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二册第三课手拉手教案
手拉手音乐教案

手拉手音乐教案教案名称:手拉手音乐教学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1. 能够通过手牵手合作参与音乐活动。
2.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简单的动作表演。
3. 能够用身体和声音表达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1. 音乐与音响设备。
2. 音乐简谱或歌词的复印件。
3. 各种乐器和教具(如小鼓、铃铛等)。
教学活动:1. 欢迎与热身(5分钟)- 引导幼儿做准备活动(摇摆手臂、扭动身体等)。
- 听一段欢快的音乐,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各种动作。
2. 手拉手合唱(10分钟)- 分发音乐简谱或歌词,教给幼儿一首简单的歌曲。
- 鼓励幼儿用手拉手的方式合作唱歌,一人领唱,其他幼儿跟随合唱。
- 带领幼儿反复练习,提高音乐的协调性和合作性。
3. 手拉手音乐游戏(15分钟)- 选取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手拉手排成一圈,一起跳舞。
- 在音乐停止时,指定两个幼儿手牵手出圈,继续跳舞。
- 增加难度,要求指定幼儿做出特定动作(如转圈、踩脚等)后才能手牵手出圈。
4. 手拉手乐器合奏(15分钟)- 分发各种乐器和教具,让幼儿手拉手演奏音乐。
- 教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乐器,使乐曲更加和谐。
- 对幼儿进行乐器合奏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5. 手拉手音乐表演(10分钟)- 教导幼儿如何用身体和声音表达音乐的情感。
- 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表演。
- 观摩其他组的表演,互相鼓励和欣赏。
6. 活动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回顾。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展示幼儿的合影或录制视频等留作纪念。
教学扩展:1. 引导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手拉手音乐表演。
2. 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音乐节,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观看。
3. 制作手拉手音乐的绘本,让幼儿在绘本中进行互动阅读。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人音版音乐一下第3课《手拉手》教案

第三课《手拉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二册第三课《手拉手》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雁群飞》、《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建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三、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图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
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鸭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顺根据同名民间打击乐曲编创的打击乐曲。
天蒙蒙亮,鸭棚门一打开,一只小花鸭急忙窜出门,“嘎嘎嘎”地欢叫起来。
鸭妈妈紧跟在后,拉开那又粗又低的嗓门和小花鸭对唱着。
它们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地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
鸭群挤满了场地,赶鸭的爷爷一声哨响,它们兴冲冲地上路了。
“嘎嘎嘎”的拌嘴声,“噗噗噗”的脚板扑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
鸭群来到了河边,它们争先恐后地跃身入水,尽情嬉戏。
有的如箭离弓,飞快地向前游去;有的钻入水底,寻觅吃的;有的伸长脖子左顾右盼,悠闲自得。
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伴随着鸭子互相逗趣。
天色渐渐晚了,该回家了,鸭子纷纷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你追我赶地往回走。
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不绝于耳,移动着的鸭群在斜阳余辉下渐渐远去。
3.歌曲《一对好朋友》《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
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
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歌曲《数鸭子》《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
音乐手拉手教案

音乐手拉手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手拉手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音乐手拉手活动介绍和目标解释。
2. 音乐欣赏与感受。
3. 音乐合作创作。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适合合作活动的音乐曲目。
3. 活动所需的手拉手道具(可以是彩色绳子、布条等)。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简单的问答或故事引入音乐手拉手活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音乐欣赏与感受:1. 播放一首具有明显节奏感和旋律的音乐曲目。
2. 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在听完后描述他们的感受和想象。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用音乐词汇来描述。
音乐合作创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2-4名学生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段简短的音乐节奏,要求学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按照节奏进行合作创作。
3. 学生可以利用手拉手的方式创造出不同的动作和形状,配合音乐节奏进行表演。
4. 鼓励学生在合作创作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结:1. 回顾音乐手拉手活动的目标和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赏彼此的表演,并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音乐手拉手活动,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乐趣。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手拉手表演,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音乐手拉手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合作创作作品,评估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音乐手拉手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鼓励他们在合作创作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评估他们的作品来评估教学效果。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手拉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手拉手》,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学会手拉手的基本舞蹈动作。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手拉手》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手拉手的基本舞蹈动作。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三拍子的节奏感受和表现。
2. 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3. 手拉手舞蹈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聆听:教师播放歌曲《手拉手》,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
3. 学唱:教师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
4. 舞蹈:教师教授手拉手的基本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韵律。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每组学生进行演唱和舞蹈展示,评价小组的表现。
8.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团结友爱的精神。
9.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歌曲和舞蹈。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手拉手》。
2. 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手拉手的基本舞蹈动作。
3.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团结友爱的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手拉手合唱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家长参加手拉手舞蹈表演,增进家校联系。
3. 开展手拉手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团结友爱的精神。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作规范和表现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手拉手教案音乐

