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腰转传动中消隙设计

合集下载

按摩机器人扭腰系统的结构设计与控制.doc

按摩机器人扭腰系统的结构设计与控制.doc

按摩机器人扭腰系统的结构设计与控制摘要本设计分析了当今国内外按摩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主要研究与设计了腰椎按摩机器人腰部扭动的结构与控制系统。

根据扭腰结构的工作原理完成扭腰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设计了各个零件的尺寸大小及材料选择。

对主要结构的承重及结构自身重量进行分析,并对部分结构进行强度计算,完成强度校核。

设计了电机的安装位置及行程速度,选择合适的推杆电机,使之能够满足系统的动力要求。

通过Pro/ENGINNEER软件绘制出产品的三维图。

通过分析扭腰系统的控制要求,结合单片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设计出控制推杆电机的电路,通过Proteus仿真软件绘制出控制电机的电路图,运用C语言在Keil uVision4软件上对控制程序进行编写,将编写的程序导入到Proteus软件中进行仿真调试。

关键词:按摩机器人,推杆电机,单片机,程序Structure Design and Control of Robot Waist Massage SystemABSTRACTThis design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assage robot at home and abroad pres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research and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the lumbar massage robot waist twisting and contro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wisting the waist structure finish wriggled system overall structure design; design the size of each part and material selection. The bearing of main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of its own weight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parts structure strength calculation, complete intensity. Design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motor and travel speed, choose the Linear Actuator, can satisfy the system's power requirement. Through the Pro/ENGINNEER software to map the products 3 d figure. Analysis wriggled system control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SCM and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and other related knowledge, choosing the right components designed putter motor control circuit, through the Proteus simulation software to draw out the motor control circuit, using C language software in Keil uVision4 to write a control program, a program written into the Proteus simulation software debugging.KEY WORDS: massage robot, linear actuator,microcontroller,program目录前言 (1)第1章绪论 (2)1.1 按摩机器人的背景分析 (2)1.2 按摩机器人设计的意义 (3)1.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问题 (4)1.3.1 按摩机器人扭腰系统研究的基本内容 (4)1.3.2 设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4)1.3.3 设计的主要技术要求 (4)第2章按摩机器人扭腰系统的研究方案 (5)2.1 研究方案 (5)2.1.1 按摩机器人扭腰功能的实现 (5)2.1.2 按摩机器人其他功能的实现 (5)2.2 研究内容 (6)2.3 研究步骤 (7)第3章按摩机器人扭腰系统的结构设计 (8)3.1 按摩机器人总体结构设计 (8)3.2 按摩机器人扭腰系统的结构设计 (9)3.2.1 活动板结构设计 (9)3.2.2 轴结构设计 (10)3.2.3 推杆电机的选型 (11)3.2.4 按摩机器人扭腰系统的整体结构 (13)第4章按摩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15)4.1 按摩机器人控制器选择 (15)4.1.1 单片机的选择 (15)4.1.2 驱动芯片的选择 (17)4.2 按摩机器人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17)4.2.1 电机的驱动电路 (17)4.2.2 电源电路 (19)4.2.3 晶振电路 (20)4.2.4 复位电路 (21)第5章按摩机器人扭腰系统程序设计 (22)5.1 扭腰系统程序设计概述 (22)5.2 扭腰系统程序介绍 (22)5.2.1 操作流程介绍 (22)5.2.2 控制系统流程 (23)5.2.3 系统的仿真模拟 (27)结论 (29)谢辞 (30)参考文献 (31)附录 (33)外文资料翻译 (39)前言按摩机器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机器人,它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运动技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机器人腰转传动中消隙设计

机器人腰转传动中消隙设计


4.2设计步骤
• 已知条件:QZD-08串励直流电动机,功率800W,
转速1750r/min,主动轮: 1=25,b =30mm, Z m=2mm;轮毂直径为34mm,材料45号钢;从动 Z 轮: 2 =100,b=24mm,齿根圆直径 d f=195mm, 2 具体设计如下: 拉簧的外径D应控制在(195-34)/2=80.5mm 范围内,拉簧轴线至齿轮轴线距离应为 H=34/2+80.5/2=57.25mm左右,定H=57mm。
1 绪论

