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功能食品学》复习重点

《功能食品学》复习重点

《功能食品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功能性食品: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使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2.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状态。

3.功效成分(Functional Composition):是指在功能食品中能通过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径,调节人体机能的物质。

4.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能够清除机体中过多自由基的活性物质,可能与机体的衰老、肿瘤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辐射防护等有关。

5.免疫应答: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全过程称之为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6.F值:F值是指寡肽分于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摩尔比值。

7.高F值寡聚肽:高F值低聚肽蛋白质酶解形成的低分子活性肽,是支链氨基酸(BC)和芳香族氨基酸( AC)的摩尔比值。

8.UHF: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在200~600MPa下进行短时间加压处理使微生物的细胞膜产生断裂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9.UHT:超高温瞬时杀菌是把温度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

10.超微粉碎:将物料在常温下于空气中进行粉碎,其粉碎粒度微小,平均粒径可达2μm以下,物料经超微粉碎可完整地保持其有效成分,并可显著提高有效成分利用率及人体消化吸收率。

有干法超微粉碎和湿法超微粉碎两大类。

11.微胶囊:微胶囊(Micro-encapsulation)化技术是用特殊手段将固、液、气体等物质包埋在一个微小封闭的胶囊内的技术。

12.反渗透: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对溶液施加压力以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反渗透的压力差为1~10MPa。

问答题一、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1、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的。

而保健品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用的。

功能性食品考试

功能性食品考试

功能性食品判断题,填空题1功能性甜味剂的分类及主要代表性甜味剂。

1)功能性单糖:结晶果糖,高果糖,L-糖2)功能性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酮糖,低聚果糖,低聚麦芽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

3)多元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4)强力甜味剂:罗汉果精,甜蜜素。

2,真菌多糖抗肿瘤机理。

:促进肝脏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促进骨髓的形成,促进体细胞免疫,促进体液免疫3、主要功能性低聚糖分类及其结构特征。

:低聚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异麦芽酮糖4、机体酶类和和非酶类清除剂的种类和主要清除机制。

酶类:抗氧化酶(SOD超过氧化物歧化酶,CA T过氧化氢酶,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非酶类:黄酮类,多糖类,VC,VE,B-胡萝卜素,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机理:通过降低自由基中间体浓度,通过降低自由基拓展阶段效率,通过抑制自由基引发剂(如某些金属)来作用5、W--3.W--6等多不炮和脂肪酸的类型,性质及其常见生物活性。

w-3:ALA a-亚麻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w-6:AL亚油酸,GLA y-亚麻酸,AA花生四烯酸6、常见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功效和缺陷病。

VB1脚气病,VB2口角炎,V A夜盲症,VC 坏血病,VE不育,锌侏儒症,氟龋齿,钙骨质疏松,磷厌食,镁克山病,硒克山病,铁贫血。

7、衰老脑中心学说,代谢失调学说的主要观点及相关证据。

脑中心学说:下丘脑是全身神经功能的中枢,是促使增龄变化的老化钟代谢失调学说:生物衰老是由遗传来安排,而衰老的机理则由遗传来表达8、成人和儿童肥胖症的特征和区别。

9、肥胖主要测定方法。

㈠皮褶厚度测定法㈡体重测定法10、肥胖症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根据形状分:苹果型(腹部肥胖)梨型(臀部肥胖,腹部肥胖,更易中风,糖尿病)根据原因: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疾病引起11、膳食纤维的定义构成和性质。

膳食纤维(DF)是指人体消化酶不能消化、不被小肠吸收、在大肠内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类似物。

临大功能性食品重点

临大功能性食品重点

1.功效成分: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是功能性食品的关键,也叫功能因子或活性成分。

2. 真菌多糖: 从真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类活性多糖。

3. 益生元:一类不被消化吸收的功效成分,能够选择性地刺激和促进一种或多种大肠内对宿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力,改善宿主健康的制剂。

4. 葡萄糖耐量:是经口摄入或注射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后,由机体细胞从血液中带走的糖,使得血糖浓度降回原来正常水平的速度。

