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四单元自测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0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200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姓名:分数:满分150分,时间90分钟一、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先画线,在下面改正)(20)清晨,我再操场上漫步,大雾迷漫着整个校园,给校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沙,就连那无比葱笼的树木、连棉起伏的山锋都变得蒙蒙胧胧,模胡不清。

有几个晨练的老师隐隐约约地在学校的操场上仍蓝球,蓝球飘渺在空中,失去了往日的准度。

傍晚,优美的晚霞应红了天空,红色就更胜一酬,红的就连楼顶上的国旗都险些暗然失色,太阳的热度收恋了不少,那太阳好像是与西山有个神密的约会,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就一骨碌翻下山去。

于是大地上茏罩着一层灰色,夜色苍茫中,远处的农田里,有人点起了堆堆钩火,想必是农人在点即将腐烂的秸秆。

校园里显得无比静秘,没有了白天的喧霄的氛围。

有的只是学生在自习室里的求知苦读、辛勤忙路的身影……二、知识积累1、请默写《看云是天气》一文“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0分)2、请写出带有“月”字的古诗词曲的句子来。

至少写出3句。

(6分)三、填空。

(22分)1、《山市》的作者是()代文学家(),文章选自《》,这是一部文言()集。

2、《月亮上的足迹》一文,写出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把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变为现实,美国人()、()和科林斯是首次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3、写出谚语句子。

,晚霞行千里。

,月晕午时风。

4、“月亮”的美称你知道的还有那些?(至少写出三种称呼)四、阅读题(一)沙尘暴敲响了警钟(1)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抑制环境恶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为地球环境已有声有色、实实在在地威胁着人类。

因此今年世界环保日的主题为“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2)今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

在气象学中,,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级,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称为扬沙;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是空气物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一公里的称“沙尘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6)

力与感染力。

三、综合性学习43.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材料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

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金色的沙滩,绝美的欧式建筑,众多的名人故居,闻名天下的青岛啤酒……使青岛更加古朴凝重、清幽典雅。

青岛气候宜人,是海滨旅游的黄金圣地。

(1)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谈谈旅游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第三则材料,补全下面的短诗。

古老的渔火把激情的港湾点亮昨夜的波涛托起新一轮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我的青岛【答案】(1)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2)示例:借风的翅膀,驾白云出航【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探究。

结合材料中“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材料二中通过举例写出了不同的地方的不同感受,材料三通过举例写出了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

综合这些我们可以得到,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赏景更在于感受文化内涵。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三中对青岛的描写,展开想象,补充句子即可。

示例:看乘风破浪,听蓝色交响。

44.古人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考点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考点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考点题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静谧.(mì)诅咒.(zhóu)裸露.(loù)害人听闻B.悖谬.(miù)浸.湿(qìn)抽噎.(yē)伥然凝望C.描摹.(mó)轻蔑.(miè)惘.然(wǎng)锲而不舍D.倔.强(jué)惩.戒(chĕng)执拗.(niù)归然不动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瘫痪澄清云宵抖擞喜出忘外B.莅临分歧诀别荫蔽花枝招展C.静谧宿儒和霭奥密小心翼翼D.质仆私塾烂漫烘托人生鼎沸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86版《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日做客某省电视台,她虽然已经73岁高龄,但依然神采奕奕....,气质不凡。

B.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C.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出发了。

D.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真是小题大做....。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5、以下句子中不是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攀爬(pān)耸立(sǒng)颤抖(zhàn)B. 峭壁(qiào)凸出(tū)闷热(mèn)C. 屡次(lǚ)悬崖(xuán)嶙峋(lén)D. 训诫(jiè)迂回(yū)安慰(wèi)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衰求蓬乱灌木活泼勇敢B. 晕倒抵达峭璧高不可攀C. 凝视嘲笑晕倒暮色四合D. 疲乏慢长冒险前途茫茫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B.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C. 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D. 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4. 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A.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B. 那高高的摩天大楼像是钻天的白杨树,直刺苍穹。

C. 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

D. 面对着这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是喝了香醇的美酒。

二、现代文阅读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

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

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

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

”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新人教版(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拈.轻怕重()以身殉.职()突兀.( )淫.慢()chuò学( ) 干hé() tān()塌热ch én()2、下列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内改正.(4分)(1)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亦求精。

( ) (2)他不住帐蓬,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3)树林中闪砾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

()(4)我犹豫不诀,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

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战士。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在无边无垠....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了一个废旧的村庄前。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C、看到荒原变成了绿洲,老人忍俊不禁....地笑了。

D、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6、针对下列两则链接材料中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人教版2019学年七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2019学年七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2019学年七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派遣(qiǎn)热忱(chén)纯粹(cuì)B. 担子(dàn)狭隘(yì)拈轻怕重(niān)C. 殉职(xùn)教训(xùn)延安(yán)D. 殖民(zhí)鄙薄(bǐ)见异思迁(qiān)2. 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枕。

B.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萃的共产党员。

C. 晋察翼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D.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二、语言应用3. 依据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 ________ (佩服钦佩信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 ______ (悲伤沉痛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4. 判断下列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 ________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 _______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第四单元《散文诗两首》中的是哪一个?A. 沉默B. 聆听C. 憧憬D. 漫步2. 在《散文诗两首》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B.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C.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D. 《观潮》的作者是鲁迅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哪一个?A. 月亮升起来了。

