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社会性质研究
中国史每日一练之商代

商朝概述朝代名。
商部落始祖名契,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其后势力不断扩展,十四传至汤,灭夏后建立商朝。
建都毫(bó,今山东曹县南),曾多次迁徙,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故商亦被称为“殷”。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奴隶制文明大国,其实际统治区域较夏朝扩大,而其影响所及则远达辽西、湘赣;农业较发达,已用多种谷类酿酒,手工业已能铸造精美青铜器和烧制白陶、原始瓷器,商业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铜贝,产生了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文化科学方面有许多重大的成就,如通用甲骨文、历法开始设置闰月、观测记录新星(甲骨文中的一次新星记录约在公元前14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新星记录)等。
第二十三王高宗武丁在位59年,用兵四方,国力极盛。
传至纣,被周武王攻灭。
共传17代、31王。
约当公元前16——前11世纪。
一、名词解释【盘庚迁殷】***16民大、苏大等商王朝一个比较重大的事件,它是前后商的分水岭。
盘庚继位以前,商朝多次发生王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政局动荡混乱,商朝逐渐衰弱。
盘庚继位后,为了扭转这种混乱局面,巩固商王朝的统治,决心把都邑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安阳)。
殷地土地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是商王朝都邑的理想之地,但这一计划遭到那些拥有大量奴隶、土地和房屋的奴隶主贵族的反对,盘庚下令召集贵族、民众训话,反复说服动员,冲破阻力,终于将都城迁到殷。
此后商都一直在殷,因此历史上又称商为殷商。
盘庚迁殷扭转了当时商王朝的混乱局面,加强了商王室的统治,对商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商代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关于盘庚迁殷的原因,前人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是去奢行俭说,最早在《墨子》一书中曾有记载。
一是水患说,最早为西汉学者孔安国所主张。
一是游牧说与游耕农业说,此最早为当代学者柳诒征和傅筑夫提出。
前者认为商人的社会经济在盘庚迁殷以前是以游牧业为主,后者认为是以游耕农业为主,但都需要经常迁徒。
盘庚迁殷以后,商人的社会经济进入精耕农业阶段,是以不再迁都。
商朝灭亡原因

商朝灭亡原因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
商朝是怎么灭亡的?商朝灭亡原因是怎样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商朝灭亡原因的资料,仅供参考。
商朝灭亡原因3000多年前,曾经显赫近600年的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
关于商代灭亡的原因,许多先秦的典籍都归之于饮酒。
周公曾经发布《酒诰》,以商代亡国作为教训,严禁周人饮酒,甚至以死刑相威胁。
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周公对饮酒充满了反感、充满了恐惧,似乎只要喝酒,就会亡国,必须要厉行禁酒不可。
从考古学的资料来看,商代贵族嗜饮酒,这的确是事实。
每一个贵族的墓葬中,基本上都有青铜制的酒器随葬。
其中包括饮酒用的爵、角、觚、觯,盛酒用的樽、觥、壶、卣……以及温酒用的斗。
其制造之精、数量之大,后世罕见。
据《殷周青铜器通论》记载,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可见商人喜好饮酒之甚。
酒器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
青铜酒器的铅含量超标1969年,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对30件商代青铜酒器进行了化验,发现青铜成分中有铅的存在。
其平均比例是铜占77.2%,锡占12.5%,铅占7.2%。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合金中的铅较易溶于酒,如果合金熔液中铅的含量达到7%~20%,并且经常被人饮用,即可引起慢性中毒。
商朝人饮酒,无论是盛酒、斟酒、喝酒都用青铜器。
酿好的酒会贮藏在尊、鉴、彝等青铜器具里,等需要饮用的时候,可以用勺舀到岙、樽里边加热,然后斟入爵、觚、发中饮用。
用青铜器贮藏酒类,会生成醋酸铅,而醋酸铅有甜酸味道,可以增加酒类的风味,人越是贪图这种美味,中毒越深。
甲骨文中的证据事实上,在甲骨文里还保存了商代的大臣因为“酒疾”不能处理国事的记录。
既然称“疾”,可见这不是一般的醉酒,而是有更严重的症状。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很多人都变成了神情恍惚、焦躁暴虐的病人,又怎么能治理国家,做出正确的决策呢?这一点,在商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的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中国文明的古典时代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云雷纹
19
(三)商代早期文明
2021/3/迁都的原因: (1)汉代学者:去奢行俭。 (2)近代王国维:躲避河患。 (3)邹衡:为了对付北方的敌人。 (4)傅筑夫:地力衰减,换新地。 (5)李民: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 (6)徐喜辰:争夺商王的继承权。
使用权是指产权主体使用财产的权利。
用益权是指获得资产收益的权利。
让渡权是指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或部分 上述权利转让给其他人的权利。
2021/3/10
授课:XXX
34
产权是受限制的
个人的任何一项权利的强度都要依赖于
1、个人为保护该项权利所作的努力
2、他人企图分享这项权利的努力
3、任何“第三方”所作的保护这项权利的努力 。
2021/3/10
授课:XXX
21
(四)关于奴隶制社会的争论
郭沫若
陈梦家
《奴隶制时代》(1952)
2021/3/10
授课:XXX《殷墟卜辞综述》(195622)
2021/3/10
带授课有:XX“X 众人协田”字样的牛23骨
郭沫若:
卜辞众字作“日下三人形”,象多数的人 在太阳底下从事工作。再从发音上来说:童、种、 众、农、奴、辱等字是声相转而义相袭的。
众字,形象地说明他们是在田野里赤身露 体从事耕作的奴隶。
2021/3/10
授课:XXX
24
1937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带枷奴隶俑。
现收藏于台湾博物馆。
2021/3/10
授课:XXX
25
徐喜辰
2021/3/10
授课:XXX
26
“众”、“众人”和“工”、“百工”是平民 阶级,还可以从出土资料中得到证明。已经发现 的早商和晚商墓葬中的小型墓,既然都是正常埋 葬,说明其墓主人生前都是有人身自由的。他们 之中,有的是公社农民,负担兵役,……有的是 手工业者,……这种农业生产者、手工业者的人 数最多,可见他们是平民阶层的主体。
甲骨学研究120年,这些重大成果你必须了解

