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六省课外古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各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各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各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文言文阅读汇编2021-2022学年浙江省各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文言文阅读汇编(2021•浙江杭州余杭区•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长玲出幼便和令。

丞相爱恣3甚笃。

每共围棋,丞相欲举行④,长玲按描不听。

丞相笑曰:"沮得尔⑤?相与似有瓜葛。

"【注释】①王长豫:王悦,字长豫,是丞相王导的儿子。

②和令:温顺善良。

③爱恣:溺爱。

④举行:举起于走棋。

⑤i巨得尔:怎么能够这样。

瓜葛:指二人有亲戚关系.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B之孝。

丞相见长人辄喜,见敬4②嗔。

长殊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

恒与曹夫人。

并当箱筐汽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

曾夫人作麓,封而不思开。

【注释】①色养:指能和颜悦色地奉养父母。

②敬豫:王恬,字敬豫,王导次子。

厌学尚武,诞傲不拘礼法,不为王导所重。

③端:首要的。

④台:指王导的官署。

⑤曹夫人:王导之妻。

⑥并当:收拾:料理。

1 .根据下面两种方法,对文中加点的字进行解释。

【联系课内】我们曾经学习过《论语》中“博学而写志、'中"笃''的意思是(1),表示程度,所以“丞相爱恣甚笃''中“笃"的意思是(2)。

【查找字典】经过查找字典,我们发现文中"恒以慎密为端"和"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中的"恒"的意思是(3)(填序号)。

字典解释:①永久;持久。

②恒心。

③平常S经常。

④姓。

2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OA.丞相笑曰:“诅得尔?相与似有瓜葛。

"理解:王导看到长豫阻拦自己下棋,用"我们彼此之间还有点亲戚关系吧"指责长豫,表达了王导内心的愤怒。

B.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嗔。

理解:王导看见长豫就开心,看见敬豫就生气批评,用对比的方法体现出王导对长豫的喜爱.3 .请你仿照上面的示例,为下面的句子写上你的理解。

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谈丛失实后山陈无己著《谈丛》六卷,高简有笔力,然所载国朝事,失于不考究,多爽.其实,漫析数端于此。

其一云:“吕许公恶韩、富、范三公,欲废之而.不能,及西军罢,尽用三公及宋莒公、夏英公于二府,皆其仇也。

吕既老,大事犹问,遂请出大臣行三边①,既建议,乃数出道者院宿,范公奉使陕西,宿此院,相见云云。

”按.吕公罢相,诏有同议大事之旨。

公辞,乃庆历三年三月,至九月致仕矣。

四年七月,富、范始奉使,又三公入二府时,莒公自在外,英公拜枢密使而中辍,后二年莒方复入,安有五人同时之事?其二云:“杜正献、丁文简为河东宣抚,任布之子上书历诋执政,至云至于臣父,亦出遭逢,谓其非德选也。

杜戏丁曰:“贤郎亦要牢笼。

”丁深衔.之。

其后二公同在政府,苏子美进奏事作,杜避嫌不预,丁论以.深文,子美坐废为.民,杜亦罢去。

一言之谑,贻祸如此。

”按杜公以执政使河东时,丁以学士为副。

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狱起,杜在相位,五年正月罢,至五月,丁公方从翰林参知政事,安有深文论子美之说?且杜公重厚,当无以人父子为谑之理,丁公长者也,肯追仇一言陷贤士大夫哉?其三云:“张乖崖自成都召为参知政事,既至而脑疽作,求补外,乃.知杭州而疾愈。

上使中人往伺之,言且将召也。

丁晋公以白金赂使者,还言如故,乃不召。

”按张两知成都,其初还朝为户部使、中丞,始知杭州。

是时,丁方在侍从;其后自蜀知升州,丁为三司使,岂有如前所书之事?其四云:“乖崖在陈,闻晋公逐莱公②,知祸必及己,乃延三大户与之博,出彩骰子胜其一坐,乃买田宅为归计以自污,晋公闻之,亦不害也。

”按张公以祥符六年知陈州,八年卒,后五年当天禧四年,寇公方罢相,旋坐贬,岂有所谓乖崖自污之事?兹四者所系不细.,乃诞漫如此。

盖前辈不家藏国史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疑若可信故误人纪述后山之书必传于后世惧诒千载之惑予是以辨。

(选自《容斋随笔》)[注]①三边:古时通常为三个不同地的合称,泛指边境,边疆。

2021浙江七年级各市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浙江七年级各市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浙江七年级各市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2021·浙江杭州滨江区)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鸲鹆①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

一日,将过绛州②,而资财已尽,其人愁苦无策。

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③,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

”其人云:“我安忍。

”鸟言:“不妨。

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

”其人从之。

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

有中贵④见之,闻诸王。

王召入,欲买之。

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

”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

”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

”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去。

王与鸟言,应对便捷。

呼肉啖之。

食已,鸟曰:“臣要浴。

”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

浴已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

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声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

王及内侍,仰面咨嗟⑤,急觅其人,则已渺矣。

后有往秦中⑥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注释:①鸲鹆(qú yù):鸟名,即八哥,形似乌鸦,能学人说话。

②绛州:地名。

③王邸:王府。

④中贵:指王府宦官。

⑤咨嗟:叹息。

⑥秦中:今陕西省地区。

1.学习表格中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请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浴已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

3.用现代汉语副译列句子。

①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

②急觅其人,则已渺矣。

4.你对鸲鹆的做法如何评价?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2021·浙江杭州市钱塘新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②面。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乙)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语文综合文摘浙江高考语文卷古文阅读题琅嬛福地记翻译及答案

