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

合集下载

(浓、稀)硝酸

(浓、稀)硝酸

考点名称:(浓、稀)硝酸∙硝酸的分子结构:化学式(分子式):HNO3,结构式:HO—NO2。

HNO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故易溶于水,分子问以范德华力结合,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熔点:-42℃,沸点:83℃。

密度:1.5 g/cm3,与水任意比互溶,98%的硝酸为发烟硝酸,69%以上的硝酸为浓硝酸。

(2)化学性质:①具有酸的一些通性:例如:(实验室制CO2气体时,若无稀盐酸可用稀硝酸代替)②不稳定性:HNO3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HNO3越浓,越易分解.硝酸分解放出的NO2溶于其中而使硝酸呈黄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强氧化性:不论是稀HNO3还是浓HNO3,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其氧化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 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Hg、Au外)反应。

当HNO3与金属反应时,HNO3被还原的程度(即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对于同一金属单质而言,HNO3的浓度越小,HNO3被还原的程度越大,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越多。

一般反应规律为:金属+ HNO3(浓) →硝酸盐+ NO2↑+ H2O金属+ HNO3(稀) →硝酸盐+ NO↑+ H2O较活泼的金属(如Mg、Zn等) + HNO3(极稀) →硝酸盐+ H2O + N2O↑(或NH3等)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重要实例为:①该反应较缓慢,反应后溶液显蓝色,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无色的NO 被空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实验室通常用此反应制取NO气体。

②该反应较剧烈,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此外,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渐渐变稀,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O2、NO等的混合气体。

B. 常温下,浓HNO3能将金属Fe、A1钝化,使Fe、A1的表面氧化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

硝酸

硝酸


硝酸与铜、铝、碳反应的动画
硝酸与单质反应规律小结
1.酸的氧化性与氧化性酸的区别: 任何酸都有氧化性。一般的酸由其电离 给出的H+体现氧化性,浓稀硝酸的氧化性主 要由显+5价N表现,因此具有强氧化性。 2.硝酸的浓度与氧化产物的关系: 一般而言,浓硝酸对应的还原产物为 NO2,稀硝酸对应的还原产物为NO。当稀硝 酸与活泼金属作用时,硝酸可被还原成N2O N2甚至NH3(NH4NO3)。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 4Mg+10HNO3(稀)=4Mg(NO3)2+NH4NO3+3H2O
5.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60mL)充分反应 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 中所含H+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 的量为( ). A.0.28mol B.0.31mol C.(n+0.2)mol D.(n+0.4)mol 6.将1.92g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 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况) 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1mol B.0.05mol C.1.05mol D.0.11mol
C + 4HNO3 (浓) = CO2 + 4NO2 ↑+ 2H2O 在适宜条件下,浓硝酸还可与硫、磷等反应。 S + 6HNO3 (浓) = H2SO4+ 6NO2 ↑+ 2H2O
如何验证碳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CO2?
P + 5HNO3 (浓) = H3PO4+ 5NO2 ↑+ H2O

硝酸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A.+1
B.+2
C.+3
D.+4
5、3.2 g铜与过量硝酸反应,硝酸被 还原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含H+ a mol,则此时溶液中含NO3-的物质的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 (a+0.1)
6、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全 部溶解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 准状况),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 量可能是 ( C ) A. 1.0×10-3 mol B. 1.6×10-3 mol C. 2.2×10-3 mol D. 2.4×10-3 mol
重点突破
1、硝酸强氧化性的主要表现
与指示剂作用:
能氧化几乎所有的金属(除Pt、Au外)
Pt、Au不溶于硝酸,但可溶于王水
王水的配方:v(浓HCl):v(浓HNO3)=3:1
与H前金属反应时无H2产生
常温下,Al、Fe不溶于浓HNO3
能氧化许多无机化合物(Fe2+、I-、S2-、SO2) 能氧化许多非金属及有机化合物
【练习】P+CuSO4+H2O-Cu3P+H3PO4+H2SO4
小结
1.硝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不稳定性 强氧化性 (主要体现,反应产物) 2.硝酸的工业制法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练习
1、足量的Cu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 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 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 量盐酸,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三节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浓)硝酸:无色液体 易挥发 蒸汽有刺激性气味 常用的工业浓硝酸 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久置后颜色: 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关于硝酸的所有化学式

