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00

合集下载

爱婴医院复核标准(2014版)

爱婴医院复核标准(2014版)

标准
具体指标
内容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一)除有医学指征的母 七、实行24 婴分离外,产妇和新生儿 小时母婴同 应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 室。(10 离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分) (10分)
1、取消婴儿室,在产科病房设置婴儿床,减少母婴分 离时间。(3分) 2、新生儿洗澡及治疗时间每天不超过一小时。(1分) 3、母婴分离要有医学指征。(1分) 4、产科医护人员具备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 。(5分) 1、产科、儿科、保健科的医护人员了解按需喂养的意 义,使产妇了解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和方法。(2分)
询问医护人员是否知道按需哺 乳的重要性和方法;询问产妇 能否识别新生儿饥饿的征象。
(一)帮助社区建立母乳 喂养支持组织,并开展人 1、向社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提供培训等技术支持。 员培训。(3分) 十、促进母 乳喂养支持 (二)配合基层医疗卫生 1、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一定方式把即将出院产妇 机构做好产妇、婴儿出院 组织的建 信息转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立,将出院 后母婴保健服务工作。(2 的产妇转给 这些组织, 并提供后续 服务。(12 分)
查阅剖宫产登记记录或分娩登 记本,近3年非医学需要剖宫 产率是否实现逐年降低。 查看相关文件,询问医护人员 和产妇制度落 实情况。 查阅工作规范或制度。 观看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哺乳体 位和挤奶的实际操作。 询问母婴分离的产妇是否掌握 保持泌乳知识及挤奶方法。
(一)产科、儿科/新生儿 科、保健科的全体医护人 2、医护人员通过示范和指导,教会产妇哺乳体位、新 五、指导产 员具备指导哺乳的能力。 生儿含接姿势、挤奶/吸奶方法、泌乳方法。(2分) 妇如何哺 3、母婴分离的产妇,分娩6小时后开始挤奶,每3小时 (6分) 乳,以及保 挤一次奶,每次挤奶持续20~30分钟,每天不少于8 持良好泌乳 次,注意夜间挤奶。(2分) 。(10分) (二)80%以上产妇掌握正 1、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技能,如哺乳体位、新生儿含 确的哺乳和泌乳方法。(4 接姿势、挤奶/吸奶方法、泌乳方法。(4分) 分)

新生儿上呼吸道梗阻病因的早期识别

新生儿上呼吸道梗阻病因的早期识别

现, 喘鸣是 其最 主要 的临 床表 现 , 这些 症状 出现 的时 而
间分别 为 生后 1 内 ( 周 6例 ) 1 月 内 ( ,个 6例 ) 1 5个 及 .
月( 2例 ) 。Kun 等口 it 报道 2例 舌 甲状 舌 管囊 肿 于 出 生 即表现 出严 重 的呼 吸窘迫 , D a 等_ 而 iz _ 】 报道 1 则 例 于 生后 3 反 复 出现 呼 吸 暂 停 及 发绀 。富 建 华 等口] 周 。 对 1 0例新 生儿舌 甲状 舌管囊 肿 的早期 诊 断发 现 , 于 均 生后 1 内 ( 早 为 生 后 2 ) 现不 同程 度 呼 吸 困 周 最 4h 出 难 , 喉部 喘 鸣音 , 叫或 吸 吮 时 明显 , 者发 生 呼 吸 伴 哭 重 暂停 及 呼吸 窘迫 。 由于咽 喉部先 天性 囊肿 患儿 多 以喉 喘鸣为 首 发症 状 , 常 被误 诊 为先天 性喉 软化症 , 故 而延 误 最佳 治 疗 时 机 , 重病 例 甚 至发生 猝死 。在 新生儿 期 , 严 对上 述 先 天 性囊 肿 的极 早确诊 尤 为重 要 。直接 喉镜检 查 对于 发 现 舌 根及 会厌 囊肿 很重 要 , 咽 喉壁囊 肿常 不 易被 发 现 。 但
时 间仅 占总 呼 吸 时 间 的 1 L6。若 双 侧 鼻 后 孔 闭 O 51
锁 , 通 常 于 出 生 后 即 刻 可 致 呼 吸 窘 迫 , 至 威 胁 新 生 则 甚 儿 生 命 , 中 单 侧 鼻 后 孔 闭 锁 较 为 多 见 , 长 时 间 不 被 其 可
发现 , 表现 为患 侧鼻 塞 、 多 黏膜 苍 白 、 流胶 冻 样分 泌 物 ,
患 儿为 I型 和 Ⅱ型 的混 合 型 , 占 1 [ 约 5 2 。 喉 软化 为 自限性 疾 病 , 8 患儿 症 状 较 轻 ,不 约 4 需 手术 治疗 可 自行好转 , 严重 病例 , 但 可导致 威胁 生命 的阻 塞性 呼吸暂 停 、 源性 心脏 病及 生长 发育 停 滞 , 肺 此 类 患儿需 手 术 治 疗¨ 2 。 目前 声 门 上 成形 术 是 重 度 喉 软 化 的首 选手 术 方 式 , 少数 合 并 神 经 系统 疾 病 或 不 仅 良预后 的严 重气管 梗 阻患儿 需施行 气 管切 开术 l 2 。 综 上所 述 , 生儿 先天 性上 呼 吸道发 育异 常 , 鼻 新 除 后孔 闭锁 、 吸道 相 关 先 天性 囊 肿 、 R 呼 P S及 喉 软化 外 ,

