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物体浮沉条件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知识集结知识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知识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 悬浮:F浮=G 漂浮:F浮=G下沉:F浮<G 沉底:F浮+N=G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①ρ物<ρ液,上浮②ρ物=ρ液,悬浮③ρ物>ρ液,下沉浮沉条件的应用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空气的密度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
此外,轮船、气球、飞艇等都是利用了沉浮条件的原理而设计的。
例题精讲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例1.(2019∙安丘市二模)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等的实心小球A、B、C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放入小球后两个容器中的液体深度相同,且A、C两球排开液体体积相同,B球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下沉。
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液体比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B.三个小球中密度最小的是C球C.如果把A、C两球对调,A球在乙液体中可能下沉D.A、C两球所受的浮力相等例2.(2019∙商丘二模)如图所示,A、B、C体积相同。
将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A漂浮,B悬浮,C沉底。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所受的浮力大于B、C所受浮力B.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小于A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C.C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B所受的浮力D.A、B所受的浮力相等且大于C例3.(2019∙开封一模)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烧杯内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液体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沉底,两液面相平。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杯中的液体密度小于乙杯中的液体密度B.甲杯中的鸡蛋排开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杯中的鸡蛋排开液体的重力C.甲杯中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杯中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D.甲乙两个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例4.(2019春∙利辛县期末)小明同学利用饮料瓶和薄壁小圆柱形玻璃瓶制作了“浮沉子”,玻璃瓶在饮料瓶中的情况如图所示(玻璃瓶口开着并倒置),玻璃瓶的横截面积为S=1.5cm2,此时玻璃瓶内外水面高度差h1=2cm,饮料瓶内水面到玻璃瓶底部高度差h2=8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饮料瓶和小玻璃瓶中气体的重力,g=10N/kg,ρ水=1×103kg/m3)①用力挤压饮料瓶,发现玻璃瓶仍然漂浮在水面,此过程中h1减小、h2不变;②用力挤压饮料瓶,发现玻璃瓶仍然漂浮在水面,此过程中h1不变、h2增大;③空玻璃瓶的质量为3g;④空玻璃瓶的质量为13g。
初中物理浮沉条件

初中物理浮沉条件
1.上浮:
-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_浮`大于物体的重力`G`时(即`F_浮>G`),物体将会加速上升直至浮出水面或达到平衡状态(比如部分浸没的物体上浮至漂浮状态)。
2.漂浮:
-当物体完全或部分地浸没在液体中,若其所受浮力`F_浮`等于物体的重力`G`(即`F_浮=G`),物体将保持在液体表面上不动,形成稳定的漂浮状态。
3.悬浮:
-物体在液体内部,如果它受到的浮力仍然等于其重力`F_浮=G`,那么物体将在液体中保持静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处于任意深度的稳定悬浮状态。
4.下沉: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_浮`小于其重力`G`时(即`F_浮<G`),物体将会加速下沉,直到完全沉入液体底部或者由于其它因素(如容器底的阻挡)而停止。
浮力来源于阿基米德原理,即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流体重量。
物体的密度和流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物体的浮沉行为:
-若物体的密度小于流体的密度,则物体会上浮。
-若物体的密度等于流体的密度,则物体可以悬浮在流体中任意位置。
-若物体的密度大于流体的密度,则物体将会下沉。
4.1物体沉浮条件及其应用(解析版)

一、物体浮沉的条件(1)从密度的角度。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下沉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改变,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悬浮、漂浮、沉底时,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漂浮:物体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另一部分在液面上方,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悬浮: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处,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此时浮力也等于重力。
沉底:物体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浮力、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后漂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2)从力的角度。
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后漂浮(此时F浮=G物);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温馨提示】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微点拨】如何调节浮力的大小:木头漂浮于水面是因为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把树木挖成“空心”就成了独木舟,自身重力变小,可承载较多人,独木舟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
牙膏卷成一团,沉于水底,而“空心”的牙膏皮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空心”可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采用“空心”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能漂浮在液面上。
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江河行驶到大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液gV排,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③排水量: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因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始终不变,所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而实现的。