机器人是现代一种典型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机器人学也是当今世界极 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涉及计算机科学、机械学、电子学、自动控制、 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 • 机器人从出现到现在的短短几十年中,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 领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已经人类不可缺少的好帮手;在航空航天、 海底探险中,机器人更是能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随着计算机、人工智 能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人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业领域的应用, 它还将发展成具有人类智能的智能型机器人,具有一定的感觉思维能力和自 主决策能力。 • 毕竟它发展的时间还太短,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机器 人要腰部传动中,理论上一对齿轮在啮合时应该无侧隙,但实际上为了补偿 由于制造、安装误差及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尺寸变化,以防止被卡死,在轮齿 非工作面间必须有一定的齿侧间隙,此间隙在进给系统反向时就会产生空程 误差.因此通过对弹簧消隙方法的分析,明确了齿轮消隙机构的本质,即给啮 合齿轮加载力矩。基于这一原理下从而减小或消除空程误差,提高机器人传 动精度。
• 本课题的机器人将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
• 2.2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 • 3 机器人腰部结构设计 • 3.1 电机的选择 • 3.2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

基于仿生学的机器人腰围调节机构设计

基于仿生学的机器人腰围调节机构设计

基于仿生学的机器人腰围调节机构设计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教育娱乐还是军事领域,机器人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便是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而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核心则是机器人的关节机构。

机器人的关节机构一般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及传动机构、关节结构等部分。

在机器人的关节设计中,机器人腰围调节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机器人的腰围调节机构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平旋转式,另一类是倾斜式。

两种机构均需要在操作时具有精度和准确性,以确保机器人能够正确地完成预定动作。

为了满足机器人腰围调节机构的性能要求,许多研究者选择以自然界生物为模板,利用仿生学的原理来设计机器人的腰围调节机构。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拥有出色的运动控制能力,它们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为机器人的关节设计提供了极好的参考。

例如,像蛇这样的爬行动物,其腰围调节机构可以像自由度很高的串联机械手一样工作,能够沿着非常复杂的路径移动。

仿照蛇的腰围调节机构设计出的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自由活动和执行任务。

再例如,像人类身体的肩膀,其关节为短杆-and-杆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小摩擦力,使得人类能够具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敏捷度。

仿照人类肩膀的结构,设计出的机器人肩膀关节,则能够更加具有出色的精度和速度。

因此,基于仿生学的机器人腰围调节机构设计,可以很好地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但是,要想设计出实用性强、性能稳定的机器人腰围调节机构,需要依靠严谨的理论分析和科学的实验验证。

首先,需要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来确定机器人关节环节的刚度以及强度,以保证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时,在设计机器人腰围调节机构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负载和工作负荷,尽可能减小运动惯性和运动中的阻力。

其次,需要基于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模型,建立机器人的关节控制算法。

通过分析机器人在运动中受到的外力和负载,确定机器人的动力控制方案和反馈控制算法,以使机器人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运动轨迹和足够的控制精度。

机器人腰转传动中消隙设计

机器人腰转传动中消隙设计

机器人腰转传动中消隙设计
机器人腰部传动中的消隙设计是为了减少机器人在运动中产生的不精确性和震动,并提高其运动的精确度和平稳度。

消隙是机构传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消隙设计,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不稳定等问题。

机器人腰部传动中常见的消隙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弹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是一种能够在传动中消除间隙的装置。

它由两个相互连接的轴承和一个夹紧装置组成,可在机器人腰部传动中起到消除间隙、减小振动的作用。

采用弹性联轴器的传动系统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

2.齿轮啮合:齿轮的啮合是机器人腰部传动中常用的消隙设计方法之
一、通过合理设计齿轮的啮合几何参数,使齿轮之间的间隙最小化,从而减小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误差和震动。

