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通用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文言文阅读第2节考点1文言断句课件
《5年高考3年模拟》大一轮复习语文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栏目索引
魏国的国宝啊!”吴起回答说:“昔日殷纣的国都,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 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他不实行德政,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治国)在于推行德政,而不在于 地势险要。”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郡守,很有声誉。魏国设相国,任命田文为相。吴起 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跟你比比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国君年轻,国家不安定,大臣不 忠心归顺,百姓不能信服,在这时,是应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很久,说: “应该交给你。”田文说:“这就是我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忌恨吴起。吴起害怕获罪,于是离开去了楚国。楚悼王 一向听说吴起贤德,一到楚国就让他任相国。于是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吞并陈国、蔡国,击退三 晋的军队;向西讨伐秦国。诸侯都为楚国强盛而忧虑。先前被吴起削去特权的楚国贵族们都 想加害吴起。等到悼王去世后,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伏在悼 王的尸体上。攻击吴起的暴徒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后,太子 即位,于是命令尹把射吴起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杀掉。因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余 家。
栏目索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 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 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 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 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一)

2021-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高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妖贼唐宇之寇 ,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 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日:“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长沙宣武王时为梁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土,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沉于檀溪, 积茅盖假设山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 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 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 僧珍日:“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 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日:“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 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到其宅,不以为耻.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柑食, 武帝笑谓日:“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日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选自?南史・吕僧珍传?〕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妖贼唐宇之寇,东阳寇: 侵犯B.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知: 掌管C.因命按.行城四空地按: 巡行D.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领: 率领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A .①②⑥ 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开展.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吕僧珍果断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单独驾船上路.C.吕僧珍在任期间,对属下公平有礼,对亲人也不徇私情.他的堂兄的儿子虽然一直跟随着他,但是以贩葱为业,他在就任南兖州刺史以后, 也没让家人放弃贩葱这一职业.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5〜8题.(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假设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 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鲸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 固辞.恺之日:“明府正为眼耳,假设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 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 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赞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选自?晋书・文苑?注①琴:指嵇康的?琴赋?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亦深被眷接①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 A.②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①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B. ,②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①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C.二 .................. 一一,②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①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7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 他绘声绘色地向人描述会稽山水的状貌,自己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的原因. B.顾恺之特别擅长人物画,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前无古人.认为眼睛最能生动逼真地表现人物. C.顾恺之画像善于点染衬托. 他画邻女像,“图其形于壁〞;画谢鲸像,“在石岩里〞;画有目病的殷仲堪,“明点瞳子,飞白拂上〞.D.顾恺之吟咏具有先贤的风制.他曾在月色下长声吟咏, 受到邻居谢瞻的赞赏,恺之自力忘倦,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 8 .把古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译文:〔2〕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 “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 见己也,甚以珍之.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眷:器重 B.此子宜置 丘壑中 置:弃置C. 了无怪色 了:明白D.恺之矜伐过实 矜:庄重6.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顾恺之“画绝〞和“痴绝〞的一组是 以“渐入佳境〞妙释恺之画人物最重视点睛,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D 2, B 3. C4.