物体的浮沉条件课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课件物体的浮沉条件课件浮沉条件是物理名词,指的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密度计的工作原理。
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轮船、潜水艇、气球和密度计的工作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应用收集资料,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以实验为基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浮沉条件分析轮船、潜水艇、密度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工具水槽、乒乓球、密度计、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石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潜水艇的照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然后,用一段视频展示一则时事热点新闻:我国建国60周年海上阅兵的一个亮点——核潜艇接受检阅的片段。
紧接着引出问题:潜水艇是如何来实现上浮与下沉的?(设计意图:向学生展示我国的近代科学,让学生理解新闻时事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状态【结论】四种状态定义上浮:浸没中液体中的物体上升的过程。
下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向下运动的过程。
悬浮: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可以停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的状态。
漂浮:物体静止在液面上,且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状态。
【点拨】悬浮和漂浮是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最后结果是漂浮在液面。
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沉条件是物理名词,指的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
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
沉浮相关因素如下:
ρ:密度 g:重力
f:力 m:质量
条件:
下沉:ρ物\ueρ液,g物\uef浮;
漂浮:ρ物=ρ液,g物=f浮;
上浮:ρ物\ucρ液,g物\ucf浮;
飘浮:ρ物\ucρ液,g物=f浮;
沉底:ρ物\ue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ucg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大
于液体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
物体商战条件的应用领域
1、轮船
(1)工作原理:将钢铁搞做成空心的轮船,可以两边更多的水,飘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m排):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f浮= m排在g 而 f浮=g
∴ m船+m货= m排
2、潜水艇
工作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潜。
浮沉条件及例题

物体的沉浮条件1 . 物体的沉浮条件: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 (F G浮>)——物体上浮。
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F G 浮=)——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F G浮<)——物体下沉。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把物体的浮沉条件改写为用密度表示的形式:因为F gV 浮液排=ρ,物体重力G gV 物物物=ρ,又因为是全部浸入,V V 排物=,于是有:F G 浮液物,必有,物体上浮>>ρρ,F G 浮液物,必有,物体悬浮==ρρ,F G 浮液物,必有,物体下沉<<ρρ。
(说明:上浮和下沉是物体在液体中的两种运动过程,上浮的最终结果是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有G F =浮;下沉的最终结果是物体沉底,G F F =+支浮)2. 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1)通过牙膏皮实验已证明,实心的牙膏皮沉入水中,空心的浮于水面,由此可见我们要使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做成的物体浮于水面可采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浮于水面。
如把木头挖成空心的独木舟,可以减小自身的重力,多装货物,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再有用钢铁做成轮船,也是根据这一道理。
(2)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①轮船: 钢铁制造的轮船是“空心”的,使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增大,从而增大浮力,浮在水面。
(注意: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根据轮船的排水量可以求出轮船受到的浮力货船排水排水浮G G g m G F +===)。
②潜水艇:钢铁制造的潜水艇也是“空心”的,在水中时船排水VV=不变,则浮力不变,潜水艇的上浮、下潜和悬浮是通过对水舱充水和排水,达到改变自身的重力而实现的。
③气球和飞艇: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或飞艇中,靠气囊内的气体密度小于球外空气密度F G浮>而上升。
通过改变气囊的体积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
④密度计密度计是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自身重力(F G浮=)这一原理而制成的。
物体浮沉条件基础知识

物体浮沉条件基础知识1、物体浮沉条件:F浮>G物(m排>m物)(ρ液>ρ物)上浮F浮<G物(m排<m物)(ρ液<ρ物)下沉F浮=G物(m排=m物)(ρ液=ρ物)悬浮2、漂浮和悬浮:F浮=G物3、应用:(1)轮船原理:漂浮在水面,利用F浮=G物方法:采用“空心法”增大浮力大小:排水量表示排水量(m):轮船满载时排开水质量,单位:吨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浮力不变,上浮一些。
解释:轮船漂浮在水面上,F浮=G物,重力不变,浮力也不变,又根据F浮=ρ液ɡV排,在浮力不变情况下,ρ液与V排成反比,ρ液越大,排开的体积越小,海水密度大,排开体积小,所以,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上浮一些。
(2)密度计:1、原理与轮船相似。
2、密度计标注的是数字,它是液体密度与水的密度比值;密度计读数是0.8表示液体密度是0.8×103Kg/m33、数字上小下大(3)潜水艇1、在水下工作,浮力不变。
2、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排出水上浮;注入水下沉(4)汽球与飞艇1、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使浮力大于本身重力实现上浮的2、通过改变体积(浮力)来上浮或下沉的浮力练习题1、小竹将质量为12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3的水,则物体()(g取10N/kg)A.漂浮在水面上B.悬浮在水中C.沉在溢水杯底部D.受到1.2N的浮力2、把一个质量为60g、体积为100cm3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m 1=g;当把此物块轻放人盛满酒精的烧杯中,物块静止时,溢出酒精的质量为m2m1(选填“>”、“=”或“<”)。
