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要学会从教材中挖掘
高考语文备考如何从教材中挖掘积累写作素材

如何从教材中挖掘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总体上说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因此,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来说,不妨抽空把课本重新翻一翻,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写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一、联系课文语句,或引用,或仿写,扮靓写作语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只有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
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课文时把遇到的好词、寓意深刻的成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
如:在初一课本中,“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摘自《理想》(流沙河);“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摘自《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借鉴实例:人的一生都有追求向往的奋斗目标,这就是理想。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相反,没有理想,你就像一只在海上迷失方向的船,找不到停泊的港口,不知如何是好。
理想是要靠汗水去浇灌的,是要靠拼搏去实现的,也许到了生命的终了还未实现,但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写理想的片段)二、联系与课文材料相类似的生活事例。
比如,能由《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才能成功”联想到“孩子学走路”“雏鹰学飞”等。
把这些故事进行扩写,来体现主题。
借鉴实例:蹒跚学飞的雏鹰,颤颤抖抖地耸着双肩,接着小心翼翼地试着扇动翅膀,双脚离巢了,又落了下来,再一次离巢,又一次落下,它总是不敢远离巢穴。
鹰妈妈觉得是时候让她的孩子独立了,巢里面只能养出鸡来,只有天空才是雄鹰的家。
她猛力把鹰巢打翻,小鹰突然从巢里掉出来,向悬崖下面坠落。
它们止不住内心的恐惧,一边坠落一边拼命挣扎,拼命地扑腾翅膀。
从课本中挖考作文素材

(二)将课文内容翻新,重新造写
‚客不在多,有‚长‛则名,菜不在新,有鳖则 灵。斯是醉室,惟吾嗝馨。不辨叶子绿,但觉红花青。 谈笑尽靓女,哪有翁与‚丁‛?可以丧原则,丢‚金 经‛。无‚请示‛之乱耳,无‚指示‛之劳形。实是 醉鬼窟,自诩‚醉翁亭‛。厚颜曰:‚何醉之有?‛ (《醉室铭》)
这是一则将课文内容翻新的典型材料。我们已经学过《陋室铭》, 作者利用这一体式,结合现实,又‚仿写‛了一则《醉室铭》,可谓绝 妙。它不仅带有《陋室铭》的韵味,更有现代气息:‚谈笑尽靓女,哪 有翁与‘丁’?可以丧原则,丢‘金经’‛(好一个权钱色三位一体的 昏官形象!);‚无‘请示’之乱耳,无‘指示’之劳形‛(好一个无 所事事,无所作为的嗜酒如命的酒徒形象)。最后还厚颜无耻地称自己 的小屋为‚醉翁亭‛,说自己‚何醉之有‛。这篇《醉室铭》主要是用 来讽刺当代的一些贪官污吏,吃喝玩乐全线出击,却不解决劳动人民的 实际问题,却不务正事。
徘徊在茫茫大漠,一个流放于荒山野 原的铁血男儿,不禁令我钦佩。擎一支汉 节,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在茫茫的 大漠之间。拂一阵驼铃,阔别长安的歌舞 升平,游荡于塞外寒沙。他用睿智铭记对 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漫风雪中且歌 且行。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 引诱,在大漠中他举起了手鞭,选择了作 高山雪莲般圣洁的守望,守望自己的执着。
风,也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唐诗 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 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风起 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 “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 等等。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 不可言的文化。 ——2000年高考作文《风是什么》
有效利用课本素材的方法:
三、挖掘
以下四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挖掘作者或形象的 意义:
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

选择适当的文体
根据写作任务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和风格,如说明文、议论 文等。
保持语气一致
尽量让整篇文章的语气保持一致,不要出现突兀或矛盾的地方。
注意段落间的衔接
合理安排段落间的过渡和衔接,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06
检查修改与完善细节
检查语法拼写错误
细心检查
通读全文,注意检查文 中的语法、拼写、标点 等错误。
过渡自然
在段落之间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落,使内容自然 过渡,避免出现突兀的跳跃或重复。
3
段落内聚力强
保持段落内的内容紧密相关,避免在一个段落内 讨论多个不相关的主题,以免分散读者注意力。
使用转折词和连接词
增强逻辑性
适当使用转折词(如“然而”、“但是”等)和连接词(如“因此 ”、“所以”等),有助于增强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
