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污泥处理技术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3 年第 42 卷第 12 期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房晓宇,卢滇楠,刘铮(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摘要: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污染物的不当处理会导致土壤污染,威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重金属污染物价态或者降低其生物可利用度而降低其危害。
伴随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土壤生物修复技术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污染耕地和污染工业场地的修复。
本文从污染物质的转化与利用角度,概述了土壤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其所适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进展。
重点综述了生物修复菌株的筛选、土壤微生态分析、生物修复过程强化三方面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加油站、废弃化工厂的生物修复及秸秆还田中的工程实施案例,分析了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和降解菌剂性能强化等,讨论了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污染土壤;土壤生物修复;废弃秸秆中图分类号:TQ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3)12-6498-09Recent advance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soil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FANG Xiaoyu ,LU Diannan ,LIU Zheng(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Soil contamination is often caused by the in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s andmunicipal sewage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environment, food and ecology as well as the sustainability of society. Bioremediation ref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organisms to dissociate organic compounds, detoxifying heavy metal ions or reducing their bioavailability. The advancement of biotechnology has empowered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bioremediation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contaminated farmland and wasted plant site. This review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ioremediation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three major types of soil contaminant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e methods was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aminates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technical advancement in the selection and screening of degradation microorganisms,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 for assessing microbiological ecology as well as novel bioaugmentation principles were detailed. The applications of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gas stations, abandoned plants and straw mulching were describe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the assessment of soil remediation outcome, form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degrading microbial consortia wereoutlined, as well as the prospects of soil remediation techniques.Keywords: contaminated soil; soil bioremediation; straw综述与专论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046收稿日期:2023-01-10;修改稿日期:2023-02-20。
清华大学王伟水热干化技术课件

一、我国城市污泥的产生与处理处置现状
4、高含水率是污泥处理处置的瓶颈 污泥脱水性能的热力学解析
压滤脱水示意图
机械力
P
脱水的压力做功过程
一、我国城市污泥的产生与处理处置现状
4、高含水率是污泥处理处置的瓶颈
通过蒸发降低含水率的能耗太大
水 90kg
固体 200kg
水 710kg
蒸发 干燥
水 90kg
3、水热技术特点 技术特点1——通过对污泥改性提高脱水性能
污泥细胞结构破坏
二、水热技术的工艺研发
3、水热技术特点 技术特点1——通过对污泥改性提高脱水性能
固体 水
水热处理前的污泥
水热处理后的污泥
污泥胶体结构破坏
二、水热技术的工艺研发
3、水热技术特点 技术特点1——通过对污泥改性提高脱水性能
sludge surface level in a 100mL graduated cyliner
(4) 在设定的反应温度条件下,氧的反应活性低,充氧对污 泥水热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三、 水热系统关键设备研发
三、水热系统关键设备研发
从中试研究至今,课题组又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对系统与工 艺开展了技术攻关,获得了推动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
突破1:开发了污泥浆化反应器,提高了进料污 泥的浓度,大幅度降低了系统能耗。
固体 200kg 蒸发掉水
710kg
含水率80%
含水率30%
水的蒸发潜热:538kcal/kg 水的比热:1kcal/(kg ·℃)
每吨污泥需要的投入热量44 ×105kcal 折合64kg标准煤
二、 水热技术的工艺研发
二、水热技术的工艺研发
1、水热技术原理
溷凝水处理教案清华大学课程