(酒精密度为0.8×103kg/m 3,烧杯足够大)3、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ρ甲>ρ乙B.ρ甲<ρ乙C.F甲>F乙D.F甲<F乙4、如图所示,将—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人甲液体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若把它放入乙液体中,小球沉入杯底。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课件

C.减速向下运动
排知,气球和铁块受到 的总的浮力减小,浮力
D.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小于重力,加速向下运
动。
知识点2 浮力的应用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 利用浮力了,最初可能 是抱住或骑在一段树干 上顺水漂流,后来人们 就发明了船。
据记载,1405年郑和下西洋时乘坐的木船长 约147m,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船。
F浮=G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 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m排=m船+m货 。
由于海水、河水密度不同, 轮船的吃水线也不同,轮 船在载物时水面不能超过 最大吃水线。
潜水艇
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是一种很 重要的军用舰艇。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下 ,也可以 漂浮在水面。
F浮= G物
物体的浮沉分析
上浮
运动状 向上 态 运动
漂浮
静止 在液 面上
悬浮
静止在液 体内任意
深度处
条件 F浮>G F浮=G F浮=G
下沉
向下运 动
F浮<G
沉底
静止在容 器底部
F浮+F支 =G
物体的浮沉分析
ρ液与ρ 物的关
ρ液>ρ
系
物
V排与V 物的关
系
V排=V
物(未露 出液面
前)
ρ液>ρ
物
V排< V物
密度与物体的浮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ρ液gV排, 物体受到的重力 G物=ρ物gV物,比较F浮与G物的大小可得:
(1)当 ρ物< ρ液 ,浸没时,F浮>G物 ,物体上 浮直到漂浮在液面上; (2)当 ρ物 = ρ液 ,浸没时,F浮=G物 ,物体悬浮; (3)当 ρ物 > ρ液,浸没时,F浮<G物 ,物体下沉直到接 触容器底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中考要求板块 考试要求了解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 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知识点睛浮力计算公式复习:1.称重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 ,把物体浸在液体中用弹簧测力计称,读出示数F ,则浮力的大小F 浮=G ﹣F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F 浮=F 向上﹣F 向下.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一切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F 浮=G 排=ρ液gV 排。
4.平衡状态法:①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F 浮=G 物。
②当物体沉底时:F 浮=G 物-F 支。
受力分析:(1)若漂浮,如图1所示;(2)若浸没,通过受力分析求解;其中的几种典型例子如图2所示。
物体浮沉条件分析:(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F 浮< G :下沉 沉底F 浮>G :上浮 漂浮F 浮=G :悬浮 悬浮(3)F 浮<G :下沉 ρ液 < ρ物F 浮>G :上浮 ρ液 > ρ物F 浮=G :悬浮 ρ液 = ρ物F 浮+F 拉=G F 浮+F 支=G F 浮=G +F 拉 F 浮=G +F 压(不密合)图2漂浮:F 浮=G图1练习: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状态(过程)_____ _____ ____ _____受力状态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物液密度关系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习题精讲【例1】 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体在水中漂浮 B.乙物体在水中漂浮C .丙物体在水中悬浮D .丁物体在水中悬浮【例2】如图2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浮力 乙杯中橡皮泥所受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例3】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是由于 ( )A .物体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B .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C .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零D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物体浮沉的判断(现象判断受力情况,受力判断运动状态)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 沉底G 与F 浮的关系 F 浮>G F 浮=G F 浮=G F 浮<G F 浮<G ρ物与ρ液的关系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同种液体不同物体【例4】三个体积相同、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球体,放入同一种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
则(1)它们所受浮力的关系是 ;(2)它们受到重力的关系是 ;(3)它们的密度跟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是 。
G F 浮 G F 浮GF 浮GF 浮乙丙 丁甲 图2甲 乙a b c 同一物体不同液体【例5】同一个正方体先后放入a 、b 、c 三种液体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1)物体受到的浮力关系(2)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关系(3)液体的密度关系(4)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关系课堂练习1. 把重5N 、体积为6×10-4m 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上浮,F 浮=6NB .物体悬浮,F 浮=5NC .物体漂浮,F 浮=5N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6N2.一只小青蛙第一次跳入装有甲液体的杯中,沉到杯底;第二次这只小青蛙跳到另一杯乙液体中, 处于漂浮状态,则小青蛙两次所受浮力大小关系为( )A .F 浮甲>F 浮乙B .F 浮甲=F 浮乙C .F 浮甲<F 浮乙D .都有可能3.某农户生绿豆芽时,将绿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发现成熟饱满的绿豆沉入水底,干瘪、虫蛀的绿豆漂浮在水面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大于重力B .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C .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D .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小于重力4.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
所受浮力为F 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乙。
可以肯定的是 ( )A .ρ甲<ρ乙B .ρ甲>ρ乙C .F 甲<F 乙D .F 甲>F 乙5..把重5N 、密度为0.9×103kg/m 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
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____N ,物体排开的水重是______N 。