关于硝酸的所有化学式

关于硝酸的所有化学式
硝酸是一种强酸,化学式为HNO3,具有高腐蚀性和氧化性。

以下是一些与硝酸有关的化学式:
1. 硝酸盐:M(NO3)n,其中M表示金属离子,n表示硝酸根离子的数量。

2. 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

3. 硝酸银:AgNO3,常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分析和摄影。

4. 硝酸钙:Ca(NO3)2,可用于制造肥料和火药。

5. 硝酸铁:Fe(NO3)3,可用于制造颜料和催化剂。

6. 硝酸铜:Cu(NO3)2,可用于制造农药和染料。

7. 硝酸铝:Al(NO3)3,可用于制造催化剂和防火材料。

8. 硝酸镁:Mg(NO3)2,可用于制造肥料和烟火。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与硝酸有关的化学式,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化合物也包含硝酸根离子。

需要注意的是,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与许多有机物质接触时可能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发爆炸。

在处理硝酸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硝酸知识点总结

硝酸知识点总结

硝酸知识点总结一、硝酸的性质1.1 硝酸的化学性质硝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硝酸可以与许多金属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一氧化氮或氧化氮等气体。

硝酸也是一种强酸,在水中完全离解,生成硝酸根离子和氢离子(H+)。

硝酸还能与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酯。

另外,硝酸还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等。

1.2 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呈强烈的腐蚀性气味,密度约为1.5~1.6g/cm3。

硝酸在常温下易挥发,易吸湿,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水蒸气混合,并生成对环境有害的氮氧化物。

1.3 硝酸的安全性硝酸是一种剧毒、腐蚀性极强的化合物,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硝酸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直接接触硝酸。

二、硝酸的用途2.1 工业生产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素等炸药,并应用于冶金、化肥、有机合成、橡胶及塑料工业等,是许多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2.2 农业生产硝酸作为一种氮肥,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硝酸可以作为植物的氮源,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科学研究硝酸在科学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硝酸可以用作化学分析试剂,还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物质,如硝酸铅、硝酸银等。

三、硝酸的制备方法硝酸有多种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硝酸铵的硝化法、硝酸钠的硝化法、硫酸硝化法、硝酸钾的硝化法等。

其中,硫酸硝化法是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硫酸硝化法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HNO3→ H2SO4 + H2O + NO2 + 2O2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和二氧化氮,然后将二氧化氮在水中溶解,再经过脱色、蒸馏、冷却等步骤即可得到硝酸。

四、硝酸的安全注意事项4.1 防护措施在使用硝酸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硝酸。

硝酸化学性质

硝酸化学性质

硝酸化学性质
硝酸是多种形态存在的离子性无机化合物,它是一种黄褐色(碳
酸盐)或黑色(氰酸盐)的无色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且可以易燃。

在取消效应微失稳时,硝酸会变成一个“弱酸”。

硝酸是一种常见的
腐蚀性物质,几乎所有金属都能与它发生反应。

最常见的硝酸是硝酸钾,它由氮(N)和氧(O)组成,结构为:
N-O-O-O-N-K。

在室温下,硝酸钾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物质,有时产生稍
微有点带碱性的气味。

它以水熔,微溶于乙醇和乙醚,而且溶液呈弱
酸性,与很多金属都能发生反应。

当硝酸热化时,温度越高,分裂产物(氧气、氮气)的比例也越高。

硝酸可以与铵,钠或钾发生酸碱反应。

与碱性物质反应时,硝酸
会分解成氮气、氧气以及相关的离子。

在外界加热或光照下,硝酸也
会产生稳定的氧化物。

除了氧化剂的性质外,硝酸具有很多种独特的用途,包括工业、
农业、气候控制、武器等。

例如,在制造某些香料和调味品中,硝酸
可以用作抑制剂;在燃料处理中,它可以作为脱硫剂;在空气控制中,它可以用作去除NOX的有效剂量;还可以作为弹药和武器的主要组成
成分。

硝酸在其结构、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表现出来,属于典型的无
机化合物,在各个层面都具备独特的价值。

