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求法教师版
立体几何二面角的求法

立体几何二面角的求法立体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空间中的图形和其性质。
其中,二面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两个平面所围成的角。
本文将介绍二面角的定义、性质以及求法。
一、二面角的定义二面角是由两个平面所围成的角,其中一个平面称为顶面,另一个平面称为底面,二面角的两个边分别位于顶面和底面上。
二面角常用字母α表示。
二、二面角的性质1. 二面角的大小是以顶点为中心,两个边所围成的平面角的大小,即α=∠POQ。
2. 二面角的大小是由顶面和底面的位置关系决定的,与边的长度无关。
3. 二面角的度量范围是0到180度。
4.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则它们所围成的二面角为0度。
5. 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则它们所围成的二面角为90度。
6. 如果两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则它们所围成的二面角为180度。
三、二面角的求法1. 通过向量法求解二面角:设顶面的法向量为n1,底面的法向量为n2,二面角的余弦值可以通过两个法向量的点乘公式求解:cosα=n1·n2/(|n1||n2|),其中·表示点乘,|n1|和|n2|分别表示n1和n2的模。
2. 通过平面法向量求解二面角:设顶面的法向量为n1,底面的法向量为n2,二面角的余弦值等于两个法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它们的点乘的商:cosα=(|n1|·|n2|)/(n1·n2)。
3. 通过平面方程求解二面角:设顶面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1=0,底面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2=0,二面角的余弦值等于两个平面方程的D1、D2的差值与它们的模的乘积的商:cosα=(D1-D2)/(√(A^2+B^2+C^2)·√(A^2+B^2+C^2))。
四、二面角的应用1. 二面角常用于计算空间中的体积和表面积。
2. 在物理学中,二面角常用于描述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在几何光学中,二面角常用于计算光的反射和折射。
4. 在工程中,二面角常用于计算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面角8种求法

二面角求法正方体是研究立体几何概念的一个重要模型,中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转化为平面角来度量的,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求二面角,而正方体也是探讨求二面角大小方法的典型几何体。
笔者通过探求正方体中有关二面角,分析求二面角大小的八种方法:(1)平面角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法;(3)线面垂直法;(4)判定垂面法;(5)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法;(6)平行移动法;(7)投影面积法;(8)棱锥体积法。
一、平面角定义法此法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直接寻求二面角的大小。
以所求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二面角两个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棱l上取一点O,分别在α、β两个平面内作AO⊥l,BO⊥l,∠AOB即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题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O1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二面角O1-BC-O的大小。
例题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为A1D1、C1D1的中点,求平面EFCA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
二、 利用三垂线定理法此方法是在二面角的一个平面内过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再由垂足(或仍是该点)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和棱上的垂足(或连两垂足)两点线,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平面α内取一点A ,过A 作AB ⊥平面β,B 是垂足, 由B (或A )作BO (或AO )⊥l ,连接AO (或BO )即得AO 是平面β的斜线, BO 是AO 在平面β中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即得AO ⊥l ,BO ⊥l , 即∠AOB 是α-l-β的平面角。
例题3: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B-AC-B 1的大小。
例题4: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平面ACD 1与平面BDC 1所成的二面角。
三、 线面垂直法此法利用直线垂直平面即该直线垂直平面内任何直线的性质来寻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怎样求解二面角问题