新生儿早期症状识别

新生儿早期症状识别

新生儿疾病症状早期识别一、基础评估1、孕期情况:父母亲疾病、年龄、用药;母亲孕史、流产、血型;胎儿发育情况;同胞情况、家族史2、胎龄长短:早产、足月、过期3、分娩前情况:胎位、脐带(长短、粗细、脐绕颈),羊水情况(是否早破水、羊水分度、羊水量多少)4、分娩过程:产程、分娩方式、助产手段5、分娩后处理情况:评分、处置(插管、用药、吸痰、吸氧等)6、新生儿发育情况:仔细检查(从头到脚,前后)7、胎盘情况二、正常新生儿的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和毳毛少出现下列情况为异常:1、皮肤苍白、发灰、发绀、厥冷、出血点、瘀斑2、黄疸:生理性黄疸(3-6-9),病理性黄疸(6-9-12-15)3、硬肿4、水肿5、脱水征象:弹性差、干燥、尿少、眼窝凹陷,前囟凹陷6、皮疹:红斑、脓疱(金匍菌、链球菌)7、脐轮及脐周发红,皮肤发红、脐部脓性分泌物三、新生儿的反应:1、正常新生儿的6种状态:2种睡眠状态,3种觉醒状态,介于二者之间的瞌睡状态①安静睡眠:②活动睡眠③安静觉醒:眼睛睁开,眼球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肢体活动少④活动觉醒:眼睛睁开,肢体活动多而且有力⑤哭:哭声有力,不易使哭声停止⑥瞌睡状态:眼睛睁开或者闭合,肢体或躯干动作少而且短暂2、弹足底:3次—有反应,7次—反应差,11次—无反应四、查看新生儿肌张力的3种方法:①围颈征:正常新生儿胳膊不过中线②前臂弹回③下肢弹回五、呼吸系统:正常新生儿的呼吸频率30-60次/分,节律规整①呼吸频率异常:<30次/分或>60次/分伴有紫绀、呼吸困难,考虑呼衰,查血气②呼吸节律:不规整,呼吸暂停③呼吸幅度:浅表、深长、抖动④呼吸困难:呻吟、抽泣、喘息⑤呼吸表现:三凹征⑥呼吸演变:加重或减轻⑦吐沫、六、心血管及循环系统:正常新生儿的心率波动范围较大,120-140次/分(实用新生儿学),90-160次/分(儿科学第七版)①心率<100次/分,>160次/分②心律③心音:弱、钝④血压:60-80/35-50mmHg⑤四肢:湿、冷、苍白⑥肤色发暗、紫绀⑦休克征象: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大于3秒七、消化系统:喂养困难或拒乳、频繁呕吐、腹胀、外形异常、肝大脾大、腹泻次数多、血性便等八、神经系统:抽搐反复眨眼、凝视、嘴唇抽动、眼球震动、口舌反复运动;反应差或意识丧失;肌张力改变;呼吸节律不规整、暂停、吃奶差、呕吐九、体温:低体温<35°,发热>37°十、血糖:诊断标准<2.2mmol/L;低血糖<2.6mmol/L,加糖水(10%GS10ml),高血糖>7mmol/L,诊断高血糖,>6.7mmol/L出现尿糖,>14mmol/L用胰岛素治疗十一、黄疸:①足月儿的光疗标准考虑光疗光疗-24小时6mg/dL 9mg/dL-48小时9mg/dL 12mg/dL-72小时12mg/dL 15mg/dL>72小时15mg/dL 17mg/dL胆红素-小时百分位图0.2mg/dL(每天增长5mg/dL)②晚期早产儿(34-36W体重2-2.5kg)易发生胆红素脑病-24小时1-7mg/dL-48小时7-12md/dL-72小时12-14mg/dL。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单元新生儿疾病*高频考点:考点一、新生儿黄疸(1)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