手拉手教案音乐教案标题:手拉手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2. 提供学生机会发展音乐技能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活动(5分钟)- 介绍音乐的重要性和它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跳舞。
2. 团队合作练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
-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演奏乐器或唱歌,其他成员则负责和声或节奏伴奏。
-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
3. 创作音乐(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乐器或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创作音乐。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和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音乐欣赏(10分钟)- 听一段经典音乐作品,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或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
-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不同乐器声音和乐曲结构。
- 讨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5. 总结和评估(5分钟)- 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音乐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 提供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发展音乐技能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组织一个音乐演出,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和表演能力。
2. 邀请一位专业音乐人士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或表演,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表演形式。
教案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创作音乐环节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讨论和问答了解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提供足够的音乐材料和乐器,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参与需求。
2. 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彼此的音乐才华和努力。
3. 适当调整活动难度,以满足不同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需求。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手拉手音乐教学中取得成功!。
手拉手音乐教案

手拉手音乐教案音乐教案:手拉手教学目标:1. 了解手拉手的歌曲和舞蹈,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2. 学习动作和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培养音乐感和协作能力。
3. 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手拉手歌曲的伴奏音乐;3. 动作提示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播放手拉手的歌曲,让孩子跟着节奏跳动。
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曲调。
2. 歌曲学唱(15分钟)让孩子们听几遍手拉手的歌曲,一起唱一唱。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注意歌曲的节奏和发声的力度。
3. 动作学习(20分钟)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动作提示卡片,上面有与歌曲配合的动作。
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示范动作,并引导学生跟着做。
随着音乐的节奏加快,逐步加入更多的动作。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与音乐的节奏配合,可以适当鼓励和纠正。
4. 舞蹈编排(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编排一段与歌曲配合的舞蹈。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动作和编排的建议,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每个小组表演完之后,教师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
5. 表演和总结(10分钟)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舞蹈。
在观看表演时,让其他学生们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6. 课后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在家里练习手拉手的歌曲和舞蹈,可以和家人一起跳舞。
学生也可以尝试编排其他的舞蹈,配合其他的音乐。
教学反思:通过手拉手的音乐教学,孩子们学会了合作、表演和感受音乐的节奏。
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提高了音乐表达能力。
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也培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在课后进行延伸练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手拉手音乐教案

手拉手音乐教案标题:手拉手音乐教案一、教案背景手拉手音乐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程。
通过手拉手的形式,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案将围绕以下目标展开: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2)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3)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调等。
2.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通过集体合作演唱音乐作品。
3.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1.活动一:音乐元素的认识(15分钟)- 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播放生动有趣的音乐片段。
-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调等,并通过简单的示范进行展示。
2.活动二:手拉手唱歌(2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两人手拉手站成一圈。
- 教师示范唱歌,学生跟随合唱。
可以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歌曲,如《小燕子》等。
- 引导学生在唱歌时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加强协作与互助。
3.活动三:音乐表达(20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手拍、铃鼓等。
-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乐器配合自己的声音进行音乐表达。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音乐来传达个人的情绪。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表现。
2.听学生在合唱和音乐表达中的表现,评估其对音乐元素的认知程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唱歌,培养音乐鉴赏力。
2.安排更复杂和多样化的音乐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协作与表达能力。
3.组织音乐表演或音乐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艺。
六、教学资源1.音乐片段或歌曲。
2.简易乐器,如手拍、铃鼓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手拉手音乐教案,学生能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同时,通过表演和音乐表达,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发现和表达个人情感。
这一教案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为他们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手拉手》教案精选