5. 功能性甜味剂: 具特殊生理功能的甜味剂。

最基本层次:对健康无不良影响,解决多吃蔗糖无益于身体健康的问题。

更高层次:对人体健康起有益的调解或促进作用。

6.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7. 营养性贫血:指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影响红C和Hb的生成,而造成的贫血。

8. 缺铁性贫血:只机体由于储备不足或后天摄入不足,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

9. 强化食品: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食物成分,以改善食品中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称为食品的营养强化,经过强化后的食品称为强化食品。

10. 功能性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

11.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内的消化酶消化吸收,能被大肠内部分微生物部分降解和利用的非淀粉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

12.脂肪替代物:能够部分代替或全部代替油脂的作用,不能或较少影响油脂对食品的特性,达到降低代谢所产生的热量的物质。

13、益生菌:通过改善宿主肠道m菌群平衡,促进宿主健康的一类活的微生物制剂。

14. 葡萄糖耐量因子:是一种类激素,能促进升高血糖降回到正常值。

1.何为功能性低聚糖?简述其生理功能。

种类: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等。

功能性食品第一章复习重点

功能性食品第一章复习重点

功能性食品1.功能性食品与保健食品区别:功能性食品属于学术概念,保健食品属于商业概念2.功能性食品包括:一次功能:一般食品的营养二次功能:食品的感觉,色、香、味、形等三次功能: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

3.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是指声称具有含有特定功能因子、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4.功能食品与药膳的关系:①同属于中医药与食品的交集:功能食品≠药膳②材料不完全相同:功能食品全是食品材料,药膳有非食品材料③工艺不完全相同④对象不完全相同5.保健功能27项:一类是有关疾病预防、症状减轻、辅助药物治疗的保健功能:16项另一类是增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保健功能:11项6.亚健康状态(第三态):没有组织、器官和功能上的疾病或缺陷,但往往自我感觉不适7.造成亚健康状态泛滥的原因:⑴身心因素:①过度疲劳——体力的透支体力劳动者为主:产业工人、售货员、服务员、司机等近年来脑力劳动者逐渐加入②睡眠缩短——脑的疲劳脑力劳动者为主:教师、软件工程师、金融投资人员③神经紧张——心理的疲劳脑力劳动者为主:公司职员、医务人员、金融投资人员⑵膳食结构:不健康的饮食方式:酗酒、暴饮暴食、偏食、异食癖、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①营养缺乏: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②营养过剩:高脂肪、高热量(虚卡路里食物)③搭配不当:荤多素少,酸性食品过多④不安全、不卫生饮食:农残、兽残、激素、毒素、重金属、有害微生物、野生动物、野生植物⑶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饱食贪睡、缺乏运动(有氧运动)、生活无规律、纵情放欲、滥用抗生素⑷环境因素:①生态环境的恶化:气候、物种、水、空气②化学工业品的应用(洗涤剂、塑料、农兽药和化肥残留)饮水污染:化学污染③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化工企业、能源企业④生物物种的变化:本地减少、外来的侵入⑤环境对人类生长发育和生物时钟的影响⑥城市灯光的影响(生物钟紊乱、睡眠减少、情绪变化)⑦空调病:免疫性受损;习惯性、经常性感冒;畏寒⑧装修病:甲醛对妇女、儿童的伤害尤为甚⑨电脑病:眼、肩、脊椎8.功能食品开发背景①、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负担——家庭经济和精力的负担——社会经济负担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传染病发生得到控制,各种慢性病成为主因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病、肾肾脏病、呼吸道疾病③、科技的进步:科技使人类初步获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信息和需要④、饮食文化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思想的进步中国饮食文化崇尚“医食同源”9.功能食品开发的原则①、安全性原则:保证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②、可验证性原则:通过科学实验(功效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动物或人群功能试验),证实确有有效的功效成分和有明显、稳定的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或通过动物(人群)试验,确有明显、稳定的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复习

功能性食品复习

名词解释:1、功能性食品: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2、免疫球蛋白(Ig):它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活性多糖: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多糖被称为“生物应答效应物”或活性多糖。

