词 function 作为引导词,必须遵循如下 形式: function <因变量>=<函数名>(<自变量>) 3)m 文件的文件名必须是<函数名> .m。 4)程序中的变量均为局部变量,不保存在工作空间中。 其变量只在函数运行期间有效。 4、 M 文件的程序结构(函数文件又称为可调用的 M 文件)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有两个程序模块串接构成,一个程序模块可以是一条语句、一 段程序、一个函数等,即依次顺序执行程序的各条语句; ①从键盘输入数据, 则可以使用 input 函数来进行, 该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A=input(提示信息,选项); 其中提示信息为一个字符串,用于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数据。
(完整版)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

(完整版)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指导老师:实验名称一、实验一表的建立与维护实验目的与要求 1.初步掌握根据一个应用目标把现实问题抽象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数据基础。
2.掌握表的建立与维护的一般方法。
3.理解表的记录指针与当前记录的意义。
4.掌握表的打开、关闭、浏览、显示等操作方法。
5.掌握表结构的修改。
6.掌握记录的增加与删除等操作。
7.掌握数据复制方法。
8.二、实验准备 1、复习关系数据库的有关概念,深刻理解Virsual FoxPro中所采用的关系模型的实质及Virsual FoxPro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2、复习表的建立、现实与维护等操作。
三、实验内容下表是某校学生花名册,根据该表完成以下操作,写出操作步骤。
学习成绩性学号姓名别学 009901 张小强男 98 85 否 20XX年获全数外语出生年月否少数民族受奖情况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
009902 009903 009904 009905 陈斌李哲男男 88 56 75 88 75 82 72 81 否是否是20XX年获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100米第三名009906 009907 009908 009909 张青松男封小莉女周晓钱倩女女 65 82 65 83 81 73 78 85 否否20XX年获广东省三好学生称号 009910 009911 孙力军男肖彬彬女 64 55 68 95 是否赵大明男冯珊女否否1.设计一个表的结构,使其能描述上表的信息,同时又符合关系模型的基本要求。
2.建立表,输入表中的数据,并将保存在自己盘中。
3.给全部女生的数学成绩加5分。
4.将记录指针定位到第5号记录。
5.将记录指针指向孙力军同学。
6.显示所有姓“张”学生的情况。
7.把表的姓名字段宽度修改为8。
8.浏览记录数据,且表头用汉字。
9.把少数民族学生的记录复制到中。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姓名:学号:年级:专业:指导教师:实验地点:目录实验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验三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四数组及其应用实验五函数及其应用实验六指针及其应用实验(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思想,领会顺序结构的程序执行时顺次执行的特点。
2.掌握赋值语句的特点、功能。
3.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
4.掌握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用下面的scanf函数输入数据使a=3,b=7,x=8.5,y=71.82,c1=’A’,c2=’a’。
#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a,b;float x,y;char c1,c2;scanf("a=%db=%d",&a,&b);scanf("%f%e",&x,&y);scanf("%c%c",&c1,&c2);printf("a=%d,b=%d,x=%.1f,y=%.2f,c1=%c,c2=%c\n",a,b,x,y,c1,c2);return 0;}运行时分别按以下方式输入数据,观察输出结果,分析原因(□表示空格,↙表示回车)。
(1)a=3,b=7,x=8.5,y=71.82,A,a↙(2)a=3□b=7□x=8.5□y=71.82□A□a↙(3)a=3□b=7□8.5□71.82□A□a↙(4)a=3□b=7□8.5□71.82Aa↙(5)3□7□8.5□71.82Aa↙(6)a=3□b=7↙8.5□71.82↙A↙a↙(7)a=3□b=7↙8.5□71.82↙Aa↙(8)a=3□b=7↙8.5□71.82Aa↙通过此题,总结输入数据的规律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C语言实验报告-安徽工业大学