编号:__________ 《手拉手》教案精选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手拉手》教案精选目录一、教学内容1.1 歌曲《手拉手》1.2 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活动1.3 用手势舞动的方式表达友谊二、教学目标2.1 学会歌曲《手拉手》2.2 能够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活动2.3 能够用手势舞动的方式表达友谊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重点:学会歌曲《手拉手》3.2 难点: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活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学课件4.2 音乐播放设备4.3 手拉手道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热身活动5.2 教授歌曲《手拉手》5.3 分组进行手拉手合作活动5.4 学生展示手势舞动六、板书设计6.1 歌曲《手拉手》歌词6.2 手拉手合作活动的步骤六、作业设计6.1 学会歌曲《手拉手》6.2 练习手拉手合作活动6.3 创作自己的手势舞动八、课后反思8.1 学生对手拉手合作活动的反馈8.2 学生对手势舞动的掌握情况8.3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调整九、拓展及延伸9.1 学习其他合作性歌曲9.2 探索更多手势舞动的表达方式9.3 组织手拉手友谊活动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歌曲《手拉手》1.1.1 歌曲歌词学习1.1.2 歌曲旋律练习1.2 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活动 1.2.1 合作活动规则讲解1.2.2 合作活动实践1.3 用手势舞动的方式表达友谊1.3.1 手势舞动教学1.3.2 手势舞动实践二、教学目标2.1 学会歌曲《手拉手》2.1.1 学会歌曲的歌词2.1.2 掌握歌曲的旋律2.2 能够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活动 2.2.1 理解合作活动的意义2.2.2 学会手拉手的技巧2.3 能够用手势舞动的方式表达友谊2.3.1 学会表达友谊的手势舞动2.3.2 能够运用手势舞动表达友谊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重点:学会歌曲《手拉手》3.1.1 歌词记忆3.1.2 旋律掌握3.2 难点: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活动 3.2.1 合作技巧的学习3.2.2 合作活动的实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学课件4.1.1 歌曲《手拉手》的播放4.1.2 合作活动图片展示4.2 音乐播放设备4.2.1 用于播放歌曲《手拉手》4.3 手拉手道具4.3.1 用于实践手拉手活动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热身活动 5.1.1 学生之间相互手拉手5.1.2 一起做简单的动作5.2 教授歌曲《手拉手》5.2.1 播放歌曲并教唱5.2.2 分组练习歌词和旋律5.3 分组进行手拉手合作活动5.3.1 讲解合作活动规则5.3.2 学生分组实践手拉手合作活动5.4 学生展示手势舞动5.4.1 教授手势舞动5.4.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六、板书设计6.1 歌曲《手拉手》歌词6.1.1 歌词板书设计6.2 手拉手合作活动的步骤6.2.1 合作活动步骤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7.1 学会歌曲《手拉手》7.1.1 歌词记忆练习7.1.2 旋律掌握练习7.2 练习手拉手合作活动7.2.1 合作技巧练习7.2.2 合作活动实践7.3 创作自己的手势舞动7.3.1 手势舞动创作八、课后反思8.1 学生对手拉手合作活动的反馈8.1.1 学生对合作活动的评价8.1.2 学生对手拉手活动的感受8.2 学生对手势舞动的掌握情况8.2.1 学生对手势舞动的评价8.2.2 学生对手势舞动的实践情况8.3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调整8.3.1 针对学生情况的改进8.3.2 教学方法的调整九、拓展及延伸9.1 学习其他合作性歌曲9.1.1 其他合作性歌曲的选择 9.1.2 合作性歌曲的学习方法9.2 探索更多手势舞动的表达方式 9.2.1 手势舞动的创新表达9.2.2 手势舞动的实践运用9.3 组织手拉手友谊活动9.3.1 手拉手友谊活动的策划 9.3.2 手拉手友谊活动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歌曲《手拉手》1.1.1 歌曲歌词学习1.1.1.1 歌词的节奏与韵律 1.1.1.2 歌词中的友谊主题 1.1.2 歌曲旋律练习1.1.2.1 旋律的起伏与转折 1.1.2.2 旋律与歌词的配合1.2 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活动 1.2.1 合作活动规则讲解1.2.1.1 手拉手的正确姿势1.2.1.2 合作活动的协调性1.2.2 合作活动实践1.2.2.1 团队间的竞争与协作1.2.2.2 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3 用手势舞动的方式表达友谊1.3.1 手势舞动教学1.3.1.1 手势舞动的创编技巧1.3.1.2 手势舞动的表现力培养1.3.2 手势舞动实践1.3.2.1 手势舞动在不同场合的应用1.3.2.2 手势舞动的团队协作展示二、教学目标2.1 学会歌曲《手拉手》2.1.1 学会歌曲的歌词2.1.1.1 歌词的记忆与朗诵2.1.1.2 歌词的节奏感培养2.1.2 掌握歌曲的旋律2.1.2.1 旋律的听辨与模仿2.1.2.2 旋律的演唱技巧2.2 能够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活动2.2.1 理解合作活动的意义2.2.1.1 合作活动对个人能力的提升2.2.1.2 合作活动对团队精神的培养2.2.2 学会手拉手的技巧2.2.2.1 手拉手的力度与协调2.2.2.2 手拉手在不同节奏下的适应性2.3 能够用手势舞动的方式表达友谊2.3.1 学会表达友谊的手势舞动2.3.1.1 手势舞动的基本动作与组合2.3.1.2 手势舞动的表现意图传达2.3.2 能够运用手势舞动表达友谊2.3.2.1 手势舞动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2.3.2.2 手势舞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效果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重点:学会歌曲《手拉手》3.1.1 歌词记忆3.1.1.1 通过故事情节辅助记忆3.1.1.2 利用韵律游戏加强记忆3.1.2 旋律掌握3.1.2.1 旋律的分解与练习3.1.2.2 旋律的演唱与模仿3.2 难点: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活动3.2.1 合作技巧的学习3.2.1.1 团队间的默契培养3.2.1.2 合作活动中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处理3.2.2 合作活动的实践3.2.2.1 不同难度的合作活动尝试3.2.2.2 合作活动中的沟通与反馈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学课件4.1.1 歌曲《手拉手》的播放4.1.1.1 课件中的歌词展示4.1.1.2 课件中的旋律演示4.1.2 合作活动图片展示4.1.2.1 图片中的合作技巧示范4.1.2.2 图片中的手势舞动演示4.2 音乐播放设备4.2.1 用于播放歌曲《手拉手》4.2.1.1 设备的音质与音量调节4.2.1.2 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方法4.3 手拉手道具4.3.1 用于实践手拉手活动4.3.1.1 道具的材质与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歌曲和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