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卷考前通练试题:四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全国1卷样卷(四)扫描版

参考答案24-28 CBBBD 29-33 CBDDB 34-35 AB41.(1)意义: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欧洲,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生活;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崛起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思想解放和杜会进步。
(6分)原因:商业经济繁荣;商业环境宽松;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等。
(4分)(2)原因:明清的”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后,阻断东西方商路;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的发展和商品结构的调整;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产品比手工产品更有竟争力;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等的使用;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崛起,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等。
(5分)(3)因素:对中亚、中东资源和战略位置的争夺;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需求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中美俄等大国的推动;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引发的对市场的争存等。
(4分)彫响:推动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速中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崛起的步伐等。
(6分)42.示例:教会幼稚园的开办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的近代化。
(2分)教会幼稚园开设了识字游戏、户外游戏、美术、工艺、音乐、故事等课程,把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比较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ー定程度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生活,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学前教育内容,为中国幼儿教育注入了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因子,是幼儿教育领域西学东渐的主要载体。
它为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创办提供了参照,加快了中国幼教近代化的进程。
(8分)综上所述,教会幼稚园的开办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幼教思想,融合了西方先进的幼教模式,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的近代化。
(2分)45.(1)措施:诛杀和绅,撤换省级官员,重用汉族文人;节约开支,成奢崇俭;广开言路;严惩贪腐,整顿吏治;禁止官员进贡,强调行政务实。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4】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4】含答案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4】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延安调研)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是在东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铁农具的广泛应用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推动了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项正确;当时占主导的是官营手工业,材料反映的也是官营手工业,故D 项错误。
2、(2019·淄博三模,24)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这反映了当时齐国()A.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C.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D.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答案 C解析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孟子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是一种民本思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且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齐国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诸侯国的支持,以便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故C项正确;齐国要求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西方的“个性自由”和“理性主义”,同时又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
据此可推测胡适( )A.主张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认为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C.以墨家思想来否定儒家思想D.肯定了墨家学派的个人自由思想答案 B解析“非命”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宿命,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材料中“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同时又……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表明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
6、(2019·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30)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包则灵”的理想。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前通练一

24.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A.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D.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答案D25.《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26.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
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
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
材料意在说明唐朝()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藩镇割据时儒学的发展问题.唐初国子祭酒一职基本上都是大儒担任,而唐德宗以后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说明动荡时期,儒学受到冲击,地位下降,武将逐渐受宠.【解答】本题题干表述的是藩镇割据时担任国子祭酒一职的官员从基本上由大儒担任发展到部分由藩镇军将兼任,反映了儒学地位在下降.B符合题意.A项错.题干不能体现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C项错.题干未涉及佛道问题.D项错.科举制度在隋唐时创立并完善,有利于儒学发展,明清时才逐渐僵化.故选B.27、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代成都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明代苏州地区D.清代的洛阳地区【答案】C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表中的工人和商人已占总人口的40%。
明代时商人可以捐官,其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造成商人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经商人数激增。
明代江南地区为了应付海外西、葡、荷贸易的需要,所以工业发达,工人人数也大量增加。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卷(四)文综历史试卷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卷(四)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 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
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
这反映出A. 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B. 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C. 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D. 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根据材料“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
”可知诸侯无视周王权威,擅自调换封地,这说明了西周时期的礼法制度对诸侯已失去普遍的约束力,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反映的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化,故A项排除。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207004514)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李仕才一、选择题1、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答案】D【解析】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凡愿遵守平等、互利负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故答案为D项。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汕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一五计划”是从195弓年开始'(: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D.“以俄为师” 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答案】D【解析】清末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成立了共产党,国共实现了首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派遣留学生去俄(苏)学习,导致留俄(苏)的学生数量增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学习苏联的经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体现在学习的内容上,如联共(布)党史、唯物史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师”,如维新变法“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美为师”,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202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是唐朝时期设立的,用于管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A. 鸿胪寺
B. 都护府(正确答案)
C. 中书省
D. 行中书省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来增强国力?
A. 林则徐
B. 魏源(正确答案)
C. 严复
D. 康有为
北宋时期,哪位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创作了《赤壁赋》,并以其书法和绘画成就闻名于世?
A. 苏轼(正确答案)
B. 黄庭坚
C. 米芾
D. 蔡襄
明朝中后期,哪一位将领成功抵御了倭寇的侵扰,保卫了沿海地区的安全?
A. 郑和
B. 戚继光(正确答案)
C. 俞大猷
D. 郑成功
下列哪一项是清朝雍正帝推行的重要改革,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财政管理?
A. 摊丁入亩(正确答案)
B. 一条鞭法
C. 里甲制度
D. 两税法
下列哪次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军队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3年(正确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
这说明唐代()
A.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C.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D.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
故选C.
2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答案】D
考点:科举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是指底层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上层社会,D 符合题意,A通过血缘世袭官位,B察举制选官标准为“孝,廉”,C九品中正制依靠家世门第成为高官。
故选D。
26、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答案】C
27.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是( )
A.内阁制B.商帮C.夜市D.粉彩瓷器
答案D
28.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两位学者所说的“人”分别是指( )
A.普的“人”是指人类,亚的“人”是指雅典公民
B.普的“人”是指个人,亚的“人”是指雅典公民
C.普的“人”是指个人,亚的“人”是指雅典人
D.普的“人”是指人类,亚的“人”是指雅典人
29. 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19世纪末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下列对“门户开放”政策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内容是倡导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B.其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
C.其结果是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D.美国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是在《九国公约》签订后
答案A
30.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
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 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 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 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 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答案:D
31.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
……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
”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 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 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 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答案:B
3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应该是()
A.“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C.“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完满实现”D.“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答案C
33.台湾200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年鉴》中评价某事件。
认为其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迁,民众获得国家观念,强化了民族主义,也造成重大的人口移动。
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答案C
34.史学家王国维在《古史新证》指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王国维强调历史研究应()
答案A
A.注意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结合印证B.重视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来源的收集C.善于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审定D.注重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真伪的考证
35. 美国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联盟和多边机构能成倍地壮大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
它反映出()
A. 美国谋求与苏联改善关系
B. 美国坚持意识形态划分世界
C. 美国操纵联合国谋求霸权
D.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设想破产
答案:B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至1937年,虽然国民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却努力继承孙中山先生重建国家的遗志。
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与推行纸币(法币)为合法货币。
国民政府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为后盾,从1928年到1929年,同美、德、英、法、日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根据这些协定列强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
陇海铁路在1934年延伸至西安,1936年粤汉铁路竣工,铁路路网从八千公里延伸至一万三千公里。
各省公路建设、现代航空、水上轮渡事业都有骄傲的发展。
工业化方面,一些轻工业如棉纺织业、面粉制造、钟表、水泥和化工制造等领域也出现颇大的进展。
但是,国民政府忽视了古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困苦。
国民政府未达成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
年复一年的预算不平衡导致了滥发纸币,这在后来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促使1949年国民政府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