二面角问题在立体几何中比较常见,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求二面角的大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证明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等.此类问题的难度一般较大,需综合运用立体几何知识、平面几何知识、解三角形知识、三角函数知识,才能顺利求得问题的答案.本文结合实例,重点探讨一下求解二面角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一、定义法二面角是由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而二面角的大小往往是用其平面角的大小来表示,因此在求二面角的大小时,通常要用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两射线所成的角.然后根据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求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即可求得二面角的大小.例1.如图1,已知空间中有三条射线CA 、CP 、CB ,且∠PCA =∠PCB =60°,∠ACB =90°,求二面角B -PC -A 的余弦值.图1解:在PC 上任取一点D ,过D 分别作DE ⊥PC ,DF ⊥PC ,连接EF ,所以∠EDF 为二面角B -PC -A 的平面角,设CD =a ,因为∠PCA =∠PCB =60°,所以CE =CF =2a ,DE =DF =3a ,因为∠ACB =90°,所以EF =22a ,在△DEF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cos ∠EDF =3a 2+3a 2-8a 22∙3a2=-13.解答本题主要运用了定义法,需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在二面角B -PC -A 的棱PC 上任取一点D ,过D 分别作DE ⊥PC ,DF ⊥PC ,从而确定了二面角B -PC -A 的平面角∠EDF ,再根据余弦定理求得cos ∠EDF 的值.二、垂面法垂面法是指作一个垂直的平面,根据其中的垂直关系求得问题的答案.在求解二面角问题时,若题目中涉及的垂直关系较多,可过二面角棱上的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也可将两个半平面内的垂线平移,使其交于一点;还可过一条垂线上的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从而构成一个垂面,则垂面上的两条垂线或其平行线所形成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例2.如图2,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 ⊥平面ABCD ,PA =AB =a ,求二面角B -PC -D 的大小.图2解:因为PA ⊥平面ABCD ,ABCD 是正方形,所以PA ⊥BD ,BD ⊥AC ,所以BD ⊥平面PAC ,可得BD ⊥PC ,分别过B 、D 作DH ⊥PC ,BH ⊥PC ,则∠BHD 为二面角B -PC -D 的平面角,因为PA =AB =a ,所以BC =a ,PB =AC =2a ,所以PC =3a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BC =90°,所以在△PBC 中,12PB ∙BC =S △PBC =12PC ∙BH ,则BH ,同理可得DH ,因为BD =2a ,所以在△BH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BHD =ö÷2+ö÷2-2a 2-12,因为0<∠BHD <π,则∠BHD =2π3,即二面角B -PC -D 的大小为2π3.本题中的垂直关系较多,于是分别过B 、D 作DH ⊥PC ,BH ⊥PC ,得到PC 的垂面BHD ,据此确定二面角B -PC -D 的平面角∠BHD ,再在△BHD 中由怎样求解二面角问题方法集锦43余弦定理即可求得∠BHD 的大小,进而求得二面角B -PC -D 的大小.值得注意的是,二面角α的范围为:[0,π].三、三垂线法三垂线法是利用三垂线定理解题的方法.运用三垂线法求解二面角问题,需先找到平面的垂线,然后过垂线上的一点作平面的斜线,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的斜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根据这些垂直关系就可以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即可求得平面角的大小.例3.如图3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 ⊥平面ABCD ,PA =AB =a ,∠ABC =30°,求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图3解:如图3,过A 作AH ⊥BC 于H ,连接PH ,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BC ,PA ⊥AH ,所以BC ⊥平面PHA ,所以BC ⊥PH ,可知∠PHA 是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在Rt△ABH 中,AB =a ,∠ABH =∠ABC =30°所以AH =AB sin ∠ABH =a sin 30°=12a ,因为PA ⊥AH ,所以在Rt△PHA 中,tan ∠PHA =PA AH=2,所以∠PHA =arctan 2,故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arctan 2.根据题意作AH ⊥BC ,便可知AH 为PH 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可得BC ⊥PH ,由此可确定∠PHA 是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再在Rt△PHA 中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求得∠PHA 的大小,进而可得到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由此可见,求解二面角问题的关键有两步:第一步,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三垂线定理、垂面的性质,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第二步,根据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平面角的大小.(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第三中学)二次函数是一种基本初等函数.二次函数问题的常见命题形式有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最值、对称轴、单调区间、零点等.这类问题侧重于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下面重点谈一谈如何求解有关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零点问题和不等式问题.一、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若a >0,则抛物线的开口向上;若a <0,则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当x =-b 2a 时,函数在R 上有最值b 2-4ac 4a.