总胆红素足月儿<221 pmol/L,早产儿<257 pmol/L。

(2)病理性黄疸:生后24h或36h内,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

总胆红素足月儿<221 pmol/L,早产儿〉257 pmol/L。

中医辨证论治湿热薰蒸一一茵陈蒿汤加味。

寒湿阻滞一一茵陈理中汤加味。

瘀积发黄血府逐瘀汤。

考点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轻度: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50%。

中医病机:阳气虚衰,寒凝血涩。

首先区别虚与实。

治疗原则:及时复温,提供热量和液体,去除病因,早期纠正脏器功能紊乱。

寒凝血滞一一当归四逆汤。

阳气虚弱一一参附汤。

第二单元呼吸系统疾病*高频考点:考点一、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90%以上是病毒。

特殊类型: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

发热咽炎结合膜炎。

风寒感冒一一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一一银翘散。

暑邪感冒一一新加香薷饮。

考点二、肺炎(1)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1个月至2岁的婴儿。

(2)腺病毒肺炎:腺病毒引起。

多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

起病急骤,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咳剧,易发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脑病。

(3)合胞病毒肺炎:多见于2岁以内。

以高热、咳嗽、喘憋为主,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X线表现:以间质病变为主,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

(4)支原体肺炎:学龄儿童易患。

亚急性起病。

中性粒增多。

体征与剧烈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

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1)心率>180次/分。

(2)呼吸〉60次/分。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发绀。

(4)肝脏迅速增大。

(5)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6)尿小或无尿,颜面或下肢水肿。

治疗: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

耐药金葡菌首选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支原体肺炎及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中医辩证论治风热闭肺证一一银翘散合麻杏石膏汤。

痰热闭肺证一一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母乳喂养宣教知识点[2]

母乳喂养宣教知识点[2]

母乳喂养宣教知识要点1、母乳喂养的好处?1、对婴儿的好处:(1)易消化、易吸收,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2)保护婴儿免于感染,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

(3)减少过敏性皮炎的风险(4)减少儿童期肥胖的发生(5)有利于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宝宝的情感发育。

2、对母亲:(1)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

(2)有助于推迟再次妊娠。

(3)帮助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预防产后出血。

(4)减少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危险。

(5)消耗母亲多余脂肪,促进体型恢复,使乳房丰满。

3、对家庭的好处:经济、方便、温度适宜、减少污染的机会。

4、对社会的好处:母乳喂养的孩子身体素质好,不易患病,有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母亲与婴儿依恋更多,小儿智能、社交能力发育好,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安定。

2、纯母乳喂养的定义:指母亲喂哺自己的婴儿,不添加任何食品和饮料,包括水。

对于母亲挤出的奶,不能用奶瓶喂养,可用小杯子喂哺。

3.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开奶的重要性早吸吮可促进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可强化婴儿的吸吮能力,因为分娩后婴儿的觅食反射最强,是强化吸吮的好机会;早吸吮刺激乳头,反射到大脑皮层,促进乳汁分泌,促进乳汁产生;有利于获得初乳的营养。

4、母婴同室的重要性是:有利于妈妈按需哺乳、观察和护理婴儿,并可保证按需哺乳,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母子感情;可更早掌握母乳喂养技巧。

5、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正确的含接姿势?正确的喂奶姿势:母亲放松舒适,婴儿身体贴近母亲,面向乳房,鼻子对乳头,头和身体呈一直线,下颌贴乳房,如果是刚出生的婴儿则应用手托臀部。

