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语法知识

合集下载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语法知识——词类实词:有实在意思的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虚词:没有实在意思的词,包括:副、连、介、助、叹、拟一、名词动词形容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如:鲁迅、学生、医生、同窗、工人、老汉、先生、徒弟、爸爸、母亲、普希金;表示具体事物的,如:社戏、竹影、诗歌、斑羚、杨树、腰鼓、计算机、因特网;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信息、思绪、艺术;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冬至、早晨、晚上、正午;表示处所的,如:书屋、北京、江南、亚洲、边疆、淮北、中国、四川、黄河;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例如:(1)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着我的哭声。

《爸爸的花儿落了》(2)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例(1)的方位名词“头”和“角”、“上”和“下”用在名词“床”后,表示被打的方位;“外面”则是单独使用。

例(2)的方位名词“里”分别用在“草”和“园”后面,表示“不去的地方”和“有赤练蛇的地方”。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看、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下来、下去、过来、起;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例如:(1)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
B 疑问代词: 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什么 怎样 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C 指示代词 :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 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 样 (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4、“是”有时单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肯定语气,有强调的作用。性质接近 于助词,不能算句子成分。
例如: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 我是明白了! 这孩子是聪明。
三.形容词意义及词例:
A.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 例如:高 大 粗 细 圆 长 弯曲 宽广 鲜红 雪白 狭窄 笔直
B.表示事物的性质。 例如:好 坏 优秀 恶劣 诚实 虚伪 狡猾 美丽 高尚 伟大 朴素
“是”。
练习: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读 扩大 喜欢 能够 应该 进去 调查 担心 希望 出现 发生 反对 愿意 起来 回去 保卫 消逝 提高
表动作、行为 表存在、变化 表心理活动 表可能、意愿 表趋向
表动作、 行为 表存在、 变化
表心理 活动 表可能、 意愿
朗读 调查 反对 保卫 扩大 出现 发生 消逝 提高
C.表示事物的状态。
例如:迅速 敏捷 匆忙 平静 悠闲 混乱 愉快 轻松 痛苦 疲倦 急躁
练习: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急躁 高大 缓慢
表形状
表性质

词性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词性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词性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之词类划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实词名词一表示人或事物等表示人或事物:学生、教师、教室、书本表示时间:早晨、明天、夏季表示方位:东、西、左、右(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语法特征1、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2、能加数量词不能加副词3、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实词表示动作、行为:唱、笑、支持、保卫 发展、扩大、提高喜欢、希望、热爱有、出现、消失表示可能、意愿:能、会表示趋向:来、进来表示判断:是、就是语法特征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2、能加副词“不。

只有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加程度副词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动态4、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限于可持续的动作的词语。

实词形容词一表示性质、状态表示事物状态:明媚、娴静、激动、快表示事物性质:甜、伟大、诚实、好表示事物形状:高、圆、直、弯表不定数量:多、少、全、许多、好些语法特征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4、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5、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实词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表示使令:使、 请、允许、 鼓励 表示发展变化 表示心理活动表示存在消失(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数词一表示数目和次序表示确数:二、二分之一、万表示概数:几、许多、三四十表示序数:第一、初二、老大语法特征1、常跟量词构成数量短语2、数量短语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3、一些数词有固定用法实词量词一表示计算单位(单位词)物量词:尺、斤、朵动量词:阵、顿、趟复合量词:秒立方米、人次、架艘次语法特征1、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2、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复,组成“BB”式实词代词一一有代替、指示作用人称代词:我、你、她、大家、自己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怎么指示代词:这、那、这样语法特征:(1)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2)近指与远指(指示代词)(3)任指与虚指(疑问代词)虚词副词一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表示时间、频率:已经、马上、常常、再三表示程度:很、极其、最、稍微表示范围:都、总、仅仅表示重复:连续、再、也表示语气:可、却、倒、难道表示肯定、否定:可能、不、必定、也许(1)只与动词、形容词组合(2)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3)一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特征 1、常跟量词构成数量短语 2、数量短语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3、一些数词有固定用法
实词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单位词) 物量词:尺、斤、朵 动量词:阵、顿、趟 复合量词:秒立方米、人次、架艘次
语法特征 1、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 2、 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复,组成“BB”式
实词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 人称代词:我、你、她、大家、自己 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怎么 指示代词:这、那、这样 语法特征: (1)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2)近指与远指(指示代词) (3)任指与虚指(疑问代词)
表不定数量:多、少、全、许多、好些
语法特征
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
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实词
1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表示确数:二、二分之一、万 表示概数:几、许多、三四十 表示序数:第一、初二、老大
虚词 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等 表示悲伤、痛苦:唉、哎哟 表示喜悦:哈哈 表示愤怒、鄙视:呸、哼 表示惊讶:哎呀 表示呼唤:喂 表示应答:嗯、哦 (1)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 (2)有的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3)有些叹词的汉字写法不固定。如“啊”因为音变又写成“呀”、“哪”、“哇”等
词类划分
实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表示动作、行为:唱、笑、支持、保卫
表示发展变化:发展、扩大、提高
表示心理活动:喜欢、希望、热爱
表示存在消失:有、出现、消失
表示使令:使、请、允许、鼓励
表示可能、意愿:能、会 (能愿动词)