甲骨学走过的12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草创到辉煌、从史学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甲骨学在前进中曲折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宇信研究员。
189 9年—1928年: 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王宇信介绍,从 1899年至1928年,是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189 9年,王懿荣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甲骨文,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而私人挖掘或盗掘的甲骨也日渐增多。
这一时期基本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产生了许多奠基性的成果。
如罗振玉搜集了很多甲骨,并且考证出甲骨的出土地是殷墟。
王国维则以甲骨拼合方法研究商史,将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推向高峰。
1928年—1949年: 甲骨学的形成时期草创时期的甲骨出土以后,被外国人收购了很多。
为了保护甲骨不再外流,而且如果能确定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这一考古标准,那么往前推夏代和原始社会,往后推周代和汉代都会比较容易,因此,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决定发掘殷墟。
王宇信介绍:“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派董作宾调查安阳殷墟是否存有甲骨,结果发现确有遗存,于是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挖掘,出土了很多甲骨。
这就开启了甲骨学的第二阶段,即形成时期。
”中国人自己发掘了殷墟,也培养了大量的考古专家。
1949年前后的甲骨文学者几乎都在殷墟工作过。
这一时期的甲骨学成就突出:首先,董作宾带领殷墟考古发掘出了很多甲骨,根据地下出土的甲骨进行分期断代,总结出了五期分法。
其次,郭沫若等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商代历史,开辟了甲骨学新纪元。
再次,胡厚宣撰写了《甲骨文商史论丛》,董作宾研究出《殷历谱》,把甲骨学研究推到一个全新阶段。
“当时主要是抗战时期,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延续了中国文脉,并且达到了很高水平。
”王宇信说。
1949年—1978年: 甲骨学的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科院就设立了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甲骨。
当时有人说,甲骨文的辉煌是在前50年,并不看好大陆的甲骨学。
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两者关系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成为西周奴隶制强盛的两个支柱 ②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反过来维护和巩 固井田制,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③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 适应的上层建筑 ④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 走向强盛
2.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 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 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两者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辅之以礼乐制 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起到了有效维系社 会和政治秩序的作用。
单பைடு நூலகம்一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三、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
形成(夏)→发展(商)→强盛(西周)→瓦解(春秋)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 知识结构板块:
1、夏朝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开国亡国之君:禹→启→桀 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 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 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 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采邑制是欧洲封建时代,尤其是中世纪早期的一种 土地占有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及其上面的农 民一起作为采邑层层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 为条件,供其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从而造成层 层附庸的关系。以下采邑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正 确的说法是( ) A.两者受封的对象极为相似 B.两者都体现了政权族权二者的结合 C.两者涉及的经济性质不同 D.两者都有利于统一民族文化的形成
商朝知识点归纳总结