正确的含接姿势:婴儿嘴张大、下唇外翻,舌呈勺状环绕乳房,面颊鼓起,含接时可见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有慢而深的吸吮,有时会暂停,能看到吞咽动作和听到吞咽的声音。

6、如何保证有充足的乳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足够的乳汁;多接触、勤吸吮,按需哺乳,每天8-12次,注意夜间坚持喂母乳;正常足月新生儿不要增加母乳以外的任何饮料、食物;母亲注意休息、放松和均衡营养;做好乳房护理。

医院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医院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护士长同为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新生儿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二、科室要加强新生儿安全知识教育,病房放置安全手册,向产妇及家属告知新生儿安全相关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及控制产妇的陪床人员,避免人员流动过多。

四、产妇入院后,安排床位,建立病历,确定生产方式和时间。

临产进入活跃期后,由病房护士核实无误后,携带产妇病历,陪同产妇一起进入待产室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接准备待产。

五、新生儿出生后,让产妇看清新生儿性别,立即进行新生儿标识工作,在病历上按好新生儿脚印及产妇手印,同时将附有产妇全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住院号、科室、床号等一致信息的腕带及胸牌,与产妇一起确认无误后,分别戴在新生儿脚踝及衣服上。

六、产妇及新生儿转出产房或手术室,送入病房时,要对照科室、床号入住。

产房或手术室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母婴腕带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交接-班并签字。

七、严格实行母婴同室,婴儿床邻近母亲距离在1 米内,保证新生儿时时刻刻在产妇视野范围内。

护士要在产妇床旁交接-班,清点新生儿数目,并做好记录。

要经常巡视,认真盘查接触新生儿的人员,发现可疑人员立即通知保卫科。

八、如新生儿患病转入儿科,必须在家属在场的`情况下,按照新生儿转运流程,产科责任护士与儿科责任护士一起核对患儿信息,核对正确后,儿科责任护士方可接收患儿。

九、患儿需外出检查时,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与其家人一起将患儿抱至诊室检查,检查结束回病房时,再次由护士双人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十、新生儿在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新的身份识别腕带要护士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制作。

十一、保卫科要提高警惕,增强婴儿防盗意识,严格出入口管理,24 小时监控产科、产房、手术室和儿科通道,严禁婴儿被非法带出。

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识别试卷

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识别试卷

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识别知识培训考试题科室:姓名:一、单选题1、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出生体重不足1000克B 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 C出生体重不足500克D 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 E出生体重不足750克2、一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护士发现其体温38.9℃,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 冷盐水灌肠B 给退热药C 加被发汗D 打开包被E 酒精擦浴3、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是由于()A 高热B 缺氧和产伤C 低钙血症D 过期产E 新生儿黄疸4、一Rh溶血患儿,出现嗜睡、尖声哭叫、肌张力下降,胆红素上升至342μmol/L,该患儿可能发生了()A 呼吸衰竭B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C 胆红素脑病D 颅内出血E 低血糖5、下列哪项符合生理性黄疸()A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B 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高峰,7—14天消退C 血清胆红素>205。

2μmol/LD 黄疸伴精神萎靡、拒食反应差E 生后1周黄疸持续加重6、患儿,女,生后2天,出现吃奶少、反应差,皮肤巩膜有黄染。

查体;T 35℃,精神萎靡,心肺(—),脐部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产前孕母有胎膜早破史。

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A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B 新生儿破伤风C 新生儿败血症D 新生儿硬肿症E 新生儿黄疸7、患儿34周早产,生后6小时出现呼吸性呻吟,三凹征,鼻扇,紫绀,X线检查可见两肺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充气征。

该患儿可能患有( )A 呼吸衰竭B 新生儿化脑C 肺透明膜病D 新生儿肺炎E 缺血缺氧性脑病8、足月新生儿室内温度应保持在()A 22—24℃B 28—30℃C 24-26℃D 26—28℃E 20—22℃9、一新生儿胎龄37周,出生体重2600g,其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15百分位,该新生儿是()A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B足月儿、适于胎龄儿 C早产儿、大于胎龄儿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E 足月儿、大于胎龄儿10、关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错误的是( )A 一般状况好 B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C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小于256。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临床特征及其诊断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临床特征及其诊断