混合--水处理教案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第一章:水处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范围理解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水处理的基本概念水处理技术的分类(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水处理的应用范围(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工业水处理等)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水处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分类和应用范围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水处理案例,阐述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题,加深学生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混合水处理技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掌握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理解混合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吸附、絮凝、膜分离等)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工业水处理等)混合水处理技术的效果评估(水质改善、污染物去除等)混合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案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实验演示法:展示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实验过程和效果案例分析法:分析混合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案例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第三章:混合水处理技术的设计与优化3.1 教学目标掌握混合水处理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学会优化混合水处理技术的操作条件理解混合水处理技术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应用策略3.2 教学内容混合水处理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反应器设计、操作参数优化等)优化混合水处理技术的操作条件(pH值、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混合水处理技术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应用策略(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混合水处理技术的设计和优化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混合水处理技术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操作条件优化实验演示法:展示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实验过程和效果案例分析法:分析混合水处理技术的设计和优化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第四章: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经济与环境评估4.1 教学目标了解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经济成本和效益掌握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学会综合评估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4.2 教学内容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经济成本(投资、运行、维护等)混合水处理技术的效益(水质改善、污染物去除等)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水质、能耗、污泥产量等)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估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经济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实验演示法:展示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实验过程和效果案例分析法:分析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估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第五章: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掌握混合水处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学会分析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实际效果和优化策略理解混合水处理技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混合水处理技术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案例混合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混合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混合第六章:混合水处理技术的案例分析与实践6.1 教学目标分析混合水处理技术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应用案例理解和评价混合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掌握混合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要点和优化策略6.2 教学内容分析混合水处理技术在城市供水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评价混合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混合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策略混合水处理技术实践操作要点的讲解和分析6.