(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C 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结果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下沉到容器底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A.B 两球一定是空心的C .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 A >F B >F CD .如果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则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 >ρB >ρC7.⑴若将甲、乙、丙三个体积相等的球,投入水中后,状态如下图所示. 则:甲、乙、丙三个球密度大小排序_______甲、乙、丙三个球质量大小排序_______三个球所受浮力大小排序_____________⑵若将甲、乙、丙三个质量相等的球,投入水中后,甲球漂浮、乙球悬浮、丙球沉底。
则:甲、乙、丙三个球所受浮力大小排序_____三个球体积大小排序__________浮沉条件的应用物体浮沉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氢气球空心,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漂浮:排水量m排靠改变______实现浮沉;,所以上浮ρ氢气<ρ空气自重F浮=G物1.漂浮类工具:(1)种类:轮船和密度计。
(2)力学原理:F浮=G。
(3)轮船原理:将物体作成空心的,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4)密度计特点: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2.没入类工具:(1)种类:气球、飞艇和潜艇。
(2)工作原理:靠改变自重实现浮沉。
1.“远征号”潜水艇从长江某基地赴东海执行任务过程中()A.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B.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C.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D.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2..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1所示。
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
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A.浮力增大,ρ1=ρ2B.浮力减小,ρ1=ρ2C.浮力不变,ρ1>ρ2D.浮力不变,ρ1<ρ2图1图33.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如图3所示。
它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灯笼内的热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导致灯笼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灯笼重力,所以灯笼才上升。
4. 把一铁块系在气球上,放入水中,恰好悬浮于水中某处,如图3所示,现沿容器壁缓缓注入一些水,则铁块和气球将〔 〕A.仍然悬浮B.下沉C.上浮D.都有可能确定初始状态(平衡法) 1. 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浸没于水中放手后,木球上浮而铁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 浮木>F 浮铁B. F 浮木<F 浮铁C. F 浮木=F 浮铁D.无法判断2.一均匀的实心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 则( )A.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上浮B.大的一块上浮,小的一块下沉C.两块都漂浮D.两块都仍能悬浮在水中3.如图1所示,同一物体浸在甲液体中悬浮(图a ),浸在乙液体中漂浮(图b )。
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 甲和F 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大小,可以确定正确的是( )A .F 甲 = F 乙,ρ甲 = ρ乙B .F 甲 = F 乙,ρ甲 < ρ乙C .F 甲 < F 乙,ρ甲 = ρ乙D .F 甲 > F 乙,ρ甲 > ρ乙4.小明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25cm3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苹果所受的浮力为___N ,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如图2所示,再将小块放入水中,发现小块沉入水底,据些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入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_________(g=10N/kg,水的密度为1×103kg/m3)。
5..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当它浮在另一种液面上时有1/3的体积露在液面外,求:⑴木块的密度。
⑵液体的密度。
6.在一“抗洪救险”中,一名受灾群众找到一张总体积为0.3m 3的长方体塑料泡沫床垫来自救。
图1a b甲 乙将其放入水中时,床垫有1/5体积浸没在水中(g 取10N/kg),求:(1)此时床垫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此塑料泡沫床垫的密度是多少?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密度之比是5:3,将甲放入水中,乙放入密度为0.9×103千克/米3的液体中静止时,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之比是4:5,求甲物体的密度。
8. 有一体积为2分米3,密度是0.6×103千克/米3的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圆柱形容器底部,容器中盛有一定量水,如图所示(g 取10牛/千克)(1)绳子对木块向下的拉力有多大?(2)若将绳子剪断,则当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时,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是多大?测试题1.如图所示,A 、B 两实心球静止在水中,则( )A .两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 .两球受到的浮力不等,A 球受到的浮力大c .两球的密度不等,B 球的密度大 D .B 球的重力一定大于A 球2.铁、铜 铅制成的三个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拴好,分别挂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下,将三个金属球都浸没在水中,此时三只弹簧秤的示数相同,现在将三个金属提出水面则:A .挂着铅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B .挂着铁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C .挂着铜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D .三个弹簧秤示数相同3. 一木块放在水中静止时,有13.5厘米3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11(甲)所示,现将一体积为5厘米3的金属块放在木块上面,木块刚好全部浸在水中,如图11(乙)所示,求金属的密度?4.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
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 浸没在该液体中(A 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将木块B 放人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 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 : 12 ;把金属块A 放在木块B 上面,木块B 刚好没入液体中(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