高度怀疑 该病 , 可结合心脏 杂音及 彩 色多 勒超声心动图的检 查予以确诊。 普 关键词 : 先天性 心脏病/ 新生儿 临床 特征/ 早期 诊断
中图分类号: 4 5 R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2 8 5 ( 0 )9 0 4 — 2 17 — 3 12 1 0 — 0 7 0 6 1
( 1 %)烦躁不安 1 例 (72 , 4. , 4 O 1.%) 喂养 困难 9例 (55 。因 1. %) 新生儿先心病 的临床表现相对 不典型 ,对不 明原 因的气 其他病 因入院 的有 1 例 , 中缺氧 缺血性 脑病 5例 , 1 其 高胆 红 促 、 紫绀或喂养 困难 的新生儿 , 高度怀疑 该病 , 应 可结 合心脏 素血症 3 , 例 头小畸形 1例。有 2例在住 院过程 中出现心力 衰 杂音及彩色 多普勒超声心 动图的检查予 以确诊。早期发现、 早 竭表现。 影像学检查 中 : 经胸部 x线平 片检查 4 例 , 8 心脏有异 期确诊 、 早期治疗能有效降低先心病新生儿 的死亡率。 常征象 1 , 中 , 6例 其 心影 增大 6例 , 增多 5例 ; 经超声 心动 图 参 考文 献
选择 2 0 09年 6 ~ 0 0年 1 月 21 2月我 院 4 6例采用 中西结合
治疗 慢性前列 腺炎患者 , 为观察 组 , 龄 2 ~ 1岁 , 设 年 66 平均年 龄 3. ; 65岁 病程 8个 月~ 6年 ; 同期 西药 治疗 的 4 例 慢性前列 0 腺炎 患者 为对 照组 , 年龄 2 ~ 3岁 , 56 平均年龄 3 ; 5岁 病程 6个
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达 9 . %, 3 8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 .%, 4 7 5 两组 治疗结果 差异 明显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5 结论 : <. 。 0 中西结合 治疗慢性 前列腺 炎疗效肯定 , 能达到标本兼治 的效果 , 治疗慢性前列腺 炎的有效方 法, 是 可在 临床推 广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早期识别新生儿异常症状?
早产儿
1. 早产儿越早产则皮肤越薄嫩、组织含水量多、有凹陷性压痕、色红、皮下脂肪少、 肌肉少、指甲短软,同时躯干部的胎毛越长、头部毛发则越少且短,头较大,囟 门宽,耳壳平软与颅骨相贴,胸廓软,乳晕呈点状,边缘不突起,乳腺小或不能 摸到。腹较胀,阴囊发育差。男性早产儿的睾丸常在外腹股沟中,在发育过程中 渐降至阴囊内。女性越早产者则其小阴唇越分开而突出。手足底皱痕少。 2. 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利用其产热的作用受到限制,肌肉少,张力低,不能改变姿 态以缩小失热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汗腺发育不成熟,出汗功能不全,亦容易发 生体温过高。 3. 抵抗力弱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4. 早产儿的呼吸快而浅,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哭声很小,常见青紫 5. 早产儿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吐、泻及腹胀。 6. 当外伤、缺氧、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往往易出血而且较重。脑部血管尤易受伤而 出血。有时亦可出现原因不明的肺出血。
新生儿黄疸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 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 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 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 呈白陶土色。
新生儿黄疸
核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 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 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要密切观察新生儿 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诊治。 发生核黄疸时,黄疸症状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 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 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 严重症状。 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 瘫痪等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 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
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 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 加重。 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 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中国18城市新生儿死亡风险及死因科研协作组资料(新生儿急救学2006)
新生儿疾病的特点

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远高于生命的其它阶段,多与围产因素 有关。 新生儿疾病往往缺乏特异性的症状,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 难早期诊断,也容易贻误治疗。 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和防御能起败血症或中枢感染等。

