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之《雨霖铃》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1页含视频朗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4.2《雨霖铃》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4.2《雨霖铃》课件


(以情带景 )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点一: 情景交融 写作特点二: 虚实相生 婉约词派的特点: 哀怨缠绵
一曲雨霖铃 千古离别情
忆柳永
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 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 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 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怀念柳七郎。

• 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 这样说:“柳永特别喜欢写秋天的季节,也最喜 欢写日暮的风景。”
此时词人的情绪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矛盾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发。
执1、手把“相执看手”泪换眼成“,牵竟手无”好语吗凝?为噎什。么?
2、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 态?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 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是否能代他说两 句?展开想象,和大家分享。

霖 柳铃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 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 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 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 现。
3,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象 征
中杯。” 潦倒时——杜甫说:“艰巨苦恨烦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
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愁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 愁更愁。”
苏轼说:“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之《雨霖铃》教学课件共24张PPT含名家朗诵MP3及歌曲 (3份打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之《雨霖铃》教学课件共24张PPT含名家朗诵MP3及歌曲 (3份打包)
绝眼泪;相信世上有好人,但一定要防范坏人;相信金钱能带来幸福,但不要倾其一生;相信真诚,但不要指责所有虚伪;相信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相信缘分,但不要盲目等待;相信爱情, 但不要求全责备;相信上帝,但别忘了锁上门。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最后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明明说着看开了,放下了,
酒醒
愁来
“柳”谐音为“留”
唐 李白 《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 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元 无名氏 《水仙子》:“常记得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 青青杨柳枝。”
晓风残月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
名句赏析——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 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 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初 读 全 词
解题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 ,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 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 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 。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 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 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轻,也会留驻于心;有些人,近在咫尺,却是一生无缘的生命中,似乎总有一种承受不住的痛;有些遗憾,注定了要背负一辈子。生命中,总有一些精美的情感在我们身边跌碎,然而那些裂痕却 留在了岁暮回首的刹那。 这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想象,有些时候,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也有些时候,星不是夜的故事,情不是爱的故事,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许多事看 着看着就淡了,许多梦做着做着就断了,许多泪流着流着就干了。人生,原本就是风尘中的沧海桑田,只是,回眸处,世态炎凉演绎成了苦辣酸甜。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错的!当

高中语文《雨霖铃》公开课课件

高中语文《雨霖铃》公开课课件

三、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
导入新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 生活总是充满别离。长亭送别,执手相看,生 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黯然消魂者, 唯别而已矣,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 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 作者笔下抒写的哀婉动人的别离。
七、辅导提升(作业)
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
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
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确:
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 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
惆怅。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片
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半虚半
实。
3、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 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酒、杨 柳、晓风、月影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 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 确应为千古名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课件





上片: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别时 实景、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情 景 交
伤 虚景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



下片: 别后
伤离别 杨柳岸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虚 实 结
虚景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

者 相 关
一识上名堆是多政 个分的,里转数治 特子地成,向文,他
殊中位就在市人碰先
——
的一,了这井那了以
代个他他里深样钉极
梁 衡
表 。
仅 有
是 中
在 中
成 就
处 ,
转 向
子 后
大 的
《 读
的国国了扎山没热 类封文他到水有情
柳 永
型建学的市,像投 ,知史文民而大身

情良岸清多 ,辰晓秋情 更好风节自 与景残,古 何虚月今伤 人设。宵离 说。此酒别 。便去醒,
纵经何更 有年处那 千,?堪 种应杨冷 风是柳落
暮无兰歇寒

语 凝
舟 催
。 都
蝉 凄

噎 。
发 。
门 帐
切 ,
沉念执饮对 去手无长
楚去相绪亭

, 千
看 泪
, 留
晚 ,

里 烟
眼 ,
恋 处
骤 雨
。波竟,初

雨 霖 铃



《雨霖铃》

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雨霖铃(寒蝉凄切)》公开课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雨霖铃(寒蝉凄切)》公开课课件
忆柳永 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 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 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 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怀念柳七郎。
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 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 凄迷。作者借景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 自己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正所谓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欧 阳修《玉楼春》)

雨霖铃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
酒醒
愁来
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 雨霖铃
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 之后?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 的景象依然鲜明在心,而如今却是 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波”不知 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想 而知词人的心情。
酒醒
愁来
词曲品读
联系自己生活经历,品读《雨霖铃》。
雨霖铃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
倾听你我的伤离别恨
——走进柳永的《雨霖铃》
学习目标
品鉴意象 体味情感
整体感知
朗读该词
问题:词中哪句 话集中表现了作 者和恋人离别的 心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
合作探究雨霖铃Fra bibliotek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个“竟”字,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把“执手”换成“牵手”或“握手”好吗?为 什么? ◎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其实有千言 万语。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试着代他说两句吗?请 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