引用实证研究
引用经过实证研究的结论和数据,为文章提供客观、可信的依据,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分析
引用不同专家或研究之间的观点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突显主题 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04
组织结构与逻辑关系
拟定提纲和大纲
教材章节设定
分析教材的章节设定,了解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 和目的,提炼出可用的写作主题和观点。
根据读者水平和需求,选择难易程度 适中的教材,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
教材具有权威性
优先选择由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教 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
深入分析教材内容
01
02
03
通读教材
全面阅读教材,了解整体 结构和内容安排,把握核 心观点和思想。
梳理重点
根据写作需求,梳理出教 材中的重点章节、段落和 语句,进行深入分析。
如何从课本中挖掘高考写作素材

如何从课本中挖掘高考写作素材得作文者未必得天下,失作文者必失天下。
用这句话评价高考作文可谓一语中的,如果输掉作文,后果不堪设想。
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
尽管广大语文教师非常清楚高考作文的分量是如此之重,但却不知道有效的作文教学如何去做。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积淀,导致教学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学生因为课业太紧,没有时间阅读,除了对教材的学习以外,很少有时间读书,因此在写作时,作文几乎是榨文,文章内容空洞,东拼西凑,不知所云。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寻找到一条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捷径呢?笔者认为,不妨返璞归真,从课本中积累写作素材。
课本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本的内容,对诠释一个作文命题也是极有帮助的。
江苏苏教国际杯高中作文现场竞赛的题目是《说相信》,一个学生运用了《氓》作为写作的素材: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谋时笑嘻嘻,等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至于暴矣。
这样的男人能相信吗?这位参赛高中生是极其聪明的。
所以,认真研读课本,积累写作素材,不失为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段。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一、知人论世,用作者经历诠释命题比如《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虞美人》作者李煜、《赤壁赋》作者苏轼、《神的一滴》作者梭罗等人的心路历程都是值得研究的。
以梭罗为例,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大部分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
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
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欣赏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
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研究他的人生和思想后我们发现: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
汲汲于名利和物质享乐的人反而会常常感到疲倦、无聊和空虚。
劳作之余,梭罗面对瓦尔登湖美景,陶醉其中,放飞心灵。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标签:作文教学;素材;挖掘;角度;内涵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挖课本内容,积累材料,指导学生借用课本中的材料证明自己文章的观点,会写出上乘之作。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几个材料一个角度考虑《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可以从诸多方面提炼运用该文素材。
1.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考虑,缪贤有慧眼识才的眼光,他从蔺相如劝自己别“亡赵走燕”的事件中,看到蔺相如是个人才,便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不惜公开“隐私”,挺身而出,推荐蔺相如承担出使重任。
蔺相如果然有胆有识,不辱使命。
2.从蔺相如角度考虑,他有远见卓识,眼光非凡。
当缪贤想应燕王之邀弃赵走燕时,蔺相如劝导缪贤:势力小的燕国怕势力强的赵国,结果只能是燕缚他还赵,不如不去。
缪贤听从了蔺相如的建议,才免遭杀身之祸。
3.在完璧归赵故事中探寻蔺相如无人可比的眼光。
他根据赵弱秦强的现实,提出了“宁许之而负秦屈”的主张,并毅然出使。
当他将和氏璧呈给秦王时,敏锐地觉察出秦王不会兑现诺言,便设计要回了和氏璧归赵。
4.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考虑,蔺相如是有眼光的。
面对廉颇负气寻衅,贬损自己;他深深地知道“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知道这样做与己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而使廉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将相合欢,使强秦不敢虎视赵国。
