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信安2班 操作i系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命令,提高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2、硬件配置:Intel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256GB 固态硬盘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包括进程的名称、PID(进程标识符)、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

尝试结束一些非关键进程,观察系统的反应。

2、内存管理使用系统自带的性能监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的总量、已使用量和可用量。

运行一些大型程序,观察内存的分配和释放过程。

3、文件管理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观察文件系统的操作效果。

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包括大小、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访问权限等。

4、设备管理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硬件设备的状态,包括是否正常工作、驱动程序的版本等。

尝试更新一些设备的驱动程序,观察设备性能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进程管理打开任务管理器,可以看到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列表。

进程按照名称、PID、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进行排序。

例如,系统进程“System”和“svchostexe”通常占用一定的 CPU 和内存资源。

尝试结束一些非关键进程,如某些后台运行的软件进程。

在结束进程时,系统会提示可能会导致相关程序无法正常运行,确认后结束进程。

部分进程结束后,对应的程序会关闭,系统的资源占用也会相应减少。

2、内存管理打开性能监视器,在“内存”选项中可以直观地看到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使用情况。

当运行大型程序时,如游戏或图形处理软件,内存的使用量会显著增加。

随着程序的关闭,已使用的内存会逐渐释放,可用内存量会回升。

3、文件管理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创建新文件和文件夹时,可以指定名称、类型和存储位置。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三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三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三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加深对操作系统内核设计的理解,并学习操作系统内核的基本构建和运行原理。

二、实验背景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以及协调和控制应用程序的执行。

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使计算机能够高效地运行并提供友好的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也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统一的软硬件访问接口,方便开发人员进行软件开发。

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操作系统的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原理和机制,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完成以下功能:1. 实现一个简单的内存管理模块,包括内存分配和释放的功能。

2. 实现一个简单的进程管理模块,包括进程的创建、撤销和切换的功能。

3. 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块,包括文件的读写和目录的管理功能。

4. 实现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系统的使用。

四、实验步骤1. 设计和实现内存管理模块:a. 设计内存分配算法,根据系统的需要分配和释放内存空间。

b. 实现内存分配和释放的功能函数,确保能够正确地分配和释放内存空间。

2. 设计和实现进程管理模块:a. 设计进程控制块(PCB),记录进程的相关信息。

b. 实现进程的创建、撤销和切换的功能函数,确保进程能够正确地被创建、撤销和切换。

3. 设计和实现文件系统模块:a. 设计文件控制块(FCB),记录文件的相关信息。

b. 实现文件的读写和目录的管理功能函数,确保文件能够正确地被读写和目录能够正确地被管理。

4. 实现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a. 设计用户界面,包括命令解释器等。

b. 实现用户输入命令的解释和执行函数,确保用户能够正确地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并完成了内存管理、进程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功能实现。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稳定的工作环境。

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专业版,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和 C++。

实验硬件环境为一台配备Intel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SSD 硬盘的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的进程,并在完成任务后终止进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Process 和 TerminateProcess 来完成进程的创建和终止操作。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深入理解了进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与互斥为了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我们使用了信号量、互斥量等同步对象。

通过编写多线程程序,模拟了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实现了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和同步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进程同步与互斥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的同步操作可能导致的死锁等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VirtualAlloc 和 VirtualFree 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操作。

通过实验,了解了内存分配的不同方式(如堆分配、栈分配等)以及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法,掌握了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内存分页与分段通过编程模拟内存的分页和分段管理机制,了解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内存分页和分段算法,对内存的地址转换和页面置换等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File、ReadFile、WriteFile 等进行文件的创建、读取和写入操作。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操作系统安全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姜荣霞班级学号信息安全1302指导教师宋红设计时间2015年10月《操作系统安全》实验一……Windows系统安全设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性2、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3、熟悉MBSA的使用二、实验要求1、根据实验中的安全设置要求,详细观察并记录设置前后系统的变化,给出分析报告。

2、采用MBSA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并分析原因。

3、比较Windows系统的安全设置和Linux系统安全设置的异同。

三、实验内容人1、配置本地安全设置,完成以下内容:(1)账户策略:包括密码策略(最小密码长度、密码最长存留期、密码最短存留期、强制密码历史等)和账户锁定策略(锁定阈值、锁定时间、锁定计数等)A.账户锁定策略:账户锁定阈值:指用户输入几次错误的密码后将用户账户锁定,默认为0,代表不锁定账户锁定时间:指当用户账户被锁定后经过多长时间会自动解锁,0表示只有管理员才能受控解锁复位账户锁定计数器:指用户由于输入密码错误开始计数时,计数器保持的时间,当时间过后,计数器复位为0.B.密码策略(2)账户和口令的安全设置:检查和删除不必要的账户(User用户、Duplicate User用户、测试用户、共享用户等)、禁用guest账户、禁止枚举帐号、创建两个管理员帐号、创建陷阱用户(用户名为Administrator、权限设置为最低)、不让系统显示上次登录的用户名。