语文综合文摘浙江高考语文卷古文阅读题琅嬛福地记翻译及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卷古文阅读题《琅嬛福地记》翻译及答案语文综合文摘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鲧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肃茂先人: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茂先坐与论说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若二十年外书若望仆不相师C.多所未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望石再拜而去毕礼而归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21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21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21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那么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粘手那么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别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2021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忧,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忧。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2021浙江杭州市各区九年级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浙江杭州市各区九年级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3浙江杭州市各区九年级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一、课外阅读(2023•浙江杭州•)(甲)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①,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餐帖子,至十九日,石瞽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沏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乙)由胜果寺上观排牙石记午憩胜果寺酌泉。

缘崖而行,憩月岩,览御营旧迹,观排牙石。

石咙穿秀润,骨包俱古,恨其不生飞来、龙井间耳。

山巅席江带湖,其现亦伟。

然西湖正不以此为胜。

②石赞尝试以余不登保俶塔为笑。

余谓西湖之景,愈下愈冶,高则树薄山瘦,草髡石秃,千顷湖光,缩为杯子。

北高峰、御营山是其例也。

虽眼界稍阔,然此躯长不逾六尺,穷目不见十里,安用许大地为裁?石簧无以难。

归途风力稍劲,石黄强吞三爵,遂大醉不能行。

(甲、乙两文选自《袁宏道游记集》)注:①娥:美丽的女子。

②冶:艳丽。

上下文推测法:如:目酣神醉中的“酣”与“醉”同义,均为沉醉。

草髡石秃2.袁宏道写景手法多样,雅俗共赏,极富人情美,试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余谓西湖之景,愈下愈冶,高则树薄山瘦,草髡石秃,千顷湖光,缩为杯子。

3.虚词对于句意、情感表达有重要作用,参考示例,为加点的虚词作批注。

示例:次早得陶石簧帖子,至十九日,石塞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批注:石筋兄弟与佛学居士王静虚难得聚集,“矣”字体现出作者与好友相聚的欣喜,与友人一同登山临水的愉快心情。

朗读时语调上扬,语气轻快。

虽眼界稍阔,然此躯长不逾六尺,穷目不见十里,安用许大地为哉?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今游记,柳宗元与袁宏道并称,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比较袁宏道游杭州西湖与柳宗元游永州小石潭,两人心态的异同。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

”初,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兵士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

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下,思廉泣拜而去。

见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忠义第十四》)【注】①代王侑:隋元德太子之子,炀帝十三年南巡,以侑留守长安,李渊攻克长安,立侑为帝。

②唐公:唐高祖起初的封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寄物三百段().(2)惟思廉侍王().(3)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下().(4)见者咸叹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明大节策之不以其道..B.想卿忠节之风属予作文以记之..C.不离其侧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思廉泣拜而去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

4.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选文说说姚思廉的“忠烈”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语句回答)②①5.本文中,姚思廉在隋朝末年,侍奉代王并接受高祖对他的嘱托,这一事件可用《出师表》中的“ ,”一句概括。

1.(1)于是,就(2)只,只有(3)答应(4)全,都2.D【解析】A项“以”前后均为介词,前者可译为“用来,拿来”,后者可译为“按照”;B项“之”前者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后者为助词,相当于“这件事”;C项“其”前者为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的”,后者为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D项“而”前后均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 小古文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 小古文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古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江苏省淮安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19分)勤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量入为出,凑少成多。

唯勤能补拙,省俭可养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戒奢以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注释】修身:修养身心。

)1.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3分)2.请写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中的两对反义词。

(4分) ( )—( ) ( ) —( )3.“唯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两句话告诉我们。

(3分)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3分)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5.结合注释,写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的意思。

(3分)6.请再写出一句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3分)二、【江苏省宿迁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16分)父子性刚有父子俱①性刚不肯让人者。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②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③挺立良久④。

父寻至⑤见之⑥,谓⑦子曰:“汝姑⑧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选自明代冯梦龙《广笑府》)【注释】①俱:都。

②市:买。

③遂:于是。

④良久:很久。

⑤至:到。

⑥之:指他儿子与人相对而站这件事。

⑦谓:对……说。

⑧姑:暂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6分)值.一人对面而来:待我与他对立..在此: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5分)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分)三、【浙江省金华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28分)后羿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①、凿齿②、九婴③、大风④、封豨⑤、修蛇⑥,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杭州】(二)“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

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己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

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

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

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

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

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

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万环伺围猎的目标。

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

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13.文中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答:14.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围猎”有什么表达效果?)答: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脸”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答:15.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

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4分)答:16.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4分)答: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袽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脔(luán):切割成小块。

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袽:败絮。

蹙(c ù)逼近。

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去一锸(ch):挖走一锹土。

几希:很少。

醢(h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3分)译文: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2分)译文:20.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

(4分)答:【浙江义乌】清白堂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芟(shn):除草。

扃(jing):关锁。

绠(g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饵:吃。

忝(tin):玷污。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绠不可竭()(2)三日而后汲视()(3)悦人襟灵()15.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3分)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2分)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译文:17.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分)答:18.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4分)(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答:19.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答:14.(1)完,尽(2)打水,取水(3)使(人的心情)愉悦15.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17.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

18.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

第一句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

第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19.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浙江舟山】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

青衣捕盗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

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

公鉴其诚,纳之。

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解组归。

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

公稔之,戒备而行。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侍从仆御,无不色变。

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

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臼:“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

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

”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

”公及夫人皆异之。

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

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

”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注释】选自清代沈起风《谐铎》,有删减。

青衣,古代指牌女。

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

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

稔(rn);熟悉。

渠:第三人称。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B.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C.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D.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17.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2分)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译文:19.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5分)答:16.C17.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18.(书儿)大笑说:“贼奴才的伎俩只有这点吗?”19.参考示例:《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

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

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

【浙江宁波】(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答:【与材料连结,更懂“人”】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