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混合水处理技术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应用案例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水处理工程现场,了解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操作演示法:演示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点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实地考察心得和操作体验实践报告:学生完成实践考察报告,评价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实际效果第七章: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前沿与发展趋势7.1 教学目标了解混合水处理技术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混合水处理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混合水处理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混合水处理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混合水处理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探索(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混合水处理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混合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7.3 教学方法学术报告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混合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的见解项目研究法:引导学生开展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项目,探索新技术的应用7.4 教学评估课堂报告:学生进行学术报告,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第八章:混合水处理技术的政策与管理8.1 教学目标理解混合水处理技术相关政策法规的含义和应用掌握混合水处理技术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探讨混合水处理技术政策与管理在实践中的挑战和策略8.2 教学内容混合水处理技术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解读和应用混合水处理技术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如水质监测、运行维护等)混合水处理技术政策与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混合水处理技术政策与管理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混合水处理技术相关政策和法规,介绍管理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混合水处理技术政策与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混合水处理技术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管理报告:学生完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提出政策与管理建议第九章: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创业9.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混合水处理技术创新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混合水处理技术在创业领域的应用9.2 教学内容混合水处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方法(如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等)混合水处理技术创业的机会和挑战混合水处理技术创新项目的实践和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座法:邀请成功的创业家分享混合水处理技术创新和创业的经验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创新思路项目实践法:引导学生开展混合水处理技术创新项目,培养创业能力9.4 教学评估课堂报告:学生进行创新项目报告,分享创业经验和成果创业计划书:学生完成创业计划书,提出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应用方案第十章:混合水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与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混合水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混合水处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对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10.2 教学内容综合应用混合水处理技术解决实际工程案例探索混合水处理技术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未来发展混合重点和难点解析1. 混合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难点解析:理解混合水处理技术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应用策略和效果评估。
污泥处置专家——李笃中教授

---------------------------------------------------------------最新资料推荐------------------------------------------------------污泥处置专家——李笃中教授在玩中探索科学--访国际化工界知名学者李笃中教授时间: 2009-3-1 9:40: 38 阅读:694 标签:污泥污泥处置科学中国人李笃中《科学中国人》 2009 年第 1 期(总第 169 期) 2009-02-10 报道:做好玩的东西。
玩的时候尽力的去玩。
幽默诙谐,乐观洒脱,他是这样的独特。
如果不是亲身去接触,你很难去想象一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这样去表述自己的科研工作。
初识李笃中是在夏日的北京,他受邀来清华大学做学术交流。
笔者对他是慕名已久。
慕名多自于他在国内外化工界的声望与学识,特别是近年来他用自己的力量,以积极的作为搭建两岸学人交流之桥梁,让人心生敬佩。
李教授学术思维活跃,主要研究兴趣在于非线性传送之稳定性与分歧现象,并应用在相变传热、溶液非线性动力及污泥处置各领域,并都颇有建树,近十余年内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及会议已发表七百篇学术论文。
1 / 16在学术上一系列创新成就使他先后获评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台湾化学工程师学会学术励进奖、赖再得奖、石延平奖,工程师学会杰出工程教授奖, 2019 年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等等荣誉。
是台湾大学化工工程系热传与污染处置研究室的负责人,台大为数不多的终身职特聘教授。
让李笃中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的是他所从事的污泥研究。
特别是他针对世界各国目前亟需解决之污泥处置工程问题提出永续发展之原型,此部份之成果领先国际。
他是国际水质协会(IWA) 污泥处置专家群之执委,同时是世界污泥处置专家群组主席,担任十个国际 SCI 期刊之编辑及客座编辑工作,并为 OECD/IEA之观察员,正领导世界百位专家提出世界卫生组织污泥处置基准。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路线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路线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是指将污泥从污水处理厂或其他污染源收集后,通过一系列工艺技术进行处理和处置的过程。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污泥处理的主要技术路径、发展趋势以及关键技术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主要路径包括深度脱水、资源化利用和最终处置。