英语语法与词性

英语语法与词性

一、词类、句子成分和构词法:1、词类:英语词类分十种: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冠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

1、名词(n.):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如:boy, morning, bag, ball, class, orange.2、代词(pron.):主要用来代替名词。

如:who, she, you, it .3、形容词(adj..):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如:good, right, white, orange .4、数词(num.):表示数目或事物的顺序。

如:one, two, thre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5、动词(v.):表示动作或状态。

如:am, is,are,have,see .6、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等。

如:now, very, here, often, quietly, slowly.7、冠词(art..):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

如:a, an, the.8、介词(prep.):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

如in, on, from, above, behind.9、连词(conj.):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

如and, but, before .10、感叹词(interj..)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

如:oh, well, hi, hello.2、句子成分:英语句子成分分为七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宾语补足语。

1、主语是句子所要说的人或事物,回答是―谁‖或者―什么‖。

通常用名词或代词担任。

如:I’m Miss Green.(我是格林小姐)2、谓语动词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回答―做(什么)‖。

主要由动词担任。

如:Jack cleans the room every day. (杰克每天打扫房间)3、表语在系动词之后,说明主语的身份或特征,回答是―什么‖或者―怎么样‖。

英语语法知识点-词性

英语语法知识点-词性

语法第一节词性一.名词1. 名词作形容词使用名词可以修饰名外一个名词,起定语的作用,或于另一名词构成合成词。

这时作定语用的名词一般用作单数名词。

They live in a country house.他们住在乡下的房子里。

He often visits a night club.他经常去夜总会。

2. 名词的所有格1) 表示人或动物以及拟人化事物的名词在词位加’构成所有格,例如:the gentleman’ car , the dog’ food.这种所有格也可以用于表示时间、重量、距离等的名词,如:yesterday’s news; three hour’s journey.2) 如果修饰语有如下情况,应该在前面加of构成其所有格。

(1)表示无生命事物:the window of the house; the color of the car(2)集体名词:the capital of the firm, a member of this society(3)the+形容词:the misfortune of the young, the mystery of this cociety(4)当a, an, this, these, that, any, some, no等词和所有格名词修饰同一名词时,需要同时用以上两种形式,称为双重所有格:I don’t use Tom’s car because I don’t quite appreciate that car of this.(5)有些时候两个名词所有格并列使用,他们后面的名词若分别属于两者所有,须在两个名词所有格后面分别加’s;若属于两个名词所共有,则在第二个名词后面加’s:Martin and Alice’s car broke down again, but luckly they knew how to fix it. (car为单数,说明这辆车市他们两个人所有。

语法之词性

语法之词性

语法之词性语法之词性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一、名词:1、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

表示人或具体事物:学生河流水果衣服表示抽象事物:教育交通事物战争和平语法科学民主道德表示时间:昨天晚上黎明秋天将来刚才表示处所:郊区附近到处左近表示方位:东西南北中里外上下前头后头东面西方上边下边以前2.语法功能:A.一般名词能与数量短语组合,受数量短语修饰。

B.集体名词、抽象名词受不定量的数量短语修饰。

例如:一片树林一些纸张C.名词不受“不”、“很”修饰。

少数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可以受“不”、“很”修饰。

例如:不道德不礼貌很科学很民主D.表示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多数。

E.名词一般不重叠,有些能重叠,重叠后有“每一”的意思。

例如:人人年年家家户户世世代代。

对举的方位名词重叠后有“到处”的意思。

例如:前前后后上上下下F.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

名词也可以做谓语。

例如:今天星期日昨天晴天他独身他肺炎。

(只有少数表示日期、节日、气象、疾病等的句子里,不用判断词“是”,名词直接做谓语。

G.名词或名词短语连属成句,在诗词曲里常见。

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秋思》H.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主语.定语。

例如:他们下午开会前面、后面都种满了花西边的墙修好了I.名词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可以做状语、补语等。

3.使用名词应注意的问题要正确使用简称。

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可以紧缩为“数理化”,而“人造革”决不能紧缩为“人革”。