4、膳食纤维:是指那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的总称。

5、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6、衰老:衰老是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总现象。

7、牛磺酸又称2 –氨基乙磺酸8、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而形成的新生物。

9、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病。

10、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

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ω-3和ω-6两个系列。

1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13、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是以体重表达的每日容许摄入量,以此量终生摄入,无可测量的健康危险性(标准人为60kg)。

14、可耐受摄入量(TI):是指对一种物质终生摄入的容许量没有可估计的有害健康的危险性。

知识点:1、膳食纤维的缺点:(1)束缚Ca2+和一些微量元素;(2)束缚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3)引起不良生理反应。

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类含金属的酶,按其所含金属辅基不同可分为含铜锌SOD(Cu·Zn-SOD)、含锰SOD(Mn-SOD)和含铁SOD(Fe-SOD)3种。

3、三类益生菌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和双歧杆菌属。

4、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功能性食品复习重点

功能性食品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文明病:文明病又叫生活方式病,是由于经济的日益发达,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人们过多的热爱享受,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引起的疾病。

2、当今食品工业发展的新动态是:国际化、大型化、科技化、知识化、营养化、保健化我国食品消费的发展战略:讲究营养、保证卫生、重视保健、力求方便、崇尚美味、回归自然3、功能性食品学:是研究功能性食品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科学。

4、功能性食品学内容和基本任务:(1)功效成分的化学、毒理学、功能学的研究;(2)功效成分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的研究;(3)配伍性、稳定性的研究;(4)功能学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研究;(5)制造技术的研究;(6)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研究;(7)制造过程中新技术的研究;(8)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的研究。

5、什么是功能性食品(or保健食品)?定义一:功能性食品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定义二:我国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

6、功能性食品必须符合四条要求:(1)必须是食品;(2)不同于一般的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3)针对特定的人群,不能“老少皆宜”;(4)不以治疗为目的。

7、RDA(每日膳食品营养素供给量):能使人群中绝大多数个体不发生营养缺乏的营养素摄入量。

8、EAR(平均需要量):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9、RNI(推荐摄入量):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10、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不致引起不利于健康的作用。

11、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08功能性食品复习

08功能性食品复习

考题类型:一、选择(每题1分)二、判断对错(每题1分)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四、简答(每题4分)五、论述(每题9分)第一章绪论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富含日常普通食品缺乏的营养素的食品。

也称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

功能性食品学: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和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

是研究功能性食品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科学。

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最大日允许摄入量): 让人每日摄入该功效成分直到终生,而不发生可检测的危害健康的剂量。

ADI值的制订是基于NOEL(No-observed-effect Level)(最大无毒性作用剂量)加上安全系数。

NOEL值是指通过动物试验,未观察到与受试物有关的毒性作用的剂量。

制订ADI值的安全系数,一般取100。

这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亚健康的定义:身体确有种种不适,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第二章现代营养学理念营养素(营养物质):能在吸收后对肌体代谢产生有利作用的物质。

营养:——肌体平衡各种代谢相关物质以达到最佳健康状况的过程。

最高营养水平/最佳营养状态:肌体达到最佳健康状况时,各种参与代谢物质之间的一种相互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包括两方面:补充营养素和清除代谢废物。

一种物质对人体营养作用大小与体内该物质达到营养平衡状态所需量之差值呈正相关。

比较多个营养素之间营养作用大小的标准:与体内各种物质与达到营养平衡状态所需量之差值之差值呈正相关。

肌体营养状态取决于差值最大的营养素。

我们吃食品的目的:生存,→健康,快乐。

1、补充营养素是营养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1)营养素只有在被肌体吸收、利用后才能发挥营养作用。

(2)食品中各营养素之间相互影响吸收和利用。

2、营养过程的另一个方面:消除代谢废物(有害物)。

好吃是受主观影响的客观现象。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1、营养是人体健康生活行为的重要部分。

功能性食品期末复习重点

功能性食品期末复习重点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易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品食品。