深度脱水是指将污泥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以便进行后续处理,主要包括机械脱水、压滤脱水和热泥化等技术。
资源化利用是指将污泥转化为能源或其他有价值的产品,例如焚烧发电、沼气发酵、制备砖块等。
最终处置是指对污泥进行最终处理,如填埋、堆肥等。
其次,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环保:未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应以绿色环保为主导,减少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
例如,在深度脱水过程中采用节能环保的机械和化学方法,减少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
2.高效能源化利用:将污泥转化为能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是高效能源化利用。
例如,利用焚烧发电技术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燃烧为热能,同时发电产生电能,实现能源的双重利用。
3.循环经济:未来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应以循环经济为导向,通过资源化利用将污泥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
例如,通过沼气发酵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可以用于供热、燃料等方面,同时产生的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
4.低成本高效率:未来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应以低成本和高效率为目标,以降低处理成本和提高处理效果。
例如,采用经济实用的处理设备和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
最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污泥脱水、污泥热化、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在污泥脱水方面,可以采用压力过滤、高速离心等技术,以提高脱水效率和脱水率。
在污泥热化方面,可以采用热泥化、热解等技术,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
在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可以开发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矿物质,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
水处理工程实验项目

《水处理工程》实验项目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一、必修实验实验一:混凝实验二:自由沉淀实验三:气浮实验四:过滤实验五:废水可生化性实验六:厌氧污泥活性的测试实验七:污泥过滤脱水二、选择实验实验八:臭氧脱色实验九:吸附三、演示实验①虹吸滤池②脉冲澄清池③活性污泥工艺④ UASB反应器⑤膜分离技术实验一混凝一、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净水作用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2、学会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3、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FeCl3后,生成的Al(III)、Fe(III)化合物对胶体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pH值影响。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絮凝作用较差。
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
在混凝搅拌实验中,水流速度梯度G值可按下式计算:G=式中:P—搅拌功率(J/s);μ—水的粘度(Pa·s);V—被搅动的水流体积(m3);本实验G值可直接由搅拌器显示板读出。
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需投加助凝剂以提高混凝效果。
国内污泥处理处置的几种常用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技术
土地利用是一种将稳定化处理的污泥用于土地改良、土 壤修复和园林绿化等用途的过程。
土地利用技术适用于处理经过稳定化处理的污泥,如城 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
土地利用技术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资源化效果好等优 点。
土地利用技术需要控制污泥中的重金属、病原菌和其他 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以确保安全使用。
06
土地利用技术
土地利用原理
土地利用是指将经过处理的污 泥用于土地改良、土壤修复和 园林绿化等,实现污泥的资源 化利用。
原理基于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和 营养元素,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和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污泥中的重金属和有害 物质需达到相关标准,以确保 安全利用。
土地利用工艺流程
预处理
对污泥进行脱水、稳定化等预处理,提高其 利用价值。
经过腐熟阶段后,物料 中的有机物已经基本稳 定,此时可以进行稳定 化处理。
好氧发酵技术优缺点
优点
好氧发酵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等优点。同时,好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 用于发电或供热,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缺点
好氧发酵技术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周期较长、对水分和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此外,好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 定的臭气和温室气体排放,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国内污泥处理处置的几种 常用技术路线
• 引言 •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概述 • 厌氧消化技术 • 好氧发酵技术 • 污泥焚烧技术 • 土地利用技术 • 技术路线比较与选择
01
引言
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 属和病原体,如果不进行适当的 处理处置,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 染。
污泥焚烧技术
创新淤泥清理施工方案微生物降解技术在水体淤泥净化中的应用

创新淤泥清理施工方案微生物降解技术在水体淤泥净化中的应用水体淤泥是指在江河湖海等水体底部沉积的由悬浮物、有机物、无机盐等形成的沉积物,它不仅妨碍了水体的健康发展,还对水质造成了污染。