《雨霖铃》 公开课 PPT课件

《雨霖铃》  公开课  PPT课件

知人论世,读离别

抓住意象,析别离
抓住意象,析别离
作者的心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呢? 自由诵读,并标注出词中出现的意象。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 杨柳、晓风、残月。
特点:凄凉、哀婉、沉寂
抓住意象,析别离
明朝贺裳《皱水轩词筌》写到:“柳屯田‘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千古俊句。”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 试分析。
手法:虚实相生

拓展延伸,写离别
拓展延伸,写离别
蝶恋花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谢 观 看
抓住意象,析别离
1、把杨柳、风、 残月这三个最能 触动离愁的意象 集中成为一幅鲜 明的画面。
抓住意象,析别离 杨柳岸 柳有“留”意,古人有折柳送 行的风俗。离别的人一见杨柳, 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 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抓住意象,析别离
风 秋风带来的是无限凉意和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直接抒情
(1)都门帐饮无绪 兰舟催发
难分难舍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无奈眷恋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忧伤失意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孤寂痛苦
学习手法,品离别
词中那些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按照抒情方式归纳
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雨铃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雨铃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 的情景。
•下片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 的情景。
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 (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 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 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 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执 手 相 看 泪 眼
:
.
.
分语
别言

的描 发

情述 挥

景男想

女象

主 人 公 此 时
用 自 己 的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政 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 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 了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 能说得,半日,方抽抽泣噎的说道:‘你 从此可都改了罢!’”虽然后来黛玉终于 说出了一句话,但这段描写正可以说明为 什么会“无语凝噎”的道理。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B、这句词用了什么艺 术手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 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 词人的内心独白。“念” 字告知读者下面为想像 的景物,是虚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来自水面的视觉迷茫
暮霭:来自天空的视觉迷茫
下阙词人撷取中国古典诗
名句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 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更何况是“酒醒”之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雨霖铃》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3张PPT含视频及音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雨霖铃》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3张PPT含视频及音乐

意境:凄楚 悲凉

情感:伤感 哀愁
交 融
典型意象的特殊情感
寒蝉
首 拓 总 置 美原 作 展结身读 者
页 作 方 诗 感文 介 业法境知 绍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 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 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 为悲凉的同义词.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
元 卢挚《沉醉东风》:“冷清 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首 拓 总 置 美原 作 展结身读 者
页 作 方 诗 感文 介 业法境知 绍
象 征
离 愁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是离合的象征, 何况是残缺不全 的月,最易引起 词人的愁思。
首 拓 总 置 美原 作 展结身读 者
页 作 方 诗 感文 介 业法境知 绍
• 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页 作 方 诗 感文 介 业法境知 绍
如何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 鉴赏古典诗词?
1、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2、寻找词眼,整体把握。 3、捕捉意象,体悟情感。 4、明确技巧,品味效果。
首 拓 总 置 美原 作 展结身读 者
页 作 方 诗 感文 介 业法境知 绍
1、背诵《雨霖铃》。
2、根据《雨霖铃》的送别场景写一段描 写性的文字。
•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
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
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
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

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

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首 拓 总 置 美原 作
展结身读 者 页 作 方 诗 感文 介
业法境知 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蝉——悲凉、哀愁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 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 旦夕。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送 别、离愁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凄凉、愁苦
意象的作用?
关于离愁:
雨霖铃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柳 永
雨 霖 铃
河口一中 李华芳
学习目标
1、抓取情词,感悟离愁别绪。
2、抓取意象,探究含义,总结作用。
学习过程:
有感情地诵读,画出词中直 接流露感情的句子或字眼。
表露情感的句子或字眼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留恋不舍 、痛楚感伤、孤独寂寞
学习过程:探究意象的典型意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酒——中国的传统文化,曹操
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成为古人消忧解愁的最好办 法,“酒醒”即“愁醒”,曾 经被麻醉的“愁”一经复苏, 更是无以排解。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柳—“留”,离愁 风—悲凉 月—思念 酒—愁绪
评价学习的过程:总结送别诗常见意象
景物:
杨柳(“留”谐音),寒蝉,雨, 烟波,暮霭,秋风 (西风),酒, 月……
长亭,灞桥,南浦,谢亭、 西楼、劳劳亭 夕阳,落日(傍晚,日 暮),雨雪、秋雨等
地点:
时(令)环境:
景物描写(意象)的作用
营造意境 渲染氛围 烘托心情 内容上 特殊作用 结构上
评价学习过程
(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
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 另柳——“留”谐音,有挽留 之意。所以古人写离别之情, 往往要写到杨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采薇》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风——秋风带来的是无限
的凉意和凄冷,秋天早晨的 风更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 刺客列传》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
渲染(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烘托诗人内心的伤感哀愁。
结构: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内容: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长亭)、 时间(晚)、天气(骤雨初歇)
评价学习过程: 小组讨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提示: 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表达愁思; 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诵读
送魏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 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 句子?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 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