《C程序设计1》实验报告学号 099074173 姓名周文班级软091 指导教师储岳中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2010年1月9日《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熟悉C语言的运行环境1、实验目的(1)了解Turbo C和WinTC的调试环境;(2)掌握调试C程序的四个步骤: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2、实验内容(1)首先调试下列程序,并将其以文件名first.c保存。
#include <stdio.h>int main(void){printf("This is a C program.\n");getch();}(2)将 first.c另存为second.c,并改为如下程序后调试。
#include "stdio.h"int main(void){printf(" Welcome!\n ");printf("Welcome!\n ");printf("Welcome!\n ");printf("Welcome!\n ");getch();}(3)对前两题的运行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总结调试C程序的基本步骤及观察结果的方法。
3、实验报告要求(1) 总结调试C 程序的基本步骤与技巧;(2)各题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3)实验总结。
实验二:运行一个C 程序的方法1、实验目的(1)掌握C 程序中定义主函数的方法; (2)掌握C 程序中书写注释的方法; (3)了解 printf 函数的基本功能。
2、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输出以下图案: #include<stdio.h> int main(void) {printf(" *\n"); printf(" ***\n"); printf(" *****\n"); printf("*******\n"); getch(); }(2) 编写程序输出下列字符 ------------------------- Your name:------------------------- Your password: #include<stdio.h>int main(void){printf("____________________\n"); printf("Your name:\n");printf("____________________\n"); printf("Your password:\n");**** ***** *******getch();}(3) 编写程序输出你的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专业和 Email地址,并对你的程序添加注释#include"stdio.h"int main(void){printf("xingming:zhou wen\n");printf("xuehao:099074173\n");printf("suozaixueyuan:jisuanjixueyuan\n");printf("zhuanye;ruanjiangongcheng\n");printf("Email dizhi:ZHOUWENJS@\n");getch();}(4) 运行教材Page13中的程序,并观察结果#include<stdio.h>int main(void){int i,s=0;for(i=1;i<=100;i++)if(i%2==0)s = s+i;printf("%d",s);getch();return 0;}(5) 修改上题程序,求1~100中能被6整除的所有整数的和,并观察结果。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3.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3. 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难点: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教学软件:编程软件(如Python)。
3. 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程序结构,介绍本课主题。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练习。
3. 学生活动: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案例分析讨论。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本课主题,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讲授新课:通过PPT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并给出案例分析。
3. 巩固练习:学生在编程软件上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教师巡回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重点和难点,强调循环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小组展示编写程序,进行互评和自评。
2. 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缺点,提供改进建议。
3. 作业布置:课后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实际应用的循环结构程序,以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六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晶态结构讲述

实验六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晶态结构用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结晶形态是目前实验室中较为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众所周知,随着结晶条件的不用,聚合物的结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单晶、树枝晶、球晶、纤维晶及伸直链晶体等。
在从浓溶液中析出或熔体冷却结晶时,聚合物倾向于生成这种比单晶复杂的多晶聚集体,通常呈球形,故称为“球晶”。
球晶可以长得很大。
对于几微米以上的球晶,用普通的偏光显微镜就可以进行观察;对小于几微米的球晶,则用电子显微镜或小角激光光散射法进行研究。
聚合物制品的实际使用性能(如光学透明性、冲击强度等)与材料内部的结晶形态,晶粒大小及完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聚合物结晶形态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目的要求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观察聚合物的结晶形态,估算聚丙烯球晶大小。
二、基本原理球晶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折叠链结构的片晶(晶片厚度在10mm左右)。
许多这样的晶片从一个中心(晶核)向四面八方生长,发展成为一个球状聚集体。
根据振动的特点不同,光有自然光和偏振光之分。
自然光的光振动(电场强度E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如图6-1所示;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或选择吸收等作用后,可以转变为只在一个固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
这种光称为平面偏光,或偏振光如图6-1(2)所示。
偏振光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叫做振动面。
如果沿着同一方向有两个具有相同波长并在同一振动平面内的光传播,则二者相互起作用而发生干涉。
由起偏振物质产生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称为该物质的偏振轴,偏振轴并不是单独一条直线,而是表示一种方向。
如图6-1(2)所示。
自然光经过第一偏振片后,变成图6-1偏振光,如果第二个偏振片的偏振轴与第一片平行,则偏振光能继续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如果将其中任意一片偏振片的偏振轴旋转90°,使它们的偏振轴相互垂直。
这样的组合,便变成光的不透明体,这时两偏振片处于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