因此,对水体淤泥的清理和净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微生物降解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淤泥清理施工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原理及优势微生物降解技术是利用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通过代谢作用将淤泥中的有机物降解为较低的分子,最终实现淤泥的清理和净化。
与传统的机械清理和化学处理方法相比,微生物降解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环保性:微生物降解技术采用天然的微生物菌株进行处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无害。
2. 高效性:微生物能够在淤泥中迅速繁殖,并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清理效果显著。
3. 经济性:相比于机械清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微生物降解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降低清理成本。
二、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应用案例1. 河湖淤泥净化案例在某市的城市河湖中,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淤泥严重堆积,严重影响了河湖的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当地政府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清理淤泥。
经过几个月的施工,淤泥得到了有效清理,并且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2. 污水处理厂淤泥处理案例某市的污水处理厂长期存在淤泥积累严重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污水处理厂引入了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淤泥处理。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淤泥得到了有效清理,并且处理厂的处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微生物降解技术在水体淤泥净化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微生物菌株的降解能力,优化处理工艺,提高清理效率。
2.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结合物理清理、化学处理等技术,形成多元化处理方案,提高处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大多数干燥装备的设计仍然依赖于小规模试验及实 际操作经验。
加热方式
加热方式
直接加热
(利用燃烧烟气)
间接加热
(燃烧烟气加热热介质)
污泥干燥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干燥设备分类
根据热介质与污泥的接触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污泥缓慢转运过程中,热空
气从钢丝网下方经网眼向上
通过,使污泥与热气发生接
构造
触传热,从而将污泥中水气
蒸发带出。
流程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污泥往
往由污泥积压机挤压成条状
(蠕虫状),这样将有利于
气-泥接触面积,提高污泥
水分的蒸发效率。
污泥干燥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间接热干燥技术和设备
间接热干燥技术又称热传导干燥技术。 – 在操作过程中, 热介质并不直接与污泥相触, 而是通过热交换器 将热传递给湿污泥, 使污泥中的水分得以蒸发。 – 加热介质不仅仅限于气体, 也可用热油等液体, 同时热介质也不 会受到污泥的污染, 省却了后续的热介质与干污泥分离的过程。 过程中蒸发的水分到冷凝器中加以冷凝。热介质的一部分回到原 系统中再用, 以节约能源。 – 该技术的热效率及蒸发速率均不如直接热干燥技术
污水污泥的特点 及传统处理处置处置方式
特点
特性
处置
含水率高
体积庞大
污
有机物高
干基热值高
泥
N、P、K高
可作肥料
易腐败、恶臭
环境污染严重
农业用途 花园用途
堆肥 填埋 焚烧 建材化
含水率高、体积庞大、性质复杂、难以处理
存在问题
农用:
– 浓缩污泥含水率太高(一般为92%~ 96% ) , 造成运输困难、运输量大
特点:
1. 不需要介质气体或载气量小,因此气体产量少,冷凝水量少,后 续处理费用低。
2. 气体流动性小,干燥过程氧气浓度很低,安全性高。 3. 不需要污泥反混,减少热损失。对污泥初始含水率适应性较高。 4. 可同时实现半干化和全干化。 5. 热传导传热方式,对 污泥干燥工艺
于含水率低于50%的 干燥过程干燥效率 低,热损失大。 6. 存在运动部件,维修 费用较高。
随含水率降低, 污泥性状朝有 利于处理方向转化
污泥经热干燥处理后, 处理特性得到改善, 利 用价值提高, 为其后续处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污泥含水率与污泥性状变化的关系(1)
含水率(% )
95
90 75
50
10
热值(M J/kg)
—
— 1. 78 6. 06
12. 9
植物养分(% ) 0. 25 0. 5 1. 25 2. 5
– 直接加热干化设备
直接干化的实质是对流干燥技术的运用,即将燃烧室产生的 热气与污泥直接进行接触混合,使污泥得以加热,水分得以 蒸发并最终得到干污泥产品。
– 间接加热干化设备
间接干燥实质上就是传导干燥,即将燃烧炉产生的热气通过 蒸气、热油介质传递,加热器壁,从而使器壁另一侧的湿污 泥受热、水分蒸发而加以去除。
污泥干化常用设备: – 闪蒸式干燥器 – 转筒式干燥器 – 带式干燥器
直接热干燥技术和设备
旋转闪蒸干燥机
闪蒸式干燥器的工作原理是: – 将湿污泥与干燥后回流的部分干污泥 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含固率达50 %~ 60 %) 与受热气体(来自燃烧炉,温度高 达704 ℃) 同时输入闪蒸式干燥器, – 污泥在干燥器中高速转动的笼式研磨 机搅动下与流速为20~30 m/s 的高热 气体进行数秒钟的接触传热,污泥中的 水气迅速得到蒸发,使其含水率降至8 %~10 %。然后再经旋风式分离机作 用将气固分离开来,得到干污泥产品。 – 干污泥一部分回流并与湿污泥混合,其 余部分则输出作后续处理和处置。
堆肥)不经济
• 焚烧太贵
出路
综合分析上述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所 遇到的困难, 不难看出污泥的含水率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因此, 降低污泥含水率是解决目前在污泥处理所遇到问 题的关键。
国内外应用实践表明, 经传统的浓缩和脱水工艺处理之 后, – 污泥的含水率不可能达到60% 以下; – 经济的机械脱水泥饼含水率为75% 左右; – 要达到对污泥的深度脱水,比较经济的方法是引入化 工操作中常用的热干燥技技术。
直接—间接联合式干燥
流化床干燥器
脱水后的湿态污泥,通过传送器被输入流化干燥床内;气流进入流化 床内污泥层,引起污泥在受热下的固体颗粒运动,状似流体沸腾。
控制气体流速,使污泥保持悬浮状态 (而不是输运状态) ,干燥所需的热 量由蒸汽通过安装在流化床内的热 交换器提供;
在流化床内,气体与污泥处于交叉 逆流中,气体作为高效热量交换介 质,而污泥中的水分则在流体运动 中得以蒸发;
旋转闪蒸干燥机
污泥干燥工艺及特点
特点:
1. 热对流传热方式,热效率高。 2. 机械破碎破坏污泥颗粒,提高
热效率。 3. 气路的闭路循环以降低干燥介
质的氧气含量,安全性较高。 4. 对污泥初始含水率适应性广。
不需要污泥反混。 5. 不能进行半干化。气体量大,
热载气的反复洗涤、加热导致 热损失。
污泥干燥工艺
焚烧: – 脱水泥饼直接焚烧, 因其含固率低 不能维持过程的自燃进行, 需加入 辅助燃料, 使处理成本明显增加, 难以承受。
制建材:
– 脱水污泥制建材掺入量小,热耗 高,不经济。
中国污泥出路?
中国
.
