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鉴赏.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

太极旗,中央的太极象征宇宙,蓝色为阴,红色为阳, 4个角落的卦代表天地水火,父母男女之意,也正象征 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发展。 国歌《爱国歌》。
• 1、你们知道国歌代表着什么? • 2、为什么要唱好国歌?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 人民精神面貌的反映.
唱好国歌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法国国旗以“三色 旗”著称,由蓝、 白、红、三个竖条 组成,国歌《马赛 曲》。
此旗是由英格兰 的白地红色正十 字旗、苏格兰蓝 地白色交叉十字 旗和爱尔兰白地 红色交叉十字旗 重叠而成。国歌 《耶路撒冷 》
国旗是星条旗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 共有9排50颗白色五角星,以一排6颗、一排 5颗交错。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 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同学们,知道是谁 升起了第一面五星 红旗?在什么地方 升起?
中中 国华 人人 民民 从共 此和 站国 起成 来立 了了 !!
你知道什么时候升挂国旗 吗?你知道国旗也有法律吗?
第五条 规定下列 场所或者机构所在 地,应当每日升挂 国旗:北京天安门 广场、新华门;第 六条中规定全日制 学校,除寒假、暑 假和星期日外,应 当每日升挂国旗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 935年,1949年定为代国 歌,1982年正式定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原 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 歌。
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 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 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 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这首歌曲像一支战斗号角, 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三拍子 3/4 3/8 ●○○
四拍子 4/4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英文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进!The National Anthem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arch Of The Fearless Voluntary Army)Words by Tian HanMusic by Nie ErRise up, all our Chinese with a good conscience!Who can stand being a slave to an infamous aggression?With our flesh and blood; with our heart and soulWe shall defend ourselves by building Our New Mighty Great Wall, For the Chinese nation faces her crucial moment:To be or not to be?Tit for tat, without any delayFrom each lip, a steely determination to face the powder has to be issued.Rise up, rise up, rise up!With one heart and one mindMillions of us shall form a united front,Knowing that out of many, we are one!With unyielding hope and timeless virtue,Let us brave the enemy’s fierce fire marching on!Let us brave the enemy’s fierce fire marching on, marching on, marching on, on!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谢鹏富老师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鉴赏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赏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歌曲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二、歌曲的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极富于创造性的歌曲。
这首进行曲在战争年代曾激励着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去战斗。
现在唱起它,仍然会感到今天的革命的胜利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励我们去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更加努力地奋斗。
三、歌曲的赏析作曲家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
首先,他成功地把这首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1、前奏: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
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
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全曲所采用的音阶、调式和音域概貌。
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这是很值得我们在欣赏中加以注意和分析的地方。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2、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
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3、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
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
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4、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
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
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请小朋友看老师用《国歌》跳两种舞步,你觉得哪个最合适 4、讲解速 度:进行曲速度,生踏步练习
(三)完整的聆听《国歌》 (出示抗日时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欣赏边感 受)。
1.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到了什么?(启发孩子们联 想中国体育健儿
夺冠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联想学校的升旗仪式时,当国歌响起,你应 该做什么?)
第二单元 心Biblioteka 的歌教学内容: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升旗》 3.学唱歌曲《五星红旗》 4.欣赏歌曲 《小朋友爱祖国》 教学目标: 1.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歌曲庄严、雄壮的气 势和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力量。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好好学习天 天向上。 2.学习用正确的姿势,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积极主动地参加音乐活动, 并用热情、 大方的舞蹈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国歌》的庄严气势,基本了解《国歌》的背景,学会唱《国歌》。 2.学会用庄严自豪的感情演唱歌曲《升旗》。 3.唱准《五星红旗》中的八分休止符,表达对国旗的崇敬之情。 课时:三课时
2.复听,请孩子们全体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要求神情专注、庄重, 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
(四)全班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演唱《国歌》。 三.小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谈话导入: “小朋友,每次升国旗的时候我们都要唱什么歌呀?(国歌)那 你还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听到国歌? (学生说)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听听我 们祖国雄壮的国歌。 (一)初听《国歌》 1. 边听边想《国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心情如何? 2. 请学生回答 3. 评价,小结 (二)复听《国歌》 1.你觉得《国歌》哪一句最雄壮、最有力就请你拍拍手。 2.说说为什么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意义.pdf