因此,其在工业、科学研
究以及军事等领域不断受到关注,值得大家继续重视和研究。

硝酸

硝酸
PS:纯硝酸可以发生自偶电离:2HNO3<==>H2O+NO2+NO3
毒理防范编辑
危险性
与硝酸蒸气接触有很大危险性。硝酸液及硝酸蒸气对皮肤和粘膜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浓硝酸烟雾可释放出五氧化二氮(硝酐)遇水蒸气形成酸雾,可迅速分解而形成二氧化氮,浓硝酸加热时产生硝酸蒸气,也可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吸入后可引起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人在低于12ppm(30mg/m³)左右时未见明显的损害。吸入可引起肺炎。大鼠吸入LC50 49 ppm/4小时。国外报道3例吸入硝酸烟雾后短时间内无呼吸道症状。4-6h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后均有发绀及口、鼻流出泡沫液体。给机械通气及100%氧气吸入。在24h内死亡。经尸检,肺组织免疫组织学分析及电镜检查表明细胞损伤可能由于二氧化氮的水合作用产生自由基所引起的,此种时间依赖的作用可能是迟发性肺损伤症状的部分原因。吸入硝酸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硝酸可引起腐蚀性口腔炎和胃肠炎,可出现休克或肾功能衰竭等。[1]
2007年11月,中国第一套在满负荷生产条件下实现副产蒸汽自足、还能富余外供蒸汽的国产化双加压法硝酸装置在新乡市诞生,标志着中国自己研制的国产硝酸装置完全能够替代进口,中国国内硝酸工业摆脱了对进口装备的依赖。[2]
中国浓硝酸生产历年增长情况
年份
产量
(万吨)
年增长量
(万吨)
年增长率
(%)
1986年
27.5
1987年
29.0
1.5
5.45
1988年
30.2
1.2
4.14
1989年
31.7
1.5
4.97
1990年
31.8
0.1
0.32
1991年
31.80

硝酸

硝酸

氮族元素第三节硝酸1. 硝酸的组成 (1) 分子组成硝酸的化学式为HNO 3,结构式为HO-NO 2. (2)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1.5027g/cm 3,沸点83o C ,能跟水任意比例混溶。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而98%以上浓硝酸通常叫“发烟硝酸”。

(3)化学性质硝酸为一元强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① 不稳定性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很容易分解。

4HNO3或光照2H 2O+ 4NO 2+ O 2硝酸越浓或温度越高、光强度越大,就越容易分解。

特别提示:a.实验室里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就是由于硝酸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浓硝酸的缘故。

b.为防止硝酸分解,应将硝酸盛放在棕色瓶里,并贮放在黑暗且温度低的地方。

②强氧化性无论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指硝酸分子中+5价的N 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可以和很多还原性物质反应。

a.与金属反应硝酸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而是发生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时,若是浓硝酸,其还原产物一般是NO2;若是稀硝酸,其还原产物一般是NO,而金属被氧化生成相应的硝酸盐。

3Cu + 8HNO3(稀) === 3Cu(NO3)3+ 2NO↑+ 4H2OCu + 4HNO3(浓) === Cu(NO3)3+ 2NO2↑+ 2H2O注意:冷的浓硝酸可使Al,Fe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而发生钝化现象。

