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小故事书法教案
汉字书法故事教案

汉字书法故事教案
第一课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汉字“山’’从甲骨文到楷书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历史的几种形式;复习有关山的词语或诗句。
(二)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汉字演变的神奇,感恩汉字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惜祖国文化,用心去掌握去学习汉字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山字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珍惜祖国文化,用心去掌握去学习汉字的感情。
四、教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汉字的历史的几种形式,并通过课件观察它们的特点和演变过程,说说自己内心的感触。
(二)了解山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三)分组比赛说说有关山字的词语或诗句。
(四)通过了解珠穆朗玛峰感受山高人为峰的含义。
六、家庭作业:
和家长一起分享上课内容。
七、课后反思:。
小学书法教案(精选6篇)

小学书法教案小学书法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书法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书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清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字形规律;2、指导学生认识左右结构的字中“左窄右宽”一类字的特点、平捺斜捺的特点和规律;3、指导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惯”、“渡”;“末”、“基”“遍”三字的捺画指导,教师教给方法,学生自主写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本课部分生字卡片、优秀作业展示板、教学课件、配乐、名人书法作品、优秀中小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说勤奋》这篇课文在结尾告诉我们: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小学生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那就让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开始“勤奋”吧。
2、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握笔的要求:执笔歌距离笔尖三厘米,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无名小指自然弯。
写字的要求: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二、出示生字,整理归类。
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有哪些呢?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观察:遍、枕、稍、末、校、惯、渡、基、础2、我们平时学习生字时都用到哪些方法?学生回答后投影示: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寻规律。
3、师:好,那么我们首先来看字形,按结构将这些生字分分类。
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后归类投影示:左右结构:枕、稍、校、惯、渡、础上下结构:基半包围结构:遍独体字:末三、指导书写。
1、这一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最多,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左窄右宽)。
2、下面我们主要来写写、写好这些左窄右宽的字。
1、指导书写“惯”。
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除了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什么?(左右紧凑、间距匀称、横画较长,右上跟“母”的写法不同;“贝”字末笔是长点等)(1)师示范书写,并强调重点。
小学书画故事教案

小学书画故事教案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科:语文、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习小壁虎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书画艺术的基本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书画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
2. 故事中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书画作品。
2. 生词卡片。
3. 书画作品欣赏指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书画作品,询问学生对作品的初步感受。
2. 介绍书画艺术家及其作品背景。
二、讲述故事(15分钟)1. 讲述《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感受小壁虎的情感变化。
2. 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三、欣赏书画作品(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书画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
2. 讲解书画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如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搭配等。
四、讨论与交流(10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事的感受,以及书画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2. 引导学生学习小壁虎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事(5分钟)1. 回顾《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情节。
2. 检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二、书画创作(1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想象,进行书画创作。
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现在作品中。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欣赏他人的作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收获。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书画艺术的基本欣赏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幼儿绘本我是书法家教案

幼儿绘本我是书法家教案幼儿绘本《我是书法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培养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2. 帮助幼儿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的结构和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和模仿书法的活动,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书法艺术,培养其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难点,引导幼儿认识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绘本《我是书法家》。
2. 书法作品图片。
3. 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材料。
4. 汉字卡片或书法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书法艺术的概念,展示书法作品图片,让幼儿感受书法的美感。
然后向幼儿展示绘本《我是书法家》,让幼儿猜测故事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书法家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2. 欣赏绘本(10分钟)。
教师向幼儿朗读绘本《我是书法家》,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了解书法家的工作生活,感受书法的魅力。
3. 讨论交流(10分钟)。
教师与幼儿讨论书法家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书法的看法和感受。
同时,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让幼儿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制作书法作品(20分钟)。
教师向幼儿展示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然后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模仿书法作品,体验书法的魅力。
教师可以提供汉字卡片或书法练习纸,让幼儿练习写汉字,感受汉字的美感。
5. 创作书法作品(20分钟)。
教师让幼儿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创作书法作品,可以是书法字体的涂鸦,也可以是自己编写的诗词或格言。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6. 展示分享(10分钟)。
教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并邀请幼儿分享创作的心得和感受,让幼儿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书法》教案(15篇)

《书法》教案(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法》教案1一、学情分析本人任教二至六年级所有班的书法课,也是今年刚刚从美术课转型到教书法课,经验和方法都不足,但是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通过练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有年级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书法学习,所以说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书法指导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材分析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
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书法教案