同时,在啮合面上添加适当的润滑剂,可以进一步减小齿轮啮合时的摩擦和间隙。

3.加工精度控制:机器人腰部传动中的消隙设计还需要注意加工精度的控制。

通过加工过程中的精密加工和精度控制,可以使传动装置的啮合面尺寸、形状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并尽量减小间隙,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

4.传动副刚性增加:传动副的刚性对机器人腰部传动中的消隙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传动副的刚性越大,传动时产生的间隙越小。

因此,在设计机器人腰部传动装置时,可以通过增加传动副的刚性来减小间隙,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

综上所述,机器人腰部传动中的消隙设计是为了减小机器人在运动中产生的误差和震动,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采取合理的消隙设计方法,如弹性联轴器、齿轮啮合、加工精度控制和传动副刚性增加等,可以有效地减小机器人传动中的间隙,提高其工作性能和效率。

机器人腰转传动中消隙设计PPT共24页

机器人腰转传动中消隙设计PPT共24页

机器人腰转传动中消隙设计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揭晓跳舞机器人弯腰机构的设计原理

揭晓跳舞机器人弯腰机构的设计原理

先通过一根轴穿过鞠躬机构与跳舞机器人上半身的两只手臂固 定,然后电机通过一个摇杆连接到弯腰机构的一个长方形槽中, 在电机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鞠躬机构做以与手臂固定轴为中心的 前后弯腰鞠躬动作,所需的零件包括一根轴,一个带有与轴相同 大小的孔和在孔同一侧的开有长方形槽的铝条。并且考虑在这个 机构上,能够与手臂机构相固定。
鞠躬机构的装配顺序
(1)取适当长度的铝条打轴孔和磨长方形槽,在上身支架两端打相 同的孔,轴穿过该铝条后穿过两个支架并固定好 (2)加工可固定于电机轴上的摇杆,一端可固定住电机,另一端固 定摇杆的轴并与加工好的铝条的长方形槽相结合 (3)将电机固定在上身左边支架的一侧 (4)为了防止弯腰机构前倾,用两根橡胶带做一定的固定,以使电 机拉住机构向下弯腰时更加稳定。 以上就是小编今要给大家所说的关于跳舞机器人弯腰机构的设计的 全部内容了。大家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给小编留言一八 五五三七一五三七九,想要了解给多咨询,关注本站。
揭晓跳舞机器人弯腰机构的设计原理
LOR
1
引言
2 跳舞机器人腰部的设计思路
3
弯腰具体实现方式
4
鞠躬机构的装配顺序
引言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过去是否有幸见识过跳舞机器人炫酷的舞 姿呢?见过的朋友可能会对其灵活的身体感到匪夷所思,那它到底 是如何做到的,设计思路又是什么呢?不要急,下面跟着小编 kt009来了解一下吧。
跳舞机器人腰部的设计思路
作为人形机器人的腰部,主要做要是承接了上部的重量,设计 的时候腰部能做到水平的转动最好,如果不能将会影响整个跳舞机 器人的平衡;所以尽量减少可变的环节,故在跳舞机器人腰部转动 的设计中不采用电机再经传动其他机构最后带动腰部的转动方式, 而是直接使用电机实现弯腰。
弯腰具体实现方式

