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_物理试题
2014年河北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卷Ⅰ(选择题,共1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19分。
15~19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焦耳B.牛顿C.阿基米德D.托里拆利16.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根据音色辨别蝉鸣虫吟B.街道上的噪声检测设备可以减弱噪声C.水面舰艇是通过电磁波搜寻水下目标的D.移动电话和电烙铁都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17.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只信鸽的质量约为 5 kgB.电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约为 4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3 m/sD.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 3.05 m1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冰雪消融②积水干涸③滴水成冰④霜满枝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了车尾。
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20.如图6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
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
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图6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突然开动时,站在汽车上的人会向后仰,是由于人具有惯性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得越来越慢,是由于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小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22.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四调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物理试卷命题人:郑炜王民雄审核人:李红奕说明:本试卷共21题;答题时间110分钟,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不定项选择。
每小题4分,部分分2分,共60分。
1.如图甲所示,A、B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物体B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t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则在0~2t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A.t时刻,A、B的速度最大B.t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C.0时刻和2t时刻,A、B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0D.2【答案】BCD【解析】AC、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0、2t0时刻整体所受的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再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A受到的静摩擦力最大,故A错误,C正确;B、整体在0-t0时间内,做加速运动,在t0-2t0时间内,向原方向做减速运动,则t0时刻,B速度最大,故B正确;D、整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逐渐增大,则2t0时刻,A、B位移最大;由动量定理得,2s末动量为零,即速度为零,故D 正确;故选BCD 。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2.如图2—1所示,水平地板上有质量m=1.0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图2—2),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图2—3).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5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 . 4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C .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 . 6s ~9s 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2 【答案】D【解析】A 、在0-4s 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4s 末开始运动,则5s 内位移不为零,则拉力做功不为零,故A 错误;B 、4s 末拉力为4N ,摩擦力为4N ,合力为零,故B 错误;C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6s ~9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f F F 53a 2m /s m 1--===;而f mg μ=,解得f 0.3mgμ==,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检试题(物理)

注意事项事:1.本试卷考查范围: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2.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7为单选;8-12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安培首先提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A、B、C、D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x-t、v-t、a-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其中0~4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源内阻不能忽略。
当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调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B.灯L2变暗,电流表的示数减小C.灯L1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减小D.电源的效率增大,电容器C的带电量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骨片P向下调节时,变阻器的电阻R的阻值变小,故它与灯泡L2并联的总电阻也变小,整个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干路中的电流变大,灯泡L1变亮;由于外电路的电阻变小,故路端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由于R与L2并联的总电阻减小,故电容器两端电压减小,电容器的带电量减小,灯泡L2变暗,通过L2的电流减小,而总电流又变大,故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由于路端电压减小,故电源的效率减小,综上所述,C是正确的。