《报任安书》一文中,司马迁有参透人生意义价值的眼光。
在李陵事件的牵连中,他可以选择节气般的死亡,但他认识到这只会使他的人生“轻于鸿毛”,毫无意义,而他的历史巨著“草创未定”,他不能死。
于是,他选择了接受奇耻大辱的宫刑,并且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
于是便发愤著述,呕心沥血,笔耕不辍。
终于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巨著《史记》,他的成就光照日月,他生命的价值‘重于泰山’.眼光可谓超群。
《屈原列传》一文中,屈原有远大的政治眼光。
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策略

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策略作文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写作,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往往包含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如何挖掘和运用这些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就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挖掘素材的途径1.精读课文,提炼素材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精细的阅读,提炼出其中的优秀素材。
可以从课文中提取出一些独特的观点、感悟或者描述,作为写作的素材,例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励志故事等。
2.学习课外阅读,积累素材除了课本中的课文,高中语文课程还会推荐一些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名篇,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可以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从中提取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素材,作为写作的参考。
3.观察生活,发现素材生活是最丰富的写作素材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物,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写作素材。
可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中获得灵感和素材,写出真实而生动的作文。
二、运用素材的技巧1.背景铺垫,提升作文气质在运用作文素材时,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背景铺垫,将素材融入作文中,提升作文气质。
可以通过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将素材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情感表达,增强作文感染力作文素材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成分,学生在运用素材时,可以通过情感的表达,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可以通过对素材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情感描绘,展现出作文的深刻和真挚,引起读者的共鸣。
3.观点论证,丰富作文内涵作文素材往往包含一些深刻的思想和观点,学生在运用素材时,可以通过观点的论证,丰富作文的内涵。
可以通过对素材中的观点和道理进行分析和阐释,展现出自己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提升作文的思想性和品味。
善于从课本中发掘写作素材

善于从课本中发掘写作素材如何解决素材贫乏的问题?要中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增加阅读量似乎有点勉为其难。
毕竟,当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非常重的。
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就地取材,从课文中积累作文素材。
一、课文中的原材料即可做素材中学语文教材经过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编写修订,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教材所选择的课文也都是经典。
有很多课文中的事例或名言可以直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首先是课文中的事例可以成为直接的素材。
《呐喊自序》中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可以作为理想类或选择类作文的素材,《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谏太宗十思疏》中邹忌、触龙和魏征的做法都可以作为劝谏的艺术或者方法与目的的作文素材,而齐王和赵太后则可以作为虚心听取别人建议的作文素材。
《六国论》和《过秦论》中提到了六国和秦朝的灭亡,六国灭亡的教训可以作为助人与自助的素材,秦朝的灭亡可以作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反面素材。
《五人墓碑记》中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事例可以作为正义与邪恶或者民众的力量方面的素材。
类似的素材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其次是课文中涉及到的典故可以直接作为素材。
酌贪泉《滕王阁序》)可以作为把握自己内因与外因方面的素材。
屈子投江(《屈原列传》)可以作为选择价值观方面的素材。