若函数的定义域为[m ,n ],则需分三种情况考虑:(1)当-b 2a ∈[m ,n ]时,函数在x =-b 2a 处取得最值;(2)当x =-b 2a,在[m ,n ]的左侧时,若a >0,则函数在x =m处取最小值,在x =n 处取最大值,若a <0,则相反;(3)当x =-b2a在[m ,n ]的右侧时,若a >0,则函数在x =m 处取最大值,在x =n 处取最小值;若a <0,则相反.例1.求y=-5x 2-6x +1的最大值.解:y =-5x 2-6x +1是二次函数,x 2的系数是-5,所以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当x =-65时,函数有最大值1.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即可确定二次函数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值.除了用图象法求解最值问题,还可以用配方法,比如y =x 2+4x +3=()x +22-1,可知当x =-2时函数的最小值为-1.例2.已知函数f (x )=x 2+(2a -1)x -3.方法集锦44。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角的问题-教师版(含几何法和向量法)

立体几何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的问题几何法1、两异面直线及所成的角:不在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已知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PA 和一个平面α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A 叫做斜足。
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PO ,过垂足O 和斜足A 的直线 AO 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就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
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0.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在二面角βα--l 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可以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
常见角的取值范围: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0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0π,,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π,0② 直线的倾斜角[)π,0、到的角[)π,0、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20π,4、点到平面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法与等体积法的应用. 向量法1、两异面直线及所成的角:设异面直线a ,b 的夹角为θ,方向向量为a ,b ,其夹角为ϕ,则有cos cos a b a bθϕ⋅==.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l 与α所成的角为θ,l 与n 的夹角为ϕ,则有sin cos l n l nθϕ⋅==.3、二面角:设1n ,2n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1n ,2n 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若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θ,则1212cos n n n n θ⋅=.4、点到平面距离: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A 是平面α内的一定点,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cos ,n d n nPA⋅=PA 〈PA 〉=.例题例1.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A 1=2,AD =1,E 为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010B.3010C.21510D.31010 解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1,0,0),E (0,2,1),B (1,2,0),C 1(0,2,2).BC 1→=(-1,0,2),AE →=(-1,2,1),cos 〈BC 1→,AE →〉=BC 1→·AE →|BC 1→|·|AE →|=3010.所以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010.答案:B例 2.已知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2AB =,4PA AD ==,E 为BC 的中点.(1)求证:DE ⊥平面PAE ;(2)求直线DP 与平面PAE 所成的角. 证明:在ADE ∆中,222AD AE DE =+,∴AE DE ⊥ ∵PA ⊥平面ABCD ,DE ⊂平面ABCD ,∴PA DE ⊥又PA AE A ⋂=,∴DE ⊥平面PAE (2)DPE ∠为DP 与平面PAE 所成的角在Rt PAD ∆,PD =Rt DCE ∆中,DE =在Rt DEP ∆中,2PD DE =,∴030DPE ∠=例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060DAB ∠=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PAD 垂直于底面ABCD . (1)若G 为AD 的中点,求证:BG ⊥平面PAD ; (2)求证:AD PB ⊥;(3)求二面角A BC P --的大小.证明:(1)ABD ∆为等边三角形且G 为AD 的中点,∴BG AD ⊥ 又平面PAD ⊥平面ABCD ,∴BG ⊥平面PAD(2)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G 为AD 的中点,∴AD PG ⊥ 且AD BG ⊥,PG BG G ⋂=,∴AD ⊥平面PBG ,PB ⊂平面PBG ,∴AD PB ⊥(3)由AD PB ⊥,AD ∥BC ,∴BC PB ⊥ 又BG AD ⊥,AD ∥BC ,∴BG BC ⊥∴PBG ∠为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在Rt PBG ∆中,PG BG =,∴045PBG ∠=例4.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棱AA 1、BB 1的中点,G 为棱A 1B 1上的一点,且A 1G =λ(0≤λ≤1),则点G 到平面D 1EF 的距离为( D ) A.3 B.22C.32λ D.55练习:1、已知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1)求证:EFGH 是平行四边形;(2)若BD=AC=2,EG=2。