考点:恒定电流。
4.用220V 的正弦交流电通过理想变压器对一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出电压是110V ,通过负载的电流图象如图所示,则( )A .变压器输入功率为11WB .变压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l10VC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1:2D .负载电流的函数表达式i=0.05sinl00πt (A)5.质量lkg 的小物块,在t =0时刻以5m/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 点滑上倾角为53°的斜面,0.7s 时第二次经过斜面上的B 点,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3,则AB 间的距离为( )(已知g=l0m/s 2,sin53°=0.8,cos53°=0.6)A .1.05mB .1.13mC .2.03mD . 1.25m6.2013年12月14日21时许,嫦娥三号携带“玉兔”探测车在月球虹湾成功软着陆,在实施软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离月球表面4m高时最后一次悬停,确认着陆点。
河北省保定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

2014年1月调研考试高三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 BDDBCD二、非选择题(一)必做题29.每空2分,共12分。
(1)温度 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或光照下CO2的吸收量、黑暗下CO2的释放量)(2)光合作用30-35℃(3)25℃能30.每空2分,共8分。
(1)AA X b使精子致死(2)自由组合831.共11分。
(1)色氨酸(1分)极性运输(1分)(2)伸长(1分)乙烯(1分)抑制(1分)(3)酶2的活性(2分)给予同等强度....可见光照和一定强度紫外线照射(2分)氧化产物(2分)32.每空1分,共8分。
(1)样方法随机取样丙 J型生存环境适宜(或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2)20 = 衰退(二)选做题39.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外植体(1分)有机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缺一不得分)高压蒸汽灭菌(2)高浓度蔗糖调低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40. 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基因文库中 PCR技术(2)限制酶I DNA连接酶(3)顶体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4)囊胚或桑椹胚(1分)参考答案14.A 15.A 16.B 17.A 18.C 19.ABC 20.AC 21.ABD22.(1)0.70 (2分)(2)0.20(2分)5.0(3分)23.(1)6 (2分)(3)R 1 (1分) A 1 (1分) V 1(1分) 图(3分)电阻器选用限流式接法给2分24.解:(14分)(1)小物块由左端开始运动到停在斜面底端的过程02FL mgL μ-= ------------------------------① 2分 解得:0.5μ= --------------------------- 1分(2)设小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为V212FL mgL mV μ-= ------------------------------------② 1分 解得:V=10m/s设向上加速度大小为a 11cos sin ma mg mg =+θμθ ----------------------------- -③1分解得:a 1=10m/s 2上滑的最大位移为s2a 1s=v 2 ----------------------- ④ 1分解得:s=5m ----------------------- 2分设小块返回底端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2,2cos sin ma mg mg =-θμθ ------------------------------ -⑤ 1分代入数据解得a 2=2m/s 2设上滑用时t 1,下滑用时t 2,上滑:t 1= 1V a =1s -------------------------- ⑥ 1分 下滑:s t a =22221 ------------------------------- ⑦ 1分 求得 t 2------------------1分所以共用时间t= t 1+ t 2=(s 3.236s ≈ ------------------- 2分(用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其他方法正确均可)25.(18分)解(1) 粒子进入磁场后轨迹如图,由几何关系求得-----------------------------------① 1分设粒子在磁场中的速率为V ,rmv qvB 2= ------------------------------------②2分解得 mqBR v 3= ---------------------------- 1分 第二种解法:如果R 按未知量算由几何知识知道,如图 O ’D=R ;设圆周运动半径为rCO ’ CD=R 2在电场中偏转时,设刚进磁场是速度为v则y v v =αsin …………(1分) 又221y mv qU =…………(1分) 且36'sin ==CO CD α ……(1分) 所以 mqU v 3= ……(1分) 再由r mv qvB 2=可以得到qmU B R 1=⑵设粒子从进入电场时速率为V 0,沿PQ 方向位移为XX= V 0t ------------------④1分 d=212at -------------------⑤1分 在电场中ma dU q = ---------------------- ⑥1分 从电场到磁场的运动过程2201122Uq mV mV =- ---------------------------③ 1分---------------------------2分 第二种解法:由几何知识知道,水平位移设粒子从进入电场时速率为V 0,沿PQ 方向位移为XX= V 0t ------------------④1分由几何知识得 0cos v v =αat v =αsinma dU q = 33cos =α d x 6= 或者直接得出d d EF GF x 6tan 22====α⑶若只经过调整后磁场一次,粒子可能有两种情况会垂直打在MN 边界上: (I )如图2示,无需经过圆外区域的磁场直接垂直打在MN 上,设调整后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运动周期T 1,由几何关系求得在新磁场区的运动半径:r 1------------------⑦1分粒子在圆区中的运动规律1r =1mV qB -------------⑧ 1分 联立①②⑧求得 B 1=3B ---------1分再由 T 1=12m qB π----------------------⑨1分 设从进入此区域到打在MN 上用时t 1=1T 3=29m qB π----------1分 (II )如图3所示,粒子经过圆区域之后再经过圆外磁场区而垂直打在MN 上作图可知,考察几何关系可知,此种情况只须令圆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为0即可使粒子垂直打在MN 上 ………………1分设这种情况总用时为t 2 则可得到t 2=2R V +23m qBπ=----------------------------------⑩2分3-3参考答案:(1)ABC (2)①Smg p p +=0=1.05×105 Pa (3分) ②缓慢上升,所以气缸内压强不变 (1分)V 1=SH 1 T 1=300K (1分)V 2=SH 2 T 2=310K (1分)由V 1V 2=T 1T 2可得 H 2=51.7cm (2分)所以活塞位置升高了1.7cm (1分)3-4参考答案:(1)ACD(2)①由vT =λ得 (2分)沿-x 方向 λ1=2m (1分)沿+x 方向 λ2=3m (1分)② 如图(画对一半得3分,全对得5分)3-5参考答案:(1)BCD(2)①6种光子 (3分)②金属钠的逸出功为W 0W 0=h ν0=3.67×10-19J=2.29eV (2分)其中ΔE 21=10.2eV ,ΔE 31=12.09eV ,ΔE 41=12.75eV ,ΔE 42=2.55eV 都大于逸出功,所以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河北省保定市2014届高三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题(扫描版,答案word版)