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可以作为付出与收获价值命运等方面的素材。
负荆请罪(镰颇蔺相如列传》)可以作为勇气和谐等方面的素材。
涸辙之鲋(《滕王阁序》)可以作为诺言时机等方面的素材。
望洋兴叹(《秋水》)可以作为伟大与渺小正确认识自己等方面的素材。
再次是名言可以直接作为素材。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可以作为反思自我类作文的素材。
《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可以作为别人的力量方面的素材,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则可以作为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素材。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作为做人情操方面的素材。
《劝学》中的名言警句最多,学不可以已可以作为学无止境方面的素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作为学与教方面的素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以作为善于利用方面的素材,锲而不舍可以作为追求或者方法方面的素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可以作为专心与不专方面的素材。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资料分享_学会从教材中挖掘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要学会从教材中挖掘中学作文教学中,每个老师都非常重视素材,都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并不断积累、充实。
在考试前一般都要求学生对素材加以分类、整理。
所以说,每个中学生应该在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但是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发现作文最大的几种缺陷中,学生素材运用方面出的问题最多:材料单薄、运用不当、使用不准、滥用乱用、记忆不清、张冠李戴、老调重弹、生拉硬拽现象比比皆是。
直接导致作文内容不丰富、缺乏新意或材料不扣观点等问题。
所以,后期作文复习,除了要搞好审题立意、文体规范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学生不但要积累素材,更要教给学生合理运用素材,准确引用素材,紧扣观点分析素材,这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我们很多老师和学生过于热衷社会新闻、名人逸事、时文选粹、明星动态、流行歌曲之类的素材。
这些并无不当,但是千人一例,未必产生一例千用的效果,大凡高考前半年内的社会热点是学生素材运用的热点,别人已经用玫瑰花赞美女人,你不妨用桂花、梅花、海棠、迎春花,或者用玫瑰花或赞美其他人或批评讽刺某种人,总之老材料要写出新意思,新材料要把握准本质含义。
其实,多数阅卷老师喜欢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是为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中,包括高考复习中要教给学生把教材读薄,再把教材读厚,从每天所学的课本中深入挖掘,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教材。
不必好高骛远,不必舍近求远,认真研讨教科书,也是作文材料“无尽藏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高考优秀作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此列举一组成功运用教材,灵活、深入选用教材内容作为素材的例子,试做引导。
教材:《荷塘月色》心灵一荷塘月下,秉一支心烛,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轻闻荷花细瓣上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就在这月下,赏玩花间,徘徊池上,看点点流萤,数丝丝落蕊,别有风情。
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停下你疾驰的脚步,留心一下你周围的点点美丽,毕竟花瓣留不住露珠,朝霞锁不住清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素材要学会从教材中挖掘教材:《荷塘月色》心灵一荷塘月下,秉一支心烛,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轻闻荷花细瓣上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就在这月下,赏玩花间,徘徊池上,看点点流萤,数丝丝落蕊,别有风情。
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停下你疾驰的脚步,留心一下你周围的点点美丽,毕竟花瓣留不住露珠,朝霞锁不住清霜。
不要总是为物质的享受而不停的奔波,心灵也需要沐浴阳光,也需要觅得一处宁静。
所以,当我们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的广场,去感受月下独步,去领略心灵的轻松。
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批霜。
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
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
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
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
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池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会雅趣无量。