〔1〕等到到了襄阳,催促派遣兵马支援,并且得到宣武王的书信而返回, 武帝十分赞赏他.〔2〕吕僧珍离家已久,上奏表请求回去扫墓, 武帝想使他在本州显示荣耀, 于是授予他南兖州刺史的官职.参考译文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县人.世代居住广陵, 家里很贫寒.在梁文帝〔萧顺之〕那里做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魁伟,同僚都很敬重他.唐宇之进犯东阳,梁文帝率兵东讨,让吕僧珍主管行军各局的事务. 吕僧珍家在建阳门东,自从领受命令担当职务后,每天从建阳门过,都不进自己家门. 梁文帝因此对他更加了解信任.司空陈显达出兵沔阳北,看到他而招呼他入座,对他说:“你有贵人相,最终也不会遭贬抑,要好好努力.〞〔南齐〕建武二年,北魏的军队南侵,五路大军同时进击.梁武帝率军援救义阳, 吕僧珍跟随在军中. 长沙的宣武王当时做梁州刺史, 魏军围攻几个月,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了.武帝想派使者到襄阳,希求得到梁州的音讯, 众人没有谁敢去.吕僧珍却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当天就单独驾着一条船上路.等到到了襄阳,催促派遣兵马支援,并且得到宣武王的书信而返回,武帝十分赞赏他.武帝任命他为中兵参军,把他当做得力的亲信.吕僧珍私下里养敢死兵士, 归附他的人很多.武帝很注意召集勇武的猛士,士大夫和普通百姓都紧紧跟随他,手下会集了一万余人.武帝于是令人在城西的空地巡行,准备在那里建屋千间做这些人的住所.砍伐了很多竹木,沉到檀溪中,堆积的茅草像山丘一样,都没有用到.只有吕僧珍知道其用意,于是私下准备好几百支船桨.等到武帝起兵,全部拿檀溪中的竹木装造为船舰,用茅草盖顶,都很快就完成了.大军将要出发,各位将领需要很多橹,吕僧珍就把先前预备好的船桨拿出,每只船给两支,争抢才得以停息.天监四年,〔武帝〕大举北伐,从此〔军机之事日渐增多〕,吕僧珍白天在中书省办公,夜里返回秘书省.天监五年凯旋,以原来的官职受爵太子中庶子.吕僧珍离家已久,上奏表请求回去扫墓,武帝想使他在本州显示荣耀,于是授予他南兖州刺史的官职.吕僧珍在任期间,接见士大夫时迎送的礼数超过规定,他公平对待属下〔或“以平常心做下属的表率〞〕,不对亲人徇私情.他堂兄的儿子起先以贩葱为业, 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这一职业想求他在州里给自己安排个官职.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固定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呢!还是应当赶紧回到葱肆去吧.〞吕僧珍家的老宅在街市北面,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督邮官署来扩建自己的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侍从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任南兖州刺史一百天,又征召他为领军将军,仍像先前那样在秘书省办公.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每当侍奉武帝身边,总是敛神屏息,非常恭敬谨慎,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有一次因酒醉后才取一个柑子吃了,武帝笑着说:“你今天这是大有进步啊.〞天监十年,得了重病,死在领军的官舍里.谥号为忠敬.武帝很痛惜,常常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5. A6. C7. B8. 〔1〕不懂鉴赏的人一定会由于〔?筝赋?〕后写成而遗弃它,有鉴识水平的人将会认为〔或由于〕它高超奇妙而推重.〔2〕桓玄竟然翻开柜子后面, 偷走了画,再像原来一样封闭好后归还顾恺之, 谎称没有翻开过柜子.参考译文顾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创作?筝赋? ,写成以后,对人说:“我这篇赋和嵇康的 ?琴赋?相比,不懂鉴赏的人一定会由于〔?筝赋?〕后写成而遗弃它,有鉴识水平的人将会认为〔或由于〕它高超奇妙而推重.〞他担任殷仲堪的参军, 也很受器重.殷仲堪在荆州时,顾恺之曾趁休假回家.他回到荆州后,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川争流.草木蒙笼,好似云兴霞蔚.〞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吃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 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推重他,认为自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像他这样.顾恺之每当画成人像后, 有时几年也不点眼睛.人们问他其中的原因, 他回答说:“四肢画得美与丑,本来就与画像的奇妙与否没有关联.生动逼真的摹画人物, 就在〔眼睛〕这里.〞他曾经喜欢一个邻居的女子, 挑逗她而女子不同意, 顾恺之就把她的画像绘在墙上,用棘针钉画像的心脏部位,那女子于是患了心痛病.顾恺之向她表达了关爱之情,女子顺从了他,他就暗中拔掉棘针, 女子的病也好了.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 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顾恺之画谢鲸像,画在石岩上,说:“这先生〔喜欢山水〕适合放在丘壑中.〞他打算给殷仲堪画像,殷仲堪眼睛有毛病,竭力推辞.顾恺之说道:“您只由于眼睛罢了, 如果明白地点画瞳子,用飞白往上拂描, 使它像轻云遮蔽月亮,岂不是很好吗!〞殷仲堪这才听从了他. 顾恺之曾经把一柜子画锁在柜子里, 并在柜子前贴好封条题上字, 寄放在桓玄那里,那些画都是他非常珍爱的.桓玄竟然翻开柜子后面,偷走了画,再像原来一样封闭好后归还顾恺之,谎称没有翻开过柜子.看到封条题字跟原来一样,只遗失了画,顾恺之只说妙画通灵,变化离去,就好似凡人登仙,完全没有奇怪的神色.顾恺之自夸自耀超过了实际情况, 有些年轻人于是就竭力以称赞捉弄他. 顾恺之吟咏诗赋,自认为具有先贤的风范.义熙初年,他任散骑常侍,和谢瞻官署相连,晚上在月色下长声吟咏,谢瞻总是远远地赞赏他,顾恺之更加努力,忘记了疲倦.谢瞻准备去睡觉,让别人来替自己,顾恺之不觉有异样,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叶子,拿它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很快乐,拿过叶子来遮住自己,桓玄就走近他对他小便,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六文言文阅读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教师用书201804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一文言实词(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考查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在文中”即指文中的具体语境。
实词往往是多义的,只有在具体语境的限制下,实词的意义才是确定的、具体的、有着特定内涵的。
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考查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Ⅰ文言实词的5大命题点通假字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可以通用的字。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颊毛”,假借为连词“而”。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C [A项,“受”通“授”,传授。
B项,“颁”通“斑”,花白。
C项,没有通假字。
D 项,“共”通“供”,供应。
]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
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1)蜀之鄙.( )有二僧。
(《为学》)(2)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文化知识课件

对文化知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
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
以下两种:
方法一 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 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 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 (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
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 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知识,通过查找资料 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知识。
[示例]
串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征辟制。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 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长官(多为郡守)在他们各 自管辖的地区内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征辟, 主要包括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征辟一 般对被辟除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 较自由的仕宦途径。