2014年4月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物理参考答案(AB 卷相同)14.A 15.D 16.D 17.C 18.B 19.AD 20.ABD 21.ABD22. (7分) ①大 (1分) ②否 (1分) ③20.15 (1分)④做W-v 2 、W-v 3等函数图像继续探究尝试,逐步确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2分) ⑤B (2分)23. (8分)(1)红黑表笔短接(1分) (3)0~10V (1分) (4)不需要(1分)(5)OFF 或交流电压最大挡(1分)(6)()12122112R R U U E U R U R -=-(2分)()12122112U U R R r U R U R -=-(2分) 24. (13分) 解:(1)小球从最低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到最高点,设用时t 1:1Lt v π= ————————○1(1分) 解得18t 15s = ———————— (1分) 从最高点脱离到击中小物块做平抛运动,设用时t 2: 在竖直方向: 22122L gt =————————○2(2分) 解得245t s = ——————(1分) 所以总时间1243t t t s =+= ——————(2分) (2)设小物块位移大小为x ,与小球的水平位移相等:2x vt = ————————○3 (2分)设小物块加速度大小为a ,则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位移大小相同,用时均为2t 212222x t t v a ⎛⎫=- ⎪⎝⎭————————○4(2分) 解得210.8/a m s = ———————(2分)(用图像法,其他运动学公式相应给分)..................25. (19分)解:⑴由图乙求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84W 422µmgR mgR μ==弹 ————————○1(1分) 设物块经过b 点时速率为Vb ,对物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2142122b mgR mgR mv μμ-= ————————○2(1分) 设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为F N ,对物块在b 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2b N mv F mg R-= ———————————○3(1分)联立○1○2○3F N =7mg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经过b 点时对圆弧轨道压力F N ′=F N =7mg ———(1分) ⑵经c 点后物块在半圆弧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可知电场力与重力对小物块合力为0:Eq=mg ———————————○4(1分)解得mg E q= —————(1分) 过d 点后小物块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物块竖直落回a 点可知,物块在磁场上方做竖直上抛运动,做出运动轨迹图,如图设物块经过c 点时速率为V C ,此速率即为物块在复合场中运动的速率物块在b 到c 机械能守恒:221122b c mv mgR mv =+ —————————————○5(1分)由○2○5解得cv = ————————————(1分) 设物块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1243R r R == —————————————○6(1分) 离开d 点后,小物块在磁场中:2c mv Bqv r= ————————————○7(1分)联立○2○5○6○7解得B = ———————————(1分) ⑶从d 到a 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的时间:在磁场中:设周期为T ,2m T qBπ= ————————————○8(1分) 运动时间为134t T = —————————○9解得13t = ————————(1分) 在磁场上方:在重力场中三个短程运动,即两个上抛一个自由下落:23c v t g == —————————○10 (1分) 在磁场上方返回a 点:磁场上方可到达的高度设为h :h=242c v h R g== —————————○11(1分) 设从最高到a 点总高度为H ,下落时间为t 32312442H R R R gt =++= —————————○12(1分)解得3t = ————————(1分) 所以从d 到a 经历的总时间为:(12336t t t t π=++=++ ——————(1分) (第三问也可分成磁场时间,一个竖直上抛往返时间,后一个竖直上抛用位移时...................................间关系)....33.(物理--选修3—3)(15分)(1)BCD(2)(9分)解:①由图可知,从状态A 到状态B 气体温度为T 1=T 0为等温变化过程,状态B 时气体压强为P 1=3 P 0,设体积为V 1,由玻意耳-马略特定律0011 PV PV = —————————○1(1分)解得 013V V = —————————(1分)34.【物理——选修3-4】(1)BCD(2)(9分)解:作树顶反射光线与石头折射光线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设α、β,设树高h1,人的视线高h2,河宽为d,由几何关系12h tan h tan dαα+=————○1(2分)代入数据解得4tan3α=所以4sin5α=————○2(1分)设河深H,又134OP tan43l h m mα⨯====由几何关系sinβ=○3(2分)由折射定律sinsinnαβ=———————○4(2分)代入数据解得165.33H m m=≈————(2分)35.【物理——选修3-5】(1)CDE(2)解:设A 、B 粘在一起的初速率为V 1,对A 、B 粘在一起后直至上升最大高度h 的过程机械能守恒()211222mgh m v =————○1(1分)解得1v =————(1分)设B 、C 分离时C 的速率为V 2,B 、C 分离至A 、B 刚粘在一起的过程动量守恒122mv mv = ————○2(1分)解得2v = ————(1分)轻弹簧由压缩至恰好弹开B 的速率为V 3,对B 、C 动量守恒23mv mv = ————○3(1分)所以32v v == ————(1分)设弹簧最初的弹性势能为E ,弹簧恰好弹开时,机械能守恒:221=22E mv ⎛⎫ ⎪⎝⎭————○4(1分) 解得8E mgh = ————(2分)。
2014年高考物理河北卷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4高考理综试题(河北卷)1、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瑞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
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2、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3、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