低聚糖: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昔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是由2-10个相同或不同单糖聚合而成;具有糖类的某些特性,可直接代替蔗糖,作为甜味配料,但不被人体胃酸、胃酶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到达大肠;具有促进人体双歧杆菌增殖等生理特性。

益生菌素:益生菌素不能被消化,但能够选择性的促进肠道内一种或几种益生菌的生长或增强其活性从而给宿主带来益处,改善宿主肠内菌群的平衡。

目前所有的益生菌素都是碳水化合物,从小分子的糖醇、二糖、低聚糖到大分子的多糖。

菊粉:是植物中储备性多糖,主要来源于植物,已发现有6000多种,包括双子叶植物中的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等11个科及单子叶植物中的百合科禾本科。

卫生部命名菊粉为一果糖聚合体的混合体聚合度范围2-60.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指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

人体微生态系统:人体微生态菌种类达500余种,数量达100万亿个(人体体细胞只有10万亿个),重量约1271 克,相当于肝脏的重量一99%是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为主的专性厌氧菌;%是兼性厌氧菌(以乳酸杆菌为代表)益生菌是指某种微生物制剂或发酵制品能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改善肠道营养与菌群平衡对宿主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它通过定殖作用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的组成从而产生有利于宿主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藤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

凝固型酸奶的发酵过程是在包装容器中进行的,从而使成品因发酵而保留了凝乳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功能性食品、药品的区别:
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是以治疗为目的。

2.功能性食品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

3.功能性食品不需要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

功能性食品分类中一代二代三代分别指什么:
1.一代主要是强化食品。

根据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有针对性的将营养素添加到食品中去。

2.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强调科学性和真实性,要求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
品的功能。

3.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不仅需要通过人体及动物试验证明某种生理功能,还要查清
楚具有该项功能的有效成分。

早年肥胖和晚年肥胖引发的原因:
早年肥胖的特征是脂肪细胞的数量异常增多,多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

晚年肥胖的特征是脂肪细胞数量正常,但是细胞肥大,多发于成年期。

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的原因:
单纯性肥胖的内分泌系统正常,机体代谢基本正常。

继发性肥胖是由于内分泌或代谢紊乱引起的。

减肥食品的开发原则:
1.减除体内多余的脂肪,而不单纯以体重减轻为标准,要观察脂肪减少的程度。

2.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应基本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3.对健康无损害,无不良反应。

抗衰老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六原理:
1.调节生物钟,如利用抗衰老功效成分来增加细胞的分裂次数,或降低体温来延长细胞的
分裂周期。

2.利用McCay效应探讨限食延长寿命的条件、方案、机理
3.增强免疫抗衰老,控制免疫系统并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4.应用微量元素抗衰老。

5.应用抗衰老功效成分,如维E
6.控制大脑的衰老中心。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视力的保护机制: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视力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光过滤和抗氧化性功能上
1.光通过视网膜到达敏感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前,必须通过叶黄素、玉米黄质浓度最高
的部位。

蓝光是黄光的互补色光,它在通过视网膜的各种色光中能量最高,破坏性也最大。

由于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专一性吸收蓝光,因此可以将蓝光的伤害减至最低。

2.视网膜中活跃的代谢过程和能量交换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能淬灭
单线态氧,从而抑制具有破坏性的自由基的形成。

我国提出的常见肿瘤十大预警信号:
1乳腺、皮肤、舌、身体其他部位有可触及或不消的肿块2疣或黑痣变化明显
3持续性消化不良4吞咽食物有哽咽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异物或上腹部疼痛4耳鸣、听力减退,鼻塞,分泌物带血5月经前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经期外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6持续性嘶哑、干咳或痰中带血7持续性嘶哑、干咳、痰带血8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血尿9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10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体重减轻高脂肪膳食易引发大肠癌、乳腺癌原因:
高脂肪膳食使得肝脏的胆汁分泌增多,初级胆汁在肠道致病菌的作用下,会产生致癌物质。

高脂肪膳食易使人肥胖,会使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雄烯二酮芳香化成雌酮,会促使绝经后乳
腺癌的发生。

膳食纤维预防结肠癌的机制
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内致癌物质排出体外。

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发酵降解产生丁酸:
1.丁酸可以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转化,预防上皮细胞癌变。