教材:《故都的秋》借得清秋一缕魂谈起秋天,总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听到“秋天”二字,顿时就感觉凉爽了许多。
每当记起秋天,我总是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我给这种感觉取了个名字,叫秋魂。
像郁达夫,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碧绿青天,听驯鸽飞声,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那故都的秋的悲凉。
秋风过后,满院是断肠的落红,满地是衰残的生命。
这些朴素而轻微的生命,那么美丽,那么短暂,那么默无声息,生活的重压,人世的践踏,它们转眼间,杳无踪迹。
如黛玉言: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啊,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还有谁去关注,去珍惜,去呵护这些深沉而凄美的生命?如此看来,这秋,在呼唤着人的良知。
秋雨,没有春雨的细腻,没有夏雨的激昂,没有冬雨的哀伤。
它虽是沉默,但不屈服;虽是静默,但不彷徨;虽是婉约,但不懦弱。
在秋雨中漫步,可以睱观,可以细想。
这秋,给人实实在在的悠远。
秋的原野,那么辽远,那么空旷。
脚下皲裂的泥土一小块一小块紧挨着,组成了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来去去的路,承载着他们宽大而厚实的脚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早上起来,路边的野草,披满霜露。
雾就在睫毛,就在发梢,真实而朦胧,轻盈而缥缈。
路的两边,白菜叶儿正绿,萝卜皮儿正红,探出头来的姜芽儿正黄,如毯似毡的麦苗儿正青,树的叶儿也不枯黄,风中,像在舞蹈,又像在歌唱。
一阵咕咕的叫声,惊起的野鸡飞到河的对岸了,飞到更远地前面树上去了,而后什么声息也没有。
这满目的秋色,透着幽微的清香,沁人心脾,神清气爽。
面对这秋,我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我想,即使在严冬腊月也不会觉得冷,因为,我已向秋借得了它的魂魄。
教材:《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希望穿上绿军装,像《国殇》中的将士一样奔赴沙场。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世界上没有寒冷饥饿和忧伤。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让每个人的脸上出现灿烂的笑容。
我想穿上绿军装,像花木兰那样驰骋在沙场。
我想把属于我们祖国的一切都拿回来,拿回那流失在外的敦煌,拿回那无数不平等条约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两黄金白银,每一粒珠宝,每一尊雕塑,每一片秦砖,每一叶汉瓦,每一卷字画……我要穿上绿军装,驻守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
当洪水冲向百姓的村庄,我会纵身跃入激流中和千百万战友一起阻挡;当暴风雪席卷整个南方,我会和千百万战友一起手持铁锹,破冰除雪,奋战在每一处农舍每一条街道每一条铁路……我能穿上绿军装,因为我刻苦学习努力锻炼,更重要是我有一颗对祖国忠诚的心房。
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实验室里,我仔细观察;运动场上,我步伐矫健;行进路上,我歌声嘹亮……我有一个梦想,穿上绿军装。
为了我们的祖国长治久安,为了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
教材:《孔雀东南飞》孔雀,飞来兮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人间无法逾越门当户对的阻隔,只好化作蝴蝶双双飞舞朝夕相伴。
看着那双双起舞流连花间的蝴蝶,兰芝,你是否会再为那化蝶的凄美爱情而伤悲?许仙和白素贞在青春时光难以穿越人妖之间的障碍,只好等雷锋塔倒掉之后终成眷属,看着那用忠贞捍卫爱情的一对有情人。
兰芝,你是否为他们高兴?兰芝,你知道吗?当你拭去腮边的清泪,举身清池,所有的如锁链般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轰然断裂。
你像一只美丽的孔雀,自由自在地遨游于自己美丽的天堂。
于是,人世间所有的人们面对忠贞的爱情,默默地祈愿:孔雀,飞来兮!教材:《归园田居》悠然人生凝望袅袅炊烟,静对悠悠南山。
有方宅十亩,草屋九间,悠哉游哉,何等安闲。
你的人生如诗般动人心弦。
日出之后,便扛起锄头,奔向南山。
且让鸟鸣作为自己最灵秀的钟声,且让浮云作为自己最清悠的雨伞,切让流水作为自己最动听的旋律,且让清风作为自己最忠诚的伙伴。
夜幕降临时,便索性高歌一曲,踏着清露,伴着月光,奔向家园。
原来生活是如此这般的清闲。
你的人生如美酒般甘醇香甜。
你爱喝酒,一喝就必定喝醉。
或在浓霜月影之下,或在草盛豆稀之间,醉了就在梦中饮,醒了就与月攀谈。
当日光再次刺痛了你的双眼,这才不见了醉意,但那股淳美的清香却始终不散。
你的人生又如茶一般淡淡。
那淡淡的日光,那淡淡的细雨,那淡淡的松菊,总能让人从中看的出你的影子。
早晨起来,一杯清茶,一碗稀饭,便足以在院中度过一整天。
没有人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更没有人能够理解你的真正内涵。
你并不是真的就如此不问世事。
你还清楚地记的在彭泽的岁月,或许你不愿提起,虽是为了养家,但你却是百姓心中的好官,是你给他们带来了安居乐业的激情,是你成就了那一方水土的百业俱兴。
可是你以一句“吾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愤然离去。
这是你本性的豁达,就是你做人的骨气。
你虽不再做官,但从不感到惋惜,因为你做了真正的自己。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是的,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我们还要用十足的信心去迎接明天,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那个不适合自己做官的时代里,只有归隐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才是你最理想的归宿。
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南山,你一个种豆人面色坦然,静对南山;只顾锄草,忘了时间;高兴就唱,倦了就睡;远离世俗,出泥不染。