一带电拉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
已知拉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这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
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A.2 B. C.1 D.4、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5、如图(a),线圈ab、 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
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
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6、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
2014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题定稿(含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节能变得愈加重要。
甲、乙两地采用电压U 进行远距离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输入总功率的k (0<k <1)倍。
在保持输入总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现改用5U 的电压输电,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变为输入总功率的( )倍 A .25k B .5kC .5kD .25k 15.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4s —6s 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前6s 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C .前4s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 .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 末相遇16.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其电势能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粒子可能做直线运动 B .该粒子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C .t 1、t 2两个时刻,粒子所处位置电场强度一定相同D .粒子运动轨迹上各点的电势一定相等17.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C 为电容器,L 为小灯泡,R 为定值电阻,闭合电键,小灯泡正常发光。
现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一段距离,滑动前后理想电压表1V 、2V 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1U ∆、2U ∆,理想电流表A 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I ∆,则( ) A .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增大 B .灯泡亮度逐渐变暗C .I U ∆∆1与IU ∆∆2均保持不变 D .当电路稳定后,断开电键,小灯泡立刻熄灭18.据每日邮报2014年4月1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日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发现“类地”行星Kepler-186f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物理试卷说明:本试卷共21题;答题时间110分钟,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不定项选择。
每小题4分,部分分2分,共60分。
1.如图甲所示,A 、B 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物体B 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A 、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则在0~20t 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时刻,A 、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B .0t 时刻,A 、B 的速度最大C .0时刻和20t 时刻,A 、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D .20t 时刻,A 、B 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02.如图2—1所示,水平地板上有质量m=1.0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图2—2),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图2—3).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5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 . 4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C .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 . 6s ~9s 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 23.如图1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 随θ变化的图像分别对应图2中的( )A .①、②和③B .③、②和①C .②、③和①图2-2 图2-3D .③、①和②4.如图所示,离地H 高处有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体处于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kt E E -=0(0E 、k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电场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的电场中,物体与竖直绝缘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mg qE >0μ。
0=t 时,物体从墙上静止释放,若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下滑2H 后脱离墙面,此时速度大小为2gH ,最终落在地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物理试卷命题人:郑炜王民雄审核人:李红奕说明:本试卷共21题;答题时间110分钟,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不定项选择。
每小题4分,部分分2分,共60分。
1.如图甲所示,A、B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物体B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t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止。