2.丁酸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分红,抑制肿瘤细胞系初级阶段的生长与增值,降低其生长速
率。

3.丁酸可诱导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

维c的抗肿瘤机制:
1.提高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形成。

2.清除自由基,保护生命大分子。

3.抑制亚硝酸盐向强致癌物亚硝胺转化。

4.促进胶原物质的生成,增强机体组织的坚固性以及对癌细胞的抵抗力。

5.维c的非特异性可以使病毒失活,抑制病毒的致癌作用。

食品安全性毒理试验的检验程序有哪四个阶段。

膳食纤维与粗纤维有何区别:
膳食纤维是指那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的总称。

粗纤维是指植物特定浓度的酸碱醇醚等溶剂作用后的剩余残渣。

EPA和DHA有哪些功效:
1.降低血脂、胆固醇和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2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与中风,预
防老年痴呆3预防炎症和哮喘4降低血糖、抗糖尿病5抗过敏。

6增强视网膜的反射能力,预防视力退化7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8抑制促癌物质前列腺素的形成,因而能防癌
乳酸菌的生理功效有哪些:
1.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纠正肠道功能紊乱2抑制内毒素,抗衰老。

3抗感染
4免疫激活,抗肿瘤5降低血清胆固醇6促进Ca的吸收、生成营养物质。

肥胖对机体的危害是什么:
1.易患糖尿病2易患心血管疾病3肿瘤易感性增强4肝胆肺功能异常
功能性食品加工的高新工程技术包括哪些:
一生物技术1.基因工程 2.细胞工程 3.酶工程 4.发酵工程
二.粉碎新技术1.超微粉碎2冷冻粉碎
三.分离新技术1.超临界萃取 2.膜分离 3.工业色谱分离
四.浓缩和干燥新技术 1.冷冻浓缩2冷冻干燥
五.杀菌新技术1.超高温杀菌 2.辐照杀局 3.高压杀菌4.欧姆杀菌
六.无菌包装七.挤压蒸煮八.纳米技术
谷胱甘肽有哪些氨基酸组成:
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经肽键缩合而成。

除了与成人相同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还需要哪两种氨基酸:
牛磺酸、精氨酸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1.过度疲劳造成的脑力体力透支
2.人体的自然衰老
3. 各种急慢性基本
4.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效:
1低能量预防肥胖2调节血糖水平3降血脂4预防有毒发酵物质、润肠通便、预防结肠癌
低聚糖的生理功效:
1.促使双歧杆菌的增值
2.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抑制病原菌和腹泻3防止便秘4增强免疫力,抗肿瘤5降低血清胆固醇6保护肝功能
7合成维生素,促进钙的吸收8低能量,不会引起龋齿
功能性食品中最常见益生菌种类有哪些
1.乳杆菌属
2.链球菌属
3.明串菌属
4.双歧杆菌属
5.片球军属
必需脂肪酸有哪些
亚油酸和亚麻酸,全顺式多烯酸,反式无生理功效
为什么说功能性食品是21世纪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现代化程度更加完善,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变大,迫使人们越来越追求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在饮食方面,具有调节生理节律和机体功能的保健食品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选择。

第二、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少年儿童成人病的增加更加引起人们的恐慌,人们期望通过饮食控制这些病的发生和发展。

第三,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空气和水质污染、生态恶化、食品中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将更加注意选择更安全、有益于健康的食品。

第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理论上探明了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物成分,弄清了健康与膳食的关系,使人们懂得如何通过饮食来调节机体功能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比较自觉地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保健食品。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饮食和保健方面的投入也将相应增大,“花钱买健康”将会逐渐变为21世纪的一种时尚。

试述衰老理论学说和抗衰老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原理:
一.自由基学说:衰老源于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随即而破坏性的作用结果二.免疫学说:免疫功能的衰退是机体衰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三.脑中心学说:下丘脑是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的中枢,是促使增龄性变化的老化钟
四.中医衰老学说:肾为先天之本,人体变老、变老速度以及寿命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气的强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