使用名词要注意时代性。

例如不要把“环卫工人”说成“清道夫”,把“司机”说成“开车的”。

掌握名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防止误用。

名词和名词组合,即使是并列组合,也受逻辑事理的制约,它反映客观事物在性质、状态、范围、程度、等方面的轻重、主次、强弱、大小的差别,这些情况反映到并列短语中,直接影响着他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语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专项训练一、汉语的词的分类:汉语的词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

实词意义实在,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像课文中的“黄河、摇篮、颂、站、伟大、坚强、我、你”等都是实词。

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起语法作用,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如课文中的“从、把、的”等是虚词。

二、名词: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时地的名称。

例如:学生、桌子、现在、周围等。

其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称为方位名词,常见的有: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内、外,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中、之间、以上、以下等,一般用在名词性词语后边,表示空间和位置习题: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A.学生鲁迅上午左右B.东西星期一英雄黑板C.风筝红旗保卫桌子D.巴金思想夏季花朵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A.学校理想沙发飞机B.跑步时间孩子父亲C.道理学习阳光海洋D.春天骑车南面苹果3.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光未然《黄河颂》)4.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光未然《黄河颂》)5.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冰心《繁星》)三、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等。

例如:走、学习、爱、讨厌、有、发展等。

动词表现力强,使用广泛,其中判断动词“是”的使用须加注意。

它主要有以下用法:1.表示事物的类属。

例如: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冰心《繁星》)2.表示事物的特征。

例如: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3.表示事物的存在。

例如:遍地是.牛羊。

(《南泥湾》)习题:(将下文动词标着重点)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四、形容词: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

例如:大、小、肥、瘦、好、坏、多、少、雪白、火热、绿油油等。

形容词分作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

例如:好、坏、伟大、勇敢等都是性质形容词,雪白、漆黑、血红等都是状态形容词。

习题: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2、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

(泰戈尔《孩童之道》)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4、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冰心《繁星》五首)5、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A.诚实善良弯曲顽强 B.雪白火热绿油油C.高红小伟大D. 讨厌悲伤优秀卑鄙五、数词和量词: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

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例如:一、十、百、千、万等。

表示次序前后的叫序数词,例如:第一、初五等。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

表示人或事物多少的是名量词,如“一个.人”。

表示动作次数和时量的是动量词,如“读了三遍.”和“读了三天.”。

数词和量词经常组合在一起来表示数量习题:1.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光未然《黄河颂》)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3.过了一年,我的大弟得小儿麻痹,一星期就过世了,这对母亲是个严重的打击。

(林清玄《在梦的远方》)4、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代的用字现象。

广义的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是古已有之,今又新造字,新字后来代替了古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

《论语》筋脉为地里.:里,同“理”。

《盘古开天地》卒.逢暴雨:卒,同“猝”,突然。

《伯牙善鼓琴》六、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意义。

例句: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

(莫言《用耳朵阅读》)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

(都德《最后一课》)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不是冤枉我,我上次的确..磨坏了他一把凿子。

(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七、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例句:唧唧..,木兰当户织。

(北朝民歌《木兰诗》)..复唧唧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北朝民歌《木兰诗》)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都德《最后一课》)比如鸽子、麻雀、还有喜鹊,只会叽叽喳喳....,可能是离人间太近,都想学人话。

(牛汉《一窠八哥的谜》)八、叹词: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

例句:啊.!黄河!(光未然《黄河颂》)呀.!呀.!我的囡仔活了,我的囡仔回来了......(林清玄《在梦的远方》)嗨.,够了,我不要你磨刀,你哪会磨刀?(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九、代词:起代替和指示作用。

例句: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光未然《黄河颂》)“我”,是代替人或事物的人称代词。

此外还有:你、他、他们、她、她们、我们、你们、它们、自己、咱们、人家、大家、彼此等。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指代词,其他还有:谁、那、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什么”,是疑问代词,另外还有:谁、哪儿、哪里、怎样、怎么样等。

人称代词中,有时候用“我们”表示“我”,这是一种委婉谦虚的表达方式。

“您”是“你”的敬称,用于长辈和尊者,书面语可以出现“您们”的说法,但口语中一般用“您几位、您诸位”。

指示代词“这”为近指,“那”为远指,有时“这、那”对举着用,指代众多的人或事物。

疑问代词有时不表疑问,如“谁也听不懂他说什么”,“谁”泛指任何人。

又如“我好像在哪儿见过这个人”,“哪儿”虚指某个地方。

补充叙述方法:顺叙: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自然序列进行叙述,即依事直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做必要的补充和交代。

分叙: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也叫平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主要是歌颂功德、记录行为,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大多是用韵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写法灵活,以小见大,寓意深刻。

通常借讲述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