2019/6/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谢谢欣赏!
2019/6/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一 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方法二 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知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 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 许多知识。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5+Word版含解析 - 副本.doc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5.东隅..非晚..已逝,桑榆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
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7.无路请缨..,慕宗悫之长风..,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指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作“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8.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9.不过数仞.而下仞:古代长度单位。
一仞为八尺。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III)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 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 《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 至易水上,既祖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 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 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9.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 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11.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2020年通用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文言文阅读第2节考点4文言翻译课件

常见的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 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 形式表示判断:
判断句的类型
例句
“……者,……也”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句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 王回深父……
无标志句
而刘夙婴疾病
(三)省略句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 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省略句的类型
例句
省略主语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省略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删削法
所谓“删”,就是略去不译。文言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 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等,白话中没有相当的词对译, 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便可略去不译。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 和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
例如:“登轼而望之”,其中“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 不必勉强译为“而且”。
(1)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 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 ……之谓也 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 (2)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 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
都是表示怎样对待、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其中“如”“若” 如……何、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 有以……、
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方法”“没有用来……的方 无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II)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II)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
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明修辞,巧判断 古人写文章讲究修辞技巧。有的讲究句式的整齐、音律的和谐,有的讲究 对偶、对比、排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充分注意到这些修辞现象, 将有利于断句。 6.懂文史,定句读 了解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史常识,如名号、称谓、官职、科举、礼仪、地理 等,无疑会对断句有帮助。
例 1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 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 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 咨访焉。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了会稽县的县令。百 姓的农田在镜湖旁,常常担心湖水泛溢。公亮立起闸门,将水排入曹娥江,百 姓受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管理郑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 地,以至百姓都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东西,下公文追问盗贼,公亮 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之人偷藏的。”
例 2 (2016·浙江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 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 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亮质问他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 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前来赴席。熙宁三年,被授 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举用管理永兴军。过了一年,返 回京师。不久以太傅之职辞官归居。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皇帝亲临悼 哭,罢朝三天。
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周密,平时谨守法度,循规蹈矩;但天性吝啬,家产 增至巨万。 当初推荐王安石,等到一起辅政,知道皇上正偏向他,暗中为子 孙考虑,凡是改革各事,一概听从,但表面上装作不亲附。曾经派儿子孝宽参 与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于是皇帝更信任安石。安石感激他帮 助自己,所以提拔孝宽至枢密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 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三国志·魏书十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 故不进也 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 故不进也 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 故不进也 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 故不进也