立体几何向量法求二面角

立体几何向量法求二面角一、引言在几何学中,二面角是指两个平面或者一个平面和一个直线之间的夹角。
它是描述多面体中相邻两个面之间的夹角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求解二面角是非常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立体几何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二、立体几何向量法立体几何向量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它基于向量叉积和点积的运算,通过将多面体分解成若干个三角形来计算二面角。
1. 向量叉积向量叉积是两个向量所构成的新向量,其大小等于两个向量所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向垂直于这两个向量所构成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
设有两个三维向量a = (a1, a2, a3)和b = (b1, b2, b3),则它们的叉积c = a × b定义为:c = (a2b3 - a3b2, a3b1 - a1b3, a1b2 - a2b1)其中c表示a和b所构成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上一条垂直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向量。
2. 向量点积向量点积是两个向量所构成的标量,其大小等于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乘以两个向量的模长之积。
设有两个三维向量a = (a1, a2, a3)和b = (b1, b2, b3),则它们的点积c = a · b定义为:c = a1b1 + a2b2 + a3b3其中c表示a和b之间夹角的余弦值乘以它们的模长之积。
3. 二面角计算公式二面角可以通过计算相邻两个面法线向量之间夹角的余弦值来求解。
具体地,设有一个多面体,其中相邻两个面A和B所对应的法线分别为nA和nB,则它们之间的二面角θA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osθAB = -nA·nB / |nA||nB|其中“·”表示向量点积,“| |”表示向量模长。
4. 多面体分解在实际问题中,通常需要将多面体分解成若干个三角形来计算二面角。
具体地,考虑一个四面体(如图1),其中相邻两个三角形ABC和ABD所对应的法线分别为nABC和nABD,则它们之间的二面角θABC-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osθABC-D = -nABC·nABD / |nABC||nABD|其中“·”表示向量点积,“| |”表示向量模长。
二面角的四种求法-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的四种求法一、二面角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平面角是指以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做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180°] 二、求二面角大小的步骤是: (1)作:找出这个平面角;(2)证:证明这个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求:将作出的角放在三角形中,解这个三角形,计算出平面角的大小. 三、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1、定义法(棱上一点双垂线法):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1)方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过该点作垂直于棱的射线.(2)具体演示:如图所示,以二面角的棱a 上的任意一点O 为端点, 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a 的两条射线OA ,OB ,则∠AOB 为此二面角的平面角2、三垂线法(面上一点双垂线法)----最常用(1)方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外一个面作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斜足),斜足和面上一点的连线与斜足和垂足的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2)具体演示:在平面α内选一点A 向另一个平面β作垂线AB ,垂足为B ,再αβaOAB过点B 向棱a 作垂线BO ,垂足为O ,连接AO ,则∠AOB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空间一点垂面法)(1)方法:过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具体演示:过二面角内一点A 作AB ⊥α于B ,作AC ⊥β于C , 面ABC 交棱a 于点O ,则∠BOC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射影面积法求二面角coss S射影(1)方法:已知平面β内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为S ,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S射影,平面α和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θ=S射影S.这个方法对于无棱二面角的求解很简便。
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四种方法

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四种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几何法求二面角的那四种方法!这可是数学里挺重要的一块儿呢!第一种,咱可以通过找垂线来搞定。