新生儿各系统疾病的具有明显新生儿期特点。
新生儿疾病的特点
新生儿患病,虽然病因、病理不同,但临床表现往往很相似 :
青紫 苍白 出血 黄疽 水肿 嗜睡 不动
不哭 不吃(拒奶) 呕吐 腹泻 体温不升或发烧 体重不增
新生儿常见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头颅血肿 新生儿尿布皮炎 消化不良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87 58 47 40 31 29 23 19 19 17 15 11 11 10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均属于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过高,足月儿总胆红素>220.6μmol/L(12.9mg/dl), 早产儿256.5μmol/L (15mg/dl); (3)血清直接胆红素>26.0umol/l.; (4)血清胆红素增长过快,每天升高> 86umol/L (5mg/dl); (5)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6)黄疸退而复现。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均属于病理性黄疸: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均属于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病理性黄疸。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 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 ,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 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 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 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 全部消失。
新生儿败血症(87)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58) 先天性心脏病(47) 新生儿肺炎(40) ABO溶血病(31) 脐炎(29) 缺氧缺血性脑病(23) 肠炎(19) 上感(19) 颅内出血(17) 头颅血肿(15) 尿布皮炎(11) 消化不良(11) 吸肺(10)
怎样早期识别新生儿异常症状?
③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低,脐带绕颈,早产儿,大(小)于胎龄儿,巨大儿, 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种先天性严重畸形和疾病等。
正常新生儿
的特点
正常新生儿
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42周,体重在2500g以上(平均约3000g),身长 47m以上(约50cm)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皮肤粘膜
新生儿黄疸
核黄疸警告期主要表现为嗜睡、拒乳、肌张力减退、拥抱
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状,也有表现为呼吸暂停、心动过 缓,大约经过半天到1天进入痉挛期。
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巩膜黄疸情况, 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了解黄疸的发展情况。 同时注意观察黄疸新生儿的全身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嗜 睡、吮乳困难、易惊、两目凝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 ,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 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泌尿系统 出生后24小时内排尿。 神经系统 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神经反射 。 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 体温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 能量和体液代谢
初生时灰白色的胎脂,皮肤富含血管,易于损伤及感染 。 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有上皮珠和“吸奶垫”。 足月新生儿呼吸频率40~60次/分。 心率较快,约120~140次/分,血压较低,其收缩压约6.1~10.7kPa 。 胃容量小,约为30~50ml,生后24小时内排出绿色粘稠的胎粪 。
高危新生儿范畴
高危妊娠孕妇分娩的新生儿 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如各种难产及手术产 。 出生时或生后发生不正常现象,如低Apgar 评分等 兄妹中在新生儿期有因严重畸形或其他疾 病死亡者。 胎龄不足37周或大于42周 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 SGA或LGA
高危妊娠
指孕妇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其他致病因 素足以危害母婴或导致难产者,包括:
怎样早期识别新生儿异常症状?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眼结膜和口腔黏膜 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 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 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 不适表现。 以前认为不必治疗,针对目前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 质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前早开奶,加速胎便的排出。 ②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可加 重生理性黄疸,应给予治疗。
怎样早期识生儿疾病初起症状常不典型,且变 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严重后 果,应严密观察。因此,对新生儿常 见症状应有所了解。
怎样早期识别新生儿异常症状?
怎样早期识别新生儿异常症状?
• • • • • • • • • • • •
黄疸 早产 气促、青紫 咳嗽 少吃 腹泻 发热 腹胀 呕吐 脐部感染 窒息后 抽搐
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
新生儿科 彭旗文
新生儿分类
高危儿 是指已经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
①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 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病史等; ②异常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 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抽出、分娩过程 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
怎样早期识别新生儿异常症状?





黄疸 (101) 早产(28) 气促、青紫(22) 咳嗽(17) 少吃(16) 腹泻(16) 发热(12) 腹胀(8) 呕吐(7) 脐部感染(7) 窒息后(6) 抽搐(5)
新生儿败血症(87)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58) 先天性心脏病(47) 新生儿肺炎(40) ABO溶血病(31) 脐炎(29) 缺氧缺血性脑病(23) 肠炎(19) 上感(19) 颅内出血(17) 头颅血肿(15) 尿布皮炎(11) 消化不良(11) 吸肺(10)
新生儿黄疸
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 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 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 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 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新生儿分类
5、 高危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
的新生儿。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 ①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 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 性传播病史等; ②异常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 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 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抽出、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 痛药物史等; ③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低,脐带绕颈,早产儿,大(小 )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种先天性 严重畸形和疾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