几种消除间隙的机械结构设计

几种消除间隙的机械结构设计

3 将内、外锥套联结为一体。这样,可以通过内锥套的弹性变形
来消除螺纹间隙,并起到锁紧的作用。
二 、消 除 径 向 间 隙 的 结 构 设 计
在齿轮传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齿轮间间隙过大而出现
传递误差偏大,噪音偏大的现象。在设计齿轮传动时,往往采用
过桥齿轮的结构,装配时调节过桥齿轮与两侧齿轮之间的间
隙。对于这种结构,装配人员很难保证过桥齿轮与前后齿轮的
一 、消 除 轴 向 间 隙 的 结 构 设 计 大多数情况下,轴承在轴上的轴向定位是靠轴用弹性挡圈 或轴肩来实现,一般的《机械设计手册》介绍的也都是这种方 式,但是,实践证明,按这种方式安装的轴承总是会产生微小的 轴向窜动。而对于那些不允许有轴向窜动的场合,直接采用这 种定位方式显然不合适。当然,我们可以采用加装调整垫的办 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需要反复调整垫片的厚度尺寸,有时还 需要配磨垫片的厚度尺寸,费时费力,不太可取。 在卷烟机牌子箱(即印刷系统)和纸盘架(用来装卷烟纸) 中的引纸辊、导纸辊,烟支成形系统中的布带导正辊等,这些辊 轮在工作时都不允许有轴向窜动,否则,会导致卷烟商标印刷 位置不准确、烟条在烟枪中跑条、运行的烟纸晃动严重,进而导 致无法正常开车或者降低烟支的外观质量。为此,我们设计了 一种能消除轴承轴向窜动的弹性结构,具体结构形式见图一和 图二。
在卷烟机牌子箱即印刷系统和纸盘架用来装卷烟纸中的引纸辊导纸辊烟支成形系统中的布带导正辊等这些辊轮在工作时都不允许有轴向窜动否则会导致卷烟商标印刷位置不准确烟条在烟枪中跑条运行的烟纸晃动严重进而导致无法正常开车或者降低烟支的外观质量
应 用 技 术 / 37
几种消除间隙的机械结构设计
■ 覃仕辉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要求间隙尽可能 小的,甚至是零间隙的结构设计要求,比如装配精度高的传动 轴要求轴向窜动尽可能小,螺旋传动中要求螺旋副间的间隙尽 可能小,我们往往选用通用的方法— ——调整垫片或者配磨垫片 等手段来减少间隙、消除间隙。这样给装配和调试人员带来很 大的不便,费力费时。为寻求设计简洁、装配方便,我们有必要 寻找能直接消除间隙的设计结构,减少工作量,节约成本,提高 装配精度。

T-01-O-O-工业机器人腰部-教案

T-01-O-O-工业机器人腰部-教案

授课章节工业机器人腰部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间第周周(月日)第至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腰部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识别工业机器人腰部
素质目标: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腰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方法手段
时间分配导






一、
二、谈谈人的腰部的作用2分钟









一、腰部的特点
1.腰部是连接臂部和机座的部件。

2.腰部的制作误差、运动精度和平稳性对
机器人的定位精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设计腰部的注意事项
1.腰部传递转矩,需同时承受弯曲和扭转,
要考虑其承载能力与刚性的支撑结构。

2.需要考虑线缆及其他单元的控制元件能
否穿过的问题。

8分钟
视频、PPT、图

10分钟
视频、PPT、图








观察安川实训中心搬运机器人的手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设计步骤
• 已知条件:QZD-08串励直流电动机,功率800W,
转速1750r/min,主动轮: 1=25,b =30mm, Z m=2mm;轮毂直径为34mm,材料45号钢;从动 Z 轮: 2 =100,b=24mm,齿根圆直径 d f=195mm, 2 具体设计如下: 拉簧的外径D应控制在(195-34)/2=80.5mm 范围内,拉簧轴线至齿轮轴线距离应为 H=34/2+80.5/2=57.25mm左右,定H=57mm。
• 关键词:机器人,总体设计,腰部结构设计,消隙设计
Abstract

In order to increase robot‘s transmission precision, meets the practical work needs, this topic carried on to his/her the waist transmission has disappeared the crack design. According to robot’s work requirement and the unique feature, have carried on robot‘s system design, had determined robot’s external dimensions and the working space, have drawn up the robot various joints‘ overall transmission plan,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design to the robot waist joint structure, has arranged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the gear reasonably, had determined all levels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 distinguished the counter gear and the axis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design calculat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examination. Finally used the biplate thin gear wrong tooth to adjust the crack law to carry on to his/her the waist transmission has disappeared the crack design, the guarantee transmission accuracy. It in the structure simple, the efficiency also has provided the convenient condition for it in the later promo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 本课题的机器人将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
• 2.2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 • 3 机器人腰部结构设计 • 3.1 电机的选择 • 3.2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
传动比 • 3.3轴的设计计算 • 3.4确定齿轮的参数
4 拉簧消隙设计