A.创建用户: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创建用户B.修改用户权限:控制面板---用户账户---管理其他账户---更改账户类型C.禁止枚举账号:禁止原因:枚举账号指某些具有黑客行为的蠕虫病毒可以通过扫描WindowsXP系统的指定端口,然后通过共享会话猜测管理员系统密码,因此需要禁止枚举账号方法:本地安全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双击对匿名连接的额外限制-不允许枚举SAM账号和共享”D.创建陷阱用户:原因:本来用户是权限是非管理员,让黑客认为他是管理员,取名Administrator,是因为一般的管理员用户默认名为Administrator方法:右击我的电脑→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1、将右侧“管理计算机(域)的内置账户”默认的是administrator,改名为其他名字,但不要以admin、root等命名。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概述实验名称: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原理及功能;2.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学习;2.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应用;3. 实验项目:文件读写、多进程、多线程。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编译器:Visual Studio语言:C/C++实验平台:Windows 10系统下的虚拟机三、实验过程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学习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以及执行各种应用程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基本概念及原理:(1)进程管理:进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处理的独立单位,具有动态性、并发性、异步性和独立性等特点。

进程管理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通信和终止等。

(2)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之一,主要负责分配、回收、保护和管理内存资源。

内存管理方式有分页、分段、段页式等。

(3)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存储、检索和管理文件的机制。

文件系统主要包括目录结构、文件属性、文件操作等。

(4)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分配、设备驱动程序、缓冲区管理等。

2.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用以下基本操作:(1)进程管理:创建、调度、同步、通信和终止进程。

(2)内存管理:分配、回收、保护和管理内存资源。

(3)文件系统:创建、删除、读写文件,实现目录结构的管理。

(4)设备管理:分配、回收、控制和管理设备。

3. 实验项目:文件读写、多进程、多线程(1)文件读写实验实验目的: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实现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取、写入和关闭。

实验步骤:① 创建一个文件,命名为“test.txt”。

② 打开文件,以读写模式。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总结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总结实验报告

8.1 实验的基本内容(1) 本学期完成的操作系统实验主要有(根据实际完成的实验情况填写):1) 实验1.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1.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2.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实验2.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实验2.3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实验3.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实验3.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实验4.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实验4.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实验4.3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实验5.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实验5.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实验6.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8 实验总结14) 实验7.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实验7.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通过实验,你认为自己初步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有:1)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 实验的基本评价(1) 在全部实验中,你印象最深或者相对而言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实验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所有实验中,你认为应该得到加强的实验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对于实验课程和实验内容,你认为应该改进的其他意见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和操作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观察进程的创建、终止和状态转换。

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系统中的进程信息,包括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等。

通过编程实现创建和终止进程的功能。

2、内存管理了解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机制。

使用 Windows 系统提供的性能监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

编程实现简单的内存分配和释放算法。

3、文件系统管理熟悉文件和目录的操作,如创建、删除、复制、移动等。

研究文件的属性,如文件名、文件大小、创建时间等。

通过编程实现文件的读写操作。

4、设备管理认识设备的驱动程序和设备管理策略。

查看系统中的设备信息,如磁盘驱动器、打印机等。

模拟设备的中断处理过程。

四、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打开任务管理器,观察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

可以看到进程的名称、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等信息。

使用 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在程序中,使用`CreateProcess`函数来创建新进程,并设置进程的属性和参数。

编写另一个程序,用于终止指定的进程。

通过获取进程 ID,然后使用`TerminateProcess`函数来终止进程。

2、内存管理实验打开 Windows 性能监视器,选择“内存”选项卡,可以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页面文件等的使用量和使用率。

编写一个 C 程序,使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如`malloc`和`free`)来分配和释放内存。

