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变色花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变色花》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3.变色花一、填空题。
1.做好一朵纸花。
先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在“叶子”上抹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仔细观察其颜色变化,并做记录。
2.肥皂洗手会有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吃未熟透的柿子会感到有________________,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________________。
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______________物质,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________________,化肥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不同的植物喜好不同的酸碱性土壤。
4.像白醋这样能紫甘蓝水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_这样能使紫甘蓝水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这样能检验其他物质酸碱性的,叫做________________。
5.杜鹃花喜好像_____________土壤。
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土壤可能偏_____________,需要喷洒呈酸性的像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2.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3.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4.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酸性物质。
()5.所有的植物都喜欢酸性土壤。
()三、选择题。
1.紫甘蓝水是()。
A.碱性物质B.酸性物质C.酸碱指示剂D.中性物质2.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西红西红柿B.肥皂C.清洁剂D.纯净水3.紫甘蓝水遇到一种物质后变成了绿色,那么,该物质是()。
A.酸性物质B.碱性物质C.中性物质D.酸碱指示剂4.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紫卷心菜制酸碱指示剂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醋和白酒C.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D.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四、简答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分布极广的(),绝大多数要用()才能看到。
2、()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生物学家()。
4、水滴里的生物有()。
5、微生物分布在()。
6、常见的微生物有()。
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
3、利用霉菌可以()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的前提下简单发霉,在()的前提下不简单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
4、馒头上的霉是(),水果上的霉是()。
1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过:3、尝试:设计馒头发霉的尝试。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结论: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填空:1、()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和()。
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发现了()。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的衰老、死亡酿成的。
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分歧?答: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曾提出了()的猜想。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共四套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考试测试卷含答案(一)一、我会填空。
1.物质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________;另一类是产生________的变化。
2.用清水洗去衣服上的灰尘是________的变化;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是________的变化。
3.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________;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________;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
4.人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________;吃没有熟透的柿子觉得有涩味,这是因为柿子里含有________。
5.铁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水里,很容易生锈。
6.胃酸过多的人常常喜欢吃面条,这是因为面条中含有________,能与胃里的胃酸发生酸碱中和,减少胃里的胃酸。
7.不同的污渍需要不同的________去除。
8.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________可以洗净。
9.铁生锈是一种________新物质的变化。
二、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x”)10.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11.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12.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13.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14.云、雨、雪、冰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这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5.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酸碱性的土壤,如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16.深秋时,大多数落叶植物的树叶颜色由绿变黄,这是因为其产生了新物质。
()17.白糖烧焦了,会变黑变苦,说明它产生了新物质。
()18.往汽车身上喷漆,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19.蒸馒头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三、我会选择。
20.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A.积土成山B.蜡炬成灰C.木已成舟 D.滴水成冰21.小明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绿色的菜汁滴到了白色的衣服上,他最好用()A.肥皂清洗B.洗洁精清洗C.酒精清洗 D.洗衣粉清洗22.下面这些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A.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火柴燃烧C.面粉做成馒头 D.铁水变钢锭23.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要加入()A.自来水B.蒸馏水C.橘子汁 D.萝卜汁24.在做“哪种洗涤用品效果好”的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A.洗涤品种类B.水量C.污物大小 D.洗涤品用量25.在家里装米醋最好用()A.铜罐B.铁罐C.铝罐 D.玻璃瓶26.不管选用哪种洗涤品,都是为了()A.使污物不受损B.改变污物质地C.达到去污目的 D.使水不受污染27.下列属于产生新物质的是()A.蜡烛熔化B.木材做家具C.铁块变铁水 D.馒头发霉28.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蜡烛的特点是:受压时易变形、容易破碎。
(有点软,容易弄碎)(括号里未课本上)3、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游离碳,表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
4、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属于形态变化,其他的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有的表现为性质改变,如生鸡蛋加热为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有的是颜色发生变化,如树叶颜色由绿变黄或变红;有的出现了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点燃火柴;有的产生了气泡,如盐酸滴在石灰石上,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生鸡蛋放入白醋中,我们会发现鸡蛋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物质;将饮料罐压扁,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在碱块中加入少量白醋,碱块上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别的物质;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看见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将熔化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会变成褐色或黑色,说明白糖已经生成了别的物质。
6、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蜡块加热时,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冷却后,熔化的蜡烛没有变少,又慢慢变回了固体。
7、做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片),观察它的底部。
实验现象:(1)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
(2)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白瓷碗(片)底部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游离碳等新物质。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变色花》习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变色花》第1课时习题一、基础题1.填空(1)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____,如____;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____,如____;像紫甘蓝水这样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这种物质叫______。