则在0~2t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A.t时刻,A、B的速度最大B.t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C.0时刻和2t时刻,A、B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0D.2【答案】BCD【gkstk解析】AC、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0、2t0时刻整体所受的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再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A受到的静摩擦力最大,故A错误,C正确;B、整体在0-t0时间内,做加速运动,在t0-2t0时间内,向原方向做减速运动,则t0时刻,B 速度最大,故B正确;D、整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逐渐增大,则2t0时刻,A、B位移最大;由动量定理得,2s 末动量为零,即速度为零,故D正确;故选BC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2.如图2—1所示,水平地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图2—2),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的大小(图2—3).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5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 . 4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C .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 . 6s ~9s 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 2 【答案】D 【gkstk 解析】A 、在0-4s 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4s 末开始运动,则5s 内位移不为零,则拉力做功不为零,故A 错误;B 、4s 末拉力为4N ,摩擦力为4N ,合力为零,故B 错误;C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6s ~9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f F F 53a 2m /s m 1--===;而f mg μ=,解得f 0.3mg μ==,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 。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3.如图1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 随θ变化的图像分别对应图2中的( ) A .①、②和③ B .③、②和① C .②、③和① D .③、①和② 【答案】B【gkstk 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则有:N mgcos θ=,随着θ的增大,N 减小,对应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gsin θ=,随着θ的增大,a 增大,对应② 重力加速度始终为g ,恒定不变,对应①,故B 正确 故选B 。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4.如图所示,离地H 高处有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体处于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kt E E -=0(0E 、k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电场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的电场中,物体与竖直绝缘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mg qE >0μ。
0=t 时,物体从墙上静止释放,若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下滑2H后脱离墙面,此时速度大小为2gH,最终落在地面上。
则下列关于物体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沿墙壁下滑时,物体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从脱离墙壁到落地之前的运动轨迹是一段直线C .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8W mgH =D .物体与墙壁脱离的时刻为kE t 0=【答案】CD 【gkstk 解析】A 、竖直方向上有mg qE ma μ-=,随着电场强度E 的减小,加速度a 逐渐增大,当E=0时,加速度增大到重力加速度g ,此后物块脱离墙面,故A 正确;B 、物体脱离墙面时的速度向下,之后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运动轨迹为曲线,故B 正确;C 、物体从开始运动到脱离墙面电场力一直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得,2f H 1mgW mv 22-=,v =,f 3W mgH 8=,故C 错误;D 、当物体与墙面脱离时电场强度为零,所以0E E kt 0=-=,解得时间0E t k=,故D 错误。
故选CD 。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动能定理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从底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斜面足够长,表面光滑,倾角为θ。
经时间t ,恒力F 做功80J ,此后撤去恒力F ,物体又经时间t 回到出发点,且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若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回到出发点时的机械能是80JB .在撤去力F 前的瞬时,力F 的功率大小是2sin 3mgv θ C .撤去力F 前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增加,撤去力F 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少D .撤去力F 前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直在增加,撤去力F 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直在减少 【答案】AB 【gkstk 解析】A 、根据能量守恒,除了重力之外的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就要增加,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外力作功的大小,由于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80J ,所以物体的机械能要增加80J ,撤去拉力之后,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当回到出发点时,所有的能量都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为80J ,所以A 正确;B 、因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sin ma θ-=, 所以物体上升时的路程为21S at 2=, 撤去恒力F 后是匀变速运动,且加速度为gsin θ,所以从撤去拉力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v at gsin t θ-=-⨯, 位移为21s att gsin t 2θ-=-⨯, 撤去力F 前的瞬间,力F 的功率是P Fv Fat ='=, 由以上方程联立可以解得2P mgvsin 3θ=,所以B 正确; C 、在撤去拉力F 之后,由于惯性的作用物体还要上升一段距离,物体的重力势能继续增加,所以C 错误;D 、物体向上减速减为零之后,要向下加速运动,所以撤去力F 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是先减小后增加,所以D 错误。