这就是你呀——陶潜。
教材:(读本)《荆轲刺秦王》选择壮烈壮烈是一碗酒,酒在一百零八条浩瀚的身躯上;壮烈是一汪泪,留在孟姜女踏着的万里长城上;壮烈是一束花,躺在以为劣势的坟前。
渴望壮烈,就选择壮烈。
壮烈的人生更值得品味,壮烈的生命是哲学!渴望壮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壮烈不因生命的长短而消逝,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改变。
壮烈就是壮烈,壮烈的人生水都有权拥有。
当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刺秦之路,耳边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凉而凄美的离歌声是何等的壮烈;当屈原纵身投向汨罗江,滚滚波涛浮起他的衣袂,这是何等的壮烈!当谭嗣同引颈就戮菜市口,高音“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何等的壮烈!生命之花无论花期长短,只要开得灿烂开的辉煌,花期的长短又何必太在意!其实,壮烈也并一定要惊天动地,有时他就是一种平凡。
秋风起,秋叶落,为了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落叶不也是一种壮烈的选择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和蜡不也是一种壮烈吗?当我折断一枝花茎,很快便会有液体从断伤处流出,这一定是根在流泪吧,当花枝慢慢干枯,我将它连根拔起,哦,根,你已不再丑陋,因为花的美丽便是你灵魂的甘露,你也选择壮烈,是因为你渴望一种自由吧,所以我会赞叹你的壮烈。
壮烈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时候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甚至是细微的自然中。
在蜘蛛妈妈产下卵儿之后,她的生命就所剩无几了,慢慢地,小蜘蛛会渐渐长大,接着要破一层薄薄的保护膜,蜘蛛妈妈一动不动地呆在儿女旁边,等待着死亡前的那场磨练。
第一只小蜘蛛在妈妈身上咬下了第一口,蛛液流出来,循着腥味,一个一个的小蜘蛛都来吮吸母亲的“乳汁”,蜘蛛妈妈一动不动,人成百上千的小蜘蛛在自己的圣体上一口又一口的咬下去,又吸干汁液,三天后小蜘蛛们已经能自己出去寻找食物了,可旁边剩下的却只有妈妈身上的几根毛发!当这一切在我们的眼前播放过,你的心是不是已经被震撼了,抑或是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悲壮!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理应为这个世界留下些铿锵的蛩音和深深的足迹,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让人赞叹唏嘘,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让人扼腕击节,让我们选择壮烈吧,因为壮烈也是一种生命哲学!生命因勇气而精彩当我们遭遇人生的困境,我们应该像鹰一样直冲云霄,当我们深陷事业的低谷,我们应该鼓足勇气冲出去。
勇气是挑战者擂台的鼓点,它击退了人的胆小与怯懦,勇气如航船上的风帆,引领人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生命因勇气而精彩。
国家危难,荆轲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前往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地壮烈!何等地令人为之惊叹!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
在秦王的大殿之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时候,我们看见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
所有的大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
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
秦王和大臣们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地被人们淡出记忆,但荆轲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
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
看看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有勇气的人。
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人偷盗,我们应该有勇气不再闭眼沉默;当同学之间发生打架现象,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教室里老师提问,我们不应该再知而不答;运动会上我们不能再只当评委和看客。
让我们的勇气归来,生活定会更加精彩。
为了不让我们的人生留下空白,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我们应该有青年人的热情,为了让我们的生命不再虚度,我们更应该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勇气!教材:《鸿门宴》我为项羽说句话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
难道项羽真的如范增所说“竖子不足与谋”?项羽真的应该当机立断斩杀刘邦不成?不。
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
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
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关入咸阳者王之”。
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咸阳。
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