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得先找到条直直的路一样。
在二面角的图形里,努力找找看有没有能和两个面都垂直的线,要是找到了,那可就像找到了宝贝!这条垂线和两个面的交点,还有其他一些关键的点,连起来,就能大概知道二面角的样子啦。
第二种呢,是找垂面。
这就好像给二面角盖了个小房子,这个垂面和那两个面的交线,就是二面角的边呀!通过研究这个垂面和其他线的关系,不就能慢慢把二面角给揪出来了嘛。
再来说说第三种,定义法。
这就像是按照规矩办事儿,根据二面角的定义,直接去量量角的大小。
虽然可能有点麻烦,但有时候还真挺管用呢!就像有些事情,虽然简单直接,但效果可不差呀。
最后一种,投影法。
哇,这个可有意思了!就好像是把一个东西的影子投到另一个地方,通过研究这个影子,就能知道原来那个东西的一些情况。
在二面角里,找到一个面在另一个面上的投影,然后通过一些计算,就能求出二面角啦。
你想想看,数学的世界多奇妙呀!这四种方法就像是四把钥匙,能打开求二面角这个大门。
每把钥匙都有它独特的用处,咱得根据不同的题目情况,选对钥匙去开锁呀!比如说,遇到一个特别复杂的图形,可能就得先从找垂线入手,一点点理清楚;要是图形比较有规律,那定义法说不定就能快速解决问题呢。
这就跟咱生活中做事一样,得灵活应变,不能死板对吧?而且啊,学会了这四种方法,那在解几何题的时候,可就有底气多啦!就像战士有了厉害的武器,还怕打不赢仗吗?哎呀,这几何法求二面角,真的是很有意思呢,只要咱用心去学,肯定能掌握得牢牢的!总之,这四种方法都很重要,都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可不能小瞧它们,要把它们变成咱解题的好帮手!加油吧,朋友们,让我们在几何的海洋里畅游,把二面角这些难题都轻松拿下!。
立体几何二面角5种常见解法

立体几何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一、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 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于120°,PA ⊥α,A ∈α,PB ⊥β,B ∈β. 求∠APB 的大小.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平面ABCD ,PA=AB=a ,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
jA BCDPHPOBA二、三垂线定理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平面ABCD ,PA=AB=a ,∠ABC=30°,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例、(2003北京春)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长方体,侧棱AA 1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C 1DE 与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ABCDA 1B 1C 1D 1EO例、ΔABC 中,∠A=90°,AB=4,AC=3,平面ABC 外一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 中点M ,二面角P —AC—B 的大小为45°。
求(1)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2)二面角C —PB —A 的大小例、(2006年陕西试题)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 ,A ∈α,B ∈β,点A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A 1,点B 在l 的射影为B 1,已知AB=2,AA 1=1,BB 1=2,求:二面角A 1-AB -B 1的大小.B 1AαA 1 LE F三、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例、空间的点P 到二面角βα--l 的面α、β及棱l 的距离分别为4、3、3392,求二面角βα--l 的大小.四、射影法:(面积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 射=S 原cos θ,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为正方形,PA⊥平面ABCD ,PA =AB =a ,求平面PBA 与平面PβαlCBA例、如图,设M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求平面BMD1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文科数学培优: 立体几何
中
二
面
角
的
求
法 编
写:林洪兵2016-1-6 一、定义法:
例1:如图1,设正方形
ABCD-A 1B 1C 1D !中,E 为CC 1中点,求截面A 1BD 和EBD 所成二面角的度数。
分析与解:本题可用定义法直接作出两截面A 1BD 、EB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设AC 、BD 交于O ,连EO ,A 1O ,由EB=ED ,A 1B=A 1D 即知EO⊥⊥BD,A 1O⊥BD,故∠EOA 1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变式1: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A-BD-C 1的正切值
为 .
分析与略解:“小题”不必“大做”,由图1知所求二面角为
二面角C-BD-C 1的“补角”.教材中根本就没有“二面角的补角”
这个概念,但通过几何直观又很容易理解其意义,这就叫做直觉
思维,在立体几何中必须发展这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易知∠COC 1
是二面角C-BD-C 1的平面角,且tan ∠COC 1=2。
将题目略作变化,二面角A 1-BD-C 1的余弦值为 .
在图1中,∠A 1OC 1是二面角A 1-BD-C 1的平
面角,设出正方体的棱长,用余弦定理易
求得
cos ∠A 1OC 1=3
1
二、三垂线法
这是最典型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当然此法仍扎“根”于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
此法最基本的一个模型为:如图3,设锐二面角βα--l ,过面α 内一点P 作PA ⊥α于A ,作AB ⊥l 于B ,连接PB ,由三垂线定理得PB
⊥l ,则∠PBA 为二面角
βα--l 的平面角,故称此
法为三垂线法.