【参考译文】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汉献帝)初平元年,讨伐董卓的“义军” 兴起,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息道:“贼臣发动叛乱,天子 流离失所。我作为宗室老臣,现在想要请一使臣去朝廷进见天子,表达我效忠 朝廷的节操,怎么才能得到能不辱使命的壮士呢?”他的下属全都推举田畴。 刘虞于是就准备好礼物邀请田畴相见,对田畴非常满意,于是刘虞任命田畴担 任从事的职务,为他准备好出使的车马。
3.抓标志,找位置 (1)“曰、云、言、谓”等词是对话的标志。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 话双方,以确定断句的位置。 (2)引出议论的词语“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窃、请、敬”等 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 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 断开。
(4)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 则、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1.判断文中语句断句是否正确 挑选文中的几个句子,提供四种断句方式,判断哪种断句方式正确。 2.直接给语段断句 从选文中挑选几个未断句的句子,或直接另选一段未断句的材料,要求考 生用“/”为之断句,有时还限制具体标注几处。
☞熟技巧 1.读文段,通文意 拿到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材料,反复推敲,然后根据内 容,将大的层次划分出来,把有把握的地方先断开来。 2.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代词和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代词和名词在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将它 们标出,有助于梳理语句的结构,判断语气停顿的所在。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 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 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 具其车骑。……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 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 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 诛。
④“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 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 风者得焉。”
4.明语法,辨句式 (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断句。如: “其……乎”“孰与……乎”“见……于……”“何……之有”等。 (2)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如谓语 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只要抓住谓语,根据其位置及和 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契丹听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制止,都说:与他们 较量,将要生出事端。公亮说:“事情刚开始不加制止,以后将怎么办?雄州赵 滋勇猛有计谋,可以任用。”朝廷派人前去向赵滋传达皇上的旨意,边境的危害 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授予公亮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职位,不久又加封为户 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辽使到了却不能召见,命公亮在客馆设宴,使者不肯 赴宴。
(对随从)进行搜查,果然如此。公亮清楚熟习公文法令,经历处事久了,熟 知朝廷台阁的典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韩琦常常咨询他。仁宗末年,韩琦请 求确立储君,与公亮等一起共商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 理寺将其当强盗论处。公亮说:“这是禁物,获得它虽是强行盗取,却与盗窃民 家有所不同了。”坚持争论,于是(皇帝)交付给有司讨论,依照劫取禁物的法令, 盗贼得以不死。
【答案】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 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 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参考译文】 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治理得很好了。唯独我认为还没有。那 些说天下安定并治理得很好了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都不是真正 了解什么是治乱本质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 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现在国家的 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 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 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 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 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 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B [根据语法结构可知“汉室衰颓”是主谓句,意思相对完整;“人”是 “怀异心”的主语,不能割裂,排除 A、D 两项;“不失忠”还是“不失忠节” 不易一下子看出,可先放下;而“节章”一词,古汉语没有复用的情况;“章” 是奏章,于是可以判断出“节”“章”之间应断开,排除 C 项;“于将军未美” 意思相对完整;“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这样断开意思清楚明白。]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 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 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 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 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 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 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 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
——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
考点 1 文言断句
☞定考向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 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 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 断句。
【解题思维】 第一步: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这段话的内容是贾 谊指出国家目前存在的隐患。 第二步:先根据“抓标志,找位置”的方法,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 方。如文中的“曰”“矣”“也”“者”“者也”等词后面要断开,发语词 “夫”前面要断开。再根据语法结构分析。如文中“非愚则谀”,两种情况对举, 相对完整,前后要断开;“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中“而”连接的是两个 表先后的动作,中间不需断开;“火未及燃”,主谓结构,前后要断开;“方今 之势”是重点强调的内容,也要前后断开。 第三步:回读短文,从整体上看是否流畅,语意是否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