消隙齿轮传动中的间隙是指消除齿轮传动中的齿侧间隙,理论上 一对齿轮在啮合时应该无侧隙,但实际上为了补偿由于制造、安装误 差及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尺寸变化,以防止被卡死,在轮齿非工作面间 必须有一定的齿侧间隙,此间隙在进给系统反向时就会产生空程误差, 为了减小或消除空程误差,可以在结构上采取措施。目前常用的方法 有调整中心距法、轴向调整法和双片薄齿轮错齿调隙法。其中双片薄 齿轮错齿调隙法是目前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将一对齿轮的 从动轮做成二个薄片(见图4-1),其中片1固定在轴上,另片2套在 该齿轮的轮毂上,两片薄齿轮上分别装有凸耳4和5,应用拉簧3,把 拉簧的一端钩在凸耳4上,另一端钩在螺钉6上,螺母7用来调节螺钉6 的伸出长度和锁紧,此结构利用了拉簧的张力,使薄片齿轮的齿左侧 和另一个薄片齿轮的齿右侧,分别贴紧在宽齿轮的齿槽左、右两侧。 这样错齿后就消除了齿侧间隙,反向时不会产生空程误差。
图4-1 双片薄齿轮消隙结构示意图 1,2—双片薄齿轮;3—消隙拉簧:4,5—凸耳;6—螺钉;7—螺母
4.1 消隙拉簧设计原则

消隙拉簧在双片薄齿轮消隙结构中的作用是, 利用拉簧在变形后所产生的张紧力使得主、从动 齿轮在正、反转时都能互相贴紧。由于消隙拉簧 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被局限在一个环形区域内, 并且固定拉簧的零件也是处在这个环形区域内。 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满足上述要求。除此之外,拉 簧设计还应满足强度条件及其他弹簧设计时应满 足的条件。 消隙拉簧的设计应从安装拉簧的齿轮结构上 入手,先要使拉簧满足结构上的要求,然后根据 设计张紧力的要求来验算拉簧的强度条件并达到 设计要求。
1 绪论

机器人是现代一种典型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机器人学也是当今世界极 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涉及计算机科学、机械学、电子学、自动控制、 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 • 机器人从出现到现在的短短几十年中,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 领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已经人类不可缺少的好帮手;在航空航天、 海底探险中,机器人更是能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随着计算机、人工智 能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人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业领域的应用, 它还将发展成具有人类智能的智能型机器人,具有一定的感觉思维能力和自 主决策能力。 • 毕竟它发展的时间还太短,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机器 人要腰部传动中,理论上一对齿轮在啮合时应该无侧隙,但实际上为了补偿 由于制造、安装误差及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尺寸变化,以防止被卡死,在轮齿 非工作面间必须有一定的齿侧间隙,此间隙在进给系统反向时就会产生空程 误差.因此通过对弹簧消隙方法的分析,明确了齿轮消隙机构的本质,即给啮 合齿轮加载力矩。基于这一原理下从而减小或消除空程误差,提高机器人传 动精度。


d.液压伺服马达:液压伺服马达具有较大的功率/体积 比,运动比较平稳,定位精度较高,负载能力也比较大, 能够抓住重负载而不产生滑动,从体积、重量及要求的驱 动功率这几项关键技术考虑,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方案。 但是,其费用较高,其液压系统经常出现漏油现象。为避 免本系统也出现同类问题,在可能的前提下,本系统将尽 量避免使用该种驱动方式。 常用的驱动器有电机和液压、气动驱动装置等。其中 采用电机驱动是最常用的驱动方式。电极驱动具有精度高, 可靠性好,能以较大的变速范围满足机器人应用要求等特 点。所以在这次设计中我选择了直流电机作为驱动器。因 为它具有体积小、转矩大、输出力矩和电流成比例、伺服 性能好、反应快速、功率重量比大,稳定性好等优点。
2机器人总体结构设计 2.1 确定基本技术参数 2.1.1 机械结构类型的选择