• 垃圾填埋场拒绝接纳
污泥;
• 国家标准将规定污泥 含水率降到50%方能
进填埋场;
• 污泥的利用(制建材、
4. 5
流动特性
黏性流体 浆状 膏体 弹性颗粒 脆性颗粒
(1) 植物养分以N + P+ K 的含量表示
污泥转干燥后变为有价值产品
从污泥
脱水污泥
转换过程
通过 污泥干燥
Sludge Drying
到产品
干化颗粒
• 20 - 35% DS
• 粘性 • 热值 < 4 MJ/kg
• 生物学特性活泼 ( 消化过程 )
主要设备类型: – 薄膜热干燥器, – 圆盘式热干燥器。
间接加热干燥
转盘式干燥器
湿污泥(脱水泥饼) 以薄层状,顺序流 经加热壁方式干 燥的圆盘式干燥 器应用较广泛。
脱水污泥在预升 温至指定壁温的 电加热板上成型 (厚度控制,平 铺) ,关闭干燥室, 开始向干燥室供 风。
间接加热干燥
转盘式干燥机工艺及特点
直接干燥技术和设备
转筒式干燥器
传统的滚筒干燥机内设置旋料板、举式抄料板、阻料圈、蒸汽管 等,外置多种震锤,以燃烧炉产生的烟道气为干燥介质。
该装置适应性强,易工业化,但生产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干燥 时间长。
当含水率高于60%时污泥容易粘壁
直接干燥技术和设备
带式干燥机
原理
干燥过程是在不锈钢丝运载
污泥干燥技术
金宜英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内容
概述 干燥原理及过程 污泥干燥设备及工作原理 污泥干燥的技术要点及要求 典型污泥热干燥工艺技术
概述
污泥处理与处置的问题
– 目前我国生活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 量(干重)约为130万吨,而且年增长率大 于10%。
– 伴随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迅速提高,污泥 产生量将不可避免地相应增长,消纳问题 日益突出,急待解决。
扩散过程:当物料表面水分被蒸发掉,形成物料表面的湿度低于 物料内部湿度,此时,需要热量的推动力将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 面。水分的扩散速度随着污泥颗粒的干燥度增加而不断降低。
不同阶段去除的水分
自由水分:蒸发速率恒定时去除的水分。 间隙水分:蒸发速率第一次下降时期所去除的水
分。 通常指存在于泥饼颗粒间的毛 细管中的水分。 表面水分:蒸发速率第二次下降时期所去除的水 分。通常指吸附或黏附于固体表面的 水分。 结合水分:在该干燥过程中不能被去除的水分。 这部分水一般以化学力与固体颗粒相 结合。
流化干燥床位高一端,可连续进入湿 泥,而位低的另一端则可连续排出 颗粒状干泥;
被蒸发的水分通过冷凝器加以回收, 并被排回到污水处理系统;
4. 过涂层机涂层后的污泥颗粒 内部干燥,外层潮湿,因此 可提高含水率低于50%干燥 过程的干燥效率,只能用于 全干化。
直接—间接联合式干燥系统
技术特点:
– 是对流—传导技术的整合
主要代表干燥设备:
– Vomm 高速薄膜干燥器 , – Sulze 流化床干燥器 – Envirex 带式干燥器。
要求湿污泥含水率低于 50%。
该装置在日本、西班牙、 加拿大获工业应用。
污泥定量给料
加热区
自由水分蒸 发
毛细水分蒸 发
工艺及其特点
特点:
1. 不需要介质气体或载气量小,因此气体产量少,冷凝水量小,后 续处理费用低。
2. 气体流动性小,干燥过程氧气浓度很低,安全性高。
3. 需要污泥反混,因此对污泥 初始含水率适应性较高。不 过反混的干污泥经过反复加 热、冷却,热损失大。
污泥干燥可有效减少其体积
1000 m³ 污泥/d DS= 3.0%
总的体积减少:
150 m³/d DS=20%
脱水
50m³/d DS=92%
95%
干燥
体积减少:85%
体积减少: 60%
污泥干燥对填埋处置的好处
污泥浓缩
机械脱水
部分干燥
完全干燥
节约占用土地面积 减少土地填埋费用 减少运输费用 减少处置费用
间接加热干燥
Andritz 水平圆盘干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