学海无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的诞生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
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
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
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934年田汉(右)与聂耳合影《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
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
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手语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手语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冼星海作曲,田汉填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这首歌于1949年9月27日确立为国歌,并于1982年12月4日废止其它国歌,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充满革命情感的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坚定的意志,激励了无数人民奋斗和拼搏的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简洁明快,以饱满的激情表达了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意志。
歌词由4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分别描绘了革命者的奋斗精神、革命伟业的壮丽画面、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决心和向着胜利进军的信念。
首先,在第一段《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歌词直接呼唤、激励人们起来,不愿做奴隶,不愿接受压迫和剥削。
这一段表达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意志。
第二段《我们万众一心冒险进!》更加强调了革命者的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一段描绘了革命者奋勇杀敌,以牺牲自我的精神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第三段《奔腾的黄河,奔腾的胸怀!》寄托了建设新中国的壮丽画面和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复兴的希望。
这一段歌词激励着人们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
最后,第四段《不怕牺牲、为胜利前进!》强调了革命者的决心和信心,不惧任何困难和牺牲,坚定地走向前进,为胜利而奋斗。
这一段歌词意味深长,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幸福而坚持战斗。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和奋斗精神。
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数的人民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都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
通过对《义勇军进行曲》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首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
以此为国歌,不仅仅是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团结,更是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

歌曲曲作者、词作者简介
•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 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一生共 创作37首乐曲,代表作有:《卖报歌》 《大路歌》《梅娘曲》《铁蹄下的歌 女》 《金蛇狂舞》《义勇军进行曲》 等 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湖南 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 代表作有:话剧《关汉卿》《文成公 主》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
国旗的的组成 国旗的象征意义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国旗, 大家仔细看看,我国的国旗底色是什 么颜色?国旗上一共有几颗星星?想 一想,为什么我国的国旗叫五星红旗?
国旗的含义
旗面:红色象征着革命
五颗星: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 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右侧,各有一角尖正对大星 的中心点。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 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法国国旗以“三色 旗”著称,由蓝、 白、红、三个竖条 组成,国歌《马赛 曲》。
此旗是由英格兰 的白地红色正十 字旗、苏格兰蓝 地白色交叉十字 旗和爱尔兰白地 红色交叉十字旗 重叠而成。国歌 《耶路撒冷 》
国旗是星条旗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 共有9排50颗白色五角星,以一排6颗、一排 5颗交错。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 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 935年,1949年定为代国 歌,1982年正式定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原 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 歌。
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 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 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 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这首歌曲像一支战斗号角, 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1课欣赏军乐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1课欣赏军乐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我国的国家级国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地位。
作为音乐教材,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提高音乐素养。
本课是音乐四上的第一课,安排了一课时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欣赏、学唱、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对国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对国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国歌的内涵,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增强国家意识。
2.学会演唱国歌,提高音乐素养。
3.分析国歌的音乐特点,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学会演唱国歌。
2.教学难点:分析国歌的音乐特点,掌握演唱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国歌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4.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国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国歌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讲解:详细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4.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国歌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5.实践: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歌的重要性和演唱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历史背景二、音乐特点三、演唱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国歌,体现对国歌的熟悉程度。
2.学生能够分析国歌的音乐特点,体现音乐素养的提高。
3.学生能够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体现国家意识的增强。
九. 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赏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歌曲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二、歌曲的总体评价
这是一首极富于创造性的歌曲。
这首进行曲在战争年代曾激励着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去战斗。
现在唱起它,仍然会感到今天的革命的胜利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励我们去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更加努力地奋斗。
三、歌曲的赏析
作曲家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
首先,他成功地把这首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1、前奏: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
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
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全曲所采用的音阶、调式和音域概貌。
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这是很值得我们在欣赏中加以注意和分析的地方。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2、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
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3、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
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
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4、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
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
我们似乎听到了曲作者在奋力呐喊、疾呼!这一字一音都包含着号召人民奋起挽救祖国危亡的情感和力量。
同时,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5、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一长达十四个字的词句,聂耳出色地把它放在中低音区进行了密集性的处理。
这里,蕴酿着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6、歌词的最后两句是全歌的中心思想和高潮所在。
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推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号角式的前奏音调的再现,既加强了全曲的整体感,又使歌曲的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肯定。
7、全歌是采用重复最后一个乐句的方法来结束的。
但作曲家在歌词的处理上却非常有创造性:原词结束句是“前进!前进!前进!”聂耳在这三个“前进”之后,又添加了一个“进”字,从语法上看它似乎有些多余,但这确是画龙点睛之笔。
经过谱曲,它使歌声更加有力和富于特色,同时也加强了这首战歌的终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