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王水,王水能溶解包括金,铂在内的所有金属。

b.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都是NO2,而非金属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氧化物,如果此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S +6HNO3(浓) ===H2SO4↑+ 6NO2↑+ 2H2Oc.与其他还原剂反应硝酸能与含I-,S2-,Br-,SO32-,Fe2+等的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硝酸是无色液体。一般带有微黄色。发烟硝酸是红褐色液体,在空 气中猛烈发烟并吸收水分。 用于生产硝酸铵、硝酸磷肥,还用作有机合成的硝化剂,制取硝基化
用途 用途
用途 用途 用途 用途 生产方 法 生产方 法
生产方 法
合物,用于冶金、选矿、核燃料再处理等 常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及染料制造 是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硝酸铵、硝酸铵钙、硝酸 磷肥、 氮磷钾等复合肥料。 有机工业用于制造四硝基甲烷、 硝基己烷、 l-硝基丙烷、2,4-二硝基苯氧乙醇等硝基化合物。染料工业用于对 硝基苯甲醚、4,4’-二硝基二苯醚、对硝基苯酚、2,5-二氯硝基苯等 染料中间体的合成。 涂料工业用于制造硝基清漆和硝基瓷漆。 医药工 业用于制造硝基苯乙酮。 硝酸作为氧化剂可氧化醇、 苯胺及其他化学 品。并已经用于火箭的推进剂。硝酸也是制造钙、铜、银、钴和锶等 的硝酸盐的原料。 基本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硝酸磷肥 用作氧化剂,也用于硝基化合物及炸药制造 通常用作制造硝酸、硝基化合物及炸药的原料。也用作氧化剂。 用作蚀刻剂及强酸性清洗腐蚀剂,可与冰醋酸、双氧水等配合使用。 以工业硝酸为原料,经精馏,冷凝分离除去杂质后,再经微孔膜过滤 去除杂质,得到无色透明的电子级硝酸。 净化后的氨气和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氧化氮混合气。该 混合气经回收热量,进入初氧化塔、重氧化段,经氧化后气体为含 6.35%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此气体进入吸收段,与浓硝酸作用生成 发烟硝酸 (其组成为 30%N2O4; 1%~2%H2O; 68%~69%HNO3) 。 初氧化,重氧化下来的液体与吸收段生成的发烟硝酸混合、加压,与 来自氧气罐的氧气在 5 Mpa 下于高压釜内反应,生成含有 31%N2O4,1.1%H2O,67 9%的发烟硝酸。 将发烟硝酸经离析器离析后,气体经冷却器、冷凝器冷却冷凝成 95.64%的液体四氧化二氮,冷却器冷凝下来含有四氧化二氮的硝酸 和来自吸收段的发烟硝酸及离析器来的发烟硝酸, 在漂白塔内漂出四 氧化二氮,并与硝酸作用,生成 98%的硝酸,经冷却,即成为直接 法生产的浓硝酸。 吸收段出来的气体经洗涤段洗涤后成含 0.02%二氧化氮废气.经尾 气热交换器、尾气透平机回收能量后放空。 按稀硝酸和浓硝酸分述如下。 (一)稀硝酸 工业上制取稀硝酸的方法有常压法、 综合法、 中压法和 GP 双加压法。 常压法是氨一空气混合气在常压下氧化成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在常压 下经多级填料吸收塔进行水吸收, 以制得稀硝酸。 其尾气经碱吸收后 排放。 综合法足净化后的氨-空气混合气经鼓风机升压,预热后通过纸板过 滤器进入氧化炉,氧化成一氧化氮。气体进人冷却洗涤器,进入氧化 塔进行一氧化氮氧化, 随即进入酸吸收塔, 由塔顶加入水进行吸收生 成稀硝酸。由塔底部流出的硝酸进入漂白塔,制得稀硝酸成品。 中压法是采用蒸汽透平与尾气膨胀压缩机直接驱动空气透平压缩机。 经漂白塔、氧化塔、吸收塔制得稀硝酸成品。 GP 双加压法是采用两台氧化炉并联操作。 生成的气体再经冷凝吸收, 制得稀硝酸产品。
Mol 文 件:
Reagents;HPLC Buffer;Ion Chromatography;Solution;Ab 硝酸;无机 化工产品;无机酸;Cv 电子工业用无机化工产品;无机盐 7697-37-2.mol
硝酸 性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蒸气密度 蒸气压 闪点 储存条件 水溶解性 敏感性 Merck CAS 数据库 NIST 化学物质信息 EPA 化学物质信息
毒性 毒性
使用限量 食品添加 剂最大允 许使用量 最大允许 残留量标 准 化学性 质 用途
见硝酸。 硝酸对人体皮肤会引起严重的灼伤,引起皮炎,甚至糜烂。溅人眼腈 尤其危险,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糜烂,甚至失明。而氮的氧化物和硝 酸蒸气对肺部刺激性很大,严重时能引起肺水肿。如皮肤灼伤时,应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用 2%~3%碳酸氢钠溶液绷带包扎。如小慎 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院治疗。在空气中最高允 许浓度 5 mg/m3(以 NO2 计)。水中允许极限 20mg/L(以 N 计)。 从事硝酸生产的人员应穿戴防毒面具、 防护眼镜、 耐酸手套、 工作服、 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生产车间要通风良好,配备应急淋浴设施。定 期进行肺功能和牙齿等体检。 以 GMP 为限。 添加 剂中 文名 称 硝酸 允许使用该 种添加剂的 添加剂 最大允许使用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 食品中文名 功能 量(g/kg) 称 食品 食品工 业用加 / 工助剂 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 之前出去, 有规定食品中 残留量的除外