商朝知识点归纳总结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历史上下跨度较长,也有许多知识点,以下是对商朝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商朝的起源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
商朝的创立者是商汤,商汤是西周王室的宗亲,他在西周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前16世纪建立了商朝。
商汤建立了商朝以后,将商朝的都城设在二里头遗址,这也成为商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商朝的统治者被封为“王”,王权是集中的,但是在王权下面还有一些贵族和大臣,他们也拥有一定的权力。
商朝的国家构成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通过宗法制度维系各级贵族之间的关系。
商朝王室通过与贵族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的交换,来维护统治。
三、商朝的经济商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但由于商朝时期的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政治权力集中于高级贵族和王室,因此在经济上也出现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商朝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也逐渐发展,农田的面积逐渐扩大,人口也逐渐增加。
商朝时期还有一些手工业和商业的产生,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商朝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商朝的宗教与文化商朝的宗教信仰是以神灵崇拜为主,商朝的人们崇拜自然现象、祖先等。
商朝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由王室和贵族主持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是为了祈求丰收、祭祀祖先等目的。
商朝的文化也是一个较为发达的文化,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甲骨文、青铜器等。
商朝的文化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取得了一些独特的成就。
五、商朝的覆灭商朝时期,商朝政权逐渐走向衰败。
一方面,内部的土地制度使得朝野间的矛盾加剧,社会上贫富悬殊愈加严重;另一方面,商朝统治者的行为也使得外交上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商朝国家屡遭邻国侵犯。
最终在公元前11世纪商朝被周文王割据的周王朝所灭,商朝也由此走向了它的结束。
以上就是对商朝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商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素材

任世江: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0年,西周存在了276年。
如果将西汉与东汉、北宋与南宋分开计算,秦以后的王朝没有超过300年的。
明朝也存在了276年,唐朝和清朝都超过276年,又不到300年。
一个王朝能存在这么长时间,说明它是比较稳定的。
唐、明、清三朝都有过辉煌的时期,很多记载和文物为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西周从存在的时间上可以与这三朝相比,但它有过辉煌和繁荣吗?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为什么能够存在那么长时间?在历史影响方面,它能和唐、明、清比肩吗?要比较客观地描述和想象西周社会,必须从制度说起。
西周像什么社会在新课程的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西周社会的性质有三种写法:一种仍明确说,夏、商、周都是奴隶社会;一种不说是奴隶社会,但贵族明确为奴隶主,家中役使奴隶;还有一种只说存在奴隶,贵族不加阶级属性,社会更不明确性质。
只有一初中版本说西周的制度是等级制度。
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在教学中是可以回避的。
或许有高中生能提出质疑,因此,作为教师可以不讲,但不能不明白其中的分歧及其依据。
其实,说西周是什么社会,不如说像什么社会。
近来,很多学者重提西欧的feudalism(译为:封建制度、封建主义)与中国的比较问题。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说:“…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相似的,是周朝建立以后的四五个世纪。
”而侯建新的论文《“封建主义”概念辨析》则强调“西周的‘封邦建国’与西欧庄园制貌似而神离,似是而实非,二者难以简单的认同。
”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存在。
如,齐思和先生认为“西周时代……与西洋中古社会颇具根本相同之点。
其所不同者,仅枝叶问题。
”(齐思和《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西周时代之政治思想》)张荫麟在《中国史纲》里也说“…周代社会无疑地是封建社会。
而且在中国史里只有周代的社会可以说是封建的社会。
”而侯外庐批评这种说法太“随意”。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只有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自成一格。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主题线索】
一种文字 一次改革 两大制度 三大朝代 四大学派
甲骨文。 商鞅变法。 世袭制和分封制。 夏、商、周。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约前2070年~前221年)
核心考点2.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作用 饮食、祭祀及军事等
功能 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青
铜
特点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器
工艺 泥范铸造法
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guǐ]
真题演练
(2022年广东广州)据统 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 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 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 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 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 表明商朝( ) A.统治阶级残暴 B.饮酒之风盛行 C.青铜工艺高超 D.分封制度确立
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 国家;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 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 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统治者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执政者要勤于政事,关注民生。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核心考点1.3:分封制
分封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依据 对象 内容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功臣
公元纪年与世纪年代的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