最重要的是在“变形(形
状改变)”和“变位(位置变化)”中能迅速作
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在该角所在的三角形(最好是直角三角形,如图3中的Rt △PAB)中求解.对于钝二面角也完全可以用这种方法,锐角的补角不就是钝角吗 例2 如图3,设三棱锥V-ABC 中,VA⊥底面ABC ,AB⊥BC,DE 垂直平分VC ,且分别交
AC 、VC 于D 、E ,又VA=AB ,VB=BC ,求二面角E-BD-C 的度数。
分析与解 本题应用垂线法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因△VBC 为等腰三角形,E 为VC 中点,故BE⊥VC,又因DE⊥VC,故VC⊥平面BED ,所以BD⊥VC,又VA⊥平面ABC ,故
VA⊥BD,从而BD⊥平面VAC 。
例3(2006年陕西试题)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 ,A ∈α,B ∈β,点A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A 1,点B 在l 的射影为B 1,已知AB=2,AA 1=1,BB 1=2,求: (Ⅰ)略;(Ⅱ)二面角A 1-AB -B 1的正
弦值.
分析与略解:所求二面角的棱为AB ,不像图3的那样一看就明白
的状态,但本质却是一样的,对本质的观察能力反映的是思维的深刻性.
作A 1E ⊥AB 1于AB 1于E ,则可证A 1E ⊥平面AB 1B.过E 作EF ⊥A
B 交AB 于F ,连接A 1F ,则得A 1F ⊥AB ,∴∠A 1FE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 平面角.
依次可求得AB 1=B 1B=2,A 1B=3,
A 1E=2
2
,A 1F=23,则在Rt △A 1EF 中,sin
∠A 1FE=A 1E A 1F =6
3 .
三、垂面法:
例3 如图6,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C 1D 1的中点。
(1)求证:A 1、E 、C 、F 四点共面;
(2)求二面角A 1-EC-D 的正切值的大小。
分析与证明 (1)要证A 1、E 、C 、
F 四点共面,可证:A 、F
βα--l αβ
3
39
2βα--l 分析与略解:如图5,分别作PA ⊥α于A ,PB ⊥β于B ,
则易知
l ⊥平面PAB ,设l ∩平面PAB=C ,连接PC ,
则l ⊥PC.
分别在Rt △PAC 、Rt △PBC 中,
PC=
3392,PA=4,PB=3,则AC=33
2,BC=
3
35. 因为P 、A 、C 、B 四点共圆,且PC 为直径,设PC=2R ,二面角βα--l 的大小为
θ.
分别在△PAB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B 2=AC 2+BC 2-2·AC ·BCcos θ=PA 2+PB 2-2·PA ·PBcos(θπ-),
则可解得cos θ=2
1
-,θ=120o ,二面角
βα--l 的大小为120o . 四、延伸法
例4. 如图10,设正三
棱柱ABC-A'B'C'各棱长均为α,D 为CC 1中点,求平面A'BD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度数。
分析与解 由图,平面A'BD 与平面ABC 只出现一个交点,故延长
图4
B 1
A A 1
B
l E F
A'D交AC延长
线于F点,连
BF,则BF为所
求二面角的
棱。
因CD=C'D,
则
A'C'=CF=BC=A
C,所以
∠ABF=90°,
取BF中点E,
连DE,则
CE⊥BF,又
DC⊥平面ABF,
即DE⊥BF,从
而∠DEC为所
求二面角的平
面角。
说明本题也
可用射影法求
二面角的度
数。
五、射影法
例5如图12,设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M
为AA
1上点,A
1
M:MA=3:1,求截面B
1
D
1
M与底
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与解:本
题应用“射影
法”求截面
B 1D
1
M与底面
ABCD所成二面
角容易。
它可
以不作出所求
二面角的平面
角。
因是正方体,
所以B
1
、D
1
、M
在底面射影分
别为B、D、A,
设棱长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