在程序中,不断分配和释放一定大小的内存块,观察内存的使用情况和性能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年级、专业、班级 实验题目 实验时间 实验成绩 2013.4.23 2010 级信安二班 开发一个托盘程序 实验地点 实验性质 主教 0416 姓名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教师评价:
□算法/实验过程正确; □实验结果正确; 其他: 评价教师签名: □源程序/实验内容提交 □语法、语义正确; □程序结构/实验步骤合理; □报告规范;
public class clock extends JPanel { private static final Color INTEGRAL_COLOR = new Color(0, 128, 128); private int radius;//半径 private double s = 0.03; private Calendar currentTime = Calendar.getInstance();
public class Calender extends JPanel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HOUR_OF_DAY = null; //定义 JComboBox Month = new JComboBox(); JComboBox Year = new JComboBox(); JLabel Year_l = new JLabel("年"); JLabel Month_l = new JLabel("月"); Date now_date = new Date(); JLabel[] Label_day = new JLabel[49]; int now_year = now_date.getYear() + 1900; int now_month = now_date.getMonth(); boolean bool = false; String year_int = null; int month_int; JPanel pane_ym = new JPanel(); JPanel pane_day = new JPanel(); public Calender() { super(); //设定年月 for (int i = now_year - 10; i <= now_year + 20; i++) { Year.addItem(i + ""); } for (int i = 1; i < 13; i++) { Month.addItem(i + ""); } Year.setSelectedIndex(10); pane_ym.add(new JLabel(" pane_ym.add(Year);
"));
pane_ym.add(Year_l); Month.setSelectedIndex(now_month); pane_ym.add(Month); pane_ym.add(Month_l); pane_ym.add(new JLabel(" ")); Month.addActionListener(this); Year.addActionListener(this); pane_day.setLayout(new GridLayout(7, 7, 10, 10)); for (int i = 0; i < 49; i++) { Label_day[i] = new JLabel(" "); pane_day.add(Label_day[i]); } this.setDay(); this.setLayout(new BorderLayout()); pane_day.setOpaque(false); pane_ym.setOpaque(false); this.add(pane_day, BorderLayout.CENTER); this.add(pane_ym, BorderLayout.NORTH); this.setSize(100,50); this.setBorder(new TitledBorder("日历")); setSize(300,300); } void setDay() { if (bool) { year_int = now_year + ""; month_int = now_month; } else { year_int = Year.getSelectedItem().toString(); month_int = Month.getSelectedIndex(); } int year_sel = Integer.parseInt(year_int) - 1900; Date dt = new Date(year_sel, month_int, 1); GregorianCalendar cal = new GregorianCalendar(); cal.setTime(dt); String week[] = { "日", "一","二", "三", "四", "五", "六" }; int day = 0;
三、实验过程或算法(源程序) 系统时钟的编程实现: 程序通过调用系统时间的函数类型 java.util.Calendar 定义了一个 时间变量 System.DateTime currentTime = new System.DateTime(),并通过 API 函数 Calendar currentTime = Calendar.getInstance()来获得当前 的系统时间,并且按照固定格式输出。 在时钟时间的实现中,首先实现了对JPanel类的继承类clock的定义, 并且对其paintComponent(Graphics g)函数进行重载。 代码如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操作系统 API 函数的结构和调用基本知识; 2)会使用 API 函数。 3)加强程序设计练习。 二、实验项目内容 在 Windows 环境下开发一个完整的托盘程序。 程序功能: 1)获取系统时间,每 1 秒钟刷新 1 次。 2)获取 CPU 基本信息,至少包括:CPU 主频,CPU 序列号,CPU 型号 3)获取内存信息,至nt radius) {
this.radius = radius; } public void setCurrentTime(Date time) { this.currentTime.setTime(time); } public void setCurrentTime(long millis) { this.currentTime.setTimeInMillis(millis); } public Dimension getPreferredSize() { Insets insets = getInsets(); int r = (int) (radius == -1 ? 0 : radius * (1 + s)) + 1; return new Dimension(r * 2 + insets.left + insets.right, r * 2 + insets.top + insets.bottom); } protected void paintComponent(Graphics g) { super.paintComponent(g); Graphics2D g2d = (Graphics2D) g; paintTime(g2d); g2d.setRenderingHint(RenderingHints.KEY_ANTIALIASING, RenderingHints.VALUE_ANTIALIAS_ON); Insets insets = getInsets(); int wid = getWidth() - insets.left - insets.right; int hei = getHeight() - insets.top - insets.bottom; int r = (int) ((Math.min(wid, hei)) / 2 / (1 + s)); g2d.translate(insets.left + r * (1 + s), insets.top + r * (1 + s)); g2d.scale(1, -1); for (int i = 0; i < 60; i++) { int angle = 90 - i * 6; double pos[] = calcPos(r, angle); paintMinuteDot(r, g2d, pos[0], pos[1], i % 5 == 0); } paintHourPointer(r, g2d); paintMinutePointer(r, g2d); paintSecondPointer(r, g2d); paintCenterPoint(g2d); g2d.scale(1, -1); g2d.translate(-insets.left - r * (1 + s), -insets.top - r * (1 + s)); } private void paintCenterPoint(Graphics2D g2d) { g2d.setColor(Color.BLUE);
系统日历的编程实现: 程序通过调用系统时间的函数类型 java.util.Date 定义了一个时间变量 Date now_date = new Date(),并通过 API 函数 now_date.getYear() 来获得当前的系统年份,now_date.getMonth()获取系统月份,并且按照 固定格式输出。 在时钟时间的实现中,首先实现了对 JPanel 类的继承类 Calender 的 定义,并且对其 Calender()函数进行重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