硝酸 用途与合成方法
-42 °C 120.5 °C(lit.) 1.41 g/mL at 20 °C 1 (vs air) 8 mm Hg ( 20 °C) 120.5°C 2-8°C >100 g/100 mL (20 ºC) Hygroscopic 14,6577 7697-37-2(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tric acid(7697-37-2) Nitric acid(7697-37-2)
类别 毒性分级 急性毒性 可燃性危 险特性 储运特性 灭火剂 职业标准 安全信息
稀硝酸生产其 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二)浓硝酸 工业上制取浓硝酸的方法有间接法、 直接法(见发烟硝酸)和超共沸酸 的蒸馏法。 间接法是先制得稀硝酸, 然后稀硝酸在脱水剂存在的情况 下,经提纯、精馏、冷凝、漂白等工序制得浓硝酸,作为脱水剂的有 硝酸镁和浓硫酸等。 超共沸酸蒸馏法包括氨的氧化、 超共沸酸的制取 和直接蒸馏等步骤。 腐蚀物品 剧毒 吸入- 大鼠 LC50: 67 PPM/ 4 小时 遇 H 发孔剂、松节油可燃; 遇氰化物出剧毒氰化氢气体;遇强氧化剂 会爆炸;受热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 H 发孔剂、碱类、氰化物、可燃、易燃物分开 存放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TWA 2 PPM ( 5 毫克/ 立方米); STEL 4 PPM (10 毫克/ 立方米) C,O 8-35-34-20 23-26-36-45 UN 3264 8/PG 3 1 QU5900000 8 8 II 7697-37-2(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中文名 称: 中文同 义词: 英文名 称: 英文同 义词:
硝酸 硝酸(40%MIN);发烟硝酸;氢氮水;浓硝酸;稀硝酸;硝酸;硝镪水;白雾硝 酸 Nitric acid Acide nitrique;acidenitrique;acidenitrique(french);Acido nitrico;acidonitrico;Azotowy kwas;azotowykwas;azotowykwas(polish) 7697-37-2 HNO3 63.01 231-714-2
危险品标志 危险类别码 安全说明 危险品运输编号 WGK Germany RTECS 号 F HazardClass PackingGrou EINECS 号: 相关类 Inorganics;M-N, Puriss p.a. ACS;Puriss p.a. ACS;ACS 别: GradeChemical Synthesis;Acid SolutionsVolumetric Solutions;Essential Chemicals;Reagent Grade;AcidsChemical Synthesis;Micro/Nanoelectronics;Analytical Reagents for General Use;Inorganic AcidsAnalytical Reagents;Puriss;Acid ConcentratesConcentrates (e.g. FIXANAL);By Reference Material;Concentrates (e.g. FIXANAL);Reference Material Sodium carbonate;Acids&Bases;Analytical Reagents;Pure Reagents for Wet Digestion (Trace SELECT)Analytical/Chromatography;Trace Analysis ReagentsEssential Chemicals;TraceSelect;Acid Solutions;Titration;Volumetric Solutions;Inorganic Acids;Chemical Synthesis;Electronic Chemicals;Inorganic AcidsMicro/Nanoelectronics;Semiconductor Grade Chemicals;Synthetic Reagents;Acids, Mercury-free and Arsenic-freeAnalytical Reagents for General Use;I-N, Puriss p.a.;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Digestion Reagents;Puriss p.a.;CO CZSpectroscopy;MultielementSpectroscopy;AA/ICP Standard SolutionsAlphabetic;AAS;C;Matrix Selection;Other;Reference/Calibration Standards;Standard Solutions;Analytical/Chromatography;TraceSelectUltra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Ultrapure Reagents for Wet Digestion (Trace SELECTUltra);Chromogenic&Charring agents (general)Analytical Reagents for General Use;I-N, Puriss p.a.Derivatization Reagents TLC;Derivatization Reagents;Derivatization Reagents TLC;TLC Reagents, N-R;TLC Visualization Reagents (alphabetic sort);Acid SolutionsChemical Synthesis;Inorganic AcidsVolumetric Solutions;Eluent concentrates for ICChromatography/CE Reagents;Chromatography/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