为实现总体机构在空间的位置提供的6个自由度,可以有不同的 运动组合,根据本课题可以将其设计成以下五种方案: • a.圆柱坐标型 这种运动形式是通过一个转动,两个移动,共三个 自由度组成的运动系统,工作空间图形为圆柱型。它与直角坐标型比 较,在相同的工作空间条件下,机体所占体积小,而运动范围大。 • b.直角坐标型 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其运动部分由三个相互 垂直的直线移动组成,其工作空间图形为长方体。它在各个轴向的移 动距离,可在各坐标轴上直接读出,直观性强,易于位置和姿态的编 程计算,定位精度高、结构简单,但机体所占空间体积大、灵活性较 差。 • c.球坐标型 又称极坐标型,它由两个转动和一个直线移动所组成, 即一个回转,一个俯仰和一个伸缩运动组成,其工作空间图形为一个 球形,它可以作上下俯仰运动并能够抓取地面上或较低位置的工件, 具有结构紧凑、工作空间范围大的特点,但结构复杂。
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2009届 毕业生
论文
答辩
机器在院系:机电学院 所学专业:机电技术教育 指导老师:牛爱青
摘要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传动精度,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本课 题对其腰部传动进行了消隙设计。根据机器人的工作要求 和结构特点,进行了机器人的总体设计,确定了机器人的 外形尺寸和工作空间,拟定了机器人各关节的总体传动方 案,对机器人腰关节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合理布置了电 机和齿轮,确定了各级传动参数,分别对齿轮和轴进行了 详细的设计计算并进行了校核。最后用双片薄齿轮错齿调 隙法对其腰部传动进行了消隙设计,保证传动的精确性。 其在结构上的简便、经济性也为其在以后的推广和应用中 提供了便利条件。
Key word: robot, system design, waist structural design, disappears the crack to design

目录
• • • • • • • • • • • • •
1 绪论 2 机器人总体结构设计 2.1 确定基本技术参数 2.2 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 3 机器人腰部结构设计 3.1 电机的选择 3.2 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3.3 轴的设计计算 3.4 确定齿轮的参数 4 拉簧消隙设计 4.1 消隙拉簧设计原则 4.2 设计步骤 5 结论与展望

对以上五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不能够完全实现本课题所要求 的动作;方案二体积大,灵活性差;方案三结构复杂;方案五无法实 现本课题的动作。结合本课题综合考虑决定采用方案四:关节型机器 人。此方案所占空间少,工作空间范围大,动作灵活,工艺操作精度 高。
2.1.2 额定负载 2.1.3 工作范围
2.1.4 操作机的驱动系统设计

关节型机器人本体驱动系统包括驱动器和传动机构,它们常和执 行机构联成一体,驱动臂杆和载荷完成指定的运动。通常的机器人驱 动方式有以下四种: • a.步进电机:可直接实现数字控制,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性能好, 而且成本低廉;通常不需要反馈就能对位置和速度进行控制。但是由 于采用开环控制,没有误差校正能力,运动精度较差,负载和冲击震 动过大时会造成“失步”现象。 • b.直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较大的启 动力矩,相对功率大及快速响应等特点,并且控制技术成熟。其安装 维修方便,成本低。 • c.交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使用维修 方便,与步进电机相比价格要贵一些。随着可关断晶闸管GTO,大功 率晶闸管GTR和场效应管MOSFET等电力电子器件、脉冲调宽技术 (PWM)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使交流伺服电机在调速性能方面可 以与直流电机媲美。采用16位CPU+32位DSP三环(位置、速度、电流) 全数字控制,增量式码盘的反馈可达到很高的精度。三倍过载输出扭 矩可以实现很大的启动功率,提供很高的响应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