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柳公权小时候的故事——《写尽八缸水》,让孩子们明白:只有不满足,精益求精,才能写出有自己特色的好字。你们想不想练写两个字?那么想一想:含有这样大气的竖的简单的字有哪些?——羊、丰、牛„„
(4)空临:
古人学习书法,随时随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笔,坐着无事,画沙、画地;睡在床上,画被、画腹;甚至书空作势,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体的笔画结构的印象,用指画空临,也可以收到效果。
(5)背临:
平时将所临写的碑、帖,熟记心中,临写的时候,将碑、帖合起来,照它的笔法、结构,背着摹仿,写完之后,用原碑、帖来对照,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随时重写更正。凡经过更正的字体,印象较深,以后便不易忘记,能收到较大的效果。
掌握“悬针竖”写法并能把它练好,写好一两个含有字。
教学准备
毛笔、墨、字画、PPT。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请两位同学在讲台上展示一幅长约1.5米的字画让孩子们欣赏,然后说说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受书法的美,鼓励他们认真练习,坚持练习,也能写得这样好,甚至更好。激发孩子们写毛笔字的兴趣。)
2.一起回顾鞋子的姿势要求: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足平。一尺,一寸,一拳头。
题目
书写工具
学
习
目
标
认识毛笔书法的工具,了解“文房四宝”,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重点
难点
认识中国传统的书法工具,学习它们的使用与保养。
教学准备
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
学
书法情景故事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特点和种类。
2. 通过情景故事,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书法的历史和特点。
2. 通过情景故事,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书法历史、书法作品、书法名家故事等。
2. 书法用品:毛笔、墨汁、宣纸、砚台等。
3. 教学情境布置:模拟书法工作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之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如何产生的呢?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的历史、特点和种类。
2. 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三、情景故事导入1. 教师讲述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书法家的勤奋与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王羲之为什么能成为书法大家?他是如何练字的?四、书法实践1. 教师演示书法的基本技法,如执笔、运笔、用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书法,实践书法的基本技法。
3.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书法有什么新的认识?3.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书法历史、特点和种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情景故事中的参与度。
3. 学生在书法实践中的表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2. 邀请书法名家为学生进行现场书法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书法。
3. 开展书法比赛,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关于书法训练学习教案【7篇】

关于书法训练学习教案【7篇】书法训练学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掌握在写字时,应使各结构单位的长短宽窄比例适当的写字规律。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4、训练行款练习。
教学用具: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小故事导入新课。
问:如果一个人头大身子小或头小身子大,他走在大街上,你看到他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想笑)为什么想笑呢?(上下不对称,即比例失调)2、小结:我们写字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一个字的各结构单位的长短宽窄比例不适当,那么写出来很难看。
如:孟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将一个字的比例处理适当。
板书:比例适当二、指导写字。
1、出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让学生细致观察,想:这些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以及在写它们时应注意什么?苗孟篮封睡谢2、看教材3、指名回答并归纳:〈1〉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苗(上、下长短相等)上窄下宽:孟(上部长度占三分之一)上下相等:篮(上中下长短相等)〈2〉左右结构的字:宽窄相等:封(右部稍长)左宽右窄:到(左部占三分之二,右部稍长)左窄右宽:睡(左边占三分之一,右部占三分之二)〈3〉左中右结构的字:如“谢”(左中右宽窄相等,左部较短)三、随轻音乐,生将以上的字各写两个。
四、行款练习。
1、生读帖。
2、生试写。
3、同桌交流。
五、作业:将书上的字各写三个以及第二则名言。
书法训练学习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会勤学苦练之中要经常开展自己的思考,有所领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点拨,理解故事背后的深意。
教师在课堂上相机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所付出和所取得之间的关系,理解勤奋的真正的含义,明白学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课堂上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点拨,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使得学生在听故事、赏精品的同时思想上得到了升华。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人生的主观能动能。将书法艺术影响力充分展示到学生的眼前,加深了学生对书法这门艺术的热爱!
该部分的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热情。
充分的了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东晋着名书法家、诗人、画家,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自创新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备注
二、故事引路,得到启示
1、课件出示《十八缸水的“秘诀”》图片故事。
PPT出示: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开始,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累得腰酸胳膊痛,也实在不好受。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和《洛神赋(十三行)》。
师:欣赏完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说说看这两幅作品与我们现代人的书写有哪些不同?(指名学生回答。)
2、师:刚才几位同学的观察能力真不错,这两幅作品是现在这样的书法作品已经很少见了,而这两幅作品又因为是我们浙江历史上两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家的作品,因此它们更加珍贵。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两位书法家小时候练习书法的故事,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导献之练字外,还经常带着献之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陶冶情操;他还坚持和儿子一起锻炼身体,以增强献之的腕力和臂力。这样一来,献之每天端坐在那里练字,就是一连练上几个小时都不觉得很累。
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2、师:王献之在写完这十八缸水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3、师小结:王献之体会到只有不断的苦练,勤奋练字才能把字写好的道理。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家是因为他刻苦练习,坚持不懈的结果。
4、师:勤学苦练的道理是否只适用于书法家们呢?
学生讨论交流。
三、书家点评
1、师出示王羲之和王献之生平。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单元
第一单元:书法——中华民族的骄傲
单元课时
第三课时
主题
1、书法家小故事
总课时
1
第1课时
背景分析
学生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由于新奇,往往充满了兴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刚开始的新奇感往往一扫而空,缺少了坚韧的毅力,耐不住枯燥而反复的练习,书法这门艺术就往往无法真正的得到学生的传承。
教学目标
1、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这时候,王羲之进一步勉励儿子:学书没有秘诀可寻,而全在于“功夫”二字。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够成才。他对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说明一个书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功夫,花多少代价。他还告诉儿子:功夫不全在字内,还有些功夫在字外。也就是说,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学书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了。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妈妈看。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部说:“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妈妈指的这一点,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写了整整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王献之深深舒了一口气,想:看来路途还长得很哪!
2、二王代表作赏析。
(1)王羲之《兰亭序》
(2)王献之《中秋帖》
四、交流互动
学生畅谈对中国书法的理解和认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将来如何学好书法,以及书法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
五、教后反思
(一)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
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之中是学生不仅仅收获了知识,而且习得了做人的道理,参悟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