B. 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C. 阳光像一把利剑刺破云层。

D. 风吹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

4. 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下列哪一项描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A. 雪花飘飘B. 寒风凛冽C. 温暖如春D. 银装素裹5. 下列诗句中,出自《春》的是哪一句?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 在《荷叶母亲》一文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母亲喜欢荷花B. 母亲喜欢荷叶C. 母亲喜欢莲花D. 母亲喜欢玫瑰7. 下列成语中,与《散文诗两首》中的内容无关的是哪一个?A. 春暖花开B. 风和日丽C. 雪中送炭D. 雨后春笋8. 在《观潮》一文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作者通过观潮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B. 文中描述了潮水的壮观景象C. 文中提到了观潮的人数众多D. 文中讲述了观潮的历史典故9.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哪一个?A. 风吹草低见牛羊B. 雨打芭蕉惹泪痕C. 日出江花红胜火D. 月落乌啼霜满天10. 在第四单元的课文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B. 《济南的冬天》描绘了冬天的严寒C. 《荷叶母亲》讲述了母亲的勤劳D. 《观潮》描述了潮水的平静二、判断题:1. 《散文诗两首》中的《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描绘季节美景的散文。

()2. 在《荷叶母亲》一文中,作者通过荷叶赞美了母亲的伟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孟浩然2.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两句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3. 以下四句诗句中,用了对比手法的是:A.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凤钗。

4. 古代文人常用秋天的景象来表达“境不佳”的感受,其中不使用这一描述的作品是:A. 《月夜忆舍弟》B. 《登鹳雀楼》C. 《泊船瓜洲》D. 《送别》二、阅读理解秋天是一个悲壮的季节,古人常以描绘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逝去的春光的依恋之情。

杜甫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部分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的是登山俯瞰的美丽景色,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意味着大好时光的逝去,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作者不甘平庸,努力追求进步的豪情壮志。

1. 这首诗的内容是在表达杜甫对逝去的春光的依恋之情。

A. 是B. 否2. 诗中“欲穷千里目”的“千里目”的寓意是:A. 个人的追求和目标B. 国家的富强和繁荣C. 人的视野和境界D. 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三、诗意表达从杜甫的《登鹳雀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春光的厚重怀念和对生活的向往。

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写一首三句半的小诗,表达你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A4. B二、阅读理解1. B2. C三、诗意表达(略)很抱歉,我会根据你的需求继续写相关内容,但是我无法提供1500字的文章。

下面是一段对杜甫《登鹳雀楼》的深入分析和一个关于秋天的小故事,供你参考。

《登鹳雀楼》是杜甫的名篇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诊断自测题卷面书写: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

亲爱的同学们,此题不需专门作答,只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就可得分,相信你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热忱.(chén) 附和.(hè)废墟.(xū)拈.轻怕重(zhān)B.鄙薄.(bó)滑稽.(jī)派遣.(qiǎn)麻木不仁.(rén)C.干涸.(gù)琢.磨(zhuó)抽噎.(yē)刨.根问底(páo)D.薄.荷(bò)恍.惚(huǎng)狭隘.(yì)哄.堂大笑(hō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干躁晕眩见异思迁不毛之地B.慷慨帐蓬精益求精沉默寡言C.灼烧殉职惊荒失措参差不齐D.酬劳坍塌漠不关心天旋地转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看着眼前新发下来的课本,我小心翼翼....的翻到第一页,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B.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

C.36岁的邓肯依旧很刻苦的进行练习,无论是投篮还是对抗,他都一丝不苟....的对待。

D.置身于这片灵山异水中,能让人怡然自得....,心旷神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5.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纪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的四种精神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们没有主次之分。

B.《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C.《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尽期望尽在书中。

D.《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6.填入横线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困顿,哪能明白风和日丽的美好;,。

A.要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就要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B.只有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才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C.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哪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D.未经历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哪能体会挫折磨难的考验7. 补写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纪念白求恩》是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

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共产党员、著名的。

(2)《诫子书》的作者是,字,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书”的意思是。

(3)《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与“志当存高远”具有同类意义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4)《诫子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4)险躁则不能治.性()1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

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

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

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

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

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

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

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

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

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

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

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

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

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

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

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

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

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

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

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

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

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

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

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3.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14.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词填在下列句中括号内。

【备选词:萌动涌动蔓延洋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

15.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

第②小节:第③小节:第④小节:16.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赞颂了师生之间,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17.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的笑的原因是什么?(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罗圈腿的小猎狗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

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

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

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

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

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

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

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

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

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涛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

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

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

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

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

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

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18.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19.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20.公狼的出现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1.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具体阐述。

三、写作表达22.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

比如,尝试着蹒跚学步,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帮父母做家务,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

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

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抓住关键,审清题意。

○2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3整体构思,围绕中心,严格选材。

第四单元参考答案一、1.B 2. D 3.B 4. D 5. A 6.C7.(1)毛泽东加拿大医生(2)诸葛亮孔明书信(3)非淡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二、(一)8.“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