故选AB 。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功的计算;重力势能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两端点A 、B 间的距离为L ,传送带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
把一个小物体放到右端的A 点,某人用恒定的水平力F 使小物体以速度v 1匀速滑到左端的B 点,拉力F 所做的功为W 1、功率为P 1,这一过程物体和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 1。
随后让传送带以v 2的速度匀速运动,此人仍然用相同的水平力恒定F 拉物体,使它以相对传送带为v 1的速度匀速从A 滑行到B ,这一过程中, 拉力F 所做的功为W 2、功率为P 2,物体和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Q 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W 1=W 2 ,P 1<P 2,Q 1=Q 2 B .W 1=W 2 ,P 1<P 2,Q 1>Q 2 C .W 1>W 2 ,P 1=P 2,Q 1 >Q 2 D .W 1>W 2 ,P 1=P 2,Q 1=Q 2 【答案】B 【gkstk 解析】设AB 的长度为L ,拉力大小为F ,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当传送带不运动时,拉力做功W 1=FL ,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11Lt v =,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1=fL ;当传送带运动时,拉力做功W 2=FL ,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2112Lt t v v =+<,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2=fv 1t 2; 拉力做功功率111W P t =,222W P t = 比较可知W 1=W 2,P 1<P 2; 又v 1t 2<v 1t 1,v 1t 1=L 得Q 1>Q 2。
故选B 。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功能关系7.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支架质量为M ,支架顶端用细线拴着的摆球质量为m ,现将摆球拉至水平位置,然后从静止释放,摆球运动过程中,支架始终不动,则从释放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有( )A .在释放瞬间,支架对地面压力为(m +M )gB .摆动过程中,支架对地面压力一直增大C .摆球到达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压力为(2m +M )gD .摆动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答案】B 【gkstk 解析】A 、整体法: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m g N mg +-=,解得N Mg =,故A 错误;B 、对小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某一位置进行受力分析:当小球绕圆心转过角度为θ时,具有的速度v ,根据动能定理得:21mgRsin mv2θ=得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v T mgsin m Rθ-=解得T mgsin 2mgsin 3mgsin θθθ=+=而此时对支架根据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N Tsin Mg F θ+=所以2N F 3mgsin Mg θ=+,摆动过程中θ逐渐增大,所以地面对支架的支持力也逐渐增大,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摆动过程中,支架对地面压力一直增大,故B 正确; C 、在从释放到最低点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21mgR mv 2=在最低点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v N-(M+m)g=m R,两式联立得N=3mg+Mg ,故C 错误;D 、释放的位置,速度为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零,最低点,速度与重力垂直,重力的瞬时功率也为零,中间过程重力的瞬时功率不为零,因此重力功率变化为:先变大后变小,故D 错误。
故选B 。
【考点】向心力;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牛顿第二定律8.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先经过地面发射轨道进入地球附近的停泊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从停泊轨道经过调控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时,再次调控进入工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卫星将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 ,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轨道半径之比为b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速度之比为B .C .卫星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 .卫星从停泊轨道调控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过程卫星机械能守恒 【答案】AC 【gkstk 解析】A 、人造地球卫星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22224Mm v G m mr r r Tπ==,线速度v =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 ,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半径之比为b ,卫星在停泊轨,故A 正确;B 、周期T =a ,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半径之比为b ,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 ,故B 错误;C 、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圆轨道的最大运行速度,所以卫星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C 正确;D 、卫星从发射后到进人工作轨道过程中,需要卫星的发动机点火,使卫星加速,通过外力克服引力做功,使卫星机械能增加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