(2)紫甘蓝水遇酸性物质变成__色,遇碱性物质变成__色。
(3)呕吐时会感到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_____。
(4)吃未熟透的柿子时,会感到有涩味,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_____。
(5)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_____。
(6).农田、果园里施用的化肥,有的是_____,有的是_____。
2.选择(1)让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A 橙子B 西红柿C 肥皂水D 桃子(2)铁钉放到哪儿不容易生锈()A 墙角B月球上C水里D盒子里(3)纯净的水是()A 酸性物质B 碱性物质C 中性物质二、综合题1.1.什么是酸性物质,什么是碱性物质,什么是酸碱指示剂?2.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试举例说明。
三、提高题你是怎样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的,用学乐师生将你判断的过程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吧。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1)酸性物质,白醋,碱性物质,碱水,酸碱指示剂(2)红,绿(3)酸性物质(4)碱性物质(5)酸性物质(6)酸性,碱性2.(1)C (2)B (3)C二、综合题1.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汁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橘子、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蔬菜中的叶酸都是酸性物质;肥皂和家用洗洁剂都是碱性物质。
三、提高题略《变色花》第2课时习题一、基础题1.填空(1)做面包的小苏打是_____。
(2)家用清洁剂大多是_____。
(3)杜鹃花喜欢___土壤,如果它的花瓣___,说明土壤可能偏___,需要喷洒___的硫酸亚铁。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颜色》的第三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变色花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植物细胞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掌握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细胞中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深入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教学课件:教材中的图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颜色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介绍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色花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颜色?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其他影响植物颜色的因素,如光照、温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和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变化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doc

六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填空(每空0.5分,共9分)1、()、()、()、()以及生米煮成熟饭等等,都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将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有()放出,这是一种()新物质的变化。
3、把试纸放在酸性物质中,会变成()色。
4、铁在()和()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5、紫甘蓝水遇到酸性和碱性物质时会变色,我们把它叫做()。
6、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效果比较好。
7、空气进入人体后,它发生的变化是()新物质的变化。
8、做对比实验时,应该只有()条件发生变化,其他的条件完全相同。
9、在铁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做成(),就不会生锈了。
10、各种污物的成分虽然有所不同,但只要与()发生反应,就能够被洗干净了。
11、橙子、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和蔬菜中的叶酸,它们都是()物质。
12、把鸡蛋放进醋里,可以观察到()现象,这是产生()的变化。
二、判断题(每题0.5分,共6分)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3、不锈钢不容易生锈。
()4、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5、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
()6、铁生锈时,体积会变大。
()7、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酸碱性的土壤,如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8、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一种酸性物质,家用的清洁剂大多是碱性物质。
()9、用清水洗去衣服上的灰尘是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10、自制的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时变红,遇到碱性物质时变绿。
()11、衣服上有陈旧的血渍,最好的办法是用柠檬加盐水清洗或用白萝卜揩擦。
()12、给土壤施肥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土壤施用酸碱性不同的肥料。
()三、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水分空气温度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蜡烛溶化木材做成家具馒头发霉3、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自来水橘子汁洗发水4、把白糖加热至熔化,这是()变化,把白糖加热至焦黑,这是()变化。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变色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变色花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颜色的变化,从而引出植物的变色原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符合科学课程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然而,对于植物的变色原理,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变色原理,学会观察和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颜色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变色原理。
2.教学难点:观察和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颜色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变色花的实验过程和植物的变色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色花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颜色变化。
3.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植物的变色原理。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变色原理。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环境颜色变化1.光照红色2.温度蓝色3.湿度绿色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变色花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9题;共13分)
1. (2分)( ________)是属于酸性物质;(________)属于碱性物质。
A. 小苏打
B.肥皂
C. 蔬菜
2. (1分)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________。
3. (1分)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________。
4. (1分)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________。
5. (3分)水的三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分)杜鹃花喜好________性土壤,而竹子喜好________性土壤。
7. (1分)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________性物质。
8. (1分)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________。
9. (1分)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_____。
二、单选题 (共2题;共4分)
10. (2分)让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
A . 橙子
B . 西红柿
C . 肥皂水
D . 桃子
11. (2分)杜鹃花喜好()土壤,竹子喜好()土壤。
A . 酸性、碱性
B . 碱性、酸性
三、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12. (2分)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
13. (2分)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
14. (2分)你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酸性物质。
()
四、实验题 (共1题;共3分)
15. (3分)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
(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________
(2)在“叶子“上抹________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________
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9题;共1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单选题 (共2题;共4分)
10-1、
11-1、
三、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12-1、
13-1